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2700发布日期:2021-01-01 13:2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面板一般由柔性阵列基板、支撑层、光学胶层、底膜、盖板等柔性膜层层叠贴附形成。然而,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曲时,柔性显示面板中相邻的上述膜层具有不同的延伸路径,从而导致相邻的上述膜层之间产生错层现象,当错层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柔性显示面板中的相邻膜层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形成的柔性显示面板中相邻膜层之间不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区分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包括:第一吸附治具、旋转组件、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校正平台、第二吸附治具。第一吸附治具包括吸附曲面,所述吸附曲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吸附治具轴向的截面为圆弧形;旋转组件包括固定件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其轴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一吸附治具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吸附治具的轴向、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与第一平面平行;第一滑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第二滑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吸附治具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吸附治具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滑轨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校正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面向所述第一吸附治具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二吸附治具设置于所述校正平台上,所述第二吸附治具包括背离所述校正平台一侧的吸附平面,所述吸附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校正平台包括:承载基台、第一校正基台。承载基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面向所述第一吸附治具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一校正基台设置于所述承载基台与所述第二吸附治具之间,且沿第三方向与所述承载基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校正平台还包括第二校正基台,第二校正基台设置于所述第一校正基台与所述第二吸附治具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校正基台转动连接。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动力组件、第二动力组件、第三动力组件,第一动力组件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轴沿其轴向转动;第二动力组件,与所述旋转组件的固定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第三动力组件与所述校正平台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校正平台沿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动力组件、第五动力组件,第四动力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校正基台,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校正基台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第五动力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校正基台,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校正基台在所述第一平面转动。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图像采集组件、处理器,图像采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面向所述第一吸附治具的一侧,用于采集吸附于所述吸附平面的第一贴附膜层和所述吸附平面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信息能够体现所述第一贴附膜层和所述吸附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处理器连接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第四动力组件、第五动力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贴附膜层相对所述吸附平面的相对位置信息,同时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四动力组件、第五动力组件校正所述第一贴附膜层实际位置。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包括阵列分布的四个图像采集器,四个所述图像采集器分别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贴附膜层的拐角与所述吸附平面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信息能够体现所述第一贴附膜层拐角与所述吸附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治具还包括沿所述吸附曲面弯曲方向连接于吸附曲面两侧的第一吸附斜面和第二吸附斜面,所述吸附曲面、第一吸附斜面以及第二吸附斜面上均设置有多个负压孔。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曲面上的负压孔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吸附斜面以及第二吸附斜面上负压孔的密度。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治具为圆柱形,所述吸附曲面位于所述圆柱形的圆周面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曲面包括沿所述第一吸附治具圆周面周向分布的第一吸附曲面和第二吸附曲面,所述第一吸附曲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负压孔,所示第二吸附曲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负压孔,所述第一负压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负压孔的孔径。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辊轴,辊轴位于所述吸附曲面的一侧,所述辊轴用于在转动时挤压吸附于所述吸附平面的第一贴附膜层以使其与吸附于吸附曲面的第二贴附膜层贴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该方法包括:

将第二贴附膜层吸附于吸附曲面上,将第一贴附膜层吸附于吸附平面上;

移动校正平台、旋转组件以使第一贴附膜层的侧边与第二贴附膜层的侧边相贴合;

移动所述校正平台,同时利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吸附治具转动以使第一贴附膜层与第二贴附膜层完全贴附。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包括图像采集组件、处理器,在移动校正平台、旋转组件以使第一贴附膜层的侧边与第二贴附膜层的侧边相贴合前,还包括:

利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处理器对第一贴附膜层的位置进行校正。

本公开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包括:第一吸附治具、旋转组件、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校正平台、第二吸附治具。第一吸附治具包括吸附曲面,所述吸附曲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吸附治具轴向的截面为圆弧形;旋转组件包括固定件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其轴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一吸附治具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吸附治具的轴向、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与第一平面平行;第一滑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第二滑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吸附治具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吸附治具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滑轨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校正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面向所述第一吸附治具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二吸附治具设置于所述校正平台上,所述第二吸附治具包括背离所述校正平台一侧的吸附平面,所述吸附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可以将第二贴附膜层吸附于吸附曲面上,将第一贴附膜层吸附于吸附平面上;移动校正平台、旋转组件以使第一贴附膜层的侧边与第二贴附膜层的侧边相贴合;移动所述校正平台,同时利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吸附治具转动以使第一贴附膜层与第二贴附膜层完全贴附。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使得柔性显示面板中的各个柔性膜层在弯曲状态下进行贴附,通过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形成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对其弯曲时的错层进行预补偿,从而降低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曲时相邻柔性膜层之间的错层程度,进而降低了柔性显示面板中相邻膜层之间脱落的风险,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弯曲的次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区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校正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6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10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高”“低”“顶”“底”“左”“右”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区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区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区分/等。

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如图1所示,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包括:第一吸附治具1、旋转组件2、第一滑轨3、第二滑轨4、校正平台5、第二吸附治具6。第一吸附治具1包括吸附曲面11,所述吸附曲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吸附治具轴向x的截面为圆弧形;旋转组件2包括固定件21和旋转轴22,所述旋转轴22沿其轴向x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21,所述第一吸附治具1与所述旋转轴2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吸附治具1的轴向、所述旋转轴22的轴向与第一平面平行,该第一平面可以为水平面;第一滑轨3沿第一方向z延伸,所述固定件21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z与所述第一滑轨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z可以与所述第一平面相交,例如,第一方向z可以与第一平面垂直;第二滑轨4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二方向y可以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吸附治具1的轴向x垂直,所述第一吸附治具1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滑轨4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第一吸附治具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滑轨4沿第一方向z的一侧;校正平台5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面4向所述第一吸附治具1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二滑轨4滑动连接;第二吸附治具6可以设置于所述校正平台5上,所述第二吸附治具3可以包括背离所述校正平台5一侧的吸附平面61,所述吸附平面61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

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可以将第二贴附膜层吸附于吸附曲面上,将第一贴附膜层吸附于吸附平面上;移动校正平台、旋转组件以使第一贴附膜层的侧边与第二贴附膜层的侧边相贴合;移动所述校正平台,同时利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吸附治具转动以使第一贴附膜层与第二贴附膜层完全贴附。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使得柔性显示面板中的各个柔性膜层在弯曲状态下进行贴附,通过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形成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对其弯曲时的错层进行预补偿,从而降低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曲时相邻柔性膜层之间的错层程度,进而降低了柔性显示面板中相邻膜层之间脱落的风险,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弯曲的次数。其中,第二贴附膜层可以为柔性阵列基板,第一贴附膜层可以为光敏胶层、金属支撑层等。

如图1、2所示,图2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治具1可以为圆柱形,所述吸附曲面可以位于所述圆柱形的圆周面上。如图2所示,所述吸附曲面可以包括沿所述第一吸附治具圆周面周向分布的第一吸附曲面111和第二吸附曲面112,所述第一吸附曲面1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负压孔1111,所示第二吸附曲面1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负压孔1121,所述第一负压孔1111的孔径可以小于所述第二负压孔1121的孔径。其中,第一吸附曲面111可以用于吸附柔性阵列基板,第二吸附曲面112可以用于吸附于柔性阵列基板连接的柔性电路板。由于柔性电路板上集成有各种元器件,因此需要将第二负压孔1121的孔径设置得较大些,以便吸附柔性电路板。其中,第一负压孔、第二负压孔可以由多种结构形成,例如,第一负压孔、第二负压孔可以为连接负压腔的通孔,也可以为吸嘴上的吸孔。

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治具1还可以有其他的结构可供选择,例如,如图3所示,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治具可以包括沿所述吸附曲面11弯曲方向连接于吸附曲面11两侧的第一吸附斜面12和第二吸附斜面13,所述吸附曲面11、第一吸附斜面12以及第二吸附斜面13上均设置有多个负压孔。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吸附曲面11上的负压孔密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一吸附斜面12以及第二吸附斜面13上负压孔的密度。由于吸附曲面11吸附第二贴附膜层需要克服第二贴附膜层弹性形变形成的弹性应力,因此,在所述吸附曲面11上需要设置密度较大的负压孔以增加吸附曲面11的吸附力。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贴附膜层能够贴附于第二贴附膜层的预设位置,需要将第一贴附膜层吸附于吸附平面61的预设位置上。然而,将第一贴附膜层吸附于吸附平面61上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第一贴附膜层无法准确贴附于第二贴附膜层的预设位置。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图4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校正平台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校正平台5可以包括:承载基台51、第一校正基台52。承载基台5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4面向所述第一吸附治具1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二滑轨4滑动连接;第一校正基台52可以设置于所述承载基台51与所述第二吸附治具6之间,且沿第三方向x与所述承载基台51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方向x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如图4所示,所述校正平台还可以包括第二校正基台53,第二校正基台53设置于所述第一校正基台52与所述第二吸附治具6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校正基台52转动连接。当第一贴附膜层与吸附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出现偏差时,可以通过第一校正基台52带动第二吸附治具6在第三方向x上移动,通过第二校正基台53带动第二吸附治具6在第一平面转动,该设置可以调节贴附于第二吸附治具6上第一贴附膜层的实际位置,从而使得第一贴附膜层能够贴附于第二贴附膜层的预设位置。

如图4所示,第二校正基台53可以与第一校正基台52通过旋转柱54转动连接,其中,旋转柱54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校正基台53固定连接,旋转柱54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轴承与第一校正基台52转动连接。第一校正基台52可以通过滑轨沿第三方向x与所述承载基台51滑动连接。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动力组件、第二动力组件、第三动力组件(图中未画出),第一动力组件可以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轴沿其轴向转动;第二动力组件可以与所述旋转组件的固定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第三动力组件可以与所述校正平台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校正平台沿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其中,第一动力装置可以包括旋转马达和一组相互啮合的斜齿轮,旋转马达的输出轴可以通过该相互啮合的斜齿轮组与旋转轴传动连接。第二动力组件可以包括气缸,气缸的活塞端可以与旋转组件的固定件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活塞的伸缩运动带动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第三动力组件可以包括旋转马达和传输链条,旋转马达可以带动传输链条沿第二方向y传动,校正平台可以固定于传输链条上。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动力组件、第五动力组件(图中未画出),第四动力组件可以连接所述第一校正基台,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校正基台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第五动力组件可以连接所述第二校正基台,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校正基台在所述第一平面转动。其中,第四动力组件可以包括气缸,气缸的活塞端可以连接第一校正基台,从而可以通过活塞的伸缩运动带动所述第一校正基台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第五动力组件可以包括旋转马达和一组相互啮合的斜齿轮,旋转马达的输出轴可以通过该相互啮合的斜齿轮组与旋转柱54传动连接。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图5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功能框图,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还可以包括:图像采集组件8、处理器9,图像采集组件8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4面向所述第一吸附治具1的一侧,用于采集吸附于所述吸附平面61的第一贴附膜层和所述吸附平面61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信息能够体现所述第一贴附膜层和所述吸附平面61的相对位置关系;处理器9连接所述图像采集组件8、第四动力组件101、第五动力组件102,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贴附膜层相对所述吸附平面的相对位置信息,同时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四动力组件101、第五动力组件102校正所述第一贴附膜层实际位置。具体的,第四动力组件可以通过带动所述第一校正基台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以校正所述第一贴附膜层实际位置,第五动力组件可以通过带动所述第二校正基台在第一平面转动以校正所述第一贴附膜层实际位置。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图像采集组件8可以包括阵列分布的四个图像采集器81,四个所述图像采集器81分别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贴附膜层的拐角与所述吸附平面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信息能够体现所述第一贴附膜层拐角与所述吸附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处理器9可以根据第一贴附膜层拐角与所述吸附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获取第一贴附膜层与所述吸附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还可以包括辊轴103,辊轴103可以位于所述吸附曲面11的一侧,当吸附于吸附平面上的第一贴附膜层与第二贴附膜层进行贴附时,辊轴103可以位于第一贴附膜层背离吸附曲面的一侧,从而可以通过转动挤压第一贴附膜层以使其与吸附于吸附曲面11的第二贴附膜层进行贴附。

如图7-10所示,为本公开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过程的结构示意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治具可以为图3所示的结构。该显示面板贴附装置贴合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4个阶段,如图7所示,在第一阶段,将第一贴附膜层104吸附于第二吸附治具6上,将第二贴附膜层105吸附于第一吸附治具1上。如图8所示,在第二阶段,沿第一方向z移动第一吸附治具1以使第一贴附膜层104的侧边与第二贴附膜层105的侧边相贴合,沿第二方向y移动第二吸附治具,同时转动辊轴103,辊轴103挤压第一贴附膜层以使第一贴附膜层与吸附于第一吸附斜面12的第二贴附膜层进行贴附。如图9所示,在第三阶段,持续移动第二吸附治具、转动辊轴103,同时转动第一吸附治具1以使第一吸附治具1吸附曲面11上的第二贴附膜层105与第一贴附膜层104贴合。如图10所示,在第四阶段,停止转动第一吸附治具1,持续沿第二方向y移动第二吸附治具、转动辊轴103以使第一贴附膜层与吸附于第二吸附斜面13的第二贴附膜层进行贴附。应该理解的是,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还可以将第一贴附膜层104移动到图像采集组件8的位置,以通过图像采集组件8和处理器9对第一贴附膜层104的实际位置进行校正。

当第一吸附治具为图2所示的结构时,由于第一吸附治具本身为圆柱形,第一贴附膜层104和第二贴附膜层105的贴附可以通过第一吸附治具持续滚动实现。因此,相应的,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可以设置辊轴103也可以不设置辊轴103。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该方法包括:

将第二贴附膜层吸附于吸附曲面上,将第一贴附膜层吸附于吸附平面上;

移动校正平台、旋转组件以使第一贴附膜层的侧边与第二贴附膜层的侧边相贴合;

移动所述校正平台,同时利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吸附治具转动以使第一贴附膜层与第二贴附膜层完全贴附。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装置包括图像采集组件、处理器,在移动校正平台、旋转组件以使第一贴附膜层的侧边与第二贴附膜层的侧边相贴合前,还包括:

利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处理器对第一贴附膜层的位置进行校正。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远离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