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8003发布日期:2020-06-26 22:4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照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日益普及。消费者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同时,对这些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要求这些产品具有优秀的功能性、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对于这些产品的外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希望在使用过程中,电子产品的外壳能够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但是,目前这些电子产品的外壳在结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弊端,导致外壳的性能较差,比如外壳耐磨性较差,在其表面容易出现磨痕和划痕;并且当受到撞击时,外壳容易变形。特别是现在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容易被刮擦、被撞击,因此在外壳的表面上容易出现磨痕或刮痕,同时外壳也容易变形。这样会给电子产品的外观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难以满足消费者希望电子产品外观良好的消费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电子产品的外壳进行结构改进,提供一种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以提高电子产品外壳的耐磨性和抗形变能力。

一种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包括纤维增强层、第一聚氨酯层以及第二聚氨酯层;

所述纤维增强层包括多个纤维增强体、多个支撑单元以及纤维增强层主体;所述纤维增强层主体将多个所述纤维增强体整体包覆;多个所述支撑单元分散于所述纤维增强层主体中;

所述第一聚氨酯层与所述第二聚氨酯层分别设于所述纤维增强层的上下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纤维增强体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增强体为玻璃纤维布增强体、玻璃纤维毡增强体、碳纤维增强体或芳纶增强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增强体的厚度为12μm~24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为球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的直径为0.1μm~20μm;和或,

每立方毫米的所述纤维增强层主体中所述支撑单元的个数为104个~1010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氨酯层的厚度为50μm~2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氨酯层的厚度为50μm~2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氨酯层与所述纤维增强层的边缘平齐;或所述第一聚氨酯层延伸至包覆所述纤维增强层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氨酯层与所述纤维增强层的边缘平齐;或所述第二聚氨酯层延伸至包覆所述纤维增强层的侧面。

上述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包括纤维增强层,第一聚氨酯层以及第二聚氨酯层。纤维增强层包括多个纤维增强体、多个支撑单元以及纤维增强层主体。纤维增强层主体将多个纤维增强体整体包覆,多个支撑单元分散于纤维增强层主体中。第一聚氨酯层与第二聚氨酯层分别设于纤维增强层的上下表面。该电子产品外壳具有良好的耐磨防刮抗形变性能。

目前常用的电子产品的外壳由于结构设计上的弊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磨痕或者划痕等问题。上述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包括纤维增强层,并且对纤维增强层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在纤维增强层内部设置纤维增强体和支撑单元,使得纤维增强层对外壳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当受到撞击时,纤维增强层能够分散撞击力,使得外壳具有良好的抗形变能力,不易变形。同时,在纤维增强层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第一聚氨酯层和第二聚氨酯层,使得外壳具有良好的耐磨防刮性能,当电子产品受到摩擦或者刮擦时,在外壳上不易出现磨痕或者划痕,使得外壳具有很好的外观质量,能够满足消费者希望电子产品外观良好的消费需求。

另外,上述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绝缘性能,使得空气、水分或微小颗粒难以穿过。作为电子产品的外壳使用时,能够有效防止空气、水分或微小颗粒进入电子产品的内部,因此对电子产品内部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同时,良好的绝缘性能还能够防止发生漏电和触电问题,进而提高电子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00: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110:纤维增强层;120:第一聚氨酯层;130:第二聚氨酯层;111:纤维增强体;112:支撑单元;113:纤维增强层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100,包括纤维增强层110,第一聚氨酯层120以及第二聚氨酯层130。纤维增强层110包括多个纤维增强体111、多个支撑单元112以及纤维增强层主体113;纤维增强层主体113将多个纤维增强体111整体包覆,多个支撑单元112分散在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中。第一聚氨酯层120与第二聚氨酯层130分别设于纤维增强层110的上下表面。

优选地,第一聚氨酯层120为聚酯型聚氨酯层或聚醚型聚氨酯层;第二聚氨酯层130为聚酯型聚氨酯层或聚醚型聚氨酯层。

优选地,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为含有固化剂的环氧树脂聚合物主体。环氧树脂聚合物主体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将纤维增强体111浸润到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中,通过固化成型使得纤维增强层主体113将纤维增强体111整体包覆。

本实施例中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100包括纤维增强层110,并且对纤维增强层110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在纤维增强层110内部设置纤维增强体111和支撑单元112,纤维增强层110对外壳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能够分散撞击力,使得外壳在受到撞击时具有良好的抗形变能力,不易变形。同时,在纤维增强层110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第一聚氨酯层120和第二聚氨酯层130,使得外壳具有良好的耐磨防刮性能,当电子产品受到摩擦或者刮擦时,在外壳的表面上不易出现磨痕或者划痕,使得外壳具有很好的外观质量,满足消费者希望电子产品外观良好的消费需求。

另外,纤维增强层110、第一聚氨酯层120和第二聚氨酯层130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绝缘性能。空气、水分或微小颗粒难以穿过第一聚氨酯层120、纤维增强层110和第二聚氨酯层130。作为电子产品的外壳使用时,能够有效防止空气、水分或微小颗粒进入电子产品的内部,因此对电子产品内部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同时,良好的绝缘性能还能够防止发生漏电和触电问题,进而提高电子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多个纤维增强体111平行设置。平行设置的纤维增强体111能够充分分散外壳受到的撞击力,进一步提高外壳的抗形变能力。

优选地,纤维增强体111为玻璃纤维布增强体、玻璃纤维毡增强体、碳纤维增强体或芳纶增强体。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纤维增强体111的厚度为12μm~240μm。

优选地,纤维增强体111的厚度为12μm~30μm、40μm~80μm、90μm~150μm、170μm~200μm、220μm~240μm。

进一步优选地,纤维增强体111的厚度为12μm、20μm、50μm、70μm、90μm、100μm、120μm、180μm、230μm。本实施例中纤维增强体111为2116规格(厚度为90μm)的玻璃纤维布增强体。本实施例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100包含3个纤维增强体111,将3个纤维增强体111浸润在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中,通过固化成型使得纤维增强层主体113将纤维增强体111整体包覆。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支撑单元112为球形。优选地支撑单元112为球形二氧化硅、球形氧化铝、球形氧化锆。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支撑单元112的直径为0.1μm~20μm;和或,每立方毫米的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中支撑单元112的个数为104个~1010个。在此分布密度下,支撑单元112能够对纤维增强层110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分布密度过小则支撑作用欠佳;分布密度过大则会占用纤维增强层110内部过多的体积,导致纤维增强层110的致密程度下降。在外壳制备过程中,将支撑单元112浸润在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中,通过固化成型使得支撑单元112分散在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中。

优选地,支撑单元112的直径为0.1μm~2μm、2.5μm~3.5μm、5μm~8μm、10μm~15μm、18μm~20μm。进一步优选地,支撑单元112的直径为0.5μm、1μm、1.8μm、3μm、6μm、12μm、20μm。

优选地,每立方毫米的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中支撑单元112的个数为104个~106个、108个~1010个。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聚氨酯层120的厚度为50μm~200μm。优选地,第一聚氨酯层120的厚度为50μm~80μm、100μm~120μm、150μm~200μm。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聚氨酯层120的厚度为50μm、65μm、70μm、75μm、100μm、115μm、160μm、175μm、190μm。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二聚氨酯层130的厚度为50μm~200μm。优选地,第二聚氨酯层130的厚度为50μm~80μm、100μm~120μm、150μm~200μm。进一步优选地,第二聚氨酯层130的厚度为50μm、65μm、70μm、75μm、100μm、115μm、160μm、175μm、190μm。

厚度范围为50μm~200μm的第一聚氨酯层120、厚度范围为50μm~200μm的第二聚氨酯层130能够保证外壳的耐磨防刮性能,同时不会因为厚度过大而导致外壳的整体厚度过大而导致电子产品的厚度和质量增大,进而导致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消费者的用户体验的问题。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聚氨酯层120与纤维增强层110的边缘平齐;或第一聚氨酯层120延伸至包覆纤维增强层110的侧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聚氨酯层120与纤维增强层110的边缘平齐,能够有效防止在发生摩擦或刮擦时纤维增强层110的表面受到影响,导致在纤维增强层110的表面留下磨痕或划痕;从而影响纤维增强层110的性能,使得纤维增强层110的支撑作用下降,进而导致外壳的抗形变能力减弱。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聚氨酯层120能够延伸至包覆纤维增强层110的侧面,防止在发生摩擦或刮擦时纤维增强层110的侧面受到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二聚氨酯层130与纤维增强层110的边缘平齐;或第二聚氨酯层130延伸至包覆纤维增强层110的侧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聚氨酯层130与纤维增强层110的边缘平齐,能够有效防止在发生摩擦或刮擦时纤维增强层110的表面受到影响,导致在纤维增强层110的表面留下磨痕或划痕;从而影响纤维增强层110的性能,使得纤维增强层110的支撑作用下降,进而导致外壳的抗形变能力减弱。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聚氨酯层130能够延伸至包覆纤维增强层110的侧面,防止在发生摩擦或刮擦时纤维增强层110的侧面受到影响。

本实施例中纤维增强体111为2116规格的玻璃纤维布增强体;支撑单元112为球形二氧化硅,支撑单元112的直径为10μm,每立方毫米的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中支撑单元112的个数为105个;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为含有固化剂的环氧树脂聚合物主体;第一聚氨酯层120为聚醚型聚氨酯层,厚度为100μm;第二聚氨酯层120为聚醚型聚氨酯层,厚度为100μm。本实施例在制备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100时,将纤维增强体111与支撑单元112分别浸润在纤维增强层主体113中,通过固化成型使得纤维增强层主体113将纤维增强体111与支撑单元112整体包覆,制得纤维增强层110。再将第一聚氨酯层120、纤维增强层110、第二聚氨酯层130按顺序依次叠放,然后在150℃~250℃的温度和3×106pa~5×106pa的压强下成型制得耐磨防刮抗形变的电子产品外壳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