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间隔器安装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7238发布日期:2020-05-20 03:2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空气间隔器安装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间隔器安装领域,具体涉及空气间隔器安装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炮孔爆破中采用连续偶合装药结构时,药包表面与岩石直接接触,炸药爆轰产生的压缩应力波和准静态气体压力直接作用于岩石,一般都会在孔壁周围形成压碎区,压碎区岩石不仅产生严重的粉碎性破坏,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其温度亦骤然升高,造成炸药能量的进一步损失,所以目前普遍采用分段装药的方法进行装药爆破,主要间隔方法就是采用空气间隔器对炸药进行间隔。

空气间隔器上连接有牵引绳,当在炮孔内装入一定量炸药后,安装人员扯住牵引绳,将空气间隔器放入炮孔,当空气间隔器碰到炸药后,停止下放空气间隔器,并根据需要的间隔高度,通过拉动牵引绳将空气间隔器适当抬高,使空气间隔器与炸药保持一定的隔空高度,然后安装人员用脚踩住牵引绳,把空气间隔器提到炮孔表面的孔口,对空气间隔器进行充气后,将空气间隔器放入炮孔当中,等空气间隔器完全膨胀就可以继续进行装药作业,从而通过空气间隔器将相邻两段炸药柱隔开。但是此过程中安装空气间隔器的程序比较繁琐,不便于快速安装空气间隔器,而且也不好控制空气间隔器与炸药之间的悬空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控制空气间隔器与炸药之间悬空高度,同时便于快速安装空气间隔器的辅助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空气间隔器安装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托承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以及连接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若干支撑单元,所述托承机构包括若干托承条,托承条的上端与支撑环固定连接,托承条的下端聚拢。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需要向炮孔中装入炸药时,安装人员将部分炸药倒入炮孔后,可以直接将本申请记载的空气间隔器安装辅助装置放入炮孔中,第二支撑环与炸药接触后停止下落,随后安装人员就可以对空气间隔器进行充气并通过扯住牵引绳将空气间隔器放入炮孔中,当空气间隔器与第一支撑环以及托承条接触后也停止下落,此时空气间隔器与炸药之间的间隔高度自然形成,无需安装人员对间隔高度进行调整,待空气间隔器完全膨胀后就可以继续进行装药作业,程序比较简单,可以快速完成空气间隔器安装。

进一步的,每个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与第一支撑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滑动连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可以根据不同间隔高度需要对第一支撑管漏出第二支撑管部分的长度进行调整,而且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内也可以存储空气,可以提高传爆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管的侧壁上设有刻度。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刻度,在调整间隔高度的过程中更加精确。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管的侧壁上沿第二支撑管的径向螺纹连接有旋紧钮。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旋紧钮旋紧时,可以提高第一支撑管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安装空气间隔器后继续装药作业时第一支撑管向下滑动,确保已形成的间隔高度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旋紧钮位于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组成空间的内侧。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避免辅助装置在放入炮孔的过程中旋紧钮与炮孔的孔壁接触而受阻,确保辅助装置顺利放至炮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旋紧钮上设有条纹凸起。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由于炮孔的炮口处存在粉末,安装人员在装药作业时手指上难免会粘附粉末,从而导致在旋紧旋紧钮时打滑,通过在旋紧钮上设置条纹凸起可以有效避免此问题。

进一步的,托承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增加对空气间隔器的支撑面积,避免在安装空气间隔器后继续装药作业时空气间隔器向下滑动,确保已形成的间隔高度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粘胶层。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安装空气间隔器时,可以通过粘胶层将空气间隔器与辅助装置连接成一体,同时将空气间隔器与辅助装置放入炮孔内,使安装程序更加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爆破时通孔可以加速空气流通,从而提高传爆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内部均设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与第一支撑管以及第二支撑管连通,所述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的侧壁设有开口。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可以提高辅助装置自身携带的空气量,从而提高传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支撑环1、第二支撑环2、第一支撑管3、第二支撑管4、开口5、旋紧钮6、条纹凸起7、托承条8、支撑板9、通孔1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如图1所示的空气间隔器安装辅助装置(各部件均由塑料制成)包括支撑机构和托承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环1、第二支撑环2和四个支撑单元,第一支撑环1和第二支撑环2内部均开有环形腔(图中未示出),即第一支撑环1和第二支撑环2内部呈中空状态。

每个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管3和第二支撑管4,第二支撑管4的长度为10cm,第一支撑管3的上端与第一支撑环1胶焊接,第二支撑管4的下端与第二支撑环2胶焊接,而且第一支撑管3与第一支撑环1于焊接处连通,第二支撑管4与第二支撑环2也于焊接处连通(即第一支撑环1与第一支撑管3焊接的位置开有孔洞,第二支撑环2与第二支撑管4焊接的位置也开有孔洞),其中第一支撑管3和第二支撑管4的侧壁均开有开口5。

第一支撑管3的下端位于第二支撑管4内,而且第一支撑管3的下端与第二支撑管4的上端滑动连接,第一支撑管3的侧壁上刻有刻度,最上端的刻度表示0cm,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为0.5cm。

托承机构包括四根托承条8,托承条8的上端与第一支撑环1焊接,托承条8的下端向中心聚拢。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中托承条8的下端胶焊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与最上端的刻度位于同一水平面,支撑板9上开有若干通孔10,支撑板9的上表面涂有粘胶层。

第二支撑管4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旋紧钮6,即第二支撑管4的侧壁上开有圆孔,圆孔的孔壁设置有内螺纹,旋紧钮6上设置有外螺纹,旋紧钮6与第二支撑管4的侧壁螺纹连接。其中旋紧钮6位于第一支撑环1、第二支撑环2、第一支撑管3和第二支撑管4组成空间的内侧,旋紧钮6上设置条纹凸起7。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借助专利文件(公告号为cn205119962u)“一种空气间隔器”进行描述,其中“一种空气间隔器”中涉及引线和编织袋两个结构。当炮孔钻好后需要向炮孔中装入炸药时,安装人员先将部分炸药倒入炮孔后,直接将本方案的空气间隔器安装辅助装置放入炮孔中,第二支撑环2与炸药接触后停止下落,随后安装人员对空气间隔器进行充气并通过扯住引线将空气间隔器放入炮孔中,当空气间隔器的编织袋与支撑板9接触后也停止下落;此时空气间隔器与炸药之间的间隔高度自然形成,即为空气间隔器安装辅助装置的高度,无需安装人员对间隔高度进行调整,待空气间隔器完全膨胀后就可以继续进行装药作业。

或者,当炮孔钻好后需要向炮孔中装入炸药时,安装人员先将部分炸药倒入炮孔后,直接通过粘胶层将空气间隔器的编织袋与支撑板9连接成一体,随后安装人员对空气间隔器进行充气并通过扯住引线将空气间隔器以及空气间隔器安装辅助装置放入炮孔中,当空气间隔器安装辅助装置与炸药接触后停止下落,待空气间隔器完全膨胀后就可以继续进行装药作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