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弹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2076发布日期:2021-12-01 03:3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弹托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弹道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弹托。


背景技术:

2.加载弹体至高速,实现对目标的高速撞击,是弹体测试研究中一项关键技术。常用的加载手段有二级轻气炮、弹道炮等,弹体在膛内中受到底部高压气体力的加载,弹托是实现加载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膛内高压气体作用下,带动和导引弹体运动,达到较高速度同时保证弹体不在膛内发生偏转,避免划膛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保证弹体在出膛后的初始阶段即保持良好的飞行姿态,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3.目前,通常采用一体式弹托来加载大长径比弹体。一体型弹托结构往往需要采取附加退托装置,在弹体撞击靶体前对弹托进行分离,如图5所示,弹托3和弹托3内的弹体4在炮体1的作用下可沿炮管2运动,在炮管2的开口处设有分离器5,分离器5上设有通孔,其中通孔的内径小于弹托3大于弹体4的直径,从而阻挡弹托3通过,实现弹托3与弹体4的分离。
4.在分离的过程中;弹托3与分离器5碰撞发生破碎,产生的碎片有可能穿过分离器5与弹体4命中靶标同一位置,给后续命中效应研究造成困难;同时,弹托3与弹体4分离时易对弹体4造成扰动,弹体4会产生不可控的翻滚、章动,影响弹体4的飞行稳定性和着靶姿态,进而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弹托与弹体分离时,易对弹体产生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弹托。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弹托,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弹体的容纳槽,另一端设有锥形底推,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设有风阻斜面,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曲线形狭缝,所述狭缝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8.中空的闭气环,所述闭气环的一端与锥形底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有向外扩张的尾裙,所述尾裙内壁与锥形底推之间形成弹托底凹,所述闭气环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弹托发射时,曲线形狭缝可阻碍并延滞炮管内气体压力穿过狭缝进入容纳槽内,从而达到良好的闭气效果,实现弹托和弹体在炮管内共同运动;通过设置风阻斜面,使气流产生径向分离力矩,即弹托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径向分力,通过径向分力使弹托沿着狭缝分裂成若干部分,实现弹托与弹体的快速分离,同时在分离的过程中,弹托分离角度大,不会形成细小的碎片,因此不会对弹体命中效应产生影响,保证最终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在闭气环上设置向外扩张的尾裙结构,未发射前,闭气环与炮管呈微间隙配合,发射时,受空气炮的气体作用,尾裙向四周伸展与炮管的内壁相接触,实现有效、可控的闭气,从而保证弹托发射速度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通过调整通孔的直径实现对弹托和弹体飞行速度进行控制,保证弹托和弹体按照要求速度进行飞行。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为了达到使用的方便以及装备的稳定性,还可以对上述的技术方案作出如下的改进:
11.进一步,所述狭缝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狭缝沿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降低单瓣弹托相对于弹体的质量,实现弹托与弹体的快速分离,使弹托分离过程对弹体稳定飞行和着靶姿态的影响最小。
13.进一步,所述狭缝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狭缝呈十字型设置。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弹托分裂的更加均匀,避免产生碎片,同时降低加工成本。
15.进一步,所述狭缝呈连续的s型。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气体压力向容纳槽方向流通的阻力,实现良好的闭气效果,同时实现弹托、弹体在膛内共同运动过程中,弹托各分瓣以s形狭缝互锁,各分瓣相对位置不变,对弹体形成稳定、持续的裹持,最终为弹体稳定的着靶姿态创造前提条件。
17.进一步,所述通孔的数量与所述狭缝的数量相对应,所述通孔沿所述闭气环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狭缝处。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通过设置不同数通孔,实现对弹托各瓣分离时撑裂闭气环的分离力进行调节,从而使弹托出炮口后成功分瓣,获得良好的弹体着靶姿态,达成期望的实验结果。
19.进一步,所述闭气环通过螺纹与所述锥形底推连接。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托各分瓣组合后使用闭气环内螺纹旋紧,才能保证弹托各瓣s形狭缝互锁的间隙最小,保证良好闭气效果,进而保证弹体速度的准确、可控。
21.进一步,所述闭气环的材质为尼龙。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少闭气环与炮管内壁之间的摩擦,避免弹托在炮管内产生烧蚀或受压解体破坏,造成发射失败的情况。
23.进一步,所述风阻斜面的倾斜角度δ为25
°‑
27
°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弹托出炮口后,弹托前端风阻斜面受风阻影响而便于实现弹托各瓣的分离。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弹托的半剖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弹托的外形图;
27.图3为本发明弹托的立体图;
28.图4为本发明弹托分离瞬间姿态图;
29.图5为现有技术中弹托分离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记录如下:1、炮体;2、炮管;3、弹托;4、弹体;5、分离器;10、壳体;11、容纳槽;12、狭缝;13、风阻斜面;14、锥形底推;20、闭气环;21、通孔;22、尾裙;23、弹托底凹。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32.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新型弹托,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弹体的容纳槽11,另一端设有锥形底推14,所述容纳槽11的开口处设有风阻斜面13,所述风阻斜面13的倾斜角度δ为25
°‑
27
°
,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分离狭缝,所述狭缝12呈曲线形,所述狭缝12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壳体10形成多个分瓣;
33.中空的闭气环20,所述闭气环20的一端与尾椎14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有向外扩张的尾裙22,所述尾裙内壁与锥形底推14之间形成弹托底凹23,所述闭气环20的侧壁上设有通孔21。
34.本发明的曲线狭缝弹托由于各分瓣之间依靠曲线狭缝的互锁优势,对后部高压发射气流的挤入形成阻滞,即使后部发射气流不均匀,各分瓣也能保持稳定的相对位置对弹体稳定裹持,最终保证出膛后飞行弹体稳定的着靶姿态。解决了直线狭缝的弹托在发射瞬间,受后部发射气流推动,高压气流易沿直线狭缝挤入,造成弹托分瓣烧蚀或速度失稳,且在整个膛内运动过程中,由于后部气流的不均匀性,而无法保持各分瓣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导致弹托在膛内失稳,进而无法保证弹体出膛后的飞行姿态,造成着靶姿态异常的问题。
35.所述尾裙向外扩张的角度可根据壳体10的直径进行调整,其中尾裙末端的厚度不小于2毫米。
36.所述容纳槽11与弹体的尺寸相适配,实现对弹体的稳定包裹,保证出膛前两者保持共同运动。
37.可选的,所述壳体10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壳体10的端部设有变径段,通过在变径段套装尼龙套,可降低炮管内壁的摩擦,提高炮管的使用寿命。
38.所述狭缝1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狭缝12沿壳体10的周向均匀分布。
39.所述狭缝12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狭缝12呈十字型设置。四个所述狭缝12将壳体10分割为四个分瓣。
40.所述狭缝12呈连续的s型,所述狭缝12也可以为锯齿型、梯形等,为了防止应力集中导致破坏的问题,狭缝12应圆滑过渡,为适应高速发射条件,其过渡尺寸不得小于3毫米。
41.所述通孔21的数量与所述狭缝的数量相对应,所述通孔沿所述闭气环20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狭缝12处,便于气流通过通孔21直接进入狭缝12内,实现对弹托各瓣分离时撑裂闭气环20的分离力进行调节。即通孔数量与弹托分瓣数量对应,弹托分瓣为3瓣时,则通孔数也为3个,并均匀分布在每两瓣弹托互锁s形狭缝的位置。通过将通孔设置在各分瓣互锁的位置,使受风阻影响的各分瓣在预制的通孔位置处均匀分离,确保弹托各瓣分离时对弹体飞行姿态的影响最小,保证飞行弹体着靶姿态良好。
42.对于弹托直径尺寸小于14mm的破片实验,为加工方便,弹托分瓣数量优选为4瓣。当进行较大口径弹托的破片试验时,可以适当增多分瓣数量,以满足较大破片稳定着靶的需求。
43.所述通孔直径由期望的弹体速度决定,例如当弹体破片发射试验速度为280m/s

580m/s时,则通孔直径与通孔所在闭气环20断面宽度之比大于等于0.8,闭气环壁厚根据闭气环内螺纹的牙高进行确定,视加工条件,其数值越小越好,从而保证各分瓣正常分离,使
弹体维持良好的姿态着靶。
44.所述闭气环20通过螺纹与所述锥形底推14连接。方便根据破片试验速度更换不同通孔直径的闭气环20,增加壳体10的通用性,降低加工成本。
45.所述闭气环20的材质为尼龙。
46.本发明的加工过程如下:
47.步骤一:
48.材料选择:根据加工需要,一般选择铝合金等具备一定强度且密度较小的材料作为弹托材料,以减轻弹托重量,在出膛后与实验弹体易分离。
49.步骤二:
50.结构设计:弹托根据发射装置的口径进行设计,其中弹托整体呈圆柱体,根据实验弹体尺寸和发射速度要求设计壳体前腔、可调式闭气环20。
51.步骤三:
52.加工要求:选用铝合金棒材,先加工完所有外部尺寸,再以中轴线对弹托进行十字线分割,分割面为s形互啮合狭缝12,可调式闭气环20用尼龙棒材加工尾端,后加工内螺纹,最后加工壳体10内的容纳槽11。
53.综上所述,弹托在膛内受发射药或高压气流推力,由带尾裙的闭气环约束和弹托各分瓣间s形的狭缝12互相啮合的共同作用,使弹托包裹实验弹体在炮膛或炮管内做共同运动;在弹托出炮口的瞬间,炮膛内密闭气流瞬间释放,产生的强大气流将对弹托形成扰动,而锥形底推14的受力面积小,且弹托后部炮口气流沿锥形外表面快速通过,对弹托尾部形成一定程度的抱紧效果,保证弹托整体不会发生偏转,为膛外后续稳定分离创造条件;出炮口后,弹托的风阻斜面13受到外部的迎风阻力,在分离力矩的作用下,弹托狭缝12由弹托前端向弹托底部扩展,直至闭气环20多点断裂,弹托各分瓣形成分离角度向四周飞散,实现弹托与弹体的快速分离,实验弹体继续飞行直至以稳定的着靶姿态着靶。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