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9529发布日期:2020-04-21 18:46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涤棉混纺面料,特别是一种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



背景技术:

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由于其主要成分由涤纶和棉混合纺纱织成,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在干、湿情况下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但由于原料的单一性,即使经过混纺,面料的功能还是比较单一,会出现诸如透气性不佳、坯布浸湿后内外表面均容易滋生细菌、天气干燥时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等问题,在布料迅猛发展的当今,单一功能的涤棉混纺坯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渐提升的需求;纱线在织造前需要经过上浆处理,以避免织造时受到摩擦导致的毛羽变多、织物开口不清的问题,最终影响到织物的质量,由于织造时的张力较大,未经上浆的纱线还存在容易断头的问题,目前,全淀粉的浆料由于价格便宜无污染,已经逐渐应用到纱线上浆的工艺中,而单一的涤棉混纺纱线由于透水性和附着性不如纯棉纱线,全淀粉的浆料不仅上浆时间会相应地增加,上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亟需一种功能更加丰富、容易上浆的涤棉混纺坯布来满足当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它兼具抗菌、透气、抗静电、阻燃的优点,并且降低了全淀粉浆料的上浆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里层、抗菌层、坯布本体层、阻燃层和抗静电层;所述坯布本体层由经纱和纬纱垂直交织而成,经纱由涤棉混纺纱线和第一复合纱间隔排列而成,纬纱由涤棉混纺纱线和第二复合纱间隔排列而成;所述第一复合纱为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所述第二复合纱为以人造蚕丝为内芯,并在人造蚕丝的外侧包缠螺旋状人造棉纤维的结构;所述阻燃层包括附着在坯布本体层外表面的阻燃条,阻燃条包括上下层叠的阻燃长条布和抗菌长条布,抗菌长条布的布条宽度大于阻燃长条布的布条宽度,抗静电层为波浪状的第三复合纱,第三复合纱以间隔的阻燃条为连接点,从阻燃长条布和抗菌长条布之间穿过连接在阻燃层的上表面。

前述的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中,所述里层为棉布层,抗菌层为竹炭纤维层,里层和抗菌层上设有共用的透气孔。

前述的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中,所述阻燃层的相邻阻燃条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活性炭颗粒。

前述的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中,所述第三复合纱为聚苯胺导电纤维与棉纤维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

前述的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中,所述第三复合纱的棉纤维外侧涂覆有防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内至外依次为里层、抗菌层、坯布本体层、阻燃层和抗静电层的五层结构,其中,坯布本体层由经纱和纬纱垂直交织而成,经纱由涤棉混纺纱线和第一复合纱间隔排列而成,第一复合纱具体为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纬纱由涤棉混纺纱线和第二复合纱间隔排列而成,第二复合纱具体为以人造蚕丝为内芯,并在人造蚕丝的外侧包缠螺旋状人造棉纤维的结构,人造蚕丝和人造棉纤维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人造棉纤维螺旋缠绕在人造蚕丝的外表面,使得第二复合纱外表面更容易吸水,大大降低了在第二复合纱上全淀粉浆料的上浆难度。

坯布本体层内外分别为抗菌层和阻燃层,抗菌层采用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的优点,可以降低布料与身体接触部位的细菌的滋生,而阻燃层为阻燃条的结构,阻燃条间隔排列不影响透气性能,而且阻燃条包括上下层叠的阻燃长条布和抗菌长条布,阻燃长条布起到阻燃作用,抗菌长条布可以降低坯布与外界接触部位细菌的滋生,抗菌层和阻燃层的协同配合使得坯布内外表面均具有优秀的抗菌能力;以间隔的阻燃条为连接点,从阻燃长条布和抗菌长条布之间穿过连接在阻燃层上表面的第三复合纱,第三复合纱形成抗静电层,第三复合纱为聚苯胺导电纤维与棉纤维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不仅可以抗静电,也容易上浆。

另外,抗菌长条布的布条宽度大于阻燃长条布的布条宽度,一方面有助于坯布的透气,另一方面也使第三复合纱从阻燃长条布和抗菌长条布之间穿过后连接更稳定;里层和抗菌层上设有共用的透气孔,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阻燃层的相邻阻燃条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活性炭颗粒,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抗菌能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兼具抗菌、透气、抗静电、阻燃的优点,并且降低了全淀粉浆料的上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坯布本体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复合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复合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三复合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里层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里层,2-抗菌层,3-坯布本体层,4-阻燃层,5-抗静电层,6-透气孔,31-经纱,32-纬纱,311-涤棉混纺纱线,312-第一复合纱,321-第二复合纱,3121-涤纶纤维,3122-氨纶纤维,3211-人造蚕丝,3212-人造棉纤维,41-阻燃条,42-活性炭颗粒,411-阻燃长条布,412-抗菌长条布,51-第三复合纱,511-聚苯胺导电纤维,512-棉纤维,513-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全淀粉浆纱高比例涤棉混纺坯布,结构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里层1、抗菌层2、坯布本体层3、阻燃层4和抗静电层5;所述坯布本体层3由经纱31和纬纱32垂直交织而成,经纱31由涤棉混纺纱线311和第一复合纱312间隔排列而成,纬纱32由涤棉混纺纱线311和第二复合纱321间隔排列而成;所述第一复合纱312为涤纶纤维3121和氨纶纤维3122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所述第二复合纱321为以人造蚕丝3211为内芯,并在人造蚕丝3211的外侧包缠螺旋状人造棉纤维3212的结构;所述阻燃层4包括附着在坯布本体层3外表面的阻燃条41,阻燃条41包括上下层叠的阻燃长条布411和抗菌长条布412,抗菌长条布412的布条宽度大于阻燃长条布411的布条宽度,抗静电层5为波浪状的第三复合纱51,第三复合纱51以间隔的阻燃条41为连接点,从阻燃长条布411和抗菌长条布412之间穿过连接在阻燃层4的上表面。

所述里层1为棉布层,抗菌层2为竹炭纤维层,里层1和抗菌层2上设有共用的透气孔6。

所述阻燃层4的相邻阻燃条41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活性炭颗粒42。

所述第三复合纱51为聚苯胺导电纤维511与棉纤维512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

所述第三复合纱51的棉纤维512外侧涂覆有防水层513。

所述阻燃长条布411、抗菌长条布412以及之间可能存在的第三复合纱51之间通过胶水粘合,胶水为e6000胶水,其固化后为软性,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和牢度。

所述阻燃长条布411具体为长条状的酚醛树脂片,抗菌长条布412为混纺有纳米银离子纤维的棉布。

本实用新型各层纱线均经全淀粉浆料上浆,坯布本体层3内外分别为抗菌层2和阻燃层4,抗菌层2采用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的优点,可以降低布料与身体接触部位的细菌的滋生,而阻燃层4为阻燃条41的结构,阻燃条41间隔排列不影响透气性能,而且阻燃条41包括上下层叠的阻燃长条布411和抗菌长条布412,阻燃长条布411起到阻燃作用,抗菌长条布412可以降低坯布与外界接触部位细菌的滋生,抗菌层2和阻燃层4的协同配合使得坯布内外表面均具有优秀的抗菌能力;以间隔的阻燃条41为连接点,从阻燃长条布411和抗菌长条布412之间穿过连接在阻燃层4上表面的第三复合纱51,第三复合纱51为波浪形结构排列形成抗静电层5,第三复合纱51为聚苯胺导电纤维511与棉纤维512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不仅可以抗静电,也容易上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