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4063发布日期:2021-01-23 22:4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纺织品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


背景技术:

[0002]
涤棉混纺织物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发的一个品种,该纤维具有挺括、滑爽、快干、耐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涤棉混纺面料容易起球,主要是因为棉织物纤维强度低、耐磨性差,面料表面形成的毛球或球粒很容易遇火易燃;且特别易吸附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一旦在表面形成小球后又不容易很快脱落,会对人类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并诱发各种皮肤病,形成对人类生活的各种危害。
[0003]
已公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821183883.4,专利名称: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申请日:2018072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包括面料主体和基层,所述面料主体内腔固定设置有基层,所述基层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有阻燃纤维层,所述阻燃纤维层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有竹纤维层,所述竹纤维层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有亚麻纤维层,所述亚麻纤维层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有抗菌层,所述基层底部表面固定粘接有抗菌纤维层,所述抗菌纤维层底部表面固定粘接有原木天丝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阻燃纤维层和涤纶阻燃层,可有效阻止面料燃烧,通过抗菌层、抗菌纤维层和广谱抗菌剂,可有效的增强面料的抗菌能力,通过竹纤维层、亚麻纤维层、原木天丝层、富强纤维层、聚酯纤维层和彩色棉层,可有效的提高面料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包括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静电层1,所述防静电层1呈长方体内腔结构,所述防静电层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抗菌纤维层2,阻燃纤维层3和涤棉纤维层4,
[0005]
所述防静电层1由抗气球纤维层12和防静电合成纤维层13组成,所述防静电合成纤维层13外侧壁固定粘接抗气球纤维层12,
[0006]
所述涤棉纤维层4由涤纶纤维层42和棉花纤维层43组成,所述棉花纤维层43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涤纶纤维层42。
[0007]
优选的,阻燃纤维层3由玻璃纤维材料构成。
[0008]
优选的,抗菌纤维层2由竹原纤维材料构成。
[0009]
优选的,抗气球纤维层12和防静电合成纤维层13的厚度比例为1:1。
[0010]
优选的,涤纶纤维层42和棉花纤维层43的厚度比例为1:1。
[0011]
优选的,抗菌纤维层2,阻燃纤维层3和涤棉纤维层4的厚度比例为1:1:1。
[0012]
优选的,菌纤维层2和防静电层1的厚度比例为2:1。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
1、通过防静电层设置抗气球纤维层和防静电合成纤维层,制成的织物受到摩擦
时,不易出现纤维端伸出布面,形成绒毛或小球状凸起的纤维。
[0015]
2、通过抗菌纤维层设置竹原纤维材料,可有效的使得涤棉混纺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和较强的耐磨性等特性,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0016]
3、通过阻燃纤维层设置玻璃纤维材料,比有机纤维耐温高,不燃,抗腐,隔热、隔音性好,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
[0019]
1、防静电层;12、抗气球纤维层;13、防静电合成纤维层;2、抗菌纤维层;3、阻燃纤维层;4、涤棉纤维层;42、涤纶纤维层;43、棉花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1]
如图1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防静电层1,所述防静电层1呈长方体内腔结构,所述防静电层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抗菌纤维层2,阻燃纤维层3和涤棉纤维层4,
[0022]
所述防静电层1由抗气球纤维层12和防静电合成纤维层13组成,所述防静电合成纤维层13外侧壁固定粘接抗气球纤维层12,
[0023]
所述涤棉纤维层4由涤纶纤维层42和棉花纤维层43组成,所述棉花纤维层43顶部表面固定粘接涤纶纤维层42。
[0024]
在使用中,使用方法和达到的效果
[0025]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阻燃纤维层3由玻璃纤维材料构成。
[0026]
设置上述结构,玻璃纤维比有机纤维耐温高,不燃,抗腐,隔热、隔音性好,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
[0027]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抗菌纤维层2由竹原纤维材料构成。
[0028]
设置上述结构,竹原纤维材料可有效的使得涤棉混纺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和较强的耐磨性等特性,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0029]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抗气球纤维层12和防静电合成纤维层13的厚度比例为1:1。
[0030]
设置上述结构,可最大程度提升抗气球纤维和防静电合成纤维的特性。
[0031]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涤纶纤维层42和棉花纤维层43的厚度比例为1:1。
[0032]
设置上述结构,可最大程度提升涤纶纤维和棉花纤维的特性。
[0033]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抗菌纤维层2,阻燃纤维层3和涤棉纤维层4的厚度比例为1:1:1。
[0034]
设置上述结构,可以使编织物化学性能更加稳定。
[0035]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菌纤维层2和防静电层1的厚度比例为2:1。
[0036]
设置上述结构,控制厚度为了防止编织物出现内部不透气的现象。
[0037]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阻燃抗菌涤棉混纺面料,工作时,通过防静电层设置抗气球纤维层和防静电合成纤维层,制成的织物受到摩擦时,不易出现纤维端伸出布面,形成绒毛或小球状凸起的纤维;并具有耐高温、化学性能稳定的特点;通过抗菌纤维层设置竹原纤维材料,可有效的使得涤棉混纺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和较强的耐磨性等特性,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通过阻燃纤维层设置玻璃纤维材料,比有机纤维耐温高,不燃,抗腐,隔热、隔音性好,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
[0038]
同过设计防静电层呈长方体内腔结构,可以有效延长阻燃抗菌的特性,同时编织物外表具有高效、永久的防静电、防尘性能和柔软、薄滑、织纹清晰的特点。
[0039]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