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8027发布日期:2022-11-03 07:5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瞄准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瞄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瞄准镜。


背景技术:

2.现有瞄准镜通常包括镜体、设于镜体内的内管,以及套接于内管和镜体之间的橡胶圈,橡胶圈在内管和镜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可用于稳定内管相对于镜体的轴向位置。但橡胶圈的自由度较大且可任意方向变形,当瞄准镜受到如枪械后坐力等外部冲击时,内管极易突破橡胶圈的约束而相对于镜体发生轴向移动,导致视差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瞄准镜,以解决现有瞄准镜在受到如枪械后坐力等外部冲击时,其内管易相对于镜体发生轴向移动,导致视差增大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瞄准镜,包括:
5.镜体,所述镜体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内腔;
6.内管,安装于所述内腔;
7.弹性圈,套接于所述内管靠近物方的一端,且弹性抵持于所述内管和所述镜体之间,所述弹性圈的内圈面和所述内管的外周面二者中的其中之一凸设有凸缘,二者中的另外之一凹设有与所述凸缘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缘呈连续环状或断续环状。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腔的腔壁向内凸设有呈连续环状或断续环状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止挡于所述弹性圈远离物方的一侧。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瞄准镜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镜体靠近物方的一端的压紧框,所述压紧框具有沿所述镜体的轴向延伸形成且伸入所述内腔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将所述弹性圈压紧至所述止挡部。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瞄准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镜体靠近目方的一端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内管以所述凸缘作为支点进行转动。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组件,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分别为弹道调节组件和风偏调节组件,所述弹道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内管沿竖直方向上的一侧,所述风偏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内管沿水平方向上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弹道调节组件和所述风偏调节组件对应设置的两个复位结构。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组件,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分别为弹道调节组件和风偏调节组件,所述弹道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内管沿竖直方向上的一侧,所述风偏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内管沿水平方向上的一侧;所述镜体的横截面形状和所述内管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形,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一个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与所述弹道调节组件之间形成的夹角等于所述复位结构与所述风偏调节组件之间形成的夹角。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体设有第一孔和设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底且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二孔;
14.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锁紧圈、调节钉和钉头,所述调节钉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孔,所述锁紧圈连接于所述第一孔并限制所述调节钉相对于所述第一孔轴向移动,所述钉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钉,所述钉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孔并抵接所述内管,所述调节钉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钉头相对于所述第二孔轴向移动。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钉设有第三孔,所述钉头的端部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孔,所述第二孔为非圆孔,并限制所述钉头相对于所述第二孔转动。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钉设有第三孔,所述钉头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三孔中,所述第三孔为非圆孔,并限制所述钉头相对于所述第三孔转动,所述钉头与所述第二孔螺纹连接。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体设有设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且将所述第一孔连通至外部的第四孔;所述调节钉的外周面凹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咔嚓槽;
18.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孔中的咔嚓组件,所述咔嚓组件包括抵紧于所述第四孔对应的所述咔嚓槽的滚珠、弹性抵持于所述滚珠远离所述咔嚓槽一侧的弹性件,以及设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滚珠的端侧且与所述第四孔螺纹连接的螺钉。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瞄准镜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镜体靠近物方的一端的物方保护镜,所述物方保护镜封闭所述内腔靠近物方的腔口。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瞄准镜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镜体靠近目方的一端的目方保护镜,所述目方保护镜封闭所述内腔靠近目方的腔口。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瞄准镜为反射式瞄准镜,所述内管设有沿其轴向延伸形成的光通道,所述瞄准镜还包括设于所述光通道靠近物方一端的透镜,以及设于所述光通道靠近目方一端的光源,所述光源用于向所述透镜发射预设波长的光束,所述透镜用于将所述光束反射成平行光并射至目方;
22.所述瞄准镜还包括用于为所述光源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或电池。
23.本技术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瞄准镜,可通过套接于内管靠近物方的一端且弹性抵持于内管和镜体之间的弹性圈,将镜体和内管柔性连接在一起,以初步限制内管相对于镜体发生轴向移动;并通过凸缘和凹槽的配合,有效保障内管和弹性圈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有效保障弹性圈对内管的约束效果,有效稳定内管和弹性圈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进而可有效降低在瞄准镜受到如枪械后坐力等外部冲击时内管突破橡胶圈的约束而相对于镜体发生轴向移动的风险,即,可有效降低视差增大的风险,使得瞄准镜可有效抗击外部冲击。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瞄准镜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提供的a区域的放大图;
28.图3为图1提供的b区域的放大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瞄准镜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30.图5为图4提供的弹性圈的立体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瞄准镜的结构示意图。
3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3.10-镜体,11-内腔,12-止挡部,13-第一孔,14-第二孔,15-第四孔;20-内管,21-凸缘,22-光通道;30-弹性圈,31-凹槽;40-压紧框,41-压紧部;50-调节机构,51-调节组件,511-弹道调节组件,512-风偏调节组件,513-锁紧圈,514-调节钉,5141-第三孔,5142-咔嚓槽,515-钉头;52-复位结构;53-咔嚓组件,531-滚珠,532-弹性件,533-螺钉;60-物方保护镜,70-目方保护镜,80-透镜,90-光源,100-太阳能电池板,11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瞄准镜常用于安装在枪械上,以提高瞄准精度、降低射击难度。在本技术中,“目方”的含义为瞄准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靠近射手的一端,“物方”的含义为瞄准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靠近目标的一端,即远离射手的一端。
39.现有瞄准镜通常包括镜体、设于镜体内的内管,以及套接于内管和镜体之间的橡胶圈,橡胶圈在内管和镜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可用于稳定内管相对于镜体的轴向位置。但橡胶圈的自由度较大且可任意方向变形,当瞄准镜受到如枪械后坐力等外部冲击时,内管极易突破橡胶圈的约束而相对于镜体发生轴向移动,导致视差增大。
40.而且,当瞄准镜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弹道补偿距离和风偏补偿距离时,由于橡胶圈可任意方向变形,导致内管的转动支点不定,难以实现精准调节,进而导致校枪精准度较差。
41.由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瞄准镜,其不仅可有效抗击外部冲击,降低内管相对于镜体发生轴向移动导致视差增大的风险,且还可实现精准调节弹道补偿距离和风偏补偿距离,可保障并提高校枪精准度。
4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43.实施例一
44.请参阅图1、图2、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瞄准镜,包括镜体10、内管20和弹性圈30。其中,镜体10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内腔11;内管20安装于内腔11;弹性圈30套接于内管20靠近物方的一端,且弹性抵持于内管20和镜体10之间,弹性圈30的内圈面和内管20的外周面二者中的其中之一凸设有凸缘21,二者中的另外之一凹设有与凸缘21相配合的凹槽31,凸缘21呈连续环状或断续环状。
4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内管20设于镜体10的内腔11,镜体10可对设于内腔11的内管20等结构进行可靠防护。内管20沿镜体10的轴向延伸形成,且设有沿其轴向延伸形成的光通道22。其中,内管2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于镜体10的横截面形状,内管20的横截面形状可选呈圆形或矩形,由于在同等径向尺寸下,矩形的视场会相对于圆形的视场大一些,因此,内管20的横截面形状优选呈矩形。
46.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圈30套接于内管20靠近物方的一端,且弹性抵持于内管20和镜体10之间。弹性圈30在镜体10的径向上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弹性圈30的内圈面紧贴内管20的外周面,弹性圈30的外圈面紧贴镜体10的内腔11的腔壁。基于此,可通过弹性圈30将镜体10和内管20柔性连接在一起,以初步限制内管20相对于镜体10发生轴向移动,并实现密封内管20和镜体10之间的空隙,实现降低液体、灰尘等从物方进入光通道22的风险。
47.并且,如图4、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内管20的外周面凸设有凸缘21,而弹性圈30的内圈面则对应凹设有与凸缘21相配合的凹槽31。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圈30的内圈面凸设有凸缘21,而内管20的外周面对应凹设有与凸缘21相配合的凹槽31。基于此,可通过凸缘21和凹槽31的配合,有效稳定内管20和弹性圈30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而有效保障弹性圈30对内管20的约束效果,进而可有效降低在瞄准镜受到如枪械后坐力等外部冲击时内管20突破橡胶圈的约束而相对于镜体10发生轴向移动的风险。
48.其中,沿内管20的周向,凸缘21和凹槽31可对应呈连续环状,或凸缘21和凹槽31可对应呈断续环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49.其中,弹性圈30可为但不限于为弹性较佳的橡胶圈。
50.由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瞄准镜,可通过套接于内管20靠近物方的一端且弹性抵持于内管20和镜体10之间的弹性圈30,将镜体10和内管20柔性连接在一起,以初步限制内管20相对于镜体10发生轴向移动;并通过凸缘21和凹槽31的配合,有效保障内管20和弹性圈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有效保障弹性圈30对内管20的约束效果,有效稳定内管20和弹性圈30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进而可有效降低在瞄准镜受到如枪械后坐力等外部冲击时内管20突破橡胶圈的约束而相对于镜体10发生轴向移动的风险,即,可有效降低视差增大的风险,使得瞄准镜可有效抗击外部冲击。
51.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内腔11的腔壁向内凸设有呈连续环状或断续环状的止挡部12,止挡部12止挡于弹性圈30远离物方的一侧。其中,止挡部12沿内腔11的内周延
伸呈连续环状或断续环状。
5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止挡部12定位、止挡在弹性圈30远离物方的一侧,以稳定弹性圈30相对于镜体10的轴向位置,尤其限制弹性圈30越过止挡部12向靠近目方的方向移动,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弹性圈30在内管20和镜体10之间的柔性连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弹性圈30对内管20和镜体10的约束效果,进而可进一步降低在瞄准镜受到如枪械后坐力等外部冲击时内管20突破橡胶圈的约束而相对于镜体10发生轴向移动的风险,可进一步降低视差增大的风险,使得瞄准镜可更有效抗击外部冲击。
53.请参阅图1、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瞄准镜还包括安装于镜体10靠近物方的一端的压紧框40,压紧框40具有沿镜体10的轴向延伸形成且伸入内腔11的压紧部41,压紧部41将弹性圈30压紧至止挡部12。其中,压紧框40可通过但不限于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安装连接至镜体10靠近物方的端面。
54.通过压紧框40的压紧部41将弹性圈30压紧至止挡部12,不仅可经由压紧部41配合止挡部12共同稳定、稳固弹性圈30相对于镜体10的轴向位置,且还可通过挤压促使弹性圈30沿镜体10的轴向压缩变形,而促使弹性圈30的内圈面紧密紧贴内管20的外周面、弹性圈30的外圈面紧密紧贴镜体10的内腔11的腔壁,基于此,即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弹性圈30在内管20和镜体10之间的柔性连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弹性圈30对内管20和镜体10的约束效果,进而可进一步降低在瞄准镜受到如枪械后坐力等外部冲击时内管20突破橡胶圈的约束而相对于镜体10发生轴向移动的风险,可进一步降低视差增大的风险,从而使得瞄准镜可更有效抗击外部冲击。此外,由于弹性圈30与内管20和镜体10的贴合更紧密,弹性圈30与内管20和镜体10之间的密封性将更佳,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液体、灰尘等从物方进入光通道22的风险。
55.请参阅图1、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瞄准镜还包括设置在镜体10靠近目方的一端的调节机构50,调节机构50用于带动内管20以凸缘21作为支点进行转动。
5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50设置在镜体10靠近目方的一端,可用于对内管20靠近目方的一端施加作用力以带动内管20转动,而实现调节、校枪目的。
57.具体地,当调节机构50对内管20靠近目方的一端施加作用力时,凸缘21的与作用力方向相反的一侧可形成线性支点,同时弹性圈30的与作用力方向相反的一侧可构成阻尼元件,基于此,内管20即可应调节机构50施加的作用力在弹性圈30的约束下绕凸缘21形成的线性支点进行确定、平稳、缓慢的转动,进而可实现精准调节,可有效保障并提高校枪精准度。
58.并且,结合“凸缘21和凹槽31相配合而稳定内管20和弹性圈30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以及“压紧框40和止挡部12配合地共同稳定、稳固弹性圈30相对于镜体10的轴向位置”的设计,还可有效稳定弹性圈30与内管20和镜体10三者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可靠限制弹性圈30在内管20转动时发生轴向位置偏移,进而可保障凸缘21形成的支点可精确地保持在某一横截面上,进而可使得瞄准镜的调节更加精准,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校枪精准度。
59.请参阅图1、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50包括两个调节组件51,两个调节组件51分别为弹道调节组件511和风偏调节组件512,弹道调节组件511设于内管20沿竖直方向上的一侧,风偏调节组件512设于内管20沿水平方向上的一侧;调节机构50还包括分别与弹道调节组件511和风偏调节组件512对应设置的两个复位结构52。
6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适用内管20的横截面形状和镜体1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情形,尤其适用内管20的横截面形状和镜体10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形或矩形的情形。
61.具体地,弹道调节组件511设于内管20沿竖直方向上的一侧,与弹道调节组件511对应的复位结构52设于内管20沿竖直方向上的另一侧,基于此,当弹道调节组件511对内管20靠近目方的一端施加沿竖直方向的竖直作用力时,内管20可应弹道调节组件511施加的竖直作用力在弹性圈30的约束下绕凸缘21形成的线性支点平稳地竖直摆动,同时,与弹道调节组件511对应的复位结构52可对应反馈与竖直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的竖直平衡力,而使内管20平稳地稳定在调节后的状态,如此,即可实现精准调节弹道补偿距离,实现精准调节瞄准点的竖直位置。
62.类似地,风偏调节组件512设于内管20沿水平方向上的一侧,与风偏调节组件512对应的复位结构52设于内管20沿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基于此,当风偏调节组件512对内管20靠近目方的一端施加沿水平方向的水平作用力时,内管20可应风偏调节组件512施加的水平作用力在弹性圈30的约束下绕凸缘21形成的线性支点平稳地水平摆动,同时,与风偏调节组件512对应的复位结构52可对应反馈与水平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的水平平衡力,而使内管20平稳地稳定在调节后的状态,如此,即可实现精准调节风偏补偿距离,实现精准调节瞄准点的水平位置。
63.其中,复位结构52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弹片或弹簧。
64.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镜体10设有第一孔13和设于第一孔13的孔底且连通内腔11的第二孔14;调节组件51包括锁紧圈513、调节钉514和钉头515,调节钉514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孔13,锁紧圈513连接于第一孔13并限制调节钉514相对于第一孔13轴向移动,钉头515的一端连接于调节钉514,钉头515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孔14并抵接内管20,调节钉514在转动时能够带动钉头515相对于第二孔14轴向移动。
6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调节钉514安装于第一孔13中,且在外力作用下可于第一孔13中绕调节钉514的中轴线进行自转。
66.锁紧圈513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与第一孔13的孔壁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于第一孔13,锁紧圈513抵止于调节钉514并将调节钉514限位在第一孔13中,尤其限制调节钉514相对于第一孔13轴向移动,尤其限制调节钉514脱出第一孔13。锁紧圈513的内圈露出调节钉514远离第一孔13孔底的端面的局部或全部,以便于外力带动调节钉514自转。其中,锁紧圈513远离第一孔13孔底的端面可做到平齐于或低于第一孔13的孔口,从而有效降低调节组件51的沿第一孔13的轴向上的尺寸,可有效节省调节组件51的占用空间。
67.钉头515的一端连接于调节钉514,钉头515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孔14并抵接内管20,当调节钉514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钉头515可相对于第二孔14轴向移动而对内管20进行施力,进而实现带动内管20以凸缘21作为支点进行转动,达到调节目的。
68.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组件51不仅能够可靠实现调节目的,且还利用镜体10参与构成调节组件51的一部分,从而可有效减少调节组件51的零部件数量,可有效降低成本,可有效提高组装效率和组装便利性。
69.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钉514设有第三孔5141,钉头515的端部螺纹连接于第三孔5141,第二孔14为非圆孔,并限制钉头515相对于第二孔14转动。其中,钉头
515穿设于第二孔14的部分的截面形状相同于第二孔14的形状。其中,第二孔14为非圆孔,具体可为多边形孔或异形孔等等。
7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调节钉514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由于钉头515被镜体10的第二孔14限制转动,钉头515可在调节钉514的第三孔5141的螺纹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二孔14轴向移动,进而可对内管20进行施力而带动内管20以凸缘21作为支点进行转动。
71.其中,由于钉头515仅相对于第二孔14轴向移动而不相对于第二孔14转动,本实施例可有效降低钉头515与内管20接触的部分因转动摩擦而磨损的风险。
72.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镜体10设有设于第一孔13的孔壁且将第一孔13连通至外部的第四孔15;调节钉514的外周面凹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咔嚓槽5142;调节机构50还包括设于第四孔15中的咔嚓组件53,咔嚓组件53包括抵紧于第四孔15对应的咔嚓槽5142的滚珠531、弹性抵持于滚珠531远离咔嚓槽5142一侧的弹性件532,以及设于弹性件532远离滚珠531的端侧且与第四孔15螺纹连接的螺钉533。其中,咔嚓组件53设有两个,两个咔嚓组件53分别对应两个调节组件51设置。
7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调节钉514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调节钉514的外周面的多个咔嚓槽5142将依次经过第四孔15,期间,滚珠531可在弹性件532的弹力作用下反复抵接经过第四孔15的咔嚓槽5142,并提供咔哒声以及触感给射手,以便射手判断调节钉514的转动量。
74.其中,滚珠531可为但不限于为钢珠。
75.其中,通过调节螺钉533于第四孔15中的位置,可调节弹性件532的压缩量和对滚珠531的弹力大小,进而可调节滚珠531抵紧于咔嚓槽5142的力度,可调整咔哒声以及触感。
76.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将咔嚓组件53独立设置在调节组件51的外侧,并设置在镜体10内,基于此,一方面,可有效降低调节组件51沿第一孔13的径向上的尺寸,可有效降低调节组件51的沿第一孔13的轴向上的尺寸,从而可有效节省调节组件51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便于经由第四孔15连通外部的通口,实现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咔哒声以及触感。
77.请参阅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瞄准镜还包括连接于镜体10靠近物方的一端的物方保护镜60,物方保护镜60封闭内腔11靠近物方的腔口。其中,物方保护镜60可直接安装在镜体10靠近物方的一端,或可安装在压紧框40上而间接连接于镜体10靠近物方的一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其中,物方保护镜60为平板玻璃透镜,不具有屈光能力。
7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物方保护镜60封闭内腔11靠近物方的腔口,而形成阻挡外部液体、灰尘等从物方进入内管20的光通道22的一道防线,基于此,即可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对光通道22和光束的影响,进而可有效保障瞄准镜的使用性能。
79.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瞄准镜还包括连接于镜体10靠近目方的一端的目方保护镜70,目方保护镜70封闭内腔11靠近目方的腔口。其中,目方保护镜70为平板玻璃透镜,不具有屈光能力。
8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目方保护镜70封闭内腔11靠近目方的腔口,而形成阻挡外部液体、灰尘等从目方进入内管20的光通道22的一道防线,基于此,即可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对光通道22和光束的影响,进而可有效保障瞄准镜的使用性能。
81.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瞄准镜为反射式瞄准镜,内管20设有沿其轴向延伸形
成的光通道22,瞄准镜还包括设于光通道22靠近物方一端的透镜80,以及设于光通道22靠近目方一端的光源90,光源90用于向透镜80发射预设波长的光束,透镜80用于将光束反射成平行光并射至目方。其中,透镜80适配、稳定地安装于内管20的光通道22中。
82.具体地,在使用时,光源90可向透镜80发射预设波长(特定波长)的光束(例如红外光),随后透镜80可将射向其的光束反射成平行光并射至目方,使得射手可在视场中观察到光点(例如红点),随后射手即可基于光点实现提高瞄准精度、降低射击难度。
83.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瞄准镜还包括与光源90电连接且用于为光源90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100。其中,太阳能电池板100优选设置在镜体10的顶侧表面;当镜体10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时,太阳能电池板100可平铺在镜体10的顶侧表面;当镜体10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时,太阳能电池板100可弯曲并贴合在镜体10的顶侧表面;如此设置,可保障太阳能电池板100可较大程度地接收到太阳光,进而可提高太阳能电池板100的蓄电效率和供电效率。
84.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瞄准镜还包括与光源90电连接且用于为光源90供电的电池110。电池110可设置在镜体10的内部,例如设置在镜体10的底部。当瞄准镜同时具有太阳能电池板100和电池110时,瞄准镜可通过控制板自主/切换选择太阳能电池板100或电池110为光源90供电。
85.实施例二
8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87.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50包括两个调节组件51,两个调节组件51分别为弹道调节组件511和风偏调节组件512,弹道调节组件511设于内管20沿竖直方向上的一侧,风偏调节组件512设于内管20沿水平方向上的一侧;镜体10的横截面形状和内管20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形,调节机构50还包括一个复位结构52,复位结构52与弹道调节组件511之间形成的夹角α等于复位结构52与风偏调节组件512之间形成的夹角β。
88.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适用内管20的横截面形状和镜体10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形的情形。
89.具体地,弹道调节组件511设于内管20沿竖直方向上的一侧,弹道调节组件511用于对内管20靠近目方的一端施加沿竖直方向的竖直作用力,以带动内管20在弹性圈30的约束下绕凸缘21形成的线性支点平稳地竖直摆动,而实现精准调节弹道补偿距离,实现精准调节瞄准点的竖直位置。
90.风偏调节组件512设于内管20沿水平方向上的一侧,风偏调节组件512用于对内管20靠近目方的一端施加沿水平方向的水平作用力,以带动内管20在弹性圈30的约束下绕凸缘21形成的线性支点平稳地水平摆动,而实现精准调节风偏补偿距离,实现精准调节瞄准点的水平位置。
91.复位结构52与弹道调节组件511之间形成的夹角α等于复位结构52与风偏调节组件512之间形成的夹角β等于135
°
,复位结构52用于对内管20靠近目方的一端施加平衡作用力,平衡作用力的方向与竖直作用力和水平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相反,而使内管20平稳地稳定在调节后的状态。
92.其中,复位结构52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弹片或弹簧。
93.实施例三
9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95.请参考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钉514设有第三孔5141,钉头515的端部插接于第三孔5141中,第三孔5141为非圆孔,并限制钉头515相对于第三孔5141转动,钉头515与第二孔14螺纹连接。其中,钉头515的插接于第三孔5141的部分的截面形状相同于第三孔5141的形状。其中,第三孔5141为非圆孔,具体可为多边形孔或异形孔等等。
9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调节钉514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由于钉头515被调节钉514的第三孔5141限制相对偏转,钉头515将随调节钉514发生同步转动,基于此,钉头515即可在第二孔14的螺纹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二孔14轴向移动,进而可对内管20进行施力而带动内管20以凸缘21作为支点进行转动。
9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