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手机夹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机夹硅胶垫贴合装置及贴合系统。
背景技术:2.手机夹产品广泛使用在拍摄设备中,为了适配不同种类的手机,手机夹夹片的形状通常为弧形,内部弧面安装有硅胶垫,硅胶垫通常有一面是带有离型纸的双面胶,撕掉离型纸后通过双面胶粘接在夹片的弧面上。由于硅胶垫与夹片之间为曲面贴合,不好操作,手工贴合很容易碰到硅胶垫上的双面胶从而沾上油污,降低了硅胶垫的粘接强度,且通过手工来按压给双面胶保压,保压效果不均匀,导致硅胶垫的粘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夹硅胶垫贴合装置及贴合系统,以改善硅胶垫粘贴在夹片上粘贴效果不佳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夹硅胶垫贴合装置,应用于手机夹组装,手机夹包括夹片和硅胶垫,硅胶垫用于贴设于夹片上,贴合装置包括底座和压合组件,底座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用于定位沿底座厚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硅胶垫和夹片;压合组件设于底座上,压合组件包括压合部,压合部用于与定位槽配合,以对位于定位槽内的夹片和硅胶垫进行压紧;其中,定位槽底部开设有气孔,气孔连通有供气组件,供气组件用于在定位槽中形成负压状态或正压状态。
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上成型有定位槽,定位槽可以对硅胶垫和夹片进行定位,让硅胶垫和夹片在定位槽内的位置相对固定,保证了后续硅胶垫粘贴过程的位置准确性。同时通过在定位槽的底部开设有气孔,气孔与供气组件连通后,供气组件可以将定位槽内的气压在正压状态或负压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得硅胶垫能够更好的粘贴在夹片上。
6.具体的,在定位槽内为负压状态时,可以将定位槽内的硅胶垫吸附于定位槽的槽底,从而对硅胶垫进行定位,保证硅胶垫不会在定位槽内移动,便于撕开硅胶垫上双面胶表面的离型纸,便于后续与夹片粘贴。然后再将夹片放置于硅胶垫上,压合组件中的压合部移动至夹片处,对夹片进行固定。然后切换供气组件的供气状态,将定位槽内的气压由负压切换至正压状态,在正压作用下,可以将硅胶垫向夹片方向靠紧,从而使得硅胶垫具有双面胶的一面与夹片贴紧,使得硅胶垫能与夹片粘接固定,避免了人工进行硅胶垫的粘贴工作,保证了粘贴效果。同时通过空气保压的形式,让硅胶垫与夹片接触的压力分布更加均匀,硅胶垫粘贴在夹片上,硅胶垫的粘贴效果更好,相较于人工粘贴硅胶垫而言,避免了出现粘贴过程将硅胶垫的双面胶上沾上油污或者人工按压受力不均的问题,保证了硅胶垫的安装效率和质量。
7.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包括沿厚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在厚度方向的正向投影至少部分与第二定位部重合;第一定位部与硅胶垫形状相
配,以用于定位硅胶垫;第二定位部与夹片形状相配,以用于定位夹片,气孔设于第一定位部上。
8.这样,通过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层设置,可以对硅胶垫和夹片分别进行定位,这样将硅胶垫贴附在夹片上时,可以保证硅胶垫与夹片之间的粘贴效果和粘贴精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孔的数量设为多个,并间隔排布于第一定位部。
1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定位槽中气孔的数量设为多个,可以对定位槽中的硅胶垫进行多点位出气或吸气,从而使得硅胶垫的压力或吸力分布更加均匀,让硅胶垫粘贴在夹片上的粘贴效果更好。
11.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气组件包括供气装置、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供气装置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气孔连通,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阀,第一阀用于控制第一管路的开闭;第二管路的一端与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气孔连通,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阀,第二阀用于控制第二管路的开闭。
12.上述技术方案中,供气装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通过控制第一管路上的第一阀和第二管路上的第二阀的开闭,便能够满足定位槽内的气压切换需求,即定位槽内的气压能在正压状态和负压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更好的实现硅胶垫粘贴在夹片上的需求。
13.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气组件还包括切换开关,切换开关用于控制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的开闭,以使定位槽内能在正压状态或负压状态之间切换。
1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切换开关来实现第一阀的开闭或第二阀的开闭,从而使得定位槽内的气压能在正压状态或负压状态之间切换,控制更加简单便捷。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上述技术方案中,单刀双掷开关取材方便,稳定性好。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设于底座上,压合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安装座上,以使压合部能靠近或远离定位槽。
1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压合部可以沿第一方向靠近定位槽,从而使得压合部能对定位槽中的夹片进行固定,防止夹片脱离定位槽,确保后续定位槽内处于正压状态时硅胶垫与夹片的粘贴效果。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沿第一方向设有滑槽,压合部与滑槽滑动配合,以使压合部能靠近或远离定位槽。
1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压合部在安装座上滑动配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压合部与定位槽之间的靠近或远离,滑动过程稳定可靠。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合部具有与夹片形状相配的贴合面,贴合面用于与定位槽内的夹片贴合。
2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压合部的底部形成有与夹片形状相配的贴合面,贴合面可以使得压合部更好的贴合夹片,从而防止夹片移位,保证硅胶垫的粘贴效果。
2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系统,贴合系统包括硅胶垫、夹片以及前述的手机夹硅胶垫贴合装置,硅胶垫和夹片依次设于定位槽内。
23.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夹硅胶垫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提供的手机夹硅胶垫贴合装置中压合部与底座远离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提供的手机夹硅胶垫贴合装置的电控制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夹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4中手机夹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中夹片与硅胶垫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贴合系统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贴合系统中硅胶垫放置于基座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贴合系统中硅胶垫与基座放置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贴合系统中撕开硅胶垫上的离型纸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贴合系统中夹片将要放置于定位槽的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36.图12为图11中夹片放置于定位槽的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37.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贴合系统中夹片将要放置于定位槽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38.图14为图13中夹片放置于定位槽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39.图15为本技术提供的贴合系统中压合部将要压合于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6为图15中压合部压合于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41.图标:100-贴合装置;10-基座;20-底座;21-定位槽;21a-第一定位部;21b-第二定位部;22-气孔;30-压合组件;31-安装座;32-压合部;33-把柄;40-供气组件;41-第一管路;42-第一阀;43-第二管路;44-第二阀;45-单刀双掷开关;46-真空发生器;50-手机夹;51-硅胶垫;510-离型纸;52-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
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7.实施例
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夹硅胶垫贴合装置,手机夹硅胶垫贴合装置应用于手机夹50组装,请参阅图4、图5和图6,手机夹50可以包括夹片52和硅胶垫51,硅胶垫51用于贴设于夹片52上。其中,手机夹50中的夹片52形状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同样硅胶垫51的形状也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夹片52和硅胶垫51的形状均为曲面,而硅胶垫51的形状为十字形。但不限于此,硅胶垫51的形状还可以是圆形、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
49.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贴合装置100包括底座20和压合组件30,底座20设有定位槽21,定位槽21用于定位沿底座20厚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硅胶垫51和夹片52;压合组件30设于底座20上,压合组件30包括压合部32,压合部32用于与定位槽21配合,以对位于定位槽21内的夹片52和硅胶垫51进行压紧;其中,定位槽21底部开设有气孔22,气孔22连通有供气组件40,供气组件40用于在定位槽21中形成负压状态或正压状态。
50.通过在底座20上成型有定位槽21,定位槽21可以对硅胶垫51和夹片52进行定位,让硅胶垫51和夹片52在定位槽21内的位置相对固定,保证了后续硅胶垫51粘贴过程的位置准确性。同时通过在定位槽21的底部开设有气孔22,气孔22与供气组件40连通后,供气组件40可以将定位槽21内的气压在正压状态或负压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得硅胶垫51能够更好的粘贴在夹片52上。
51.具体的,在定位槽21内为负压状态时,可以将定位槽21内的硅胶垫51吸附于定位槽21的槽底,从而对硅胶垫51进行定位,保证硅胶垫51不会在定位槽21内移动,便于撕开硅胶垫51上双面胶表面的离型纸510,便于后续与夹片52粘贴。然后再将夹片52放置于硅胶垫51上,压合组件30中的压合部32移动至夹片52处,对夹片52进行固定。然后切换供气组件40的供气状态,将定位槽21内的气压由负压切换至正压状态,在正压作用下,可以将硅胶垫51向夹片52方向靠紧,从而使得硅胶垫51具有双面胶的一面与夹片52贴紧,使得硅胶垫51能与夹片52粘接固定,避免了人工进行硅胶垫51的粘贴工作,保证了粘贴效果。同时通过空气保压的形式,让硅胶垫51与夹片52接触的压力分布更加均匀,硅胶垫51粘贴在夹片52上,硅胶垫51的粘贴效果更好,相较于人工粘贴硅胶垫51而言,避免了出现硅胶垫51的双面胶上沾上油污或者人工按压受力不均的问题,保证了硅胶垫51的安装效率和质量。
52.需要说明的是,整个贴合装置100可以安装于基座10上。硅胶垫51的一面带有双面胶,双面胶上贴有离型纸510,便于硅胶垫51后续粘贴于夹片52上。
5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定位槽21包括沿厚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定位部21a和第二定位部21b(图13中示出),第一定位部21a在厚度方向的正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于第二
定位部21b;第一定位部21a与硅胶垫51形状相配,以用于定位硅胶垫51;第二定位部21b与夹片52形状相配,以用于定位夹片52,气孔22设于第一定位部21a上。
54.这样,通过将第一定位部21a和第二定位部21b分层设置,可以对硅胶垫51和夹片52分别进行定位,这样将硅胶垫51贴附在夹片52上时,可以保证硅胶垫51与夹片52之间的粘贴效果和粘贴精度。
55.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第一定位部21a的槽深不小于硅胶垫51的厚度,即第一定位部21a的槽深可以等于或者稍大于硅胶垫51的厚度,从而保证硅胶垫51的粘贴效果。
56.其中,定位槽21中气孔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57.可选地,气孔22的数量设为多个,并间隔排布于第一定位部21a。通过将定位槽21中气孔22的数量设为多个,可以对定位槽21中的硅胶垫51进行多点位出气或吸气,从而使得硅胶垫51的压力或吸力分布更加均匀,让硅胶垫51粘贴在夹片52上的粘贴效果更好。
58.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供气组件40包括供气装置、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3,供气装置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管路41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气孔22连通,第一管路41上设有第一阀42,第一阀42用于控制第一管路41的开闭;第二管路43的一端与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气孔22连通,第二管路43上设有第二阀44,第二阀44用于控制第二管路43的开闭。
59.通过控制第一管路41上的第一阀42和第二管路43上的第二阀44的开闭,便能够满足定位槽21内的气压切换需求,即定位槽21内的气压能在正压状态和负压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更好的实现硅胶垫51粘贴在夹片52上的需求。
60.其中,供气装置可以是真空发生器46或空压机等供气设备,本方案中,供气装置采用真空发生器46。另外,第一阀42和第二阀44均可以是常闭电磁阀,灵敏度高,便于控制。
61.另外,供气组件40还可以包括切换开关,切换开关用于控制第一阀42和第二阀44的开闭,以使定位槽21内能在正压状态或负压状态之间切换。
6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切换开关来实现第一阀42的开闭或第二阀44的开闭,从而使得定位槽21内的气压能在正压状态或负压状态之间切换,控制更加简单便捷。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45,单刀双掷开关45取材方便,稳定性好。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30还包括安装座31,安装座31设于底座20上,压合部32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安装座31上,以使压合部32能靠近或远离定位槽21。
65.通过压合部32可以沿第一方向靠近定位槽21,从而使得压合部32能对定位槽21中的夹片52进行固定,防止夹片52脱离定位槽21,确保后续定位槽21内处于正压状态时硅胶垫51与夹片52的粘贴效果。
66.其中,压合部32可以是板状结构,譬如压板。压合部32在安装座31上可以是滑动,也可以升降。第一方向可以是与底座20的厚度方向同向,但不限于此,第一方向也可以与底座20之间呈一定倾角设置。
67.压合部32在安装座31上为升降的情况下时,压合部32上设置有把柄33,把柄33与安装座31之间铰接配合,通过转动把柄33,从而可以带动压合部32靠近或远离底座20。
68.压合部32在安装座31上滑动的情况下时,安装座31沿第一方向设有滑槽,压合部32与滑槽滑动配合,以使压合部32能靠近或远离定位槽21。
69.通过压合部32在安装座31上滑动配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压合部32与定位槽21之间的靠近或远离,滑动过程稳定可靠。
70.其中,压合部32在安装座31上的滑动可以为人工施力,压合部32上设置有把柄33,通过把柄33实现压合部32的升降。压合部32上也可以安装有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压合部32在安装座31上的滑槽滑动。驱动装置可以采用气缸驱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电机配合丝杆传动或液压油缸等驱动方式。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合部32具有与夹片52形状相配的贴合面,贴合面用于与定位槽21内的夹片52贴合。在夹片52为曲面的情况下,贴合面也为与夹片52形状相配的曲面。通过压合部32的底部形成有与夹片52形状相配的贴合面,贴合面可以使得压合部32更好的贴合夹片52,从而防止夹片52移位,保证硅胶垫51的粘贴效果。
7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系统,贴合系统包括硅胶垫51、夹片52以及前述的手机夹硅胶垫贴合装置,硅胶垫51和夹片52依次设于定位槽21内。
73.以下对手机夹中硅胶垫51粘贴在夹片52上的粘贴过程进行说明:
74.s1:如图7和图8所示,先将带有离型纸510的硅胶垫51放置于底座20上定位槽21内的第一定位部21a中,放置时让硅胶垫51带有离型纸510的一侧背向定位槽21。
75.s2:如图9所示,打开单刀双掷开关45,让第一阀42通电导通,此时底座20上定位槽21内的气孔22为负压状态,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硅胶垫51会被吸附于第一定位部21a中。
76.s3:如图10所示,手工按压硅胶垫51,让其平整的被吸附在第一定位部21a中,然后撕掉离型纸510。
77.s4:如图11和图12,或者如图13和图14所示,再将夹片52放置于定位槽21中的第二定位部21b内。
78.s5:如图15和图16所示,操作压合部32,使压合部32下压至夹片52处,并将夹片52进行固定。
79.s6:将单刀双掷开关45拨到另外一侧,让第一阀42断开,第二阀44通电,此时底座20内的气压由负压状态切换为正压状态,产生的正压力将会推动硅胶垫51朝夹片52方向运动,由于压合部32给夹片52提供限位阻挡作用,正向压力会将硅胶垫51与夹片52相贴合固定,保持单刀双掷开关45状态一段时间后,结束本次操作,完成硅胶垫51与夹片52的贴合工艺。
8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8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