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兔绒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1171发布日期:2021-12-01 14:1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雪兔绒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雪兔绒面料。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保暖舒适的面料受到人们的青睐;
3.现有技术中的面料往往着重保暖性能,因此采用雪兔绒制成的面料,而却存在着抗菌性不足的问题,导致面料可能会滋生细菌,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雪兔绒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雪兔绒面料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雪兔绒面料,所述雪兔绒面料包括保暖层、基底层和抗菌层,所述抗菌层设置于所述保暖层的上侧,所述基底层则设置于所述保暖层的下侧,且与所述保暖层粘接;
6.所述抗菌层包括保护层和连接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连接层的上侧,所述连接层则连接所述保暖层和所述保护层。
7.利用所述保护层来实现对面料的抗菌作用,且利用连接层提升所述抗菌层与所述保暖层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面料的整体质量。
8.所述保护层包括耐磨条和保护基底,所述耐磨条沿所述保护基底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耐磨条设置于所述保护基底的上侧,所述保护基底则与所述连接层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连接层的上侧。
9.利用所述耐磨条来实现面料的耐磨性提升以及抗菌,所述保护基底则保护所述保暖层和所述基底层。
10.所述耐磨条具有若干空槽和耐磨凸起,若干所述空槽沿所述耐磨条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空槽内均装有抗菌颗粒,所述耐磨凸起则设置于所述耐磨条的上侧。
11.利用所述空槽来放置抗菌颗粒,以实现抗菌,利用所述耐磨凸起来提升耐磨性。
12.所述连接层包括若干夹条和若干连接线,若干所述夹条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且若干所述夹条均连接所述保护基底和所述保暖层,所述连接线则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夹条之间,且所述连接线也连接所述保护基底和所述保暖层。
13.利用所述夹条和所述连接线来提升所述保暖层和所述保护层的连接强度。
14.每根所述连接线均包括银丝纤维线段和聚酰胺纤维线段,所述银丝纤维线段和所述聚酰胺纤维线段相互缠绕,且所述银丝纤维线段和所述聚酰胺纤维线段的上侧连接所述保护基底,所述银丝纤维线段和所述聚酰胺纤维线段的下侧连接所述保暖层。
15.利用所述银丝纤维线段来实现进一步的抗菌。
16.所述基底层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相互交错编织以形成网格结
构,且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的连接处胶接。
17.利用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来提升与人体的接触的舒适度。
18.所述经纱包括延伸线和中心部,所述延伸线沿所述中心部的外表面轴向排列,且所述延伸线向外延伸,并朝向逆时针方向倾斜,所述中心部则与所述纬纱交叠配合。
19.利用所述延伸线来提升所述基底层的弹性。
20.所述保暖层具有透气孔和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设置于所述保暖层靠近人体的一侧,所述透气孔则沿所述保暖层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保暖层。
21.利用所述透气孔来实现排气,利用所述配合凸起来与所述连接层粘接,进而提升所述保暖层与所述连接层的连接强度。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雪兔绒面料,利用所述保护层的性质,来实现对面料抗菌性的提升,并利用所述连接层来进一步的抗菌,进而有效提升面料的安全性,避免面料滋生细菌。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雪兔绒面料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雪兔绒面料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雪兔绒面料的基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雪兔绒面料的经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雪兔绒面料的连接线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9]1‑
保暖层、2

基底层、3

抗菌层、11

透气孔、12

配合凸起、21

经纱、22

纬纱、211

延伸线、212

中心部、31

保护层、32

连接层、311

耐磨条、312

保护基底、313

空槽、314

耐磨凸起、321

夹条、322

连接线、323

银丝纤维线段、324

聚酰胺纤维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0031]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雪兔绒面料,所述雪兔绒面料包括保暖层1、基底层2和抗菌层3,所述抗菌层3设置于所述保暖层1的上侧,所述基底层2则设置于所述保暖层1的下侧,且与所述保暖层1粘接;
[0032]
所述抗菌层3包括保护层31和连接层32,所述保护层31设置于所述连接层32的上侧,所述连接层32则连接所述保暖层1和所述保护层31。
[0033]
所述保暖层1用以保暖,所述基底层2用以与人体接触,所述抗菌层3则用以抗菌,所述耐磨条311用以提升所述保护层31的耐磨性,所述保护基底312则用以保护所述保暖层1和所述基底层2。
[0034]
所述保护层31包括耐磨条311和保护基底312,所述耐磨条311沿所述保护基底31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耐磨条311设置于所述保护基底312的上侧,所述保护基底312则与所述连接层32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连接层32的上侧;
[0035]
所述耐磨条311具有若干空槽313和耐磨凸起314,若干所述空槽313沿所述耐磨条
31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空槽313内均装有抗菌颗粒,所述耐磨凸起314则设置于所述耐磨条311的上侧;
[0036]
所述连接层32包括若干夹条321和若干连接线322,若干所述夹条321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且若干所述夹条321均连接所述保护基底312和所述保暖层1,所述连接线322则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夹条321之间,且所述连接线322也连接所述保护基底312和所述保暖层1;
[0037]
每根所述连接线322均包括银丝纤维线段323和聚酰胺纤维线段324,所述银丝纤维线段323和所述聚酰胺纤维线段324相互缠绕,且所述银丝纤维线段323和所述聚酰胺纤维线段324的上侧连接所述保护基底312,所述银丝纤维线段323和所述聚酰胺纤维线段324的下侧连接所述保暖层1。
[0038]
所述耐磨条311用以配合所述保护基底312,从而提升整个面料的使用耐久性,所述空槽313通过胶接抗菌颗粒,从而提升面料的抗菌性,所述耐磨凸起314则用以减少面料与外界的摩擦,所述夹条321与所述连接条配合,从而提升所述保暖层1和所述保护基底312的连接强度,又利用所述银丝纤维线段323和所述聚酰胺纤维线段324来实现进一步的抗菌。
[0039]
所述基底层2包括经纱21和纬纱22,所述经纱21和所述纬纱22相互交错编织以形成网格结构,且所述经纱21与所述纬纱22的连接处胶接;
[0040]
所述经纱21包括延伸线211和中心部212,所述延伸线211沿所述中心部212的外表面轴向排列,且所述延伸线211向外延伸,并朝向逆时针方向倾斜,所述中心部212则与所述纬纱22交叠配合。
[0041]
所述经纱21和所述纬纱22用以提升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性,所述延伸线211和所述中心部212用以提升所述基底层2的弹性。
[0042]
所述保暖层1具有透气孔11和配合凸起12,所述配合凸起12设置于所述保暖层1靠近人体的一侧,所述透气孔11则沿所述保暖层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保暖层1。
[0043]
所述透气孔11用以透气,所述配合凸起12则用以提升所述连接层32与所述保暖层1的连接强度。
[0044]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