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面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1164发布日期:2021-05-07 22:5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面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面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便捷的快递方式购买商品。但是快递业的发展也让用户的隐私慢慢变得不安全,尤其是用户在收到快递公司送来商品后,随意丢弃商品包装,致使不法分子收集包装上的电子面单的收货地址、姓名、电话等信息,造成面单信息的泄露,面单信息甚至被有心人加以利用,造成用户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现有电子面单的销毁需要用户借助笔、刀等工具才能完成,导致面单信息的销毁很不方便。

基于此,亟待发明一种电子面单,以解决电子面单上面单信息销毁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子面单,能够实现对面单信息简单快速的销毁。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面单,包括基层以及表层,所述表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一侧,所述基层和所述表层共同构成信息承载面,所述信息承载面用于承载面单信息,所述表层从所述基层移除后,所述面单信息的一部分保留在所述基层上,所述面单信息的另一部分保留在所述表层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表层包括黏贴在所述基层上的表层本体以及填充部,所述表层本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填充部填充在所述通孔,所述表层背离所述基层的表面构成所述信息承载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表层本体与所述填充部通过撕裂线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层包括中间层以及底层,所述中间层的一侧表面黏贴在所述底层上,所述表层本体以及所述填充部黏贴在所述中间层的另一侧表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表层本体包括第一黏贴部以及第一揭开部,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黏贴部上,所述第一黏贴部与所述中间层相黏贴,所述第一揭开部连接在所述第一黏贴部的角部位置且与所述中间层分离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二黏贴部和第二揭开部,所述第二黏贴部背离所述第一黏贴部的侧面与所述底层相黏贴,所述第二揭开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黏贴部的角部位置且与所述底层分离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子面单为矩形,所述第一揭开部与所述第二揭开部沿所述电子面单的对角线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孔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两条侧边与所述对角线平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表层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表层与所述基层相黏贴,所述表层背离所述基层的表面以及所述通孔露出的所述基层的表面共同构成所述信息承载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层包括第一格拉辛纸层和多个分布在其一侧的第一胶层,所述表层与所述第一胶层相黏贴,所述表层背离所述第一胶层的表面构成所述信息承载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面单包括基层和表层,基层和表层共同构成信息承载面,信息承载面用于承载面单信息,表层从基层移除后,面单信息的一部分保留在基层上,面单信息的另一部分保留在表层上。用户将表层从基层上移出后,残留在表层上的面单信息以及残留在基层上的面单信息都是不完整的,从而达到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能够达到简单快速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面单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表层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填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基层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中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面单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子面单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四提供的电子面单的爆炸图;

图10是实施例五提供的电子面单的爆炸图;

图11是实施例六提供的电子面单的爆炸图。

图中标记如下:

实施例一中:

100-电子面单;11-基层;111-中间层;1111-第二黏贴部;11111-第一格拉辛纸层;11112–第三胶层;1112-第二揭开部;112-底层;1121-第二格拉辛纸层;1122-第四胶层;12-表层;121-表层本体;1211-第一黏贴部;12111-对角线;12112第一打印层;12113-第一胶层;12114-通孔;1212-第一揭开部;122-填充部;1221-第二打印层;1222-第二胶层;

实施例二中:

200-电子面单;21-基层;211-第一格拉辛纸层;212-第三胶层;22-表层;221-表层本体;2211-通孔;2212-第一打印层;2213-第一胶层;222-填充部;2221-第二打印层;2222-第二胶层;

实施例三中:

300-电子面单;31-基层;311-第三格拉辛纸层;312-第一胶层;313-第二胶层;32-表层;321-表层本体;3211-通孔;3212-第一打印层;3213-第一格拉辛纸层;322-填充部;3221-第二打印层;3222-第二格拉辛纸层;

实施例四中:

400-电子面单;41-基层;411-第一格拉辛纸层;412-第一胶层;42-表层;

实施例五中:

500-电子面单;51-基层;511-第二打印层;512第二胶层;52-表层;521-通孔;522-第一打印层;523-第一胶层;

实施例六中:

600-电子面单;61-基层;611-连接层;6111-黏贴部;6112-打印部;612第二胶层;62-表层;621-通孔;622-第一打印层;623-第一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面单100,该电子面单100包括相黏贴的基层11以及表层12,基层11未设置表层12的一侧面与待贴产品(比如快递盒)相黏贴,能够防止电子面单100从快递盒上脱落,表层12未设置基层11的一侧面用于打印面单信息。用户将表层12从基层11上撕除后,需要借助笔、刀等工具才能完成对面单信息的彻底地销毁,导致用户面单信息的销毁很不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3所示,表层12设置在基层11的一侧,基层11和表层12共同构成信息承载面,信息承载面用于承载面单信息,表层12从基层11移除后,面单信息的一部分保留在基层11上,面单信息的另一部分保留在表层12上。用户将表层12从基层11上移出后,残留在表层12上的面单信息以及残留在基层11上的面单信息都是不完整的,从而达到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能够达到简单快速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3所示,表层12包括黏贴在基层11上的表层本体121以及填充部122,表层本体121上开设有多个填充部122通孔12114,填充部122填充在通孔12114中,表层本体121以及填充部122黏贴在基层11上,面单信息的一部分印刷在表层本体121上,面单信息的另一部分印刷在多个填充部122上,用户通过简单的撕除动作便能将表层本体121从基层11上撕除,残留在表层本体121上的面单信息以及残留在填充部122上的面单信息都是不完整的,从而达到较好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能够达到简单快速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多个通孔12114呈阵列排布,通孔12114的横截面积为1mm2~3mm2,由于通孔12114的数量较多且横截面积较小,能保证撕除表层本体121后的填充部122的残留信息无法被识别出,能够起到较好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

如图2所示,基层11包括中间层111以及底层12,中间层111的一侧表面黏贴在底层12上,表层本体121以及填充部122黏贴在中间层111的另一侧表面上。用户将中间层111从底层112上撕除,便能够保证将完整的面单信息从快递盒上移除,方便用户对保留完整面单信息且相黏贴的表层12以及中间层111留档保存。用户将表层本体121从中间层111上撕除,便能够实现对面单信息的销毁,达到简单快速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通过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面单100,客户可以根据自己不同需求,选择性的将表层本体121从中间层111上撕除,或将贴在一起的表层12以及中间层111从底层112上撕除,从而实现销毁面单信息或存档面单信息的不同目的,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如果表层本体121完全黏贴在中间层111,操作者用指甲不易将表层本体121与中间层111分开,导致表层本体121从中间层111上的移除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表层本体121包括第一黏贴部1211以及第一揭开部1212,通孔12114开设在第一黏贴部1211上,第一黏贴部1211与中间层111相黏贴,第一揭开部1212连接于第一黏贴部1211的角部位置且与中间层111分离设置,用户将手指插入第一揭开部1212与中间层111之间的缝隙,然后用两根手指夹持第一揭开部1212并对表层本体121施力,便能实现将表层本体121从中间层111快速移除的效果。此外,如果表层本体121完全黏贴在中间层111,用户在初始分开完全黏贴在一起的表层本体121和中间层111的过程中,将会撕裂表层本体121的外周,导致表层本体121外周造型不完整且不美观。但是通过第一揭开部1212与中间层111分离设置,用户在初始分开表层本体121和中间层111的过程不会太费力,也不会撕裂表层本体121的外周,能够保证表层本体121的外周造型完整且美观。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一黏贴部1211包括相黏贴的第一打印层12112以及第一胶层12113,第一打印层12112与第一揭开部1212相连接,如图4所示,填充部122包括相黏贴的第二打印层1221和第二胶层1222,第一胶层12113与第二胶层1222分别与中间层111相黏贴。示例性的,第一打印层12112和第二打印层1221可以为热敏纸、书写纸或者铜版纸,能够实现面单信息的快速打印,并能保证面单信息较好的清晰度。示例性的,第一胶层12113与第二胶层1222可以为双面胶、不干胶或者粘合剂,能够实现表层本体121较好黏贴在中间层111的效果,快递盒在运送的过程中,第一胶层12113与第二胶层1222能够避免表层本体121从中间层111上脱落。

如果中间层111完全黏贴在底层112,操作者用指甲不易将中间层111与底层112分开,导致中间层111从底层112上的移除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5所示,中间层111包括第二黏贴部1111和第二揭开部1112,第二黏贴部1111背离第一黏贴部1211的侧面与底层112相黏贴,第二揭开部1112连接于第二黏贴部1111的角部位置且与底层112分离设置。用户将手指插入第二揭开部1112与底层112之间的缝隙,然后用两根手指夹持第二揭开部1112并对黏贴在一起的表层本体121和中间层111施力,便能实现将黏贴在一起的表层本体121和中间层111从底层112快速移除的效果。此外,如果中间层111完全黏贴在底层112,用户在初始分开完全黏贴在一起的中间层111和底层112的过程中,将会撕裂中间层111的外周或者底层112的外周,导致移除的黏贴在一起的表层本体121和中间层111外周造型不完整且不美观。本实施例通过第二揭开部1112与底层112分离设置,用户在初始分开中间层111和底层112的过程不会太费力,不会造成表层本体121的外周和中间层111的外周被撕裂,能够保证被移除的表层本体121的外周和中间层111的外周造型完整且美观。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第二黏贴部1111包括第一格拉辛纸层11111和第三胶层11112,第二揭开部1112与第一格拉辛纸层11111相连接,第一格拉辛纸层11111的一侧与第一胶层12113和第二胶层1222相黏贴,由于第一格拉辛纸层11111的表面为光面,方便第一胶层12113和第二胶层1222从第一格拉辛纸层11111的表面上移除,方便表层本体121从第二黏贴部1111上移除,还能避免有残留的胶附着在第一格拉辛纸层11111的表面上,使得移出表层本体121的中间层111的表面光滑且美观。第一格拉辛纸层11111的另一侧与第三胶层11112黏贴,第三胶层11112背离第一格拉辛纸层11111的一侧与底层112相黏贴,通过设置第三胶层11112,可以实现中间层111与底层112较好的黏贴效果,快递盒在运输的过程中,第三胶层11112可以防止中间层111从底层112上脱落。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底层112包括第二格拉辛纸层1121和第四胶层1122,第三胶层11112黏贴在第二格拉辛纸层1121上,由于第二格拉辛纸层1121的表面为光面,方便第三胶层11112从底层112上移除,且能避免第三胶层11112从第二格拉辛纸层1121上残留胶,使得第二格拉辛纸层1121的外表面美观。第二格拉辛纸层1121背离第三胶层11112的一面黏贴有第四胶层1122,第四胶层1122背离第二格拉辛纸层1121的一面黏贴快递盒,从而实现底层112与快递盒较好的黏贴效果,快递盒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电子面单100从快递盒上脱落。示例性的,第三胶层11112与第四胶层1122可以为双面胶、不干胶或者粘合剂。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电子面单100为矩形,第一揭开部1212与第二揭开部1112沿电子面单100的对角线12111分布,由于第一揭开部1212与第二揭开部1112分隔较远,能够避免用户揭错需要揭下的层。作为优选方案,在表层12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一揭开部1212和第二揭开部1112相对应的位置,可以标注相应的标识,方便提醒用户揭开所对应的层。比如在表层12的上表面于第一揭开部1212相对应位置标注“销毁信息”,在表层12的上表面于第二揭开部1112相对应位置标注“保留信息”。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用户对表层12或者中间层111进行撕除是沿着对角线12111撕除的,将通孔12114设置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两条侧边与对角线12111平行,方便填充部122与表层本体121的分离,能够达到较好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第一揭开部1212的自由端和/或第二揭开部1112的自由端呈圆角设置,避免用户手捏第一揭开部1212或第二揭开部1112时被割伤,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电子面单200包括基层21和表层22,表层22包括表层本体221和填充部222,表层本体221上开设有通孔2211,填充部222填充在通孔2211中。用户将表层本体221从基层21上移除后,填充部222保留在基层21上,从而达到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能够达到简单快速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面单2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面单100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表层本体221包括相黏贴的第一打印层2212和第一胶层2213,通孔2211贯穿第一打印层2212和第一胶层2213,填充部222包括相黏贴的第二打印层2221和第二胶层2222,基层21包括相黏贴的第一格拉辛纸层211,第一胶层2213远离第一打印层221的一侧与第一格拉辛纸211相黏贴,第二胶层2222远离第二打印层2221的一侧与第一格拉辛纸211相黏贴。相较于实施例一的电子面单100,本实施例电子面单200的层数更少,结构更简单,方便制造。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7所示,基层21还包括第三胶层212,第三胶层212设置在第一格拉辛纸211背离表层22的一侧,能够实现将电子面单200黏贴在待贴产品(比如快递盒)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面单3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面单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如图8所示,电子面单300包括基层31和表层32,表层32包括表层本体321和填充部322,表层本体321上开设有通孔3211,填充部322填充在通孔3211中。用户将表层本体321从基层31上移除后,填充部322保留在基层31上,从而达到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能够达到简单快速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面单3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面单100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表层本体321包括相黏贴的第一打印层3212和第一格拉辛纸层3213,通孔3211贯穿第一打印层3212和第一格拉辛纸层3213,填充部322包括相黏贴的第二打印层3221和第二格拉辛纸层3222,基层31包括相黏贴的第三格拉辛纸层311和第二胶层313,第一格拉辛纸层3213和第二格拉辛纸层3222分别与第二胶层313背离第三格拉辛纸层311的一侧相黏贴。相较于实施例一的电子面单100,本实施例电子面单300的层数更少,结构更简单,方便制造。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8所示,基层31还包括第一胶层312,第一胶层312与第三格拉辛纸层311背离第二胶层313的一侧相黏贴,第一胶层312能够实现将电子面单300黏贴在待贴产品(比如快递盒)上的作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面单4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面单100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9所示,电子面单400包括基层41和表层42,基层41包括第一格拉辛纸层411和多个分布在其一侧的第一胶层412,表层42与第一胶层412相黏贴,表层42背离第一胶层412的表面构成信息承载面。用户将表层42从基层21上移除后,表层42与第一胶层412黏贴的部分保留在基层41上,从而达到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能够达到简单快速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相较于实施例一的电子面单100,本实施例电子面单300的层数更少,结构更简单,方便制造。

为了保证表层42较稳固地黏贴在基层41上,避免表层42在快递盒运输的过程中从基层41的脱落,如图9所示,多个第一胶层412呈阵列排布。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面单5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面单100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表层5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21,表层52与基层51相黏贴,表层52背离基层51的表面以及通孔521露出的基层51的表面共同构成信息承载面。用户将表层52从基层51上移除后,一部分面单信息保留在表层52上,一部分面单信息保留在基层51上,从而达到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能够达到简单快速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相较于实施例一的电子面单100,本实施例电子面单300的层数更少,结构更简单,方便制造。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表层52包括相黏贴的第一打印层522以及第一胶层523,通孔521贯穿第一打印层522以及第一胶层523,基层51包括第二打印层511,第一胶层523黏贴在第一打印层522的一侧。此外,为了实现电子面单500黏贴在快递盒上,基层51还包括黏贴在第一打印层522背离第一胶层523的一侧第二胶层512,第二胶层512黏贴在快递盒上,避免电子面单500在快递盒运输过程中从快递盒上脱落。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面单600的结构与实施例五提供的电子面单500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11所示,基层61包括连接层611,连接层611包括黏贴部6111和多个打印部6112,每个打印部6112的形状和尺寸与对应的通孔621相同且正对的设置,黏贴部6111由格拉辛纸制成,打印部6112由打印纸制成,当第一胶层623黏贴在黏贴部6111时,打印部6112与第一打印层622共同构成信息承载面。用户将表层62从基层61上移除后,一部分面单信息保留在第一打印层622上,一部分面单信息保留在打印部6112上,从而达到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能够达到简单快速销毁面单信息的作用。

此外,为了实现电子面单600黏贴在快递盒上,基层61还包括黏贴在连接层611背离第一胶层623一侧的第二胶层612,第二胶层612黏贴在快递盒上,避免电子面单600在快递盒运输过程中从快递盒上脱落。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