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1546发布日期:2022-11-03 01:4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纶布领域,尤其涉及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


背景技术:

2.涤纶布,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 1941年发明,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
3.现有的涤纶布的防水效果较差,且现有的涤纶布抗菌效果较差,使用时的穿着效果较差,且现有的涤纶布防静电效果与耐晒性较差,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包括耐晒层、防水层、抗菌层与防静电层,所述耐晒层由耐晒线与聚四氟乙烯纤维交错缠绕组成,所述防水层由多个防水线与呈“s”字形编织于防水线外壁的聚酯纤维,所述抗菌层由镀银纤维与第一银系抗菌锦纶呈“8”字形交错缠绕,且镀银纤维与第一银系抗菌锦纶间隙处套接有抗菌线,所述防静电层由炭黑系抗静电纤维与金属导电纤维组成。
7.优选的,所述耐晒线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与交错缠绕于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外壁的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组成,且碳纤维与聚酰亚胺纤维的截面直径相同。
8.优选的,所述防水线由竹木纤维与缠绕于竹木纤维外壁的锦涤复合丝,且竹木纤维与锦涤复合丝的截面直径相同。
9.优选的,所述抗菌线由银系抗菌丙纶与第二银系抗菌锦纶交错缠绕组成,且银系抗菌丙纶与第二银系抗菌锦纶的截面直径相同。
10.优选的,所述炭黑系抗静电纤维与金属导电纤维呈“十”字形交错编织。
11.优选的,所述炭黑系抗静电纤维与金属导电纤维的截面直径相同。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将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与碳纤维进行排列组合为耐晒线,并将耐晒线与聚四氟乙烯纤维进行编织组成耐晒层,能够通过聚四氟乙烯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与碳纤维的隔热性,能够大大提高涤纶布的耐晒效果,增加涤纶布的使用效果,并将竹木纤维的外壁缠绕锦涤复合丝组成防水线,并将聚酯纤维呈“s”与防水线进行编织组成防水层,能够通过聚酯纤维、竹木纤维与锦涤复合丝的防水效果,能够大大提高涤纶布的防水效果,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提高面料的使用效果;
14.2、通过将镀银纤维与银系抗菌锦纶呈“8”字形进行编织,并在镀银纤维与第一银
系抗菌锦纶之间的间隙中套接由银系抗菌丙纶与银系抗菌锦纶组成的抗菌线,能够通过镀银纤维、第一银系抗菌锦纶、银系抗菌丙纶与第二银系抗菌锦纶的抗菌性,能够大大增加涤纶布的抗菌性,大大提高涤纶布的使用效果,增加面料的安全性,并将炭黑系抗静电纤维与金属导电纤维进行编织组成防静电层,能够大大增加涤纶布的防静电效果,增加涤纶布的实用性,大大避免的静电的产生,增加涤纶布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耐晒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耐晒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防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抗菌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防静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耐晒层、2防水层、3抗菌层、4防静电层、5耐晒线、 6聚四氟乙烯纤维、7芳香族聚酰胺纤维、8聚酰亚胺纤维、9碳纤维、 10防水线、11聚酯纤维、12竹木纤维、13锦涤复合丝、14镀银纤维、15第一银系抗菌锦纶、16抗菌线、17银系抗菌丙纶、18第二银系抗菌锦纶、19炭黑系抗静电纤维、20金属导电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实施例1:
26.参照图1-3所示,防水抗菌防静电的耐晒型涤纶布,包括耐晒层1、防水层2、抗菌层3与防静电层4,耐晒层1由耐晒线5与聚四氟乙烯纤维6交错缠绕组成,耐晒线5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7与交错缠绕于芳香族聚酰胺纤维7外壁的聚酰亚胺纤维8、碳纤维9组成,且碳纤维9与聚酰亚胺纤维8的截面直径相同。
27.实施例2:
28.参照图4-5所示,防水层2由多个防水线10与呈“s”字形编织于防水线10外壁的聚酯纤维11,防水线10由竹木纤维12与缠绕于竹木纤维12外壁的锦涤复合丝13,且竹木纤维12与锦涤复合丝13 的截面直径相同。
29.实施例3:
30.参照图6-7所示,抗菌层3由镀银纤维14与第一银系抗菌锦纶 15呈“8”字形交错缠绕,且镀银纤维14与第一银系抗菌锦纶15间隙处套接有抗菌线16,抗菌线16由银系抗菌丙纶17与第二银系抗菌锦纶18交错缠绕组成,且银系抗菌丙纶17与第二银系抗菌锦纶 18的截面直径相同。
31.实施例4:
32.参照图8所示,防静电层4由炭黑系抗静电纤维19与金属导电纤维20组成,炭黑系抗静电纤维19与金属导电纤维20呈“十”字形交错编织,炭黑系抗静电纤维19与金属导电纤维20的截面直径相同。
33.工作原理:通过将镀银纤维14与第一银系抗菌锦纶15呈“8”字形进行编织,并在镀银纤维14与第一银系抗菌锦纶15之间的间隙中套接由银系抗菌丙纶17与第二银系抗菌锦纶18组成的抗菌线16,能够通过镀银纤维14、第一银系抗菌锦纶15、银系抗菌丙纶17与第二银系抗菌锦纶18的抗菌性,能够大大增加涤纶布的抗菌性,大大提高涤纶布的使用效果,增加面料的安全性,并将炭黑系抗静电纤维 19与金属导电纤维20进行编织组成防静电层4,能够大大增加涤纶布的防静电效果,增加涤纶布的实用性,大大避免的静电的产生,增加涤纶布的使用效果;
34.通过将芳香族聚酰胺纤维7、聚酰亚胺纤维8与碳纤维9进行排列组合为耐晒线5,并将耐晒线5与聚四氟乙烯纤维6进行编织组成耐晒层1,能够通过聚四氟乙烯纤维6、芳香族聚酰胺纤维7、聚酰亚胺纤维8与碳纤维9的隔热性,能够大大提高涤纶布的耐晒效果,增加涤纶布的使用效果,并将竹木纤维12的外壁缠绕锦涤复合丝13 组成防水线10,并将聚酯纤维11呈“s”与防水线10进行编织组成防水层2,能够通过聚酯纤维11、竹木纤维12与锦涤复合丝13的防水效果,能够大大提高涤纶布的防水效果,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提高面料的使用效果。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