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6928发布日期:2021-09-10 22:4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防雷车的车体结构中,v形车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装有v形车体的防雷车在销售市场上异常火爆。v形车体的成功之处在于,这是一种简单的结构,只要将钢板做一次性折叠或者进行适当地焊接,并将其高度确定好,就可以为车辆提供较好的防雷能力。试验表明,v形角度数值接近于90度时,可以明显地发生爆炸冲击波偏转。不过,当车辆的距地高度太大时,其可操纵性就会变差,这是所有防地雷反伏击车的一大弱点。但当v形角度数值较大的扁平v形车体由于爆炸冲击波不能足够多地偏转出去,其防雷效果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理想。
3.中国专利cn201210221116.9公开了一种防弹、防地雷反恐突击车,公开了一种防弹钢板置于车底部的防弹车辆结构,使车辆设备都在防弹车身内部受到保护,能防止地雷打击,又起到了底盘的作用。但该防弹、防地雷反恐突击车机构复杂,车辆通过性差,同时,防弹钢板影响整车接近角、离去角,不能有效保护车轮上的乘员。中国专利cn201610948575.5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地雷反伏击车的轻质双v型夹芯结构底盘,通过车底焊接防地雷底板,双v型结构有效降低爆炸冲击力。但该防雷板焊接在车底部,造成整车通过性差,同时其拆卸困难。中国专利cn201910963617.6公开了一种防地雷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通过车防雷板固定在车身地板底部,以及上中下三层防雷板实现降低爆炸冲击波,保护车内成员。但是防雷板焊接在车底部,拆卸困难,且整体防雷结构较为复杂,安全性能差。总体而言,现有防雷车多采用在底盘下部增加防雷板的结构实现车辆底部防雷,该种底部防雷的形式存在以下问题:(1)底盘下部零件多,环境复杂,增加防雷板,不利于整车维修方便性,且对防雷板的设计要求高;(2)防雷板在车辆底部,在爆炸物处于车辆下部时,防雷板与爆炸物有效距离过小,不利于整车防雷;(3)底部增加防雷板,车辆通过性参数大大降低,不利于整车机动性;(4)在车轮上方布置乘员时,底部防雷板对不能对车轮进行包覆,无法对上方乘员有效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其中结合车身自身的特征及其防雷工艺特点,相应设计了内置式防雷装置,并对其关键组件如防雷板、防雷板加强梁和车身内部梁系的结构及其具体设置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通过内部梁系变形吸能,实现防雷,不影响底盘的整车通过性和维修性,本体可拆装,可实现防雷/不防雷功能的切换,同时也能提高整车通过性,提高了乘员离地高度,进一步提高乘员安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包括防雷板以及固定设于所述防雷板底部的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其中,
6.所述防雷板与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贴合固定设置,该防雷板为v形结构,该v形结构的两侧均侧延伸至车身侧围纵加强梁处;
7.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均设置于车身底板上,且所述防雷板加强梁的两端固定搭接在车身侧围横加强梁上,且每根所述防雷板加强梁均与一根车身侧围纵加强梁对应固定搭接设置,以此方式,使得所述防雷板、防雷板加强梁以及车身底板共同构成双v形结构,有效释放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同时将冲击波通过所述防雷板加强梁转移至车身侧围横加强梁和车身侧围纵加强梁上,实现防雷。
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雷板与车身底板平行布置,该防雷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防雷板、两块第二防雷板以及两块第三防雷板,两块所述第二防雷板和第三防雷板关于第一防雷板对称布置。
9.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雷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防雷板加强梁连接的螺栓孔。
1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雷板加强梁包括设于防雷板及车身底板之间的工字钢加强梁,该工字钢加强梁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固定搭接车身侧围横加强梁和车身侧围纵加强梁的开口搭接槽。
1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开口搭接槽设置于所述工字钢加强梁靠近所述防雷板一侧的面板上,且该开口搭接槽的形状与车身侧围纵加强梁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应,以此方式,将所述车身侧围纵加强梁固定卡接在所述开口搭接槽内;
12.所述工字钢加强梁远离所述防雷板一侧的面板及腹板固定与车身侧围横加强梁连接。
13.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工字钢加强梁包括第一防雷板加强梁以及关于该第一防雷板加强梁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防雷板加强梁和第三防雷板加强梁。
14.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工字钢加强梁的两个平行布置的面板上还设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连接耳,该连接耳上设有螺栓孔。
1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雷板为铝合金板。
16.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置式v型结构的防雷板和工字型加强梁设计能够有效地将向上的爆炸威力分散到车辆侧面,最大限度的降低爆炸冲击波作用在双v型结构上产生的初始峰值载荷,减小人员直接受到的冲击力作用,能有效保护车轮上乘员的安全性;通过双v型结构外侧迎爆面的导流槽实现对炸弹碎片和爆炸冲击波的快速分散,减少爆炸冲击波的作用时间,提高了整车的防雷效果。同时也能提高整车通过性,提供了乘员离地高度,进一步提高乘员安全性。
18.2.本实用新型防雷板设计在车身底板上部,有效提高整车通过性,乘员离地高度,同时能对车轮上乘员起到防护作用。
19.3.本实用新型防雷板加强梁设计与车身横梁纵梁限位槽相配合,实现本体限位安装。
20.4.本实用新型防雷板和防雷板加强梁的v型设计,有效释放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量。
21.5.本实用新型防雷板和防雷板加强梁的结构简单,安装方式简单,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涉及的防雷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1中涉及的防雷板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的防雷板加强梁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图1中涉及的防雷板与防雷板加强梁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27.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

防雷板,2

防雷板加强梁,3

车身底板,4

车身侧围横加强梁,5

车身侧围纵加强梁,6

车身侧围,7

固定螺栓,11

第一防雷板,12

第二防雷板,13

第三防雷板,21

第一防雷板加强梁,22

第二防雷板加强梁,23

第三防雷板加强梁,24

开口搭接槽,25

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9.如图1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包括防雷板1以及固定设于所述防雷板1底部的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2,其中,所述防雷板1与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2贴合固定设置,该防雷板1为v形结构,该v形结构的两侧均侧延伸至车身侧围纵加强梁5处。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2均设置于车身底板3上,且所述防雷板加强梁2的两端固定搭接在车身侧围横加强梁4上,且每根所述防雷板加强梁2均与一根车身侧围纵加强梁5对应固定搭接设置,以此方式,使得所述防雷板1、防雷板加强梁2以及车身底板3共同构成双v形结构,有效释放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同时将冲击波通过所述防雷板加强梁2转移至车身侧围横加强梁4和车身侧围纵加强梁5上,实现防雷。同时,防雷板加强梁2与防雷板1为可拆卸的连接,可实现防雷/不防雷功能的切换,同时也能提高整车通过性。
30.更具体的,所述防雷板1与车身底板3平行布置,该防雷板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防雷板11、两块第二防雷板12以及两块第三防雷板13,两块所述第二防雷板12和第三防雷板13关于第一防雷板11对称布置。在本实用新型中,防雷板1为一块铝合金板,然后根据车身底板3的v形结构,将铝合金板翻折成与车身底板3平行的v形结构,该v形结构包括第一防雷板11以及两块关于第一防雷板11对称布置的第二防雷板12和两块第三防雷板13。同时,所述防雷板加强梁2包括设于防雷板1及车身底板3之间的工字钢加强梁,该工字钢加强梁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固定搭接车身侧围横加强梁4和车身侧围纵加强梁5的开口搭接槽24。所述开口搭接槽24设置于所述工字钢加强梁靠近所述防雷板1一侧的面板上,且该开口搭接槽24的形状与车身侧围纵加强梁5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应,以此方式,将所述车身侧围纵加强梁5固定卡接在所述开口搭接槽24内;所述工字钢加强梁远离所述防雷板1一侧的面板及腹板固定与车身侧围横加强梁4连接。所述工字钢加强梁包括第一防雷板加强梁21以及关于该第一防雷板加强梁21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防雷板加强梁22和第三防雷板加强梁23。以此方式,通过内置式v型结构的防雷板和工字型加强梁设计能够有效地将向上的爆炸威力分散
到车辆侧面,最大限度的降低爆炸冲击波作用在双v型结构上产生的初始峰值载荷,减小人员直接受到的冲击力作用,能有效保护车轮上乘员的安全性;通过双v型结构外侧迎爆面的导流槽实现对炸弹碎片和爆炸冲击波的快速分散,减少爆炸冲击波的作用时间,提高了整车的防雷效果。
31.进一步的,所述防雷板1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防雷板加强梁2连接的螺栓孔。所述工字钢加强梁的两个平行布置的面板上还设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连接耳25,该连接耳25上设有螺栓孔。
32.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保证防雷效果,所述加强梁与车身侧围纵梁布置对应,以增加车体强度,抵御爆炸冲击。工字型防雷板加强梁2与车身侧围横加强梁4与车身侧围纵加强梁5通过开口搭接后在车身底板通过固定螺栓7(共计16个)共计十六处实现与车身的固定。所述加强梁与上下地板采用螺栓连接,可实现防雷车身和非防雷车身柔性互换,通过优化横梁截面、高度及上下板料厚、材料等可实现一定范围内车体重量与防雷等级的平衡。
33.v型防雷板1与工字型防雷板加强梁2通过固定螺栓7(共计16个)共计十六处实现固定。v型防雷板1、工字型防雷板加强梁2均为可拆卸结构,除了v型防雷板1自身能将地雷爆炸的能量释放外,工字型防雷板加强梁2也能和v型防雷板组合实现双极泄能,有效防止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有效保护车轮上成员不受爆炸冲击伤害,结构简单,所占空间小,防护性能高。
34.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形式的车身内置式防雷结构,为轻型防护型车辆防雷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所述防雷车身结构简单可靠,不影响整车底盘通过性的同时,提高了乘员离地高度,降低了防雷设计难度,安装拆卸方便简单。
3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