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撒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4502发布日期:2022-02-09 13:53阅读:89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撒放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弹射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撒放器。


背景技术:

2.弓箭与弹弓是一种使用弹性材料射出弓箭或弹丸的射击工具。以弹弓为例,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弓体、皮筋和皮兜等三部分。使用者使用弹弓时,在皮兜内放入弹丸,一只手手持弓体,另一只手手持皮兜,在弓体和皮兜之间施加拉力再释放皮兜,皮筋产生的拉力带动皮兜所包裹的弹丸射出,以击中目标物。
3.然而,当使用者的后手的姿势不正确时,射击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一般来说,由于皮筋的拉力较大,使用者不易于将皮筋拉伸至较大的幅度,而在将皮筋拉伸至较大的幅度时,容易因为手指与皮兜之间紧绷,导致使用者手抖动或难以保持正确姿势,不但影响射击准确度,也影响用户体验。
4.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撒放器的夹头处一般设置有定位孔或者定位环槽等定位结构,使用者在将弹丸置于皮兜相对中心的部位后,需要做出额外动作,将隔着皮兜的弹丸对准定位孔或者定位环槽再合拢夹头,以保持弹丸处于皮兜的相对中心部位。虽然解决了弹丸可能偏离皮兜中心部位等问题,但是弹丸的装填效率较低,不但影响使用者的射击效率,并且隔着皮兜将弹丸对准定位孔或者定位环槽也会影响一定的定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撒放器,旨在解决使用者在使用现有的撒放器辅助弹弓与弓箭等射击工具时,弹丸在撒放器中的定位效果不佳,而影响使用者的射击准确度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撒放器,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头以及与所述第一夹头相对设置的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相对的内侧分别开设有夹持凹槽,所述夹持凹槽朝所述夹持机构出口方向在周向上呈收缩状。
7.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凹槽包括内凹部,以及由所述内凹部向所述夹持机构的出口方向延伸的内凹收缩部,所述内凹收缩部朝所述夹持机构出口方向在周向上呈收缩状。
8.更进一步地,所述撒放器还包括与所述夹持机构转动连接的手持装置,所述手持装置内设有一级传动组件,所述夹持机构内设有二级传动组件,所述一级传动组件与所述二级传动组件抵接于所述手持装置与所述夹持机构的转动连接处,所述一级传动组件可推动所述二级传动组件促使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打开。
9.更进一步地,所述手持装置与所述夹持机构通过连接机构转动连接;
10.所述连接机构为万向节机构,所述万向节机构与所述手持装置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万向节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朝向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转轴朝向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一定角度。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手持装置与所述夹持机构通过连接机构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机
构为关节轴承或转动轴。
12.更进一步地,所述撒放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持装置上的触发机构,所述一级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触发机构和所述二级传动组件抵接的传动件;
13.所述传动件包括与所述触发机构抵接的第一传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并与所述二级传动组件抵接的第二传动件。
14.更进一步地,所述二级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连接件与设置于所述传动连接件内并与所述一级传动组件抵接的第三传动件,所述传动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手持装置转动连接,所述一级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的抵接处对应于所述手持装置、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传动连接件共同组成的转动连接处。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抵接的端部和/或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抵接的端部呈外凸球面状、平面状、内凹球面状或锥面状。
16.更进一步地,所述二级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件末端的夹头开启件,所述夹头开启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之间,并可在所述第三传动件的推动下打开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
17.更进一步地,所述撒放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夹持机构的激光机构,所述激光机构包括激光器组件和与所述激光器组件电性连接的触发开关,当所述二级传动组件在所述夹持机构内发生动作时,可触发所述触发开关控制所述激光器组件的开启与关闭。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撒放器辅助弹弓或弓箭射击时,无需再依靠使用者的手指来捏紧弹丸,夹持机构可代替使用者的手指来夹紧弹丸,提升对皮筋或弓弦的拉力,提升射击效果,将包裹弹丸的皮兜或弓弦上的辅助拉弦珠夹紧于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之间并拉伸皮筋或弓弦时,包裹弹丸的皮兜或弓弦上的辅助拉弦珠在拉力作用下被拉向撒放器的前方,并被两侧的、朝夹持机构出口方向在周向上呈收缩状的夹持凹槽挤压,从而趋向于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的前端中间部位,使用者无需做任何额外动作即可实现弹丸的归中,简单、有效地提高使用者使用撒放器辅助弹弓或弓箭射击时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夹头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夹头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的立体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放器的立体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放器的立体拆解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放器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撒放器的立体拆解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放器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放器的再一立体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撒放器的立体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撒放器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30.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撒放器的再一立体示意图;
31.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撒放器的又一立体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3.现有的撒放器的夹头处一般设置有定位孔或者定位环槽等定位结构,使用者在将弹丸置于皮兜相对中心的部位后,需要做出额外的对准动作,对准定位孔或者定位环槽再合拢夹头,装填效率较低。
3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形成于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的、朝夹持机构出口方向在周向上呈收缩状的夹持凹槽对皮兜与弹丸起到限制挤压作用,从而使得包裹弹丸的皮兜或弓弦上的辅助拉弦珠趋向于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的前端中间部位,起到了将弹丸归中的作用。
35.实施例一
36.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放器100包括夹持机构10,夹持机构10包括第一夹头11a以及与第一夹头11a相对设置的第二夹头12a。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相对的内侧分别开设有夹持凹槽13,夹持凹槽13朝夹持机构10出口方向在周向上呈收缩状。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将夹持机构10应用于撒放器100时,夹持机构10可代替使用者的手指来夹紧弹丸与皮兜,提升对皮筋或弓弦的拉力,以提升射击效果。
38.本实用新型以将撒放器100用于辅助弹弓为例进行说明,使用撒放器100辅助弹弓射击时,将包裹弹丸的皮兜夹紧于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之间并拉伸皮筋,弹丸与皮兜在拉力作用下被拉向撒放器100的前方,并被两侧的、朝夹持机构10出口方向在周向上呈收缩状的夹持凹槽13挤压,从而趋向于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的前端中间部位,起到了将弹丸自动归于夹头中心的作用。使用者无需做任何额外动作即可实现弹丸的归中,有效地提高使用者使用撒放器100辅助弹弓射击时的弹丸装填效率以及射击准确度。
39.请结合图1与图4,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为相同、对称的结构,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可为类似于钳头的结构,以实现对物体的夹持功能,并可通过形成于两者上的夹持凹槽13对夹持于其中的物体形成限制,两个相对的、朝夹持机构10出口方向在周向上呈收缩状的夹持凹槽13,构成一个向夹持机构10出口方向逐渐收缩的渐缩空间。
40.图1至图4中箭头d所指方向即为夹持机构10的出口方向,夹持凹槽13朝夹持机构10出口方向在周向上呈收缩状可以理解为,第一夹头11a(第二夹头12a)的内壁在第一夹头11a(第二夹头12a)的整体范围内呈收缩状,具体为第一夹头11a(第二夹头12a)的内壁朝自身的前端中心部位呈收缩状,并且内壁的面积以及内壁所构成的空间逐渐缩小。
41.如图1与图4所示,撒放器100的一般状态时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夹头11a(第二夹头12a)的侧壁与上下壁向第一夹头11a(第二夹头12a)的前端中心部位逐渐收缩。
42.可以理解的是,无论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处于任何位置,构成夹持凹槽13的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的内壁始终是朝向自身的前端中心部位逐渐收缩的,以实现将物体限制趋向于自身中心部位的功能。
43.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夹持凹槽13所构成的渐缩空间可以呈圆锥状、子弹状等向前端中心部位逐渐收缩的形状。
44.实施例二
45.更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至图3,夹持凹槽13包括内凹部131,以及由内凹部131向夹持机构10的出口方向延伸的内凹收缩部132,内凹收缩部132朝夹持机构10出口方向在周向上呈收缩状。
46.具体地,内凹部131与内凹收缩部132为包括上文中提到的第一夹头11a(第二夹头12a)的内壁的结构,为向第一夹头11a(第二夹头12a)的内部凹陷形成的结构。内凹收缩部132朝向夹持机构10出口方向在周向上呈收缩状,可以理解为,内凹收缩部132在第一夹头11a(第二夹头12a)的整体范围内呈收缩状,具体为朝第一夹头11a(第二夹头12a)的前端中心部位呈收缩状,并且内凹收缩部132越靠近第一夹头11a(第二夹头12a)前端中心部位的面积与所构成的空间越小,如锥面状的形式。
47.并且,内凹收缩部132的末端形成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的前端中心部位,以使皮兜与弹丸沿着内凹收缩部132滑动即可实现归中。
48.值得注意的是,内凹部131的表面积与所占的空间相比于内凹收缩部132的表面积与所占的空间更大,更便于容纳装填皮兜与弹丸,并且在皮兜与弹丸从内凹部131被拉动滑向内凹收缩部132时,做逐渐收缩趋于中心的运动。
49.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凹部131的表面与内凹收缩部132的表面可以为均由平面状构成的面,也可以为均由弧面构成的面,也可以为由弧面与平面状结合构成的面,只要能够使得皮兜与弹丸可有效地归中即可。
5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凹部131的表面与内凹收缩部132的表面均为顺滑的弧形面,使得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配合后构成子弹形的空间,且两者之间平滑连接。如此,可与弹丸的形状更为适配,并且所形成的空间较大,便于弹丸的装填,同时提升弹丸与皮兜在皮筋或弓弦的拉力作用下向夹持机构10的前端滑动的效果,减少皮兜与弹丸的卡滞。
5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凹部131的表面与内凹收缩部132的表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52.实施例三
53.请参阅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放器100包括与手持装置20转动连接的夹持机构10。手持装置20中设有一级传动组件21,夹持机构10中设有二级传动组件11,一级传动组件21与二级传动组件11抵接,一级传动组件21与二级传动组件11的抵接处对应于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的转动连接处,一级传动组件21可推动二级传动组件11促使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打开。
54.具体地,手持装置20为供给使用者手持的部位,手持装置20内形成有安装通道22,一级传动组件21与二级传动组件11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通道22与夹持机构10内,一级传动组件21的移动可推动二级传动组件11,通过二级传动组件11在夹持机构10内的移动,来使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打开,当一级传动组件21与二级传动组件11复位时,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则重新合拢。
55.以将撒放器100用于弹弓为例,当使用者在握住手持装置20时,按压推动一级传动组件21,一级传动组件21可推动二级传动组件11促使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打开,使得夹在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之间的皮兜与弹丸在皮筋的弹力带动下射出,实现撒放器100的撒放功能。其中,一级传动组件21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以适配不同的
手持装置20形状。
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之间转动连接,以调整两者的相对位置,而手持装置20中的一级传动组件21与夹持机构10中的二级传动组件11的抵接处,对应于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的转动连接处,也进一步地影响了夹持机构10相对手持装置20的位置。
57.当使用者在使用弹弓,将包裹弹丸的皮兜夹紧于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之间并拉伸皮筋时,即使在拉力的作用下导致使用者握住手持装置20的手的姿势有偏差,而通过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之间的转动调节、以及一级传动组件21与二级传动组件11之间的配合,使得撒放器100夹持的弹丸、弓体发射中线与目标物在同一方向上呈一定的瞄准射击关系,有效提高使用者在使用弹弓射击时的准确度。
58.实施例四
59.请参阅图4、图5、图10与图11,更进一步地,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通过连接机构30转动连接。连接机构30为万向节机构,万向节机构与手持装置20之间通过第一转轴31转动连接,万向节机构与夹持机构10之间通过第二转轴32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1朝向第一方向,第二转轴32朝向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一定角度。
6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30形成有中空腔体,而手持装置20形成有与连接机构30适配的侧壁23,一级传动组件21与二级传动组件11则抵接于上述中空腔体内,可较为集中地调整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之间的位置,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的调整力矩的偏移进而影响射击精度。
61.以图5、图10与图11所示为例,第一方向可为横轴方向,第二方向可为纵轴方向,即第一转轴31在横轴方向上穿设侧壁23(手持装置20)与连接机构30(万向节),连接机构30可通过第一转轴31相对手持装置20上、下转动,而第二转轴32在纵轴方向上穿设连接机构30(万向节)与夹持机构10,连接机构30可通过第二转轴32与夹持机构10相对左、右转动,通过连接机构30、第一转轴31与第二转轴32的配合,使得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之间可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转动调节。
6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也可以为互成一定角度的其他方向,并不限于上述提到的横轴方向与纵轴方向,在保证可调整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前提下具体选择即可。
63.示例性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轴31与第二转轴32可以为台阶螺钉,避免连接机构30被锁死,且均为两个,两个台阶螺钉分别设置于连接机构30的上下方以及左右方,既可限制连接机构30在手持装置20上的位置,同时也满足连接机构30与手持装置20之间稳定的活动铰接。
6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轴31与第二转轴32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如一个;第一转轴31与第二转轴32具体形式还可以为其他,如销钉、铆钉等,并不限于上述提到的台阶螺钉,在实际的实施例中具体选择即可。
65.实施例五
66.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与图7,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通过连接机构30转动连接。连接机构30为关节轴承,关节轴承的外圈3a设于手持装置20,关节轴承的内圈3b与夹持机构10连接。
67.具体地,关节轴承由一个有外球面的内圈3b和一个有内球面的外圈3a组成,外圈3a的内球面和内圈3b的外球面组成滑动摩擦副,由于关节轴承的滑动表面为球面形,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夹持机构10包括插设于内圈3b的连接件1a,夹持机构10可通过连接件1a、内圈3b与外圈3a之间的滑动来调整相对手持装置20的位置,关节轴承的结构简单,调整效果较佳。
68.更多地,关节轴承的外圈3a可嵌设于手持装置20上,夹持机构10则至少部分伸入内圈3b内,使得一级传动组件21与二级传动组件11的抵接部位对应于关节轴承内,起到较佳的位置调节作用,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的调整力矩的偏移,而导致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的位置产生一定的偏移。
69.图6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撒放器100与图4以及图5所示实施例的撒放器100除了连接机构30不同外,其他结构与触发原理均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70.实施例六
71.请参阅图8,更进一步地,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之间可通过连接机构30转动连接,连接机构30为转轴31。
7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转轴31可以在横轴方向穿过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以使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可在上下方向转动来调整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既满足两者之间可转动调节相对位置,同时也降低了撒放器100的结构复杂度。而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在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则可通过使用者的手掌在左、右方向的晃动来进行调整。
73.图8所示的实施例的撒放器100与图4以及图5所示实施例的撒放器100除了连接机构30不同外,其他结构与触发原理均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74.实施例七
75.更进一步地,请结合图5至图9,撒放器100还包括设置于手持装置20上的触发机构40,一级传动组件21包括与触发机构40和二级传动组件11抵接的传动件21a。
76.具体地,由于传动件21a与触发机构40和二级传动组件11都相互抵接,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撒放器100时,可通过触发机构40触动传动件21a,传动件21a则推动二级传动组件11促使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打开,其中,传动件21a起着接收触发机构40的触发并将推动力传递至二级传动组件11的作用,简单、有效地实现撒放器100的撒放功能。
77.值得注意的是,如图6、图7与图9所示,传动件21a可以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以简化撒放器100的内部结构;当然,如图5与图8所示,传动件21a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即传动件21a可以由多个连接的部分组成,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传动件21a是一体结构还是分体结构,都可与不同形式的连接机构30(即万向节机构、关节轴承或转轴31)相适配,以得到不同结构构成的撒放器100,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78.实施例八
79.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传动件21a包括与触发机构40抵接的第一传动件211,以及与第一传动件211连接并与二级传动组件11抵接的第二传动件212。
8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21a为由连接的第一传动件211与第二传动件212构成的分体结构,触发机构40可以为扳机,其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手持装置20的顶部,触发机构40至少部分设于手持装置20内以与第一传动件211抵接。当使用者按压触发机构40时,触发机构40可触发第一传动件211在安装通道22内移动,并实现对第二传动件212以及后续
二级传动组件11的推动。
8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211与第二传动件212均呈杆状,且第一传动件211与第二传动件212接触的部位均为斜面,两者之间可大致相互垂直设置,第一传动件211位于竖直方向,第二传动件212则为水平方向。当按压第一传动件211时,第一传动件211的斜面向下压,可推动第二传动件212的移动,实现两者之间的传动,结构较为简单,传动效果较好。
82.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一级传动组件21还可包括与触发机构40抵接的顶杆213以及套设于顶杆213下端的第一弹簧214,顶杆213与上述第一传动件211抵接,如此,在按压触发机构40结束后,可通过第一弹簧214反向作用力于顶杆213上使触发机构40复位。当然,也可取消该第一弹簧214的设置,简化一级传动组件21的结构。
83.请参阅图6与图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动件21a可以为整体结构,此时,可取消传动件21a中第一传动件211的设置,使传动件21a仅包括上述第二传动件212,此时,第二传动件212原与第一传动件211接触的一端向前延伸,同时触发机构40向下延伸至与第二传动件212延伸的一端抵接,如此,直接按压触发机构40即可推动第二传动件212,第二传动件212的移动则可触发二级传动组件11的运动以实现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的开闭,传动效果较佳,降低了撒放器100的结构复杂度。
84.实施例九
85.请参阅图5,更进一步地,第一传动件211由多个球体组成。
8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211中位于首尾的球体分别与顶杆213以及第二传动件212抵接,多个球体可适配形成于手持装置20内不同形状、不同方向的安装通道22,并且多个球体在手持装置20内更为灵活,便于第一传动件211推动第二传动件212。在一个实施例中,球体可以为钢珠,具备较佳的强度与硬度,保证其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球体还可以为其他材料制成,如塑料珠、陶瓷珠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87.请进一步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级传动组件21还可包括上述顶杆213、第一弹簧214、第一传动件211(多个球体)以及第二传动件212,通过触发机构40对顶杆213的触发,推动第一传动件211的移动,并传动至第二传动件212,再推动二级传动组件11的运动,通过上述各个元部件之间的有序稳定的推进,完成撒放器100的触发、传动过程。
88.实施例十
89.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10与图11,二级传动组件11包括传动连接件111与设置于传动连接件111内并与一级传动组件21抵接的第三传动件112,传动连接件111通过连接机构30与手持装置20转动连接,一级传动组件21与第三传动件112的抵接处对应于手持装置20和连接机构30与传动连接件111共同组成的转动连接处。
9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一级传动组件21与第三传动件112抵接实际上为第二传动件212与第三传动件112抵接,其中,传动连接件111为中空的筒状结构以容置第三传动件112,第二传动件212伸入连接机构30的一端对准传动连接件111伸入的连接机构30的一端(即与手持装置20转动连接的一端)以与传动连接件111内的第三传动件112抵接。
91.以图5、图10与图11所示为例,第二转轴32在纵轴上穿设连接机构30与传动连接件111,传动连接件111可通过第二转轴32相对连接机构30左右转动,而第一转轴31在横轴上穿设连接机构30与手持装置20,连接机构30可通过第一转轴31相对手持装置20上下转动,
使得连接机构30与传动连接件111构成“万向节机构”,连接机构30与传动连接件111可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以调节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92.通过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两者之间的转动调节,以及第二传动件212与第三传动件112之间的微动调整的配合,使得撒放器100夹持的弹丸、弓体的发射中线与目标之间快速、稳定地调整至在同一方向上呈一定的瞄准射击关系,提高使用者使用撒放器100辅助弹弓射击的准确率。
93.具体地,在图5、图10与图11所示实施例中,以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传动连接件11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30连接,且该连接机构30为万向节机构为例:
94.关于一级传动组件21(第二传动件212)与第三传动件112的抵接处,对应于手持装置20、连接机构30与传动连接件111共同组成的转动连接处:由于手持装置20与传动连接件111通过连接机构30连接,且手持装置20与连接机构30之间通过第一转轴31转动连接,传动连接件111与连接机构30之间通过第二转轴32转动连接,因此,该转动连接处可以为第一转轴31的中心线与第二转轴32中心线的交点处,或抵接处位于以第一转轴31的中心线与第二转轴32的中心线的交点为球心的球面上。
95.可以理解,抵接处为调整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相对位置的中心作用处,使得第二传动件212与第三传动件112之间产生的调节力,与手持装置20以及夹持机构10之间通过连接机构30产生的调节力在同一位置上发生作用,保证了对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的位置调整作用。
96.请结合图5与图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传动件112的一端与第二传动件212抵接,另一端与夹持机构10配合以使其打开或关闭。具体地:当第二传动件212受到推动时,其伸入连接机构30的一端向传动连接件111移动,并推动第三传动件112在传动连接件111内移动,即远离连接机构30移动以促使夹持机构10打开;而当第三传动件112在传动连接件111内朝连接机构30方向缩回时,夹持机构10则恢复为合拢状态。
97.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与图5,夹持机构10还包括安装件14,安装件14内形成有容置空间,传动连接件111一部分容置于连接机构30内,另一部分则处于容置空间,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通过安装件14与传动连接件111连接。
98.具体地,第一夹头11a的一端与第二夹头12a的一端位于安装件14外,可相对配合夹持弹弓上包裹弹丸的皮兜,第一夹头11a的另一端与第二夹头12a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安装件14内,转动时可使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相对开启或合拢。
99.更多地,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不仅限于形成上述夹持凹槽131,还可形成限制皮兜与弹丸被弹力从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拉出的结构,扩大夹持机构10的适用范围。
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通过上述安装件14间接地设置于传动连接件111上,若以安装件14靠近连接机构30的一端为头部,则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位于安装件14的尾部。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至少部分设置于安装件14内,且通过转轴穿设两者位于安装件14内的部分,以相对安装件14转动设置,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通过上述安装件14间接地设置于传动连接件111上。另外,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还可结合具备伸张与收缩功能的弹簧等结构,以实现打开或合拢的功能。
101.另外,请参阅图5,传动连接件111具体可通过定位件114限制定位于容置空间内防
止传动连接件111自容置空间脱落滑出,并且传动连接件111还可在该定位件114的限制下,在容置空间内轴向微动以触发后文提到的激光机构50的触发开关。
102.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件114可以为销轴,销轴的结构简单,具备较佳的定位限制效果。
103.更多地,安装件14与传动连接件111之间还设有波珠螺丝,传动连接件111形成有与波珠螺丝对应的定位孔,当夹持机构10绕传动连接件111转动时,传动连接件111本身虽然并不会发生转动,但形成于传动连接件111上的定位孔与波珠螺丝对应,使得整体的夹持机构10相对于手持装置20的角度确定在由定位孔与波珠螺丝对应的位置上。
104.在一个实施例中,波珠螺丝为1,定位孔为4个,4个定位孔均匀、间隔地分布于相对撒放器100的上下左右4个方向上,通过波珠螺丝与定位孔之间的配合,使得夹持机构10相对于手持装置20的角度可以确定在4个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波珠螺丝与定位孔的数量与分布位置还可以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在实际的实施例中设置即可。
105.实施例十一
106.更进一步地,一级传动组件21与第三传动件112抵接的端部和/或第三传动件112与一级传动组件21抵接的端部呈外凸球面状、平面状、内凹球面状或锥面状。
107.可以理解,由于一级传动组件21与第三传动件112的抵接实际上为第二传动件212与第三传动件112的抵接,因此,上述一级传动组件21与第三传动件112抵接的端部和/或第三传动件112与一级传动组件21抵接的端部呈外凸球面状、平面状、内凹球面状或锥面状即可以理解为:第二传动件212与第三传动件112抵接的端部和/或第三传动件112与第二传动件212抵接的端部呈外凸球面状、平面状、内凹球面状或锥面状。
108.具体地,第二传动件212与第三传动件112抵接的情况可以为:外凸球面状-外凸球面状、外凸球面状-平面状、外凸球面状-锥面状、外凸球面状-内凹球面状、平面状-外凸球面状、平面状-锥面状、锥面状-外凸球面状、锥面状-平面状、锥面状-锥面状等。
109.当第二传动件212的端部或第三传动件112的端部在上述任一种情况时,均可通过两者端部之间的微动调整来影响夹持机构10与手持装置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满足可通过第二传动件212与第三传动件112之间的微动调节手持装置20与夹持机构10相对位置的功能下,通过上述不同的抵接情况,适配不同的应用情况。
110.请参阅图10至图13,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212朝向第三传动件112的端部为平面状,第三传动件112朝向第二传动件212的端部为球面状。第三传动件112与第二传动件212相互抵接的端部设有半球体,且第一转轴31的中心线以及第二转轴32的中心线相交于半球体的球心。
111.具体地,通过将半球体的球心对准第一转轴31的中心线以及第二转轴32的中心线,半球体(第三传动件112)可围绕该相交点(即球心)在传动连接件111与连接机构30连接的端部内,在自身可活动范围内的转动,以调整第三传动件112相对第二传动件212端部的位置。第三传动件112可做的转动始终在第二传动件212端部的范围内,还可避免第三传动件112相对第二传动件212的转动幅度过大而发生错位,保证撒放器100的正常使用。
112.在一个实施例中,半球体还可设置于第二传动件212与第三传动件112抵接的端部,第一转轴31的中心线与第二转轴32的中心线相交于该半球体的球心;或,第三传动件112的端部与第二传动件212的端部均设有半球体,第一转轴31的中心线与第二转轴32的中
心线可相交于任一半球体的球心。
11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传动件112的端部还可以设有球体,该球体的球心与第一转轴31的中心线以及第二转轴32的中心线相交于一点;或,第二传动件212的端部设有球体;或,第二传动件212的端部与第三传动件112的端部均设有球体,第一转轴31的中心线与第二转轴327的中心线可相交于任一球体的球心。
114.实施例十二
115.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12与图13,二级传动组件11还包括设置于第三传动件112末端的夹头开启件113,夹头开启件113夹设于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之间,并可在第三传动件112的推动下打开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
116.请结合图12与图13,在本实施例中,夹头开启件113的两侧滚动设置有两个滚柱1131,两滚柱1131分别与第一夹头11a以及第二夹头12a相接触。
117.具体地,通过夹头开启件113相对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向前或向后移动,可促使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的开启与合拢。示例性地,当使用者在按压触发机构40时,触发机构40向第一传动件211施加推力,使得第二传动件212在手持装置20内移动,第二传动件212则推动第三传动件112在传动连接件111内移动。
118.由于第三传动件112的一端与夹头开启件113连接,此时,第三传动件112与夹头开启件113连接的端部,可推动夹头开启件113和两个滚柱1131在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的夹设下移动,夹头开启件113移动至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之间的空间内。
119.当使用者松开手指时,夹头开启件113在弹性件的推动下复位至原本被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夹住的位置,由于夹头开启件113的卡位,使得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相对合拢,同时,夹头开启件113推动第三传动件112在传动连接件111内向连接机构30方向移动,第一传动件211则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120.夹头开启件113由在被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夹设下移动至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围成的空间内,此时,滚柱1131对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的抵抗力消失,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在受到的前端皮筋拉力时打开。在前端的皮筋拉力消失时,夹头开启件113连同两滚柱1131从上述空间内重新复位至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的夹紧部位之间,同时,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合拢,并再次受到滚柱1131产生的抵抗力。
121.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12与图13,第三传动件112连接夹头开启件113,夹持机构10还包括第三弹簧115(即上述的弹性件),第三弹簧115抵接于夹头开启件113与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之间,且套设第三传动件112。
122.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传动件112与夹头开启件113之间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第三传动件112直接穿过夹头开启件113,还可以是两者之间紧固配合。在此不限制第三传动件112与夹头开启件113之间的连接方式,在两者之间可有效连接的前提下具体设置即可。
123.由于第三传动件112穿设连接夹头开启件113,当使用者按压触发机构40使得第三传动件112在受到推力时,第三传动件112可直接作用于夹头开启件113上,以推动夹头开启件113向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方向移动,第三弹簧115在夹头开启件113的推动下前方压缩,在夹头开启件113进入上述空间的同时,第三弹簧115也推动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打开。
124.而当使用者松开触发机构40时,第三传动件112失去推力,第三弹簧115释放弹力并推动夹头开启件113向后方移动,夹头开启件113在第三弹簧115的推动下,连同两滚柱1131从上述空间内重新复位至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的夹紧部位之间,此时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合拢,夹头开启件113同时推动第三传动件112在传动连接件111内移动至初始位置。第三弹簧115套设第三传动件112,第三传动件112可限制第三弹簧115在第一夹头11a与第二夹头12a之间的位置,可避免第三弹簧115受力而发生偏离以及脱落等情况。
125.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三传动件112与夹头开启件113之间还可以是螺纹配合,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26.实施例十三
127.更进一步地,请结合图4与图5,撒放器100还包括设于夹持机构10的激光机构50,激光机构50包括激光器组件51和与激光器组件51电性连接的触发开关52。当二级传动组件11在夹持机构10内发生动作时,可主动地触发触发开关52控制激光器组件51的开启与关闭。
12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激光机构50包括安装于安装件14上的至少两个激光器组件51、以及与激光器组件51电性连接并用于触发激光器组件51开启与关闭的触发开关52,该触发开关52为行程开关或微动开关。安装件14还包括套设于传动连接件111上的限位块141,触发开关52位于二级传动组件11与安装件14形成的空间中,具体位于限位块141与传动连接件111之间,且安装件14开设有连接触发开关52与激光器组件51的连接槽142,至少部分限位块141与触发开关52位于连接槽142内。
129.激光器组件51可设置于安装件14上,触发开关52位于限位块141与传动连接件111之间,限位块141相对于安装件14不动,当传动连接件111在安装件14内活动时,可推动触发开关52向限位块141压紧,此时可自动开启激光器组件51的激光;当按压结束时,随着传动连接件111复位,此时触发开关52松开,激光器组件51关闭,提升了撒放器100的瞄准精确度、自动化与智能化,节省了电力消耗,用户体验较佳。
130.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开关52的位置也不限于上述的限位块141与传动连接件111之间,也可设置于其他可在传动连接件111相对安装件14活动时被触发的位置,在实际的实施例中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置即可。
131.在一个实施例中,更多数量的激光器组件51可分别设置于安装件14的四个表面,满足不同的射击需求。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激光器组件51可以为1个,以简化撒放器100的结构。
132.更多地,在本实施例中,激光器组件51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激光器组件51可发出红光并与触发开关52电性连接,以在使用撒放器100时通过限位块141与传动连接件111对触发开关52的相对挤压与松开,自动触发激光器组件51的开启与关闭;另一个激光器组件51可发出绿光,满足不同场景(如白天与黑夜)下的射击需求。
133.值得注意的是,红、绿激光分别都有独立开关进行控制,独立开关可分别设置在激光机构50的外壳侧面,以便于对2个不同的激光进行控制。另外,触发开关52是红、绿激光的总开关,其可同时控制2个激光的开闭,在使用时,当触发开关52打开后,再分别打开红、绿激光的独立开关,即可以独立控制红、绿激光的开启与关闭,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不同需求。
1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