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7134发布日期:2020-05-20 03:21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口径弹药加工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弹带是小口径弹药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主要起到闭气、定芯以及导转作用。早期的炮弹弹带采用的多是紫铜、铜合金、纯铁、铝以及铝合金等金属材料,采用的装配方法通常为嵌压装配法。其中一类口径尾翼稳定弹由于结构需要采取质轻的塑料弹带,但由于塑料弹带为半热固性材料,本身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弹性,若采用嵌压装配,后续将由于塑料材料本身的蠕变性能和应力应变特性,嵌压的塑料导带逐渐回弹变形,导致弹带不能与弹体紧密结合,射击过程出现发射药气体泄露、磨损炮膛、飞行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柱、推筒一、推筒二、导向底座、弹体和弹带,所述导向柱设有弹体端部容置腔一和弹体定位腔,弹体定位端置于所述弹体定位腔内,所述导向柱远离弹体定位腔的一端外壁面为锥面,所述推筒一内部设有呈阶梯状的槽一和槽二,所述推筒二内部设有通孔,所述导向底座内设有弹体容置腔、弹体端部容置腔二、导向柱容置腔和卡槽,弹体两端分别插入于所述弹体端部容置腔一和弹体端部容置腔二内,弹体中段置放于所述弹体容置腔和导向柱容置腔内,所述导向柱置放于所述导向柱容置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中,所述推筒一插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贴合所述推筒一外壁,所述槽一与槽二的阶梯面抵靠在弹带端面上,弹带活动在所述导向柱的前半段锥面上,所述导向柱的锥面端依次插入所述槽一、槽二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中,所述推筒二插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贴合所述推筒二外壁,所述推筒二的端面抵靠在弹带端面上,弹带沿着所述导向柱的后半段锥面和直筒面推入弹体弹带槽内,所述导向柱整体插入所述通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中,所述弹体端部容置腔一包括柱形腔一、柱形腔二和锥形腔,弹体一端依次插入所述锥形腔、柱形腔二、柱形腔一,所述柱形腔二内壁贴合弹体端部外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中,所述导向底座上设有观察窗口。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弹带导向装置利用材料热胀冷缩的特性,将受热膨胀的塑料弹带在弹带导向模的导向作用下准确装配到弹带槽位置,通过自然冷却收缩实现塑料弹带与弹体的紧密结合;该装置操作简单易学,采用定位法,并结合工艺制定,使得弹带装配准确、快速,保证弹带与弹体的紧密结合,极大提高弹带装配工作效率。

(2)导向柱一端的锥面设置,便于弹带的套入和逐步推进,弹体端部容置腔一既能通过锥形腔方便快捷地将导向柱内,又能通过柱形腔二进行定位卡装,便于弹体与导向柱的中心对准,弹体定位腔对弹体进行二次限位,避免由于弹体的偏移,导致弹带无法推进装配;推筒一的设置,用于弹带在导向柱锥面上的推进过渡工作,解决了推筒二相对于导向柱锥面前半段内径过大的问题,推筒二的设置,用于后续的整体推进工作,解决了推筒一相对于导向柱直筒段内径过小及长度不够的问题,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使得弹带导向工作顺利进行;导向底座能够对整个弹带导向工作提供良好的定位工装,保证了装置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挤压阶段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挤压阶段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完成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柱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推筒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推筒二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底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8所示的一种弹体结构的弹带导向装置中,其包括导向柱1、推筒一2、推筒二3、导向底座4、弹体5和弹带6,导向柱1设有弹体端部容置腔一11和弹体定位腔12,弹体5定位端置于弹体定位腔12内,导向柱1远离弹体定位腔12的一端外壁面为锥面,弹体端部容置腔一11包括柱形腔一111、柱形腔二112和锥形腔113,弹体5一端依次插入锥形腔113、柱形腔二112、柱形腔一111,柱形腔二112内壁贴合弹体5端部外壁,推筒一2内部设有呈阶梯状的槽一21和槽二22,推筒二3内部设有通孔31,导向底座4内设有弹体容置腔41、弹体端部容置腔二42、导向柱容置腔43和卡槽44,导向底座4上设有观察窗口45,弹体5两端分别插入于弹体端部容置腔一11和弹体端部容置腔二42内,弹体5中段置放于弹体容置腔41和导向柱容置腔43内,导向柱1置放于导向柱容置腔43内。导向柱1一端的锥面设置,便于弹带6的套入和逐步推进,弹体端部容置腔一11既能通过锥形腔113方便快捷地将导向柱1内,又能通过柱形腔二112定位卡装,便于弹体与导向柱1的中心对准,弹体定位腔12对弹体进行二次限位,避免由于弹体5的偏移,导致弹带6无法推进装配;推筒一2的设置,用于弹带6在导向柱1锥面上的推进过渡工作,解决了推筒二3相对于导向柱1锥面前半段内径过大的问题,推筒二3的设置,用于后续的整体推进工作,解决了推筒一2相对于直筒段内径过小及长度不够的问题,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使得弹带6导向工作顺利进行;导向底座4能够对整个弹带6导向工作提供良好的定位工装,保证了装置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先将推筒一2插入卡槽44内,卡槽44贴合推筒一2外壁,槽一21与槽二22的阶梯面抵靠在弹带6端面上,推动推筒一2,推筒一挤压弹带6活动在导向柱1的前半段锥面上,导向柱1的锥面端依次插入槽一21、槽二22内。此过程为预挤压阶段,缓慢均匀地将弹带6预挤到导向柱1锥面中段。

推筒一2退出后,再将推筒二3插入卡槽44内,卡槽44贴合推筒二3外壁,推筒二3的端面抵靠在弹带6端面上,推动推筒二3,推筒二3挤压弹带6沿着导向柱1的后半段锥面和直筒面推入弹体5弹带槽内,导向柱1整体插入通孔31内。此过程后挤压阶段,将预挤到位的弹带6缓慢均匀地送入弹体5弹带槽位置。

本案的工作原理:将在工艺温度条件下保温后的塑料弹带6套入导向柱1上,并将弹体5一端插入弹体端部容置腔一11,弹体5定位端置放于弹体定位腔12内,使得弹体5与导向柱1中心对准;将弹体5的另一端插入弹体端部容置腔二42,弹体5与套有弹带6的导向柱1一起放进导向底座4内,进行定位安装,保证弹体5定位端面与弹体定位腔12紧密配合;将推筒1插入卡槽44,并缓慢均匀地将弹带6预挤到导向柱1锥面中段,并通过观察窗口45观察是否到位;退出推筒1,采用推筒2,将预挤到位的弹带6缓慢均匀地送入弹体5弹带槽位置,并通过观察窗口45观察是否到位;取出装配好弹带6的弹体5放入保温箱消除装配应力;保温回弹之后,取出弹体5,利用自然降温实现弹带6的收缩,保证弹带6与弹体5的紧密结合。

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