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58114发布日期:2020-07-10 17:5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木塑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木塑复合材料是作为实木材料或纯塑料的替代品而广泛应用于建筑产品、汽车、园林及室外设施等领域,发展迅速。

木塑型材无毒,没有有害气体,是装饰的首选材料,还具有防水、抗酸碱腐蚀,是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绿色环保产品。既解决了保护森林,减少木材的用量,还可根据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对木塑型材的配方,配套材料进行调整,以达到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的要求。

普通木塑型材主要存在下列缺陷:一是只能起到装饰性材料的作用,易变形;二是握钉力差,很难真正像木材一样兼顾装饰性能和结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及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木塑型材易变形、握钉力差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包括:

铝基材;

乙烯-1-丁烯共聚物层,包覆在所述铝基材上;

木塑材料,共挤在所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层上。

优选的,所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乙烯-1-丁烯共聚物95%、抗氧剂0.5%、增粘剂0.5%、增韧剂1%、防霉剂2%、降温母粒1%。

优选的,所述的抗氧剂为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增韧剂为低温增韧剂,所述低温增韧剂为聚硅氧烷和聚碳酸酯共聚物,熔指为1,硅含量为20%;

所述的防霉剂为硼酸锌。

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木塑材料的原材料混合后造粒及挤出造粒;

步骤2:铝基材通过加热设备加热后,输送进入共挤设备的共挤模具,将乙烯-1-丁烯共聚物和步骤1完成的木塑材料共挤涂覆在铝基材上,乙烯-1-丁烯和木塑材料的接触面熔融,侵润在木塑基材层上,得到铝-木塑型材。

优选的,所述木塑材料的原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hdpe树脂50%、木粉43.7%、润滑剂0.7%、紫外线吸收剂1.3%、抗氧剂1.5%、调节剂0.5%、抗收缩剂0.5%、相容剂1.5%、防霉剂0.3%。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在铝基材保有100-150℃温度时,在温度在180-190℃,压力在0.2-0.3mpa下,将乙烯-1-丁烯共聚物和步骤1完成的木塑材料共挤涂覆在铝基材上。

优选的,所述的润滑剂为pe蜡;

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为2-(2′-羟基-3′,5′-双-(a,a-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苯亚甲基丙二酸酯、2-(2’-羟基-5’-叔辛基)-苯并三唑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共挤设备还连接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将铝基材输入到加热设备,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铝基材从加热设备输送至共挤模具的型材进口;

所述共挤模具的基材进口还设置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两个第五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共挤模具的基材进口一侧,所述共挤模具的基材进口位于两个第五固定块之间上部;

第六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固定块内侧,所述第六固定块上端设置第二滑槽;

支撑板,下端沿着铝基材的进料方向依次设置两个第七固定块,远离基材进口的第七固定块下端一侧设置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第四连杆,下端通过第六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六固定块上或第五固定块内侧,所述第四连杆上端转动连接在靠近所述基材进口的第七固定块上;

第三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六转轴转动;

第一限位挡块,设置在所述第六固定块下端一侧,用于限制第六转轴转动;

第二限位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固定块设置第六固定块的一侧,且位于第一限位挡块下方,所述第五限位挡块和第六限位挡块之间设置连接弹簧。

优选的,所述加热设备中铝基材竖向放置;

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块,设置在加热设备外靠近加热设备出口侧

传送带或传送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前侧;

第一连杆,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前侧;

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杆另一端后侧;

水平板、竖直板,所述水平板第一端和竖直板第一端转动连接成l形,所述水平板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块前侧,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远离加热设备的一侧上方,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水平板上后侧;

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

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块前侧,且位于第二转轴远离第一转轴的一侧上方;

转动块,后侧转动连接在连接轴上;

第一滑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块前侧,所述竖直板的后侧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轮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包括:

l形连接支架,所述l形连接支架的水平端固定连接在竖直板第一端前侧,竖直端朝下设置;

安装板,固定连接在l形连接支架的竖直端下端;

若干电动吸盘,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电动吸盘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

传送带或传送辊;机械臂;

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

支撑框架,设置在传送带或传送辊的输入端一侧,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水平放置的u形框架,所述u形框架下端设置若干支腿,所述传送带或传送辊的输入端设置在u形框架的开口内;

两个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在u形框架两侧下端;

两个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在u形框架两侧下端,且位于第二固定块靠近传送带或传送辊的一侧;

两个第四固定块,固定连接在u形框架两侧下端,且位于第三固定块靠近传送带或传送辊的一侧;

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

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三转轴转动;

第一转动板,为对称结构,且中部设置第一水平通孔,所述第一水平通孔固定套接在第三转轴中部;

第四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三固定块之间;

第五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第四固定块之间;

两个第二转动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转动板中部设置第二水平通孔,两个第二转动板的水平通孔分别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和第五转轴中部,所述两个第五转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部设置安装槽;

两个第三连杆,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转动板上下两端,所述两个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转动板下端转动连接;

所述机械臂用于将加热设备内的铝基材夹持或吸附,并放置两个第二转动板的任一个。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的制备方法。

图5为本发明共挤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输送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铝基材;2、乙烯-1-丁烯共聚物层;3、木塑材料;4、加热设备;5、共挤设备;51、共挤模具;52、输送装置;521、第一固定块;522、传送带或传送辊;5221、壳体;523、第一连杆;5231、第一转轴;524、第二连杆;5251、水平板;5252、竖直板;5253、第二转轴;526、连接轴;527、第一滑轮;528、转动块;529、吸盘组件;5291、l形连接支架;5292、安装板;5293、吸盘;53、翻转组件;531、支撑框架;5311、u形框架;5312、支腿;532、第二固定块;533、第三固定块;534、第四固定块;535、第三转轴;536、第一转动板;537、第四转轴;538、第五转轴;539、第二转动板;5310、第三连杆;5320、安装槽;6、定位装置;61、第五固定块;62、第六固定块;63、支撑板;64、第一限位挡块;65、第二限位挡块;66、弹簧;67、滑轮;68、第四连杆;69、第六转轴;610、第七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包括:

铝基材1;所述铝基材可为管状铝基材或者板状铝基材或者为其他形状。在采用管状铝基材时,可采用现有铝管覆膜机将乙烯-1-丁烯共聚物层2包覆。

乙烯-1-丁烯共聚物层2,包覆(如采用粘合方式)在所述铝基材1上;

木塑材料3,共挤在所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层2上。所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层2可采用现有所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材料或者下述实施例2的材料。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双层共挤的铝-木塑型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木塑材料3的原材料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后进行造粒,再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

步骤2:铝基材1通过加热设备4加热后,通过定位装置输送进入共挤设备5的共挤模具,在铝基材1保有100-150℃温度时,在温度在180-190℃,压力在0.2-0.3mpa下,将乙烯-1-丁烯共聚物和步骤1完成的木塑材料3共挤涂覆在铝基材1上,乙烯-1-丁烯和木塑材料3的接触面熔融,侵润在木塑基材层上,得到铝-木塑型材。

优选的,可采用以下方式:铝材可通过共挤模具加热,铝材进入模具加热后,接两个小型共挤机通过模具对铝材进行包覆,两个小共挤机各自负责一层材料的包覆对应一个包覆模具,此两个模具相邻,否则铝材温度降低影响附着力。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乙烯-1-丁烯共聚物粘合铝基材1及木塑材料3,同时乙烯-1-丁烯共聚物具备低温韧性,可缓冲铝-木塑材料3的热膨胀系数的不同。铝基材1原材料稳定,品质容易把控,且铝型材单位重量轻,机械性能好,连接强度高,承载能力大,防腐蚀,且铝型材相对于目前普通的木塑材料3来说不容易变形,握钉力(木材握钉力是指钉子进入板材后,钉子是否容易固定钉孔,是否容易松动脱落)、及结构性能较好。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本发明中将木塑材料3与铝基材1结合能够提高产品机械性能;相较于目前普通的木塑型材来说,不容易变形,提升了木塑型材的结构性能,抗蠕变性能、握钉力好,兼顾装饰性能和结构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乙烯-1-丁烯共聚物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乙烯-1-丁烯共聚物95%、抗氧剂0.5%、增粘剂0.5%、增韧剂1%、防霉剂2%、降温母粒1%。

优选的,所述的抗氧剂为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抗氧剂能抑制或延缓塑料的氧化降解而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的增韧剂为低温增韧剂,所述低温增韧剂为聚硅氧烷和聚碳酸酯共聚物,熔指为1(300℃/1.2kg测试),硅含量为20%;低温增韧剂用于增强木塑材料的抗冲击强度,改善木塑材料的流动性,柔软度,韧性。

所述的防霉剂为硼酸锌。添加防霉剂用于防止木塑材料受到霉菌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上述抗氧剂、增韧剂、防霉剂用于提高乙烯-1-丁烯共聚物层的性能,设置增粘剂便于通过乙烯-1-丁烯共聚物将铝基材和木塑材料粘连。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

所述木塑材料的原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hdpe树脂50%、木粉43.7%、润滑剂0.7%、紫外线吸收剂1.3%、抗氧剂1.5%、调节剂0.5%、抗收缩剂0.5%、相容剂1.5%、防霉剂0.3%。

该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中,共挤设备的的各区温度见表1。

表1

所述的润滑剂为pe蜡;

优选的,所述的抗氧剂为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防霉剂为硼酸锌;

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为2-(2′-羟基-3′,5′-双-(a,a-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苯亚甲基丙二酸酯、2-(2’-羟基-5’-叔辛基)-苯并三唑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润滑剂用于改善木塑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能,提高制品外观质量,保证制品的物学性能,减少高分子化合物与加工机械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设备的磨损,使挤出成型能顺利进行;

hdpe(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还具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机械强度好。介电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亦较好。硬度、拉伸强度和蠕变性优于低密度聚乙烯;耐磨性、电绝缘性、韧性及耐寒性均较好;化学稳定性好,在室温条件下,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耐酸、碱和各种盐类的腐蚀;薄膜对水蒸气和空气的渗透性小、吸水性低;耐老化性能差,耐环境开裂性不如低密度聚乙烯,特别是热氧化作用会使其性能下降,所以,树脂需加入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来提高改善这方面的不足。

上述调节剂用于改善木塑材料的机械性能,可根据功能添加,如添加抗冲击的调节剂;

添加抗收缩剂用于改善木塑材料容易收缩变形的缺陷。

实施例4

如图5和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共挤设备5还连接第一输送装置、第二第二输送装置52,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将铝基材1输入到加热设备4,所述第二第二输送装置52用于将铝基材1从加热设备4输送至共挤模具51的型材进口;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可为目前的传送带或者传送辊;

所述共挤模具51的基材进口还设置定位装置6,所述定位装置6包括:

两个第五固定块61,固定连接在所述共挤模具51的基材进口一侧,所述共挤模具51的基材进口位于两个第五固定块61之间上部;图8为去掉一个第五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第六固定块6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固定块61内侧,所述第六固定块上端设置第二滑槽;

支撑板63,下端沿着铝基材1的进料方向依次设置两个第七固定块610,远离基材进口的第七固定块610下端一侧设置第二滑轮67,所述第二滑轮67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第四连杆68,下端通过第六转轴69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六固定块62上或第五固定块61内侧,所述第四连杆68上端转动连接在靠近所述基材进口的第七固定块610上;

第三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六转轴69转动;

第一限位挡块64,设置在所述第六固定块62下端一侧,用于限制第六转轴69转动;

第二限位挡块6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固定块61设置第六固定块62的一侧,且位于第一限位挡块64下方,所述第五限位挡块和第六限位挡块之间设置连接弹簧66。该技术方案中,也可不设置弹簧。设置弹簧时,可将第一限位挡块与第五固定块连接的一侧设置吸盘,便于调整第一限位挡块的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设置定位装置,用于保证输送装置可靠输送至共挤模具的基材进口内;如图8所示两个第五固定块前后设置,基材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应为左右方向,设置两个第五固定块,共挤模具的基材进口位于两个第五固定块的内侧上部,第五固定块的设置用于对基材输送至所述基材进口进行限位;

上述定位装置可根据需要调节支撑板的角度,当需要调节支撑板的角度时,通过驱动第三电机带动第三连杆向左下方转动,带动支撑板朝向基材进口倾斜,此时第二滑轮沿着第二滑槽进行滑动,用于对支撑板进行可靠支撑;设置第一限位挡块、第二限位挡块、弹簧的作用用于对支撑板的转动进行限位,保证整个装置的支撑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定位装置,用于保证输送装置可靠输送至共挤模具的基材进口内;如图8所示两个第五固定块前后设置,基材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应为左右方向,设置两个第五固定块,共挤模具的基材进口位于两个第五固定块的内侧上部,第五固定块的设置用于对基材输送至所述基材进口进行限位;上述定位装置可根据需要调节支撑板的角度,以便于满足具有不同输送角度的输送装置及不同角度的基材进口,更便于本发明的使用。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加热设备4中铝基材竖向放置;

所述第二输送装置52包括:

第一固定块521,设置在加热设备4外靠近加热设备4出口侧;优选的,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块可设置为可移动形式,便于调节其位置;

传送带或传送辊522,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521前侧;对应图5.设置壳体,所述传送带或传送辊522设置在壳体5221,输入端位于壳体外部;

第一连杆523,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231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块521前侧;

第二连杆524,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杆523另一端后侧;

水平板5251、竖直板5255,所述水平板第一端和竖直板第一端转动连接成l形,所述水平板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块前侧,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远离加热设备的一侧上方,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水平板上后侧;

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转轴5253转动;

连接轴526,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块521前侧,且位于第二转轴5253远离第一转轴5231的一侧上方;

转动块528,后侧转动连接在连接轴526上;

第一滑轮527,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块528前侧,所述竖直板5252的后侧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轮527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该实施例中将第一滑轮与第一滑槽设置为不可脱离结构(如第一滑槽周侧设置挡板,第一滑槽靠近第一滑轮的一侧的挡板仅仅容纳第一滑轮轴通过,防止第一滑轮脱离);

吸盘组件529,所述吸盘组件529包括:

l形连接支架5291,所述l形连接支架5291的水平端固定连接在竖直板521第一端前侧,竖直端朝下设置;

安装板5292,固定连接在l形连接支架的竖直端下端;

若干电动吸盘5293,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5292上;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电动吸盘电连接。

该实施例中,可用于在铝基材为板状型材时,或者其他形状的单个的型材、非长度较长的长条状型材,可通过吸附夹持的场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加热设备加热完成后,打开加热设备的出口侧,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转动,首先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水平板5251向上转动,如向上转动90°,此时水平板5251转动为竖直状态、且水平板第一端在上方,且水平板的第一端位于靠近加热设备出口侧的一侧(对应图6为左侧),此时竖直板状态变成为水平、且竖直板5252的第一端位于位于靠近加热设备出口侧的一侧(对应图6为左侧),此时连接在竖直板的第一端的l连接支架的水平段也转动90°至竖直状态,其中安装板朝向加热设备的出口侧,然后控制器控制电动吸盘开启吸附铝基材;

吸附完成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水平板向下转动,如向下转动90°恢复至如图6所示的初始状态,然后控制器电动吸盘关闭使得铝基材放置传送带或传送辊522上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滑轮、转动块、第一滑槽的设置用于对水平板的向下转动限位,且保证水平板、竖直板转动的稳定性;第一连杆的设置用于对水平板的向上转动限位,通过上述对水平板转动角度的限位保证该结构可靠将加热设备的铝基材放置到传送带或传送辊522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经过加热设备加热后的铝基材温度较高,不方便人工输送,本技术方案方案设置输送装置实现自动输送加热后的铝基材,与人工输送相比更加安全、方便。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共挤设备5还连接第二输送装置52,所述第二输送装置52用于将加热后的铝基材1从加热设备出口输送至共挤模具51的型材进口;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传送带或传送辊;

机械臂;

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53包括:

支撑框架531,设置在传送带或传送辊522的输入端一侧,所述支撑框架531包括水平放置的u形框架5311,所述u形框架5311下端设置若干支腿5312,所述传送带或传送辊522的输入端设置在u形框架5311的开口内;

两个第二固定块532,固定连接在u形框架5311两侧下端;

两个第三固定块533,固定连接在u形框架5311两侧下端,且位于第二固定块532靠近传送带或传送辊522的一侧;

两个第四固定块534,固定连接在u形框架5311两侧下端,且位于第三固定块533靠近传送带或传送辊522的一侧;

第三转轴535,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固定块532之间;

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三转轴535转动;

第一转动板536,为对称结构,且中部设置第一水平通孔,所述第一水平通孔固定套接在第三转轴535中部;

第四转轴537,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三固定块533之间;

第五转轴538,转动连接在两个第四固定块534之间;

两个第二转动板539,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转动板539中部设置第二水平通孔,两个第二转动板539的水平通孔分别固定套接在第四转轴537和第五转轴538中部,所述两个第五转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部设置安装槽5320;

两个第三连杆5310,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转动板上下两端,所述两个第三连杆5310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转动板539下端转动连接;

所述机械臂用于将加热设备内的铝基材夹持或吸附,并放置两个第二转动板的任一个;如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该机械臂即为实施例4的输送装置的结构中除去传送带或传送辊的所有结构,且所述吸盘组件529的数量两个,两个吸盘组件529为沿着传送带或传送辊522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用于通过两个吸盘组件分别将基材放置下述两个第二转动板的任一个。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初始状态下两个第二转动板均为水平设置,当不需要将铝基材翻转时,通过机械臂将加热设备内的铝基材夹持或吸附,并放置靠近传送带或传送辊的第二转动板上(即如图7为右侧的第二转动板,优选的,也可将机械臂设置为放置左侧的第二转动板和直接放置在传送带或传送辊上),铝基材超出右侧的第二转动板的右边缘的部分在传送带或传送辊的传送力的作用下,开始传送;

当需要将铝基材翻转时(如由于放置加热设备时方向错误原因导致,或者输送至不同共挤模具由于包覆不同方向),通过机械臂将加热设备内的铝基材夹持或吸附,并放置左侧的第二转动板上,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电机带动如图7中第一转动板的左端向左上方转动,在与第一转动板左端连接的第三连杆的作用下带动左侧的第二转动板绕第四转轴向右上方转动至如图6的倾斜状态,在与第一转动板右端连接的第三连杆的作用下带动右侧侧的第二转动板绕第五转轴向左上方转动至如图7的倾斜状态,此时两个第二转动板的安装槽倾斜相对,使得左侧的第二转动板上的铝基材落至右侧的第二转动板上,铝基材超出右侧的第二转动板的右边缘的部分在传送带或传送辊的传送力的作用下,开始传送,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动板的回位。

该实施例可用于整个生产线各种部位需要翻转铝基材等产品是部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翻转组件,用于在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工艺需求因素导致需要翻转铝基材时自动将铝基材翻转,与人工输送翻转相比更加安全、方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