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推板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推板及具有其的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2.在进行高辐射、高污染等特性的原料处理过程中,转运、反应等步骤的相关装置均设置于密闭箱体内,该密闭箱体对粉尘浓度、温度、湿度、压力等条件通常有特殊要求,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对反应容器与反应炉的密封性有较高要求,避免原料进入密闭箱体内对密闭箱体内的环境造成影响。
3.目前在进行反应前,通常通过带有推板的推移装置推动放置于推板的反应容器移动,至与反应炉紧密贴合,在此过程中,推移装置的推力过大或过小会存在损坏部件或密封较差等问题,因此对推移装置的推移精度要求极高;
4.部分推板会通过设置弹性件,以通过弹性件的缓冲作用减少对推移精度的要求,但在需要调节推板总弹力时,需要把每一处弹性件均进行调节以保证推力平衡,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柔性推板及具有其的顶升装置,该推板设置有双向布置且具有导柱的弹性组件,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且便于操作者进行调节。
6.一种柔性推板,包括第一推板、第二推板以及多个位于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二推板之间的弹性机构,其中:
7.所述弹性机构包括正向弹性组件以及反向弹性组件,每一个所述反向弹性组件至少与一个所述正向弹性组件相邻设置;
8.所述正向弹性组件包括正向导柱和正向弹性件,所述正向导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板螺纹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推板,所述正向导柱的贯穿所述第一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件;
9.所述反向弹性组件包括反向导柱和反向弹性件,所述反向导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板螺纹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推板。
10.上述柔性推板中,通过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之间设置有正向弹性件和反向弹性件,从而在本柔性推板推动反应容器与反应炉贴紧时起到一定缓冲作用,此外在反应过程中,正向、反向弹性件能够通过第一推板对反应容器施加一定推力,保证反应过程中反应容器与反应炉贴合紧密;由于正向导柱固定连接有限位件并且与第二推板螺纹连接,而反向导柱与第一推板螺纹连接,使得仅需要调节正向导柱,即可调节第一、第二推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正向、反向弹性件的压缩量,从而调节弹性机构的总弹力,大大减少了调节难度;而正向弹性组件与反向弹性组件相邻设置能够保证在单向调节过程中,第一、第二推板受力均匀。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向弹性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向弹性件与所述第
一推板以及所述正向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推板之间的正向垫块。
12.如此设置,以增加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的受力面积,减小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因压强过大而损坏的可能,起到保护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的效果。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向弹性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反向导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反向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推板之间的反向垫块。
14.如此设置,通过与反向导柱固定连接的反向垫块,使得对反向导柱进行调节时能够通过反向垫块对反向弹性件的压缩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仅需要调节反向导柱,即可在不改变第一、第二推板间距离的同时改变弹性机构的总弹力。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正向导柱一体成型。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向弹性件与所述反向弹性件均由多个碟簧沿对应的所述正向导柱和所述反向导柱的延伸方向串联组合形成。
17.如此设置,通过将碟簧作为弹性件,利用碟簧与普通弹簧相比负荷大,行程短,所需空间小的特性,减少了弹性件的长度和柔性推板的整体厚度,有利于柔性推板在狭小空间下的运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向导柱和所述反向导柱均贯穿对应的所述碟簧。
19.如此设置,通过贯穿碟簧的正向、反向导柱,能够限制碟簧的偏移,防止叠放组合后的碟簧倾斜,增加了弹性机构的稳定性。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板被所述反向导柱贯穿的部分,其靠近所述第一推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用以限制对应的所述反向弹性件的倾斜量的限位块。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内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远离所述第一推板的一端向对应的所述反向弹性件的轴线方向收缩并形成一台阶面,所述反向弹性件抵持于所述台阶面。
22.如此设置,通过台阶面的侧面可以实现对反向弹性件的限位,防止反向弹性件倾斜偏移,增强反向弹性组件的稳定性,同时台阶面的底面可以用于支撑反向弹性件,从而增加第二推板的受力面积,防止第二推板因压强过大而出现损坏。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第一推板的一端向对应的所述反向弹性件的轴线方向收缩,所述限位块的收缩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二推板内。
24.如此设置,通过第二推板对限位块内嵌部分的限制,增加了限位块与第二推板的固定牢固性。
2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包括上述的柔性推板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1.100、柔性推板;
32.11、第一推板;12、第二推板;
33.20、弹性机构;210、正向弹性组件;211、正向导柱;2111、限位件;212、正向弹性件;213、正向垫块;
34.220、反向弹性组件;221、反向导柱;222、反向弹性件;223、反向垫块;
35.30、限位块;31、限位孔。
36.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0.在进行高辐射、高污染等特性的原料处理过程中,转运、反应等步骤的相关装置均设置于密闭箱体内,该密闭箱体对粉尘浓度、温度、湿度、压力等条件通常有特殊要求,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对反应容器与反应炉的密封性有较高要求,避免原料进入密闭箱体内对密闭箱体内的环境造成影响。
41.目前在进行反应前,通常通过带有推板的推移装置推动放置于推板的反应容器移动,至与反应炉紧密贴合,但上述方式中推移装置的推移精度要求极高,而部分推板会设置弹性件以通过缓冲作用减少对推移精度的要求,但在需要调节推板总弹力时,需要把每一处弹性件均进行调节以保证平衡,操作繁琐。
42.为此,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推板,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推板11、第二推板12以及多个位于第一推板11与第二推板12之间的弹性机构20。其中,第二推板12与用于推动柔性推板100的推移装置固定连接,第一推板11用于承托反应容器。这样,在推移装置推动柔性推板100及承托的反应容器至与反应炉贴合后,若推移装置继续推移,由于反应容器与反应炉贴合,第一推板11与反应容器抵接,从而使得第一推板11无法继续向反应炉方向移动,此时推移装置带动第二推板12所产生的推力会传递至弹性机构20上并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
43.此外,在推料动作停止后,第一推板11与第二推板12的位置均相对固定,此时根据弹性机构20储存的弹性势能不同,弹性机构20对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具有相应的推力,从而使得第一推板11对反应容器施加有一定推力,以保证反应过程中反应容器与反应炉之间贴合紧密。
44.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机构20包括正向弹性组件210以及反向弹性组件220,正向弹性组件210包括正向导柱211和正向弹性件212,正向导柱211的一端与第二推板12螺纹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一推板11,正向导柱211的贯穿第一推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件2111。这样,在需要调节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间的初始距离以及弹性机构20受力后开始压缩的压力阈值时,通过转动正向导柱211,即可相对于第二推板12调节正向导柱211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二推板12与限位件2111之间的距离(上下文中的初始距离指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间在未开始推料动作前的间距,压力阈值指开始推料动作后弹性机构20受力并开始压缩时所受的压力)。
45.当此距离增加时,第一推板11会在正向弹性件212的弹力作用下,向限位件2111方向滑移至与限位件2111抵接,从而增大了初始距离以及正向弹性件212的初始长度,减小了压力阈值。
46.当此距离减小时,第一推板11会在限位件2111的带动下,克服正向弹性件212的弹力,向靠近第二推板12侧滑移,从而减小了初始距离以及正向弹性件212的初始长度,增大了压力阈值。
47.此外正向导柱211还能够对第一推板11的滑移起到一定导向作用,避免第一推板11在滑移时产生偏移。
48.在上述实施例中,反向弹性组件220包括反向导柱221和反向弹性件222,反向导柱221的一端与第一推板11螺纹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推板12。这样,在转动正向导柱211对初始距离进行调节时,由于反向导柱221螺纹连接于第一推板11并贯穿第二推板12,因此反向导柱221不会对第一推板11的滑移产生干涉;同时,在进行上述调节时,初始距离的调整也会相应改变反向弹性件222的压缩量,进而调节压力阈值,从而实现仅调节正向导柱211即可同时完成对初始距离以及压力阈值的调节,有效减少了调节操作量。
49.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一个反向弹性组件220至少与一个正向弹性组件210相邻设置。这样,使得每个正向弹性组件210在进行调节时,带动相邻的反向弹性件222的压缩量一同改变,即在正向调节过程中,每个弹性机构20中,相邻的正向弹性件212与反向弹性件222的压缩量的改变同时进行且相对稳定,从而使得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受到的每个弹性机构20的推力都相对平衡,进而保证第一推板11与第二推板12受力均匀。作为优选,第一推板11与第二推板12对应设置,在相对应的边缘位置,反向弹性组件220与正向弹性组件210一一相邻设置;在相对应的角位置,一组反向弹性组件220与两组正向弹性组件210相邻设置并形成直角,且反向弹性组件220位于两组正向弹性组件210之间。
50.请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向弹性组件220还包括与反向导柱221固定连接且位于反向弹性件222与第一推板11之间的反向垫块223。这样,在仅需要调节压力阈值时,通过转动反向导柱221调节其相对于第一推板11的位置后,与之固定的反向垫块223会一同发生移动,从而使得位于反向垫块223与第二推板12之间的反向弹性件222的压缩量随反向垫块223的移动而发生改变,同时在正向导柱211、正向弹性件212以及限位件2111的配合作用下初始距离无法增加,进而在不改变初始距离的前提下调节压力阈值。
51.此外,在仅需要调节初始距离时,通过上述调节方式调节正向导柱211,对初始距离以及压力阈值均进行调节,至初始距离符合需求后,对反向导柱221进行调节,至压力阈值恢复调节正向导柱211前的状态即可,从而实现在不改变压力阈值的前提下调节初始距
离。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正向弹性组件210还包括设置于正向弹性件212与第一推板11以及正向弹性件212与第二推板12之间的正向垫块213。从而增加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与正向弹性件212抵接处的受力面积,减小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因压强过大而损坏的可能,起到保护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的效果。
53.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2111与正向导柱211一体成型。通过例如铸造等常规成型手段一体成型,以增加限位件2111与正向导柱211间的牢固度,同时减少柔性推板100的安装步骤。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正向弹性件212与反向弹性件222均由多个碟簧沿对应的正向导柱211和反向导柱221的延伸方向串联组合形成。碟簧与其他类型弹簧相比负荷大,行程短,所需空间小,而当多个碟簧叠合组合时,由于表面摩擦阻力作用,缓冲与蓄能效果更显著,从而使得正向弹性件212与反向弹性件222能够在整体长度较小的前提下保证良好的缓冲与蓄能效果,减小了柔性推板100的整体厚度,有利于柔性推板100在部分狭小空间下的运用。
55.在上述实施例中,正向导柱211和反向导柱221均贯穿对应的碟簧。这样,能够对串联组合后的碟簧进行限位,减少甚至避免碟簧沿正向导柱211和反向导柱221的径向发生的偏移,减少组合后的碟簧的倾斜量,进而增加了弹性机构20的稳定性。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推板12被反向导柱221贯穿的部分,其靠近第一推板1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用以限制对应的反向弹性件222的倾斜量的限位块30。限位块30内开设有限位孔31,限位孔31远离第一推板11的一端向对应的反向弹性件222的轴线方向收缩并形成一台阶面,反向弹性件222抵持于台阶面。这样,能够限位孔31对反向弹性件222的外缘面起到一定限位效果,从而进一步减少反向弹性件222沿反向导柱221的径向发生偏移的可能,而台阶面能够在满足反向导柱221沿自身延伸方向调节的空间需求的同时,支撑反向弹性件222并增大第二推板12的受力面积,避免第二推板12因压强过大而损坏,起到保护第二推板12的效果。
57.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块30远离第一推板11的一端向对应的反向弹性件222的轴线方向收缩,限位块30的收缩部分内嵌于第二推板12内。这样,限位块30内嵌于第二推板12的部分一方面能够在安装时起到一定导向作用,保证限位块30安装精准,另一方面可以对限位块30沿反向导柱221径向的浮动进行限制,达到增加限位块30固定牢固性的效果。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板中心具有通孔,以减少推板重量,减少其他设备安装该柔性推板后的使用能耗,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同时通孔便于其他设备走线。
5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顶升装置,该顶升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推板。
6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