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手枪型非致命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1709发布日期:2021-07-02 19:2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手枪型非致命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致命武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手枪型非致命发射器。



背景技术:

致命武器是指为军队、武警、特警、公安等部门执行反恐、处突任务时达到使犯罪人员和装备失去功能而专门设计的武器系统。相关技术中的非致命武器枪械包括手柄、枪膛、扳机、弹夹等部件,该军警用非致命武器枪械使用点火形式作为动力推动枪膛内的非致命子弹(电击弹、催泪弹、记号弹、烟雾弹、橡胶弹等),从而将子弹发射出去。也即,使用者将子弹推送到枪膛内,扣动扳机,点火推动子弹发射出去。

但是现有的非致命枪械都存在掉落或平常的使用过程,都存在误触发的可能,使得枪械的使用存在一定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非手枪型非致命发射器,达到降低非致命枪械误触发的可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手枪型非致命发射器,包括枪管和握把,所述枪管与握把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所述握把的顶部设置有开闭锁机构,所述握把的中部设置有击发机构,所述击发机构的一侧与扳机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扳机连杆贯穿握把的右侧并与握把滑动连接,所述扳机连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扳机,所述握把的右侧设置有手动保险;

所述开闭锁机构包括第一销杆,弹簧,凸块,第二销杆,拉簧,所述第一销杆贯穿握把的顶部并与握把活动连接,所述握把内部的上部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弹簧槽的底部槽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销杆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凸块固定安装在通孔的底部,所述第二销杆贯穿握把左侧,所述握把内部的上部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拉簧的右端与活动槽右侧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销杆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枪管的右侧设置有卡槽;

所述手动保险包括旋钮,锁块,固定轴,扭簧,限位杆一,限位杆二,所述旋钮的一侧与锁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贯穿在锁块并与锁块活动连接,所述扭簧套接在固定轴的表面,所述限位杆一固定安装在扳机连杆的正面,所述限位杆二的一端与握把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扳机连杆顶部的表面设置有斜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大小与凸块的大小相适配,所述通孔的宽度与第二销杆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卡槽的大小与第二销杆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销杆的底端伸入弹簧槽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销杆的表面底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枪管的配置方式为双管横置,且所述枪管的口径大小为二十毫米。

优选的,所述第二销杆通过通孔贯穿第一销杆,且所述第二销杆的左端常态下插入卡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一远离扳机连杆的一端与握把的内壁存在两毫米的距离,所述限位杆二远离握把后侧内壁的一端与握把前侧内壁之间存在两毫米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手枪型非致命发射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轴将枪管与握把活动连接,同时在枪管的右侧和握把左侧上部之间设置了开闭锁机构,开闭锁机构在常态下弹簧向上顶起,使得凸块卡入凹槽内部,通过凸块和凹槽的配合将第二销杆卡入卡槽内部;在需要将握把与枪管分离时,向下按第一销杆,使得通孔内部的凸块脱离凹槽,在拉簧拉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销杆向活动槽右侧运动并脱离卡槽,再将枪管绕连接轴转动,从而完成枪管与握把的分离。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握把的中部设置手动保险,保证发射器在不打开保险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发射,确保发射器使用的安全性;在手动保险未打开的状态下,锁块的底部卡入扳机连杆顶部的斜槽内部,在扭簧和限位杆一的作用下,使得扳机连杆无法向后移动;在需要打开保险时,向外拉动旋钮并向后旋转旋钮,在向内按下旋钮,使得扭簧与限位杆二相互作用,确保锁块在枪械的使用过程中下落,对枪械的发射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5位第一销杆与第二销杆连接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位枪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枪管、2握把、3连接轴、4开闭锁机构、401第一销杆、402弹簧槽、403弹簧、404通孔、405凸块、406第二销杆、407活动槽、408拉簧、409凹槽、410卡槽、5扳机、6扳机连杆、7手动保险、701旋钮、702锁块、703固定轴、704扭簧、705限位杆一、706限位杆二、707斜槽、8击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非手枪型非致命发射器,包括枪管1和握把2,其特征在于:枪管1与握把2通过连接轴3活动连接,枪管1的配置方式为双管横置,且枪管1的口径大小为二十毫米,握把2的顶部设置有开闭锁机构4,握把2的中部设置有击发机构8,击发机构8的一侧与扳机连杆6固定连接,扳机连杆6贯穿握把2的右侧并与握把2滑动连接,扳机连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扳机5,握把2的右侧设置有手动保险7;

开闭锁机构4包括第一销杆401,弹簧403,凸块405,第二销杆406,拉簧408,第一销杆401贯穿握把2的顶部并与握把2活动连接,第一销杆401的底端伸入弹簧槽402的内部,且第一销杆401的表面底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握把2内部的上部设置有弹簧槽402,弹簧403的底端与弹簧槽402的底部槽壁固定连接,第一销杆401的中部设置有通孔404,凸块405固定安装在通孔404的底部,第二销杆406贯穿握把2左侧,第二销杆406通过通孔贯穿第一销杆401,且第二销杆406的左端常态下插入卡槽410内部,握把2内部的上部设置有活动槽407,拉簧408的右端与活动槽407右侧的槽壁固定连接,第二销杆406的顶部设置有凹槽409,凹槽409的大小与凸块405的大小相适配,通孔404的宽度与第二销杆的宽度相适配,卡槽410的大小与第二销杆406的大小相适配,枪管1的右侧设置有卡槽410,通过连接轴3将枪管1与握把2活动连接,同时在枪管1的右侧和握把2左侧上部之间设置了开闭锁机构4,开闭锁机构4在常态下弹簧403向上顶起第一销杆401,使得凸块405卡入凹槽409内部,通过凸块405和凹槽409的配合将第二销杆406卡入卡槽410内部;在需要将握把2与枪管1分离时,向下按第一销杆401,使得通孔404内部的凸块405脱离凹槽409,在拉簧408拉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销杆406向活动槽407右侧运动并脱离卡槽410,再将枪管绕连接轴3转动,从而完成枪管1与握把2的分离;

手动保险7包括旋钮701,锁块702,固定轴703,扭簧704,限位杆一705,限位杆二706,旋钮701的一侧与锁块702固定连接,固定轴703贯穿在锁块702并与锁块702活动连接,扭簧704套接在固定轴703的表面,限位杆一705固定安装在扳机连杆6的正面,限位杆一705远离扳机连杆6的一端与握把2的内壁存在两毫米的距离,限位杆二706远离握把2后侧内壁的一端与握把前侧内壁之间存在两毫米的距离,限位杆二706的一端与握把2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扳机连杆6顶部的表面设置有斜槽707;通过在握把2的中部设置手动保险7,保证发射器在不打开保险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发射,确保发射器使用的安全性;在手动保险7未打开的状态下,锁块702的底部卡入扳机连杆6顶部的斜槽707内部,在扭簧704和限位杆一705的作用下,使得扳机连杆6无法向后移动,从而无法做出扣动扳机5的动作;在需要打开保险时,向外拉动旋钮701并向后旋转旋钮701,在向内按下旋钮701,使得扭簧704与限位杆二706相互作用,确保锁块702在枪械的使用过程中下落,对枪械的发射造成影响。

工作原理:开闭锁机构4在常态下弹簧403向上顶起第一销杆401,使得凸块405卡入凹槽409内部,通过凸块405和凹槽409的配合将第二销杆406卡入卡槽410内部;在需要将握把2与枪管1分离时,向下按第一销杆401,使得通孔404内部的凸块405脱离凹槽409,在拉簧408拉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销杆406向活动槽407右侧运动并脱离卡槽410,再将枪管绕连接轴3转动,从而完成枪管1与握把2的分离;在手动保险7未打开的状态下,锁块702的底部卡入扳机连杆6顶部的斜槽707内部,在扭簧704和限位杆一705的作用下,使得扳机连杆6无法向后移动,从而无法做出扣动扳机5的动作;在需要打开保险时,向外拉动旋钮701并向后旋转旋钮701,在向内按下旋钮701,使得扭簧704与限位杆二706相互作用,确保锁块702在枪械的使用过程中下落,对枪械的发射造成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