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粘弹力梭织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4329发布日期:2022-07-16 01:3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锦粘弹力梭织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锦粘弹力梭织布。


背景技术:

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和造型的表现效果。
3.面料是各类纱线通过不同的纺织方式制成的一种片状物品,面料具有的性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渐发展成熟,面料通常是用来制作服饰的,服饰具有的性质最重要的是舒适,影响服饰舒适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良好的弹性决定着服饰贴合人们的同时还不会给使用者带来紧绷的束缚感,服饰的性质通常由其面料的性质决定,因而设置一种具有良好弹性的面料结构就很有必要。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锦粘弹力梭织布,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面料整体弹性形变性能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锦粘弹力梭织布,包括相互固定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均由弹性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上形成有均匀分布且沿厚度方向将其贯穿的若干削弱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纱线具有的弹性好的特点来提高内层和外层以及面料整体的弹性形变性能,通过形成的削弱槽实现对内层整体抗拉强度的削弱作用,使得内层在受到外力的时候会更加容易发生弹性形变,进而提高面料整体的弹力。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为缎纹组织,所述内层为透孔组织,五根所述弹性纱线成束编织出透孔组织。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缎纹组织具有弹性好的特点来提高面料的整体弹性,利用透孔组织结构来形成稳定的削弱槽结构,进而使得内层整体的抗拉强度更低,提高面料整体易于弹性形变的性能。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孔组织为10页综,所述透孔组织自左向右由一条五下五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上五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下五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上五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下五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上五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下五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上五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下五上的同面组织和一条五上五下的同面组织。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一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下一上,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二条组织点为一个五上五下,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三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下一上,所述透孔组织的第四条组织点为一个五上五下,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五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下一上,所述透孔组织的第六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上一下,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七条组织点为一个五下五上,所述透孔组织的第八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上一下,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九条
组织点为一个五下五上,所述透孔组织的第十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上一下。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稳定的透孔组织,进而确保削弱槽可以稳定产生,实现对内层抗拉强度的削弱,进而确保内层以及面料整体弹性形变性能的稳定。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纱线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弹性纱芯、内包覆层、弹性层、内包覆纱和外包覆纱,所述弹性纱芯由氨纶纤维和截面形状为c字形的锦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内包覆层由碱溶短纱包缠而成,所述弹性层由周向分布的氨纶纤维组成,所述内包覆纱由锦纶纤维和粘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外包覆纱由锦纶纤维加捻而成。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氨纶纤维具有的弹性来提高弹性纱芯和弹性纱线整体的弹性形变性能,利用锦纶异形纤维具有的强度来提高弹性纱芯和弹性纱线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利用碱溶短纱具有的遇碱溶化的特点,使得碱溶短纱在之后会消失,使得弹性纱线整体更加蓬松,使得弹性纱线整体可以更好地发生弹性形变,利用氨纶纤维来加强弹性层以及弹性纱线整体的弹性形变性能,利用粘胶纤维具有的吸湿和透气性能来加强弹性纱线的整体性能,利用锦纶纤维具有的强度高和耐磨性好的特点来进一步增强外包覆纱以及弹性纱线整体的结构强度。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包覆纱螺旋缠绕在弹性层的外侧,所述外包覆纱螺旋缠绕在内包覆纱的外侧且其缠绕方向与内包覆纱的缠绕方向相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确保外包覆纱可以稳定实现对内包覆纱的包缠,使得外包覆纱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内包覆纱的压紧,使得弹性纱线以及面料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利用弹性纱线具有的弹性好的特点来提高内层和外层以及面料整体的弹性形变性能,通过形成的削弱槽实现对内层整体抗拉强度的削弱作用,使得内层在受到外力的时候会更加容易发生弹性形变,进而提高面料整体的弹力。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层的组织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纱线的切片图。
22.图中:1、内层;2、外层;3、弹性纱线;4、削弱槽;5、弹性纱芯;6、内包覆层;7、弹性层;8、内包覆纱;9、外包覆纱;10、氨纶纤维;11、锦纶异形纤维;12、碱溶短纱;13、锦纶纤维;14、粘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4.该锦粘弹力梭织布,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相互通过纱线缝合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内层1和外层2,内层1和外层2均由弹性纱线3编织而成,利用弹性纱线3具有的弹性形变性能好的特点来提高内层1、外层2以及面料整体的弹力,内层1上形成有均匀分布且沿厚
度方向将其贯穿的若干削弱槽4,形成的削弱槽4实现对内层1整体抗拉强度的削弱作用,使得内层1在受到外力的时候可以更加容易发生形变,确保面料整体具有稳定的弹性形变性能。
25.如图1和图3所示,外层2为缎纹组织,利用缎纹组织具有的弹性性能好的特点来进一步提高外层2以及面料整体的弹性,内层1为透孔组织,五根弹性纱线3成束编织出透孔组织,利用透孔组织来编织出稳定的削弱槽4,同时还可以避免削弱槽4的形成影响到弹性纱线3的结构稳定,提高面料整体的性能,弹性纱线3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弹性纱芯5、内包覆层6、弹性层7、内包覆纱8和外包覆纱9,弹性纱芯5由氨纶纤维10和截面形状为c字形的锦纶异形纤维11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利用氨纶纤维10具有的弹性好的特点来加强弹性纱芯5以及弹性纱线3整体的弹性,利用c字形截面形状的锦纶异形纤维11来增强弹性纱芯5的蓬松度,进而为弹性纱芯5形变的过程提高更大的让位空间,提高弹性纱线3整体的弹性形变性能,内包覆层6由碱溶短纱12包缠而成,使得内包覆层6更加蓬松,当内包覆层6外侧的弹性层7、内包覆纱8和外包覆纱9包覆完毕之后将碱溶短纱12溶解掉,进一步增强弹性纱线3内部的蓬松程度,弹性层7由周向分布的氨纶纤维10组成,利用氨纶纤维10构成弹性层7来进一步增强弹性纱线3整体的弹性,内包覆纱8由锦纶纤维13和粘胶纤维14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利用粘胶纤维14具有的吸湿透气性好的特点来提高弹性纱线3的整体性能,外包覆纱9由锦纶纤维13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利用锦纶纤维13具有的强度高和耐磨性好的特点来提高内包覆纱8、外包覆纱9和弹性纱线3整体的强度和耐磨性能。
26.如图1和图3所示,内包覆纱8螺旋缠绕在弹性层7的外侧,外包覆纱9螺旋缠绕在内包覆纱8的外侧且其缠绕方向与内包覆纱8的缠绕方向相反,该设置确保内包覆纱8缠绕在弹性层7外层2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内包覆纱8影响弹性层7以及面料整体弹性形变的过程,同时将内包覆纱8和外包覆纱9的缠绕方向设置为方向相反的结构,该设置确保外包覆纱9可以稳定实现对内包覆纱8的压紧作用,提高弹性纱线3以及面料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27.如图1和图2所示,透孔组织为10页综,透孔组织自左向右由一条五下五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上五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下五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上五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下五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上五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下五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上五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五下五上的同面组织和一条五上五下的同面组织,透孔组织的第一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下一上,透孔组织的第二条组织点为一个五上五下,透孔组织的第三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下一上,透孔组织的第四条组织点为一个五上五下,透孔组织的第五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下一上,透孔组织的第六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上一下,透孔组织的第七条组织点为一个五下五上,透孔组织的第八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上一下,透孔组织的第九条组织点为一个五下五上,透孔组织的第十条组织点为五个一上一下,通过上述的方式形成稳定的透孔组织,使得内层1以及面料整体在受到拉力的时候会更加容易发生形变。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