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伪装器材野外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红外柔性标准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2143发布日期:2022-04-16 14:4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用于伪装器材野外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红外柔性标准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伪装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伪装器材野外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红外柔性标准靶。


背景技术:

2.伪装是为隐蔽自己、欺骗迷惑敌人而采取的隐真、示假、干扰措施,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伪装可降低目标与周围背景的显著特征,改变目标的真实外形,保证人员、装备和国防工程等地面目标不被敌人发现或者诱导敌人产生错误判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确保我方战略战役意图的顺利实现以及战术行动遂行的隐蔽性和突然性。
3.伪装器材是实施伪装的物质基础,目前常使用的有红外伪装器材,为了定量评估伪装器材的红外伪装效果,一般是通过测量伪装器材和周围背景的温度差别来评价,具体操作大都是采用红外热像仪采集红外热图进行测温评估,但由于伪装目标表面状态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及红外热图采集方向不同等等原因,会造成同一采样点采集测量的温度差别很大,使得测量结果不够准确,给伪装器材的评估和精确定标造成不便。目前采用的红外试杆靶,其对于室内可实现高精度定标,但却没有考虑野外复杂的环境条件,并不适合野外应用,也就无法实现对伪装器材隐真效果和示假效果评估及定标,不便指导伪装器材的研制。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伪装器材野外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红外柔性标准靶,其可适应野外不同气象环境、不同背景条件下使用,实现对伪装器材隐真效果和示假效果评估及定标,以便于指导伪装器材的研制,且使用方便、成本低。
5.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用于伪装器材野外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红外柔性标准靶,置于待评估红外目标周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柔性标准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高发射率层、导热层、匀温层以及发热层;其中,所述高发射率层的发射率≥0.95;所述发热层为软性薄膜结构,用于与电源接通以利用流通的电流产生热量。
6.进一步地,所述高发射率层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炭黑14%~16%、氧化铁红8%~12%、丙烯酸聚氨酯树脂40%~50%、溶剂5%~11%;
7.进一步地,所述高发射率层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25μm~30μm;所述高发射率层中的所述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丙酮,且所述甲苯、二甲苯、丙酮三者的质量配比为1∶1∶1;
8.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金属颜料58%~62%、丙烯酸聚氨酯树脂40%~50%、溶剂5%~11%;
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颜料采用的铜粉;所述导热层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45μm~50μm;所述导热层中的所述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丙酮,且所述甲苯、二甲苯、丙酮三者的质量配比为1∶1∶1;
10.进一步地,所述匀温层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二氧化硅气凝胶9.5%~
10.5%、丙烯酸聚氨酯树脂60%~70%、溶剂10%~20%;
11.进一步地,所述匀温层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45μm~50μm;所述匀温层中的所述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丙酮,且所述甲苯、二甲苯、丙酮三者的质量配比为1∶1∶1;
12.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层是由内层的金属发热膜电路、包裹所述金属发热膜电路的绝缘层集合而成的软性电加热膜元件,所述金属发热膜电路为采用的镍铬合金电热丝组成的电路,并通过压机压合而成;所述绝缘层是由硅胶和玻璃纤维布复合而成。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高发射率层、导热层、匀温层发热层的四层结构设计,不仅可保证标准靶表面温度的均匀性,便于精确标定,且发热层采用多种功率设计,可以适应不同环境气象条件使用,以及采用的柔性设计,便于对红外目标曲面或是异性表面进行红外辐射对比研究,进而实现对伪装器材隐真效果和示假效果评估,以便于指导伪装器材的研制,且使用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实施例一
16.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伪装器材野外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红外柔性标准靶,置于待评估红外目标周边,红外柔性标准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高发射率层1、导热层2、匀温层3以及发热层4;其中,高发射率层1的发射率≥0.95;发热层4为软性薄膜结构,用于与电源接通以利用流通的电流产生热量。
17.高发射率层1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炭黑14%、氧化铁红8%、丙烯酸聚氨酯树脂40%、溶剂5%;其中,高发射率层1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30μm。
18.导热层2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金属颜料58%、丙烯酸聚氨酯树脂40%、溶剂5%;其中,导热层2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50μm。
19.匀温层3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二氧化硅气凝胶9.5%、丙烯酸聚氨酯树脂60%、溶剂10%;其中,匀温层3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50μm。
20.发热层4是由内层的金属发热膜电路、包裹金属发热膜电路的绝缘层集合而成的软性电加热膜元件,金属发热膜电路为采用的镍铬合金电热丝组成的电路,并通过压机压合而成;绝缘层是由硅胶和两层玻璃纤维布复合而成,能有效地阻隔电流,实现极佳的绝缘效果;即金属发热膜电路为根据现有电工学原理计算而组成的回路,通电后,金属发热膜电路会产生相应设计的热量输出,产生的热能传导到红外目标表面后,由于产品的高导热性、柔软性,可以与被加热物体紧密接触,达到高效的热传递效果,较小的热量损失。
21.其中,高发射率层1、导热层2、匀温层3中的溶剂均包括甲苯、二甲苯、丙酮,且甲苯、二甲苯、丙酮三者按1∶1∶1质量配比混合。
22.实施例二
23.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伪装器材野外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红外柔性标准靶,置于待评估红外目标周边,红外柔性标准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高发射率层1、导热层2、匀温层
3以及发热层4;其中,高发射率层1的发射率≥0.95;发热层4为软性薄膜结构,用于与电源接通以利用流通的电流产生热量。
24.高发射率层1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炭黑15%、氧化铁红10%、丙烯酸聚氨酯树脂45%、溶剂8%;其中,高发射率层1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30μm。
25.导热层2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金属颜料60%、丙烯酸聚氨酯树脂45%、溶剂8%;其中,导热层2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50μm。
26.匀温层3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二氧化硅气凝胶10%、丙烯酸聚氨酯树脂65%、溶剂15%;其中,匀温层3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50μm。
27.发热层4是由内层的金属发热膜电路、包裹金属发热膜电路的绝缘层集合而成的软性电加热膜元件,金属发热膜电路为采用的镍铬合金电热丝组成的电路,并通过压机压合而成;绝缘层是由硅胶和两层玻璃纤维布复合而成,能有效地阻隔电流,实现极佳的绝缘效果;即金属发热膜电路为根据现有电工学原理计算而组成的回路,通电后,金属发热膜电路会产生相应设计的热量输出,产生的热能传导到红外目标表面后,由于产品的高导热性、柔软性,可以与被加热物体紧密接触,达到高效的热传递效果,较小的热量损失。
28.其中,高发射率层1、导热层2、匀温层3中的溶剂均包括甲苯、二甲苯、丙酮,且甲苯、二甲苯、丙酮三者按1∶1∶1质量配比混合。
29.实施例三
30.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伪装器材野外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红外柔性标准靶,置于待评估红外目标周边,红外柔性标准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高发射率层1、导热层2、匀温层3以及发热层4;其中,高发射率层1的发射率≥0.95;发热层4为软性薄膜结构,用于与电源接通以利用流通的电流产生热量。
31.高发射率层1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炭黑15%、氧化铁红11%、丙烯酸聚氨酯树脂48%、溶剂10%;其中,高发射率层1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30μm。
32.导热层2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金属颜料61%、丙烯酸聚氨酯树脂48%、溶剂10%;其中,导热层2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50μm。
33.匀温层3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二氧化硅气凝胶10%、丙烯酸聚氨酯树脂68%、溶剂17%;其中,匀温层3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50μm。
34.发热层4是由内层的金属发热膜电路、包裹金属发热膜电路的绝缘层集合而成的软性电加热膜元件,金属发热膜电路为采用的镍铬合金电热丝组成的电路,并通过压机压合而成;绝缘层是由硅胶和两层玻璃纤维布复合而成,能有效地阻隔电流,实现极佳的绝缘效果;即金属发热膜电路为根据现有电工学原理计算而组成的回路,通电后,金属发热膜电路会产生相应设计的热量输出,产生的热能传导到红外目标表面后,由于产品的高导热性、柔软性,可以与被加热物体紧密接触,达到高效的热传递效果,较小的热量损失。
35.其中,高发射率层1、导热层2、匀温层3中的溶剂均包括甲苯、二甲苯、丙酮,且甲苯、二甲苯、丙酮三者按1∶1∶1质量配比混合。
36.实施例四
37.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伪装器材野外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红外柔性标准靶,置于待评估红外目标周边,红外柔性标准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高发射率层1、导热层2、匀温层3以及发热层4;其中,高发射率层1的发射率≥0.95;发热层4为软性薄膜结构,用于与电源
接通以利用流通的电流产生热量。
38.高发射率层1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炭黑16%、氧化铁红12%、丙烯酸聚氨酯树脂50%、溶剂11%;其中,高发射率层1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30μm。
39.导热层2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金属颜料62%、丙烯酸聚氨酯树脂50%、溶剂11%;其中,导热层2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50μm。
40.匀温层3的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二氧化硅气凝胶10.5%、丙烯酸聚氨酯树脂70%、溶剂20%;其中,匀温层3经过喷涂或者刮涂形成,涂层厚度为50μm。
41.发热层4是由内层的金属发热膜电路、包裹金属发热膜电路的绝缘层集合而成的软性电加热膜元件,金属发热膜电路为采用的镍铬合金电热丝组成的电路,并通过压机压合而成;绝缘层是由硅胶和两层玻璃纤维布复合而成,能有效地阻隔电流,实现极佳的绝缘效果;即金属发热膜电路为根据现有电工学原理计算而组成的回路,通电后,金属发热膜电路会产生相应设计的热量输出,产生的热能传导到红外目标表面后,由于产品的高导热性、柔软性,可以与被加热物体紧密接触,达到高效的热传递效果,较小的热量损失。
42.其中,高发射率层1、导热层2、匀温层3中的溶剂均包括甲苯、二甲苯、丙酮,且甲苯、二甲苯、丙酮三者按1∶1∶1质量配比混合。
43.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匀温层3通过喷涂或者刮涂形式覆于发热层4表面,导热层2通过喷涂或者刮涂形式覆于匀温层3表面,高发射率层1通过喷涂或者刮涂形式覆于导热层2表面。
44.通过本发明制成的标准试杆靶,可设置其尺寸为长∶宽=1∶7,功率范围为50w~500w,相同功率的标准靶相互之间不超过0.5℃,保证比周围背景温度高出5℃,使用时四块标准靶为一组。
45.或者设置其尺寸为长∶宽=1∶1,可根据距离远近随意组合,功率范围为500w~2000w,相同功率的标准靶相互之间不超过0.5℃,保证比周围背景温度高出5℃。
46.本发明的标准靶采用了四层结构设计,可保证标准靶表面温度的均匀性达到0.5℃,表面温度均匀,便于精确标定;采用特种颜料使得表面发射率高达0.95以上,定温准确;采用了多种功率设计,可以适应不同环境气象和背景条件使用;且标准靶可随意组合,便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条件以及多种复杂背景下的标定,以及采用柔性设计,可以对目标曲面和异形表面进行红外辐射对比研究;本发明可用于评估红外伪装器材隐真效果,评估红外假目标的示假效果,用于红外伪装检测定量分析,以及红外检测方法评估等,进而可指导红外伪装器材的研制,提高我军隐真示假水平。
47.目前我军伪装器材检测与评估仍是沿用的几十年前的技术指标要求,如伪装器材和周围背景平均辐射温差4℃作为临界条件,随着侦察探测技术的进步和探测精度的提高,相应的技术指标和依据可能需要调整提升,由于野外背景红外辐射特征复杂多变,很难归一化各种参数,利用本发明设计的红外柔性标准靶进行比对测试评估,可科学、方便地获得各种临界条件。
48.而为了更好地研制伪装器材,需要对各种环境气候条件下的伪装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分级,那么利用本发明设计的不同功率红外柔性标准靶,通过标准试杆靶和方形靶的合理设置,可以实现野外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精确定标,完成伪装效果的定量评估分级。
4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