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装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9949发布日期:2021-10-30 00:2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燃装饰膜的制作方法
一种阻燃装饰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2.装饰膜可用于室内装饰、家具、橱柜、天花板等领域,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但是随着行业标准及需求的越来越高,传统的装饰膜由于其自身的特性,不足以满足部分行业标准的阻燃性能的要求,因此要对其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在装饰膜,该阻燃装饰膜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能够满足部分行业标准对阻燃的要求。
4.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阻燃装饰膜,包括高分子底膜层、第一胶层以及高分子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装饰膜还包括无机阻燃层以及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位于所述高分子底膜层与所述无机阻燃层之间,所述无机阻燃层位于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第二胶层之间,所述第二胶层位于所述无机阻燃层与所述高分子面层之间,所述高分子面层为一层以上的膜层,所述高分子面层的厚度范围为1

100μm。
6.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底膜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高分子面层的厚度,所述高分子面层的厚度为1

60μm,所述高分子底膜层的厚度为1

80μm。
7.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底膜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高分子面层的厚度,所述高分子面层的厚度为1

40μm,所述高分子底膜层的厚度为1

40μm。
8.进一步地,所述无机阻燃层的厚度为1

400μm。
9.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面层为膜层,所述高分子面层包括高分子面层第一层和高分子面层第二层,所述高分子面层第一层位于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高分子面层第二层之间,所述高分子面层的厚度范围为2

100μm。
10.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面层为膜层,所述高分子面层包括高分子面层第一层、高分子面层第二层以及高分子面层第三层,所述高分子面层第一层位于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高分子面层第二层之间,所述高分子面层第二层位于所述高分子面层第一层与所述高分子面层第三层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阻燃装饰膜包括离型层,所述离型层位于所述高分子底膜层的内侧,所述离型层的厚度范围为2

100μm。
12.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面层为涂层,所述涂层的厚度为1

60微米。
13.进一步地,所述阻燃装饰膜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无机阻燃层与所述第二胶层之间,所述油墨层的厚度范围为0.1

10μm;
14.或者,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高分子面层与所述第二胶层之间,所述油墨层的厚度范围为0.1

10μm。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范围为2

100μm,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范围为2

100μm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燃装饰膜包括无机阻燃层,所述无机阻燃层能够增加阻燃装饰膜的阻燃性,从而满足部分行业标准对阻燃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无机阻燃层对环境的危害性较小。高分子底膜层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阻燃装饰膜有一定的硬度,使得阻燃装饰膜与其它物品更容易匹配;高分子面层位于阻燃装饰膜的表面,具有保护无机阻燃层的作用,另外,高分子面层还可以具有装饰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示出阻燃装饰膜的第一种实施例;
18.图2示出阻燃装饰膜的第二种实施例;
19.图3示出阻燃装饰膜的第三种实施例;
20.图4示出阻燃装饰膜的第四种实施例;
21.图5示出阻燃装饰膜的第五种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技术中,术语“层”描述了膜或片的一种总体呈平面的排列,不排除膜或片表面压制有图案、花纹等结构。本技术中,外侧是指产品使用后,靠近空气侧为外侧,内侧是指产品使用后,远离空气侧为内侧。
23.请参考图1,阻燃装饰膜包括高分子底膜层1、第一胶层2、无机阻燃层 3、第二胶层4以及高分子面层5,其中,所述第一胶层2位于所述高分子底模层1与所述无机阻燃层3之间,所述无机阻燃层3位于所述第一胶层2与所述第二胶层4之间,所述第二胶层4位于所述无机阻燃层3与所述高分子面层 5之间;或者可以说是,所述阻燃装饰膜由内向外包括高分子底膜层1、第一胶层2、无机阻燃层3、第二胶层4以及高分子面层5。其中,高分子底膜层1 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阻燃装饰膜有一定的硬度,使得阻燃装饰膜与其它物品更容易匹配,比如,阻燃装饰膜用于天花板时,高分子底膜层1有利于阻燃装饰膜与天花板的贴合,另外,高分子底膜层1对无机阻燃层3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第一胶层2将高分子底膜层1与无机阻燃层3粘合为一体,无机阻燃层3可以将阻燃装饰膜的阻燃性能提高,从而满足使用中对装饰膜的阻燃要求,减少火灾的发生;第二胶层4能够将无机阻燃层3与高分子面层5粘合为一体;高分子面层5位于阻燃装饰膜的表面,具有保护无机阻燃层3的作用,另外,高分子面层5还可以具有装饰作用。阻燃装饰膜由于包括无机阻燃层3,从而提高了其阻燃性能,相对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相对减少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4.请参考图1,图1示出阻燃装饰膜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阻燃装饰膜包括高分子底膜层1、第一胶层2、无机阻燃层3、第二胶层4以及高分子面层5。其中,高分子底膜层1的厚度为1

200μm,进一步地,高分子底膜层1的厚度为1

100μm,更进一步地,高分子底膜层1的厚度为1

80微米, 1a更进一步地,高分子底膜层1的厚度为1

60微米,更进一步地,高分子底膜层1的厚度为1

40μm。高分子底膜层1可以是以pvdf为主体的膜层,或者,高分子底膜层1可以是以pvc/petg/pet/pbt/pmma/abs/pc/pp/pe 为主体的膜层。第一胶层2能够将高分子底膜层1与无机阻燃层3粘结为一体,第一胶层2的厚度一般为2

100μm,具体地第
一胶层2的厚度为15、20、25、30、35、50、100微米,第一胶层2由包括丙烯酸粘结剂、聚氨酯粘结剂、环氧树脂粘结剂、乙烯

醋酸乙烯酯粘结剂、硅胶中的至少一种制得。无机阻燃层3的厚度为1

400μm,无机阻燃层3能够提高阻燃装饰膜的阻燃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行业上对阻燃性能的要求,相对增加阻燃装饰膜使用的安全性能,相对减少因使用阻燃装饰膜而发生火灾的可能。具体地,无机阻燃层3可以为5μm、10μm、15μm、25μm、35μm、50μm、100μm、150μm、25 0μm、300μm、350μm、400μm。其中,阻燃装饰层越厚,阻燃装饰膜的阻燃性能越好,但是随着阻燃装饰膜厚度的增加,阻燃装饰膜的成本会增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要考虑阻燃装饰膜的装饰性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阻燃装饰膜的成本问题。当然,无机阻燃层3并不是越厚越好,当无机阻燃层 3过于厚时,无机阻燃层3与第一胶层2与第二胶层3的粘合度会下降,会导致阻燃装饰膜的寿命下降。无机阻燃层3可以是金属无机物为主体的金属无机物层,或者,无机阻燃层3可以是非金属为主体的非金属无机物层,如铝/碳酸钙/水泥/玻璃棉板/石膏板/三聚氰胺纸等。阻燃装饰膜还包括第二胶层4,第二胶层4位于无机阻燃层3与高分子面层5之间,第二胶层4能够将无机阻燃层3与高分子面层5粘合为一体。第二胶层4的成分可以和第一胶层2的成分一致或者不一致,第二胶层4的厚度可以与第一胶层2的厚度一致或者不一致,第二胶层4的厚度一般为2

100μm,具体地,第二胶层4的厚度为15、 20、25、30、35、50、100微米,第二胶层4由包括丙烯酸粘结剂、聚氨酯粘结剂、环氧树脂粘结剂、乙烯

醋酸乙烯酯粘结剂、硅胶中的至少一种制得。阻燃装饰膜还包括高分子面层5,高分子面层5位于阻燃装饰膜的最外侧,或者可以说是,高分子面层5的一侧与空气相接处。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高分子面层5为单层膜,当然,高分子面层5可以为2层以上的膜层,其中,图 2和图3分别示出高分子面层为2层或者3层结构的实施例。高分子面层5一方面,具有保护无机阻燃层3的作用,防止无机阻燃层3由于直接接触空气而减少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高分子面层5可以为彩色或者带有图案的膜层,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另外,高分子面层5可以为透明的或者非透明的。高分子面层5的厚度范围为1

100μm,具体地,5μm、15μm、20μm、25μm、35 μm、50μm、70μm、80μm、100μm。优选地,高分子面层5的厚度为1

6 0μm,更进一步地,高分子面层5的厚度为1

40μm。高分子面层5可以为p vdf膜层,或者pvc膜层,或者pmma膜层,或者petg膜层,或者pvdc 膜层,或者cpe膜层,或者cpp膜层,或者bopp膜层,或者pet膜层,或者pbt膜层,或者pe膜层。一般地,高分子底膜层1的厚度大于等于高分子面层5的厚度。另一方面,高分子面层5可以为涂层,起到保护作用,当高分子面膜层5为涂层时,该涂层的厚度为1

60微米。
25.请参考图2,图2示出阻燃装饰膜的第二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阻燃装饰膜包括高分子底膜层1a、第一胶层2a、无机阻燃层3a、第二胶层4a、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a以及高分子面膜第二层6a,其中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a位于第二胶层4a与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a之间,或者可以说是,阻燃装饰膜使用时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a的一侧与空气接触。其中,高分子底膜层1a、第一胶层 2a、无机阻燃层3a以及第二胶层4a分别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高分子底膜层1、第一胶层2、无机阻燃层3以及第二胶层4相同,此处不再叙述。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a与高分子面膜第二层6a共同组成高分子面层,该实施例中,高分子面层具有两层结构,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a与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a的厚度总和范围为2

100μm,其中,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a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或者小于高分子面层第二层的厚度。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a可以是pvdf膜层,或者pvc膜层,或者pmma膜层,或者petg膜层,或者pvdc膜层,或者cpe膜层,或
者cpp膜层,或者bopp膜层,或者pet膜层,或者pb t膜层,或者pe膜层的一种;高分子面层第二膜层6a可以是pvdf膜层,或者pvc膜层,或者pmma膜层,或者petg膜层,或者pvdc膜层,或者c pe膜层,或者cpp膜层,或者bopp膜层,或者pet膜层,或者pbt膜层,或者pe膜层的一种。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a对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a具有保护作用。
26.请参考图3,图3示出阻燃装饰膜的第三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阻燃装饰膜包括高分子底膜层1b、第一胶层2b、无机阻燃层3b、第二胶层4b、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b、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b、高分子面层8b以及离型层7b,其中离型层7b位于高分子底膜层1b的内侧,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b位于第二胶层4b与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b之间,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b位于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b与高分子面层第三层8b之间,高分子面层第三层8b位于阻燃装饰膜的外侧,或者可以说是,高分子面层第三层8b的一侧与空气侧相接触。其中,高分子底膜层1b、第一胶层2b、无机阻燃层3b以及第二胶层4b分别与图1 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高分子底膜层1、第一胶层2、无机阻燃层3以及第二胶层 4相同,此处不再叙述。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高分子面层由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b、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b以及高分子面层第三层8b构成,该实施例中,高分子面层为三层结构,高分子面层的厚度为3

100μm,或者可以说是,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b、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b以及高分子面层第三层8b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3

100μm,其中,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b、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b 以及高分子面层第三层8b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高分子面层第三层 8b可以对高分子面层第二层6b起到保护作用。高分子面层第一层5b可以是 pvdf膜层,或者pvc膜层,或者pmma膜层,或者petg膜层,或者pvd c膜层,或者cpe膜层,或者cpp膜层,或者bopp膜层,或者pet膜层,或者pbt膜层,或者pe膜层的一种;高分子面层第二膜层6b可以是pvdf膜层,或者pvc膜层,或者pmma膜层,或者petg膜层,或者pvdc膜层,或者cpe膜层,或者cpp膜层,或者bopp膜层,或者pet膜层,或者pb t膜层,或者pe膜层的一种;高分子面层第三层8b可以是pvdf膜层,或者 pvc膜层,或者pmma膜层,或者petg膜层,或者pvdc膜层,或者cp e膜层,或者cpp膜层,或者bopp膜层,或者pet膜层,或者pbt膜层,或者pe膜层的一种。离型层7b的厚度范围为2

100μm,离型层7b由包括丙烯酸粘结剂、聚氨酯粘结剂、环氧树脂粘结剂、乙烯

醋酸乙烯酯粘结剂、硅胶中的至少一种制得。
27.请参考图4,图4示出阻燃装饰膜的第四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阻燃装饰膜包括高分子底膜层1c、第一胶层2c、油墨层9c、无机阻燃层3c、第二胶层4c以及高分子面层层5c,其中,油墨层9c位于第一胶层2c与无机阻燃层 3c之间。高分子底膜层1c、第一胶层2c、无机阻燃层3c、第二胶层4c以及高分子面层层5c分别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高分子底膜层1、第一胶层2、无机阻燃层3、第二胶层4以及高分子面层层5相同,此处不做叙述。油墨层9c可以为阻燃装饰膜起到装饰作用,油墨层9c可以是各种图案、各种颜色等,此时,高分子面层5c、第二胶层4c以及无机阻燃层3c为透明可用肉眼穿透的,或者可以说是,人们用肉眼可以通过高分子面层5c、第二胶层4c以及无机阻燃层3c看到油墨层9c的图案和/或色彩,从而油墨层9c起到装饰作用。一般地,油墨层9c的厚度为0.1

10μm。
28.请参考图5,图5示出阻燃装饰膜的第五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阻燃装饰膜包括高分子底膜层1d、第一胶层2d、无机阻燃层3d、油墨层9d、第二胶层4d以及高分子面层层5d,其中,油墨层9d位于第二胶层4d与无机阻燃层 3d之间。高分子底膜层1d、第一胶层2d、无机阻燃层3d、第二胶层4d以及高分子面层层5d分别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高分子底膜层1、第一胶
层2、无机阻燃层3、第二胶层4以及高分子面层层5相同,此处不做叙述。油墨层9d可以为阻燃装饰膜起到装饰作用,油墨层9d可以是各种图案、各种颜色等,此时,高分子面层5d和第二胶层4d为透明可用肉眼穿透的,或者可以说是,人们用肉眼可以通过高分子面层5c和第二胶层4c看到油墨层9c的图案和/或色彩,从而油墨层9c起到装饰作用。一般地,油墨层9c的厚度为0.1

10μm。
29.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部”和“顶部”、“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