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保温环保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8615发布日期:2021-06-08 15:1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立体保温环保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立体保温环保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服装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服装既要呵护自己,又要保护环境,而环保型纤维服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复合面料应用了"新合纤"的高技术和新材料,具备很多优异的性能,它的主要特点是保暖、透气性好;
3.目前市场上的户外运动面料基本上都是石油里提炼出来的纱线,该纱线即污染空气又浪费石油资源。近几年来,保温服装面料发展迅猛,各种原料、结构和性能的保温服装层出不穷,但常规的保温纺织品厚实、臃肿、风格单调,很难满足人们对时尚的追求,所以开发了这款新型的环保再生面料,既保护了环境,又使得废物得到了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保温环保复合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面料选材即污染空气又浪费石油资源、同时面料功能单一、风格单调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保温环保复合面料,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一层为采用75d/72f dty环保纱和40d氨纶纱线组合编织的面布层,所述第三层为采用100d/96f dty 环保纱和75d/36f dty环保纱组合编织的底布层,所述第二层为粘合胶层,面布层和底布层之间通过粘合胶层贴合形成整体面料。
6.优选的,所述的面布层中75d/72f dty环保纱占总量的87%,40d氨纶纱线占总量的13%。
7.优选的,所述的底布层中100d/96 f dty环保纱占总量的65%,75d/36 f dty 环保纱占总量的35%。
8.优选的,所述的面布层采用超泼水处理形成防水层。
9.优选的,所述的底布层采用吸湿处理形成吸湿层。
10.优选的,所述的粘合胶层由环保湿气反应型热熔胶制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集聚触感、轻薄、保暖、弹性、舒适为一体的环保复合面料,以迎合市场需求;
12.使用再生pet面料,形成舒适、拒水、保暖柔软的立体复合运动面料;
13.对面布进行超泼水处理,使其拥有优良的防水效果,同时保证面料四面的弹性及柔软性。底布为立体组织起毛布,既兼具了织物的立体触感和吸湿效果,也保证了面料的保暖性能,是一款极佳的秋冬运动功能面料。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料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面布层;2、粘合胶层;3、底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体保温环保复合面料,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一层为采用75d/72f dty环保纱和40d 氨纶纱线组合编织的面布层,所述第三层为采用100d/96f dty环保纱和 75d/36f dty环保纱组合编织的底布层,所述第二层为粘合胶层,面布层和底布层之间通过粘合胶层贴合形成整体面料。
18.所述的面布层中75d/72f dty环保纱占总量的87%,40d氨纶纱线占总量的13%。
19.所述的底布层中100d/96 f dty环保纱占总量的65%,75d/36 f dty环保纱占总量的35%。
20.所述的面布层采用超泼水处理形成防水层。
21.所述的底布层采用吸湿处理形成吸湿层。
22.所述的粘合胶层由环保湿气反应型热熔胶制成。
23.通过本技术方案,1、材质上,面布选择:75/72dty环保纱87%+40d op 13%为原材料;底布选择:100/96dty环保纱65%+75/36dty环保纱35%为原材料。面底都是环保型纱线,符合绿色工艺的要求。
24.2、在工艺上,对面布进行超泼水处理,底布进行吸湿处理,使面料外层防水的同时,身体接触面具有吸湿效果,并保证弹性和舒适感。
25.3、在技术上,采用热熔胶环保湿气反应型胶,在温度:27摄氏度,湿度: 70%的环境下进行贴合。采用tm9120镀铜圆形雕花轮,轮间隙为:0.7mm,胶温:100℃将面布和底部贴合在一起。然后固化120个小时后进行分卷,以保证胶水反应完全。
26.4、性能上,面布:对面布进行超泼水处理,使其拥有优良的防水效果,同时保证面料四面的弹性及柔软性。底布为立体组织起毛布,既兼具了织物的立体触感和吸湿效果,也保证了面料的保暖性能。是一款极佳的秋冬运动功能面料。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