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0815发布日期:2021-05-28 10:4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



背景技术:

聚丙烯材料耐高温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特别适用于食品包装领域的肉类包装中。肉类包装的聚丙烯托盒生产工艺为:在托盒表面涂覆pe,与pe易揭膜组合成易揭结构。现有技术中的耐高温蒸煮易揭改模如cn207156619u中所述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外层、耐高温蒸煮胶水层、聚丙烯薄膜层和内层耐蒸煮易揭层,内层耐蒸煮易揭层为改性聚丙烯薄膜。该复合易揭膜层状结构简单,阻隔性能差,并且膜层覆膜生产工艺复杂。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cn108068423a中所述的,包括电晕层、粘接层、阻隔层、粘接层和热封层,其中阻隔层为乙烯-乙烯层共聚物层和两侧的尼龙层组成,电晕层为聚丙烯层。上述结构中薄膜表层聚丙烯抗冲击性能不高,易老化,薄膜的抗冲击性能主要依靠阻隔层中两层尼龙层,聚丙烯表层刮伤会导致中间的尼龙层和乙烯-乙烯层共聚物层吸湿量增加,特别是在蒸汽量较高的环境中,阻隔性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尼龙芯层作为阻隔层,尼龙芯层外侧的双向拉伸尼龙表层、聚烯烃芯层防护性能良好。

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所述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为共挤膜或者包括共挤膜,所述共挤膜的层叠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双向拉伸尼龙表层、聚烯烃芯层、尼龙芯层和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热封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双向拉伸尼龙表层与聚烯烃芯层之间、聚烯烃芯层与尼龙芯层之间以及尼龙芯层和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热封层之间均设置有粘接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聚烯烃芯层为聚丙烯芯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双向拉伸尼龙表层的厚度为5~10μm。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双向拉伸尼龙表层的厚度为5~10μm。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双向拉伸尼龙表层表面设置有电晕表面,所述电晕表面设置有油墨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复合表层,所述油墨层夹设于所述复合表层和双向拉伸尼龙表层之间。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复合表层为双向拉伸尼龙复合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中尼龙芯层作为阻隔性,与聚烯烃相比,共挤膜的双向拉伸尼龙表层具有更优的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和刺穿强度,防护内侧的聚烯烃层和尼龙层;

聚烯烃层作为尼龙芯层外侧的阻水层,使得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该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透明度高、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向拉伸尼龙表层;2、粘接层;3、聚丙烯层;4、尼龙芯层;5、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热封层;6、第一聚乙烯层;7、第二聚乙烯层;8、图案层;9、双向拉伸尼龙复合层;10、复合胶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共挤膜中粘接层用于粘接无法通过直接共挤层叠的膜层,以保证层间剥离力,粘接层材料以及厚度的选择需要根据粘接层两侧的膜材以及需要达到的粘合强度综合确定。

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可为共挤膜,也可以包括共挤膜。共挤膜通常为透明材质,而包括共挤膜的后一方案还通过电晕得到具有亲水表层的易揭薄膜,或者利用尼龙的可印刷性,在其表面印刷图案,得到具有标识图案的易揭薄膜。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聚丙烯耐高温易揭薄膜为七层共挤膜,共挤层叠结构由外至内依次为双向拉伸尼龙表层1、粘接层2、聚丙烯层3、粘接层2、尼龙芯层4、粘接层2和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热封层5,膜结构为hopa/tie/pp/tie/pa/tie/(pp+pe)。图1中的箭头表示由外至内方向。

实施例1七层共挤膜的各膜层厚度分别为:

如图1所示,双向拉伸尼龙表层7μm、粘接层5.2μm、聚丙烯层25μm、粘接层5.2μm、尼龙芯层7μm、粘接层5.6μm和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热封层15μm。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热封层采用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乙烯共混而成。

共挤膜的物理机械性能检测结果如下:

1、纵向拉断力25n,横向拉断力23n(检测标准gb/t1040.3-2006);

2、断裂标称应变:纵向522%,横向523%(检测标准gb/t1040.3-2006);

3、直角撕裂力:纵向118n/mm,横向137n/mm(检测标准qb/t1130-1991);

4、热封强度5n;

5、水蒸气透过量:3g/(m2·24h)(检测标准gb/t1037-1988);

6、氧气透过量:49cm3/(m2·24h·0.1mpa)(检测标准gb/t1038-2000)。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七层共挤膜的共挤层叠结构由外至内依次为双向拉伸尼龙表层1、粘接层2、第一聚乙烯层6、第二聚乙烯层7、尼龙芯层4、粘接层2和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热封层5,膜结构为hopa/tie/pe/pe/pa/tie/(pp+pe)。图2中的箭头表示由外至内方向。

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芯层采用pe材质,耐高温性能胶实施例1差。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3包含图案层和实施例1的七层共挤膜,共挤膜的双向拉伸尼龙表层1经过电晕处理得到电晕表面,图案层8涂布设置于电晕表面上。图3中的箭头表示由外至内方向。

实施例3适用于低温或常温保藏的食物包装,由于图案层8直接暴露于薄膜表面,故不适用于包装蒸煮食物。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3,区别在于,实施例4还包括双向拉伸尼龙复合层9,双向拉伸尼龙复合层9与具有图案层8和电晕表面的七层共挤膜复合。具体的,双向拉伸尼龙复合层9与七层共挤膜的双向拉伸尼龙表层1通过复合胶粘层10的粘接复合。图4中的箭头表示由外至内方向。

实施例4中图案层外复合设置双向拉伸尼龙复合层,适用于需要蒸煮的食物包装,上述的包装结构为上薄膜下托盘式的密封包装结构。

实施例3的图案层8、实施例4的双向拉伸尼龙复合层9、复合胶粘层10、图案层8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于实施例2的表面。同样的,为了增强图案层油墨在双向拉伸尼龙表层1上的附着力,实施例2的双向拉伸尼龙表层1也需要经过电晕处理。

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或者相近的膜结构还可以为hopa/tie/pe/tie/pa/tie/(pp+pe),也可以设置成八层共挤、九层共挤、十一层共挤结构,采用包含尼龙芯层的pa/evoh/pa、pa/evoh作为阻隔层,或者增加聚烯烃的共挤层数,例如pe/pe/pe的共挤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