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0050发布日期:2022-12-31 00:0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火箭发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门式发射装置,多呈简单的框架状,框架结构竖直设置;在进行火箭的发射时,一般是将火箭吊装后,将其安装到框架结构上,然后对火箭进行点火发射。
3.采用以上方式对火箭进行安装和发射前,火箭的装吊复杂,需要通过吊装设备将火箭装到位,因此装吊过程复杂且时间长效率低;传统的门式发射结构相对固定,考虑火箭装吊需要借助装吊设备,因此火箭发射的初始位置相对地面的高度较低;传动的门式发射装置火箭发射前的发射角度调节过程复杂,需要一边调节一边测量,可操作性差且调整发射角度的效率低下。
4.所以现有技术中会采用一端可铰接的安装架,安装架的一端与固定架铰接,安装架的另一端与火箭连接,待火箭安装完成后,采用安装架与固定架之间的液压缸拉动安装架转动,使得安装架端部处的火箭起竖,在转动起竖的过程中,液压缸与安装架的连接处会发生负载大小和方向变化,进而会导致液压缸与安装架的连接处出现抖动或者受力不均的情况,导致安装架与火箭之间也发生抖动,若该抖动处在发射过程中,会直接影响火箭的发射效果;同时,当安装架转动至不同角度时,液压缸需要不同的油压,该油压变化会导致液压缸与油压系统中的液压油供需不稳定,导致液压缸和液压系统也容易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以解决液压缸与安装架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抖动或者受力不均的情况,影响对火箭稳定支撑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固定支撑架,还包括前吊架组件、后吊架组件以及位于前吊架组件和后吊架组件之间的导发架,前吊架组件和后吊架组件平行设置且铰接;前吊架组件和后吊架组件的一端均固定支撑架铰接;
7.后吊架组件远离导发架的一端与固定支撑架的上端铰接,后吊架组件与固定支撑架之间设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杆、支撑套以及推动升降杆在支撑套内移动的转动控制部,支撑套转动安装在固定支撑架上,第一升降杆远离升降部的一端穿过支撑套与后吊架组件的下端铰接,第一升降杆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与后吊架组件靠近前吊架组件一侧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交。
8.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为:在对火箭进行装配时,通过控制部控制第一升降杆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升降杆支撑套对限位下拉动后吊架组件的下端绕固定支撑架转动,使得连接架带动前吊架组件绕固定支撑架同步转动,使得前吊架组件和后吊架组件远离固定支撑架的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使得后吊架组件、前吊架组件和导发架均趋近于水平状态,
便于将火箭安装至导发架上,方便人员操作,满足火箭装填要求。
9.待火箭完成后,再次通过控制部、第一升降杆和支撑套的配合,第一升降杆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头推动后吊架组件的下端绕固定支撑架转动,使得连接架带动升降架和导滑架绕固定支撑架同步转动,让后吊架组件和前吊架组件转动趋向于竖直状态,进而提升火箭的发射高度;在以上过程中,第一升降杆和支撑套之间的滑动配合十分稳定可靠,能够让后吊架组件和前吊架组件转动稳定,同时此过程中,可根据火箭的发射角度控制后吊架组件和前吊架组件相较于固定支撑架的转动角度,实现对火箭发射角度的调节。
10.进一步,第一升降杆为丝杆,转动控制部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一连接头以及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第一电动机,第一锥齿轮与第一升降杆的侧壁啮合,第一锥齿轮的轴线与第一升降杆的轴线垂直,第一连接头安装在第一升降杆和后吊架组件之间,第一连接头与后吊架组件铰接,第一连接头与第一升降杆的端部转动连接。
11.通过上述设置,在控制后吊架组件和前吊架组件相较于固定支撑架的转动角度时,只需通过第一电动机控制第一锥齿轮的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即可,此时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一升降杆可同步转动且沿支撑套的轴向移动,进而稳定推动或拉动后吊架组件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一升降杆之间的螺纹配合,让第一升降杆的位移更稳定,后吊架组件的转动也更稳定和顺畅。
12.进一步,前吊架组件和后吊架组件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前吊架组件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后吊架组件铰接,相邻两个连接杆均平行设置;前吊架组件与固定支撑架之间设有控制后前吊架组件沿后吊架组件所在的平面移动的升降控制部。
13.通过上述设置,当后吊架组件转动时,通过连接杆对前吊架组件和后吊架组件的铰接,能让前吊架组件稳定的与后吊架组件同步转动,待后吊架组件和前吊架组件转动至所需角度后,通过升降控制部控制前吊架组件沿后吊架组件所在的平面移动,使得前吊架组件被顶升,进而控制导发架靠近前吊架组件一端的高度,进一步调整火箭的发射角度,提升火箭发射角度的可调性。
14.进一步,导发架靠近火箭头部的一端与前吊架组件之间设有连接架,导发架的另一端与后吊架组件铰接,连接架包括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第一安装杆的一端与前吊架组件远离固定支撑架的一端铰接,第一安装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杆的一端铰接,第二安装杆的另一端与导发架铰接。
15.通过上述设置,通过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拉伸导发架和火箭的头部上扬,从而调整火箭的仰角,前吊架组件、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和导发架依次铰接,能够进一步提升,实现对火箭发射角度的进一步调节。
16.进一步,升降组件的数量为二,且两个升降组件沿后吊架组件靠近前吊架组件一侧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17.通过上述设置,两个升降组件能从后吊架组件的两侧进行稳定的支撑和传动,让后吊架组件和前吊架组件的转动更加稳定。
18.进一步,前吊架组件包括升降架和导滑架,升降架靠近固定支撑架的一端与导滑架滑动连接,导滑架远离升降架的一端与固定支撑架铰接,升降架远离导滑架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杆铰接,一部分连接杆远离后吊架组件的一端与升降架的侧壁铰接,另一部分连接杆远离后吊架组件的一端与导滑架的侧壁铰接。
19.通过上述设置,在控制前吊架组件顶升时,升降架在导滑架对限位下沿导滑架稳定上移,让火箭和导发架端部的顶升更稳定,同时也提升前吊架组件的稳定性。
20.进一步,后吊架组件的水平宽度大于前吊架组件的水平宽度,且连接杆的一端与前吊架组件的内壁处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升降架或导滑架的外壁处铰接。
21.通过上述设置,宽度较大的后吊架组件能够提升对前吊架组件的支撑强度,便于前吊架组件与后吊架组件转动时进行随动,且连接杆的安装也位于后吊架组件的范围内,连接杆的传动也更加方便。
22.进一步,升降控制部包括第二升降杆、第二锥齿轮、第二连接头以及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第二电动机,第二升降杆也为丝杆,第二锥齿轮与第二升降杆的侧壁啮合,第二锥齿轮的轴线与第二升降杆的轴线垂直,第二连接头安装在第二升降杆和升降架之间,第二连接头与升降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头与第二升降杆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二升降杆轴线与前吊架组件靠近后吊架组件一侧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二电动机与导滑架固定连接。
23.待火箭的发射高度和大范围角度确定后,可对火箭的发射角度进行微调,此时第二电动机带动第二锥齿轮正向转动,此时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二升降杆反向转动上移,进而第二升降杆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头拉动升降架沿导滑架上移,使得导滑架的下端与导滑架的重合度减小,通过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拉伸导发架和火箭的头部上扬,从而调整火箭的仰角,实现对火箭发射角度的进一步调节,火箭发射角度调整方便。
24.进一步,导滑架的长度为升降架长度的0.4-0.6倍。
25.通过上述设置,导滑架完成与升降架接触时,导滑架和升降架的重合度较大,便于提升导滑架和升降架安装的稳定性,同时提升升降架顶升时,升降架的上移高度,提升火箭发射仰角的可控范围。
26.进一步,还包括调平单元,调平单元包括水平仪,固定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水平仪的上表面上,且水平仪上安装有若干调平支腿。
27.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水平仪和调平支腿对固定支撑架进行调平,确保固定支撑架保持水平安装状态。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安装火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吊架组件和后吊架组件转动至竖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火箭发射时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31.图4为图3中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的主视图。
32.上述附图中:底座10、固定支撑架101、前吊架组件20、升降架201、导滑架202、后吊架组件30、导发架40、连接杆50、第一升降杆601、第一连接头602、第一电动机603、支撑套604、第二升降杆701、第二连接头702、第二电动机703、第一安装杆801、第二安装杆802、水平仪90、调平支腿901、火箭100。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34.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包括底座10、调平单元、通过焊接或螺栓等方式固定安装在底座10上的固定支撑架101、前吊架组件20、后吊架组件30以及位于前吊架组件20和后吊架组件30之间的导发架40;如图3所示,前吊架组件20和后吊架组件30竖直平行设置,前吊架组件20和后吊架组件30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50,连接杆50的一端与前吊架组件20铰接,连接杆50的另一端与后吊架组件30铰接,相邻两个连接杆50均平行设置;同时,前吊架组件20包括升降架201和导滑架202,升降架201靠近固定支撑架101的一端与导滑架202滑动连接,导滑架202的下端与固定支撑架101铰接,升降架201的上端与第二安装杆802铰接,一部分连接的右端与升降架201的外侧壁铰接,另一部分连接杆50的右端与导滑架202的外侧壁铰接;同时前吊架组件20与固定支撑架101之间设有控制升降架201沿导滑架202所在的平面移动的升降控制部,升降架201的侧壁上设有控制升降架201上滑高度的刻度线。
35.如图2和图3所示,后吊架组件30的下端与固定支撑架101的上端铰接,后吊架组件30与固定支撑架101之间设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杆601、支撑套604以及推动升降杆在支撑套604内移动的转动控制部,第一升降杆601为丝杆,转动控制部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一连接头602以及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第一电动机603,支撑套604转动安装在固定支撑架101上,第一锥齿轮与第一升降杆601的侧壁啮合,第一锥齿轮的轴线与第一升降杆601的轴线垂直,第一连接头602安装在第一升降杆601和后吊架组件30之间,第一连接头602与后吊架组件30铰接,第一连接头602与第一升降杆601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升降杆601的上端穿过支撑套604与后吊架组件30的下端铰接,第一升降杆601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与后吊架组件30靠近前吊架组件20一侧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交;同时升降组件的数量为二,且如图4所示,两个升降组件沿后吊架组件30靠近前吊架组件20一侧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36.如图3和图4所示,升降控制部包括第二升降杆701、第二锥齿轮、第二连接头702以及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第二电动机703,第二升降杆701也为丝杆,第二锥齿轮与第二升降杆701的侧壁啮合,第二锥齿轮的轴线与第二升降杆701的轴线垂直,第二连接头702安装在第二升降杆701和前吊架组件20之间,第二连接头702与升降架201通过螺栓和螺母实现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头702与第二升降杆701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二升降杆701轴线与前吊架组件20靠近后吊架组件30一侧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二电动机703与导滑架202通过螺栓和螺母实现固定连接。
37.如图1和图3所示,导发架40的上端与升降架201的上端之间设有连接架,导发架40的左端与后吊架组件30铰接,连接架包括第一安装杆801和第二安装杆802,第一安装杆801的上端与升降架201上端的下侧壁处铰接,第一安装杆801的下端与第二安装杆802的上端铰接,第二安装杆802的下端与导发架40铰接。
38.此外,如图3和4所示,后吊架组件30的水平宽度大于前吊架组件20的水平宽度,且连接杆50的左端与前吊架组件20的内壁处铰接;导滑架202的长度为升降架201长度的0.5倍。
39.如图1所示,调平单元包括水平仪90,且水平仪90为eda水平仪90,固定支撑架101焊接在水平仪90的上表面上,水平仪90的四个转角处均竖直安装有一个调平支腿901,调平支腿901为电动支腿,电动支腿内采用t型丝杠,让电动支腿能够自由地自锁,又消去所有由
自落体引起的安全问题,通断一次实现电动支腿行走只有0.01mm,完全可以满足各种复杂工况的要求。
40.本实施例中的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在使用时,先通过水平仪90和调平支腿901对固定支撑架101进行调平,确保固定支撑架101保持水平安装状态;然后先控制第二电动机703带动第二锥齿轮反向转动,此时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二升降杆701正向转动下移,进而第二升降杆701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头702拉动升降架201沿导滑架202下移,使得导滑架202的下端重合至导滑架202内,实现对前吊架组件20的收折;与此同时,通过第一电动机603带动第一锥齿轮反向转动,此时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升降杆601正向转动,进而第一升降杆601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头602拉动后吊架组件30的下端绕固定支撑架101转动,此时连接架带动升降架201和导滑架202绕固定支撑架101同步转动,使得后吊架组件30和前吊架组件20的上端带动导发架40下移,使得整个可升降门式发射装置呈图1的状态,后吊架组件30、前吊架组件20和导发架40均趋近于水平状态,方便人员操作,满足火箭100装填要求。
41.然后,将火箭100安装至导发架40上,火箭100的头部靠近前吊架组件20处,火箭100的尾部靠近后吊架组件30处;然后对火箭100进行吊起,起吊时,第一电动机603带动第一锥齿轮正向转动,此时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升降杆601反向转动,进而第一升降杆601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头602推动后吊架组件30的下端绕固定支撑架101转动,使得连接架带动升降架201和导滑架202绕固定支撑架101同步转动,让后吊架组件30和前吊架组件20转动趋向于竖直状态,此过程中可根据火箭100的发射角度控制后吊架组件30和前吊架组件20相较于固定支撑架101的转动角度,实现对火箭100发射角度的初步大范围调节。
42.待火箭100的发射高度和大范围角度确定后,可对火箭100的发射角度进行微调,此时第二电动机703带动第二锥齿轮正向转动,此时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二升降杆701反向转动上移,进而第二升降杆701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头702拉动升降架201沿导滑架202上移,使得导滑架202的下端与导滑架202的重合度减小,此时在升降架201的顶升作用下,通过第一安装杆801和第二安装杆802拉伸导发架40和火箭100的头部上扬,从而调整火箭100的仰角,实现对火箭100发射角度的进一步调节,此过程中将火箭100的仰角控制在0~45
°
范围内。
43.在以上过程中,通过前吊架组件20、后吊架组件30、固定支撑架101和升降组件配合,能让前吊架组件20和后吊架组件30绕固定支撑架101转动,进而达到稳定快速调整火箭100发射高度的目的,此过程中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一升降杆601之间的螺纹配合,让第一升降杆601的位移更稳定,后吊架组件30的转动也更稳定和顺畅;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锥齿轮和第二升降杆701的配合,让第二升降杆701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头702拉动升降架201沿导滑架202上移,第一安装杆801和第二安装杆802拉伸导发架40和火箭100的头部上扬,进一步调整火箭100的发射仰角,实现对火箭100发射角度的微调;多重角度的调整,更符合火箭100的复杂和精细的发射要求。
4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