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表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

文档序号:28710499发布日期:2022-01-29 14:0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感应表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
感应表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智能感应领域,尤其涉及感应表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的科技感和更趋于一体集成设计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使用智能交互方式实现交互是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现有产品,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通过实体按钮、触摸屏等方案解决。实体按钮或触摸屏需要在产品设计时预留容置位置,其限制了产品设计范围,也给产品一体化设计带来了难度,影响产品表面的美观度,无法满足科技感产品设计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感应表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表面结构,其用于产品表面,所述感应表面结构包括表面层及感应信号模组,其中,表面层设于所述感应信号模组朝向用户的一侧,所述感应信号模组包括感应层,当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和/或作用于表面层时,感应层对应发生热能变化和/或形变而产生感应电信号从而激发产品产生相应的反馈。
5.优选地,所述感应信号模组包括两个设置在感应层两个相对表面的电极层,在任一电极层远离另一电极层的一侧设置所述表面层,感应层产生感应电信号后经由电极层输出至外设的ic模组
6.优选地,所述感应层原位形成于其中一电极层之上。
7.优选地,所述感应表面结构还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于所述表面层与所述电极层之间。
8.优选地,所述表面层、所述粘合层、所述电极层以及所述感应层均具有可见光透光性。
9.优选地,所述感应层包括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γ-甲基-l-谷氨酸酯,聚碳酸酯、聚偏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0.优选地,所述表面层为柔性织物层,所述感应层对应发生热能变化和/或形变而产生感应电信号;或所述表面层为刚性材质,所述感应层对应发生热能变化而产生感应电信号。
11.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如下方案:一种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其包括如上所述感应表面结构,所述感应表面结构用作于产品外露于环境的最外表面。
12.优选地,所述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包括智能汽车,所述感应表面结构用作于智能汽车的内装饰表面。
13.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如下方案:一种感应表面结构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提供一电极层,在电极层上形成感应层;在感应层远离该电极层的一面形成另一电极层,以获得感应信号模组;在任一电极层远离另一电极层的一侧设置表面层,以获得用于产品表面的感应表面结构;其中,当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和/或作用于表面层时,感应层对应发生形变和/或热能变化而产生感应电信号,并经由电极层导出。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所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可作为产品表面,同时也可作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指令输入装置,其包括表面层及感应信号模组,其中,表面层设于所述感应信号模组朝向用户的一侧,所述感应信号模组包括感应层,当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和/或作用于表面层时,感应层对应发生热能变化和/或形变而产生感应电信号,从而激发产品产生相应的反馈。上述的感应表面结构简单,且具有自供电的特性,无需外接电源,简化产品的导电线路,从而可使成本更低。与现有的电子屏幕交互、摄像图像交互方式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无需额外占用产品体积、不影响产品的美观,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体验。所述感应表面结构在无需使用时,可直接作为产品表面进行隐藏,而使用时则可通过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或作用于所述表面层,感应层即可对应发生热能变化和/或形变而产生感应电信号,从而激发产品产生反馈,以实现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
16.本发明所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包括两个设于感应层相对两表面的电极层,感应层产生感应电信号后经由电极层输出至外设的ic模组,进而可实现感应电信号的输出。所述电极层的设置,提高了所述感应信号模组的信号输出稳定性,同时还可简化所述感应信号模组的结构,易于大规模生产。
17.在本发明中,所述感应层原位形成于所述电极层之上,可使感应层与电极层之间的复合性更好,从而使所述感应信号模组的运行稳定性更优、使用寿命更长。
18.所述感应表面结构进一步还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于所述表面层与所述电极层之间,粘合层的设置可使表面层与感应信号模组复合效果更优,进而可在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或作用于表面层时,感应层可更好地获取对应的交互状态,以对应灵敏、准确的将感应电信号输出至外设的ic模组。
19.为了提高所述感应表面结构的科技感和用户体验,所述感应表面结构可具有可见光透光性,此时,所述表面层、所述粘合层、所述电极层以及所述感应层均具有可见光透光性。
20.所述感应表面结构具有自供电的特点,针对所述感应层材质的限定,可进一步使其感应更灵敏和稳定。此外,由于限定的材质的感应层具有柔性和任意尺寸大小的特性,因此,还可使所述感应信号模组更好地与表面层进行复合,以获得轻薄的感应表面结构。
21.在本发明中,所述感应层可基于压电效应或热释电效应以实现感应电信号的产生,因此,所述表面层可为柔性织物层或刚性材质层。针对所述表面层不同材质的限定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所述表面层与所述感应层之间可相互配合,以更好地产生对应感应电信号。
2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所述感应表面结构用作于产品外露于环境的最外表面。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感应表面
结构的产品可具有较强的装饰科技感,增加用户的交互体验。使用感应表面结构替代实体按钮,可以减少产品外露于环境的最外表面上大显示屏的使用,简化汽车内导电线路,无需额外供电,在提高用户交互操作便捷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所述感应表面结构与产品表面一体集成设计,感应表面结构能实现与产品的操作功能整合至统一表面,无缝衔接,提高装饰的美观度。进一步地,设置在产品外露于环境的最外表面的感应表面结构在需要时通过用户接近、手势、触摸等方式激活,而在无需使用时,可直接隐藏,给用户更优的使用体验。
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感应表面结构的制备方法,其提供一电极层,在该电极层上形成感应层;在感应层朝向用户的一侧形成另一电极层,以获得感应信号模组;在所述感应信号模组朝向用户的一侧设置表面层,以获得用于产品表面的感应表面结构。采用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感应表面结构,不仅可满足感应表面结构中当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和/或作用于表面层时,感应层对应发生形变和/或热能变化而产生感应电信号,并经由所述电极层导出的要求,还可使感应信号模组与表面层之间以及感应层与电极层之间复合效果更优,进而可提高所述感应表面结构的稳定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上述的制备方法还具有制备过程可控性强、步骤流程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的层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提供一些实施例的感应表面结构的层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提供另一些实施例的感应表面结构的层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采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进行按压测试的按压操作与电压变化的状态示意图。
28.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汽车内感应表面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31.图8是图7中所示感应表面结构的层结构示意图。
32.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33.图10是图9中所示感应表面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的具体步骤流程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0、感应表面结构;11、表面层;12、感应信号模组;19、粘合层;121、第一电极层;122、感应层;123、第二电极层;129、电极层;h1、h2、用户手;l、用户距离表面层11的预定距离。
36.20、感应表面结构;23、封装结构;24、导电线路;29、ic模组;
37.30、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301、感应表面结构;
38.40、智能汽车;401、感应表面结构;41、表面层;42、感应信号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0.请参考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表面结构10,其可作为产品的装饰表面,同时也可作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指令输入装置。所述感应表面结构10包括表面层11及感应信号模组12,其中,表面层11设于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朝向用户的一侧。当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l或作用于表面层时,所述表面层11可向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传递用户交互操作状态。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基于获取的交互操作状态并产生感应电信号,所述感应电信号可向外设的ic模组发送,以进而实现交互操作的感应电信号的输出。其中,所述感应电信号可理解为接触式的压电信号,也可理解为由于按压使感应信号模组12内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压电信号,还可以是由于用户距离表面层11预定距离时,由于热量传递至感应信号模组12而产生的热释电信号。
41.如图1中所示,用户手h1表示用户距离所述表面层11预定距离l,而用户手h2则表示用户作用于所述表面层11,其可包括用户手h2接触所述表面层11、用户手h2按压表面层11等。其中用户距离所述表面层11预定距离l可基于表面层的材质与厚度、感应层的感应灵敏度等来进行调整。
42.为了实现用户操作感应,ic模组内可设置电压比较模块,当感应电信号高于基准电压时,则会对产品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如开启或关闭照明信号、调节音量信号、开启或关闭窗户等等,产品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会产生相应的反馈操作。
43.如图2中所示,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表面层11与感应信号模组12之间还设有粘合层19,所述粘合层19用于将表面层11与感应信号模组12进行粘合。特别地,为了使感应表面结构10具有可见光透光性,则所述粘合层19可采用oca光学胶进行粘合,
44.如图3中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交互信号检测及输出效果,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进一步包括感应层122以及设置在感应层122两个相对表面的电极层129,在任一电极层129远离另一电极层129的一侧设置所述表面层11。具体地,当用户距离表面层12预定距离和/或作用于表面层12时,感应层122对应发生热能变化和/或形变而产生感应电信号,从而激发产品产生相应的反馈。具体地感应层122产生感应电信号后经由电极层129输出至外设的ic模组后,再输出至产品的控制模组。所述粘合层19设于所述表面层11与所述电极层129之间。
45.结合图3中所示,两个所述电极层129可细分为第一电极层121与第二电极层123。其中,感应层122可原位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21之上。感应层122可对应发生形变或热能变化而产生感应电信号,并经由与电极层129连接的导电线路输出至所述ic模组,进而实现感应电信号的产生和输出。所述粘合层19设于所述表面层11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23之间。
46.为了使所述感应表面结构10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中,所述表面层11可为柔性材质或刚性材质。所述表面层11材质的选择具体可基于所述感应表面结构10使用场景的环境噪音信号大小而决定,也即,经过所述表面层11传递至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的热量变化或形变所产生的信号变化幅度应当大于环境噪音所产生的信号变化幅度。
47.当所述表面层11为柔性材质时,所述表面层11可包括柔性织物层,其具体材质可包括但不受限于:聚酯织物、尼龙织物、棉麻织物、热塑性聚氨酯膜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用户可通过按压触控的方式向所述表面层11施加作用力。此时,所述表面层11、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可对应产生形变,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可基于形变向所述ic模组输出对应的
感应电信号,具体如图4中所示,当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受到按压作用力而产生形变时,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所输出压电信号也会产生变化。比如在图4中,第3秒至第4秒之间共按压了5次,每按压一次,压电信号即对一个出现波动,该信号上下浮动的幅度大于环境噪音所造成的压电信号的变化幅度时,则压电信号可被ic信号识别。
48.此外,所述表面层11为柔性材质时,用户也可通过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或接触所述表面层11的方式,使用户与表面层11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或接触时,用户所产生的热能可通过所述表面层11传导至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使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可基于热释电相应产生电压变化,进而可向ic模组发送感应电信号。
49.当所述表面层11为刚性材质时,其具体材质可包括但不受限于:玻璃、聚氯乙烯(pvc)、聚乙烯薄膜(pe)以及乙烯-醋酸乙烯(eva)等。用户可通过接触所述表面层11的方式,使用户与表面层11相距预定距离或接触时的用户所产生的热能通过所述表面层11传导至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使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基于热释电相应产生电压变化,进而可向ic模组发送感应电信号。为了使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的热释电效应更灵敏和准确,可限定所述表面层11的厚度。具体地,当所述表面层11为玻璃材质时,所述表面层11的厚度为0.3-0.6mm,也可使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输出感应电信号。
50.进一步地,根据工作条件的需要,可以对所述感应层122进行限定。所述感应层122优先为原位极化形成的铁电聚合物薄膜,具体为所述感应层122是在第一电极层121的一面原位形成的压电膜,该压电膜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即为靠近第一电极层121的一面,所述第二表面为靠近第二电极层123的表面。极化时候,使该压电膜的第一表面电势为零;在所述压电膜的第二表面所在侧提供第一电场及第二电场,第一电场的电势高于第二电场的电势;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电离所述压电膜的第二表面所在的一侧的环境气体,该环境气体穿过第二电场而聚集在压电膜的第二表面,使所述压电膜内形成沿薄膜厚度方向的膜内电场,对所述压电膜进行极化形成所述感应层122。可以理解,所述铁电聚合物薄膜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涂覆、浸涂等湿化学方法形成在第一电极层121表面,因此可以形成厚度很薄且均匀的铁电聚合物薄膜。具体地,所述感应层122可包括但不受限于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γ-甲基-l-谷氨酸酯,聚碳酸酯、聚偏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teflon等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51.所述铁电聚合物薄膜极化后所得的所述感应层122内既有α相晶粒也有β相晶粒以及非晶态物质,β相的含量与所述感应层122的压电效应相对应,当β相晶粒占总晶粒的含量为60-70%时,极化膜即具有较好的压电效应,β相的含量越高极化膜的压电效应越好。然而过度极化会产生多余的不必要的电荷等,这些多余电荷容易与聚合物表面上的其他电荷重新结合,从而影响所得压电膜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层122优选为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
52.为了更好地与所述感应层122进行适配,所述第一电极层121、第二电极层123的材质还可包括金属膜系、碳系、氧化物膜系、其他化合物膜系和复合膜系等中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3.其中,所述金属膜系包括铝、铜、银、金、镍、铂或铬中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为了满足透明感应表面结构的需求,当所述第一电极层121与第二电极层123采用金属薄膜材质
时,其厚度范围为3-15nm时,所述第一电极层121、第二电极层123可具有可见光透光性。
54.所述碳系材料包括如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其中,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具有六角型蜂巢晶格结构的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和导电性,是一种超柔性的“透明”导体。碳纳米管是由石墨片卷曲而形成的无缝中空管体,碳纳米管中的碳原子以sp2方式进行杂化成键,碳纳米管还具有高的电导率和高的热导率,此外,其还可以通过制备工艺调控,而呈现半导体性或金属性。
55.所述氧化物膜系可包括如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具体包括三大体系:in2o3基薄膜、sno2基薄膜及zno基薄膜,同时还有新型的tio2基薄膜。
56.其他化合物系可进一步包括β-ga2o3是一种宽带隙化合物,禁带宽度为4.9ev,被认为是非常好的深紫外透明导电材料,而且它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tin薄膜属于第ⅳ族过渡金属氮化物,具有金属晶体和共价晶体共同的高硬度、高耐磨度、低摩擦系数和耐腐蚀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其本身是导电不透明的陶瓷材料,只有在膜厚度小于可见光波长时,才可以变为透明薄膜。
57.所述复合膜系可进一步包括将以上几种材料薄膜进行叠加,常见的将金属层置于特定的基质层中,由此提出叠层透明导电薄膜,其能够满足低方块电阻、高透过率的双重要求。相较于单层掺杂的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而言,新型的叠层透明导电薄膜电阻率更低。
58.为了制备获得具有透明度的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121与第二电极层123可采用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制备透明的金属膜与碳膜,例如纳米银线薄膜、金属网格薄膜等。
59.具体地,在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21采用铜金属膜层,所述第二电极层123可采用纳米银、银浆等。
6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感应表面结构,无需外接电源,可实现基于感应层在对应发生形变和/或热能变化而产生感应电信号,实现用户基于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接触、按压触控等进行交互。此外,所述感应表面结构所占的体积小及其尺寸大小可任意调整。
61.请参阅图5,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感应表面结构20,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10的区别在于:所述感应表面结构20还包括封装结构23及导电线路24。所述封装结构23可为所述感应信号模组12提供支撑。具体地,所述封装结构23可对所述第一电极层121进行封装。所述封装结构23的材质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材质。所述导电线路24与所述第一电极层121、第二电极层123电连接,并可将所述感应层122所产生的感应电信号输出至外设的ic模组29,以实现交互控制。
62.请参阅图6,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30,其包括感应表面结构301,所述感应表面结构301可为如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表面结构10及所述感应表面结构20。所述感应表面结构30用作于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30外露于环境的最外表面。其中,所述产品外露于环境的最外表面可包括如产品暴露于户外环境的外表面、产品暴露于室内环境的外表面,也包括产品暴露于产品内部空间环境中的外表面。所述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30包括智能家具、智能汽车、智能电器等。所述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30特别地可具有柔性外表面,以更好地适配用户的使用操作,给用户提供更优的使用体验。
63.请参阅图7,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汽车40,所述智能汽车40包括感应表面结构401,所述感应表面结构401包括如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感应表面结构
10及感应表面结构20。所述感应表面结构401可用于汽车内的装饰表面。如图8中所示,所述感应表面结构401包括叠层设置的表面层41及感应信号模组42。所述感应表面结构401与上述感应表面结构10、感应表面结构20的区别在于:所述表面层41包括柔性织物。所述感应信号模组42包括pvdf压电薄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汽车40采用pvdf压电薄膜和柔性织物的复合而成的感应表面结构401来作为汽车内装饰表面,在不需要交互功能时,感应表面结构401可以隐藏仅作为汽车内装饰表面的一部分,进而可保持汽车内装饰表面的美观整洁与一体化;而当有交互需要时,用户可通过靠近、接触或按压触控等方式激活所述感应表面结构401,以进行交互。
64.所述感应表面结构401还能实现与汽车内的所有操作功能进行整合,以将所述感应表面结构401与汽车内饰无缝衔接。
6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表面结构401可安装在汽车的仪表板系统表面、门内护板系统表面、顶棚系统内表面、立柱护板系统表面、方向盘表面等等,所述感应表面结构401与所述智能汽车40的内装饰表面一体集成设计。
66.请参阅图9,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表面结构的制备方法s50,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7.步骤s1,提供一电极层,在一电极层上形成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可具备压电性能和/或热释电性能。
68.步骤s2,在感应层远离该电极层的一面形成另一电极层,以获得感应信号模组。
69.步骤s3,在任一电极层远离另一电极层的一侧设置表面层,以获得用于产品表面的感应表面结构;
70.其中,当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和/或作用于表面层时,感应层对应发生热能变化和/或形变而产生感应电信号,并经由电极层导出,从而激发产品产生相应的反馈。
71.具体地,将两个所述电极层中任一个定义为第一电极层,另一个定义为第二电极层。可以理解。上述有关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的定义仅作为示例和说明,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如图10中所示上述步骤s1可细分为如下步骤:
72.步骤s11,将感应层原料与溶剂混合,形成悬浮溶液,并搅拌至脱泡,以获得待涂液。
73.步骤s12,将待涂液在第一电极层上刮涂形成湿膜;
74.步骤s13,将第一电极层及湿膜置于20℃-40℃下进行真空烘干,以在第一电极层上形成干膜;
75.步骤s14,将第一电极层及干膜置于130℃-150℃下进行烘干退火,以在第一电极层上形成结晶膜;及
76.步骤s15,对在第一电极层上形成的结晶膜进行原位极化,以在第一电极层上形成所需感应层。
77.其中,在上述步骤s1中所述感应层原料包括pvdf-trfe原料,所述溶剂优选为丁酮溶剂。
78.在上述步骤s12与步骤s13中,对应刮涂形成的湿膜以及湿膜烘干后所获得的干膜的厚度与pvdf-trfe原料与丁酮溶剂的混合配比相关。
79.在步骤s13中,将第一电极层及湿膜在低温下烘干,其最优是在25℃进行真空烘
干。在步骤s14中,将第一电极层及干膜在高温下进行退火,其具体可在140℃下退火以在第一电极层上形成结晶膜。
80.在上述步骤s15中,可采用原位极化设备对结晶膜进行极化,进而可提高获得的感应层的感应灵敏度。
81.在上述步骤s11-步骤s15中,感应层原料通过刮涂的方式在该电极层上形成湿膜后,经过低温烘干、高温退火以及原位极化后,在所述电极层上原位形成所需感应层。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对原料与溶剂的比例、退火温度以及极化方式的调整,以获得具有不同结晶度的感应层,进而对感应灵敏度进行有效调整,提高对成品制备的可控度。
82.进一步地,为了满足感应层所产生的感应电信号可以输出,在步骤s2中有关在感应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的步骤可具体包括:
83.方案一:
84.通过丝网印刷的方法将银浆均匀刷涂在感应层上,烘干后在感应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85.具体的烘干温度为55℃-65℃,烘干时间一般为15-20min。所获得的第二电极层为银层。
86.方案二:
87.通过喷涂的工艺将纳米银均匀覆盖在感应层上,以在感应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88.其中,纳米银优选为agn。
89.上述方案一与方案二所揭示的步骤仅作为示例,不作为限定。
90.为了使所述感应表面结构的稳定性更优,在上述步骤s3之后,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91.步骤s4,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外接导电线路,对第一电极层远离感应层的一面进行封装,以获得所需感应表面结构。
92.其中,步骤s4中,具体可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封装材料进行封装。
93.基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备方法所制备获得的感应表面结构,其制备流程流程简单,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使用。
94.其次,由于所述感应表面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所采用的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原料具有柔性和任意尺寸大小的特性,因此基于上述方法制备获得的感应表面结构更易于与柔性织物进行复合,且其所占据的体积较小,可更适用于产品智能感应表面结构。
9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电极层上直接原位形成所需感应层,感应层与第一电极层的粘附性更优,可使所述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稳定更优,使用寿命更长。
96.此外,由于所述感应表面结构具有自供电的特性,无需外接电源,进而可简化智能感应表面结构的线路设计,使智能感应表面结构的成本更低。
9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智能感应表面结构及感应表面结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98.本发明所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可作为产品表面,同时也可作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指令输入装置,其包括表面层及感应信号模组,其中,表面层设于所述感应信号模组朝向用户的一侧,所述感应信号模组包括感应层,当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和/或作用于表面层时,感应层对应发生热能变化和/或形变而产生感应电信号,从而激发产品产生相应的反
馈。上述的感应表面结构简单,且具有自供电的特性,无需外接电源,简化产品的导电线路,从而可使成本更低。与现有的电子屏幕交互、摄像图像交互方式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无需额外占用产品体积、不影响产品的美观,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体验。所述感应表面结构在无需使用时,可直接作为产品表面进行隐藏,而使用时则可通过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或作用于所述表面层,感应层即可对应发生热能变化和/或形变而产生感应电信号,从而激发产品产生反馈,以实现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
9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感应表面结构,所述感应表面结构用作于产品外露于环境的最外表面。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感应表面结构的产品可具有较强的装饰科技感,增加用户的交互体验。使用感应表面结构替代实体按钮,可以减少产品外露于环境的最外表面上大显示屏的使用,简化汽车内导电线路,无需额外供电,在提高用户交互操作便捷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所述感应表面结构与产品表面一体集成设计,感应表面结构能实现与产品的操作功能整合至统一表面,无缝衔接,提高装饰的美观度。进一步地,设置在产品外露于环境的最外表面的感应表面结构在需要时通过用户接近、手势、触摸等方式激活,而在无需使用时,可直接隐藏,给用户更优的使用体验。
10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感应表面结构的制备方法,其提供一电极层,在该电极层上形成感应层;在感应层朝向用户的一侧形成另一电极层,以获得感应信号模组;在所述感应信号模组朝向用户的一侧设置表面层,以获得用于产品表面的感应表面结构。采用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感应表面结构,不仅可满足感应表面结构中当用户距离表面层预定距离和/或作用于表面层时,感应层对应发生形变和/或热能变化而产生感应电信号,并经由所述电极层导出的要求,还可使感应信号模组与表面层之间以及感应层与电极层之间复合效果更优,进而可提高所述感应表面结构的稳定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上述的制备方法还具有制备过程可控性强、步骤流程简单的特点。
10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