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6187发布日期:2021-04-30 09:2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针织面料,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面料和纬编针织面料。针织面料一般被广泛应用于内衣、运动休闲衫和外衣等服装中,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现代针织面料更加丰富多彩,已经进入多功能化和高档化的发展阶段,各种机理效应、不同功能的新型针织面料开发出来,针织品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效果和视觉效果。

目前传统的针织面料耐洗性较差,其牢固性和耐久度有限,在多次洗涤后,其编织的纱线容易曲斜滑移和拉伸卷曲,使得织物的尺寸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针织面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表层、中间层及贴肤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变化重经平层及连接纬线,所述变化重经平层包括表组织和里组织,所述表组织设有与连接纬线交织的表经纱线,里组织设有与连接纬线交织的里经纱线,所述表经纱线设有遮挡里经纱线的经浮长线,所述表经纱线和里经纱线的编织密度相同,所述表经纱线和里经纱线分别与表层和贴肤层交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纬线增强里经纱线和表经纱线的连接度,并且表经纱线和里经纱线的编织密度相同,增加两者的重叠度,使得表层和贴肤层分别与中间层连接稳固,不易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纬线分别与表经纱线和里经纱线形成相互间隔规律而均匀的斜线,且斜线分布不连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不连续的斜线来减少连接纬线与表经纱线和里经纱线的纬组织点,在保证足够的交织密度,防止纬组织点出现过多而影响整体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表层包括经绒平组织和透气层,所述经绒平组织包括前梳纱线、后梳纱线、前梳短延展线和后梳长延展线,所述后梳长延展线与前梳短延展线交织且被束缚,所述前梳纱线和后梳纱线形成的线圈呈v型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经绒平组织使得表层的组织编织密度较低,使得其正面纵行清晰,且手感柔软、延伸性好且脱散性小。

作为优选,所述前梳纱线相间穿设有色纱,且纵向形成纵纹编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色纱随着经绒平组织延伸弹性变形会产生若隐若现的效果,纵纹编链能够加强色纱与前梳纱线的稳固性。

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层包括编织纵行和编织横列,相邻所述编织纵行在相隔相等且不连续的编织横列中失去交织,以使部分编织纵行聚拢,而部分编织纵行分开,形成规律的网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成的网眼的空间范围大,透气效果好,线圈显现的大小和倾斜度也不同,在适当分布后,能使面料的花纹效应更丰富。

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层的材料为eastlon吸湿排汗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特殊的交叉纤维面组成,独特凹槽设计的特性使其具有虹吸作用,能快速吸收汗液,同时将汗液转化成气体排出体外。

作为优选,所述贴肤层的材料为dri-release高吸湿纱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dri-release纤维具有吸湿和放湿性能,即使在汗水浸湿状态下也比棉和其它纤维穿着更舒适。

作为优选,所述色纱的材料为聚氯乙烯感光纱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氯乙烯感光纱线会根据光照的强度而反射出紫色、红色、蓝色及黄色,使得面料制成的织物在日光下呈现色彩缤纷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通过连接纬线增强里经纱线和表经纱线的连接度,并且表经纱线和里经纱线的编织密度相同,增加两者的重叠度,使得表层和贴肤层分别与中间层连接稳固,不易变形;

其二,通过不连续的斜线来减少连接纬线与表经纱线和里经纱线的纬组织点,在保证足够的交织密度,防止纬组织点出现过多而影响整体效果;

其三,通过经绒平组织使得表层的组织编织密度较低,使得其正面纵行清晰,且手感柔软、延伸性好且脱散性小;

其四,色纱随着经绒平组织延伸弹性变形会产生若隐若现的效果,纵纹编链能够加强色纱与前梳纱线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变化重经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经绒平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表层;2、表组织;3、里组织;4、贴肤层;5、连接纬线;6、表经纱线;7、里经纱线;8、前梳纱线;9、后梳纱线;10、后梳长延展线;11、前梳短延展线;12、色纱;13、网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新型针织面料,如图1-图4所示,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表层1、中间层及贴肤层4,中间层包括变化重经平层及连接纬线5,变化重经平层包括表组织2和里组织3,表组织2设有与连接纬线5交织的表经纱线6,里组织3设有与连接纬线5交织的里经纱线7,表经纱线6设有遮挡里经纱线7的经浮长线,表经纱线6和里经纱线7的编织密度相同,表经纱线6和里经纱线7分别与表层1和贴肤层4交织。

首先,表经纱线6和里经纱线7采用1:1排列,其成型方法是表经纱线6和里经纱线7从经轴上同时引下,穿入导纱梳栉的导纱针,导纱针围绕织针运动,织针同时作上下运动,由此将表经纱线6和里经纱线7垫在针上,并在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并且共用一组连接纬线5,以使表组织2的一组表经纱线6遮盖住里组织3的对应一组里经纱线7,并且里经纱线7的经组织点被相邻两表经纱线6的经浮长线遮掩,从而加大了中间层的表组织2和里组织3的经向密度,使表层1和贴肤层4分别与表组织2和里组织3编织牢靠和稳定,其形成的线圈基部的延长线相互交叉,使针织面料紧密厚实、坚牢耐磨和挺阔。其中,表经纱线6和里经纱线7采用同等材料,可以使用聚酯纤维或醋酸纤维。

其次,连接纬线5分别与表经纱线6和里经纱线7形成相互间隔规律而均匀的斜线,且斜线分布不连续,以减少连接纬线5与表经纱线6和里经纱线7的纬组织点,在保证足够的交织密度,防止纬组织点出现过多而影响整体效果。表层1包括经绒平组织和透气层,经绒平组织包括前梳纱线8、后梳纱线9、前梳短延展线11和后梳长延展线10,后梳长延展线10与前梳短延展线11交织且被束缚,前梳纱线8和后梳纱线9形成的线圈呈v型排列。经绒平组织的后梳长延展线10被前梳短延展线11束缚,使得表层1的组织编织密度较低,使得其正面纵行清晰,且手感柔软、延伸性好且脱散性小,前梳纱线8相间穿设有色纱12,且纵向形成纵纹编链,由于经绒平组织的线圈呈v型排列,因此,色纱12随着经绒平组织延伸弹性变形会产生若隐若现的效果,并且纵纹编链能够加强色纱12与前梳纱线8的稳固性。其中,色纱12的材料为聚氯乙烯感光纱线,聚氯乙烯感光纱线在日常状态为无色,一经阳光照射,聚氯乙烯感光纱线会根据光照的强度而反射出紫色、红色、蓝色及黄色,使得面料制成的织物在日光下呈现色彩缤纷的效果。透气层包括编织纵行和编织横列,相邻编织纵行在相隔相等且不连续的编织横列中失去交织,以使部分编织纵行聚拢,而部分编织纵行分开,形成规律的网眼13,该方法形成的网眼13的空间范围大,透气效果好,且编织纵行和编织横列形成的线圈部分有双纱组成,部分由单纱组成,因此线圈显现的大小和倾斜度也不同,在适当分布后,能使面料的花纹效应更丰富。

另外,透气层的材料为eastlon吸湿排汗纤维,该纤维为中强力涤纶短纤维,由特殊的交叉纤维面组成。独特凹槽设计的特性使其具有虹吸作用,能快速吸收汗液,同时将汗液转化成气体排出体外,保持人体皮肤干爽舒适、调节体温。通常情况下,使用100%此种纤维进行纺纱,其规格为1.4d×38mm。贴肤层4的材料为dri-release高吸湿纱线,该纱线具有常规纱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有棉一样的手感,穿着舒适,长时间不变形。在干态下,纤维素纤维如棉和人造丝呈现光滑的手感,经针织以后,棉中大量的羟基吸湿过量的水份,纤维素变粘。在多次洗涤之后,常规的纤维没有放湿性能,而dri-release即使在汗水浸湿状态下也比棉和其它纤维穿着更舒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