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7177发布日期:2022-06-29 03:0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料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内衣(如文胸)生产过程中,有一种工艺,在一片面料上涂上类似胶水的液态物质,然后将另外一片面料精确的复合在一起,由于面料的柔软形变量大等特点,若人工复合(将两个裁片对齐贴合成一体),耗时耗力,复合效果差;必须借助机构装置,同时由于液态胶水和面料的特性,容易使胶水渗透出面料,所以需要在复合时,限定一个面料上液态胶水和另一个面料的距离,由于面料和胶水厚度不同时,还需要随时调整该距离。
3.现有也有类似合页压合装置,但不能自由调节高度,如合页压合装置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一板板水平放置,第二板相对第一板转动,第一板上放置一个裁片,第二板上放置涂胶的裁片,第二板只能绕轴旋转,当第一板与第二板相对时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间距无法调节,若第二板上裁片胶厚度较大时,当第二板翻转至第一板上后,两个裁片无法完全对应,且出现复合时压力过大而导致物料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料复合装置。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面料复合装置,其包括吸附板、底板、旋转升降组件、限位组件,
7.所述的吸附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的上板与所述的下板之间形成具有中空腔体的吸附腔,所述的下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的吸附腔连通的开孔,所述的下板用于吸附第一面料,所述的吸附腔用于与抽真空装置连通;
8.所述的底板用于放置第二面料;
9.所述的吸附板的一边通过所述的旋转升降组件相对所述的底板一边转动,所述的旋转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轴、第二轴,所述的第一轴与所述的第二轴连接,所述的第一轴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轴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的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的吸附板可绕所述的第一轴转动,所述的第二轴可相对所述的底板在其轴向上移动;
10.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设置在所述的底板。
11.优选地,所述的装置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的吸附板远离所述的底板,所述的下板位于所述的上板上方;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的吸附板靠近所述的底板,所述的下板位于所述的上板下方,当所述的装置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时,所述的第一轴向上移动,且所述的下板可与所述的限位杆相抵;当所述的装置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变时,所述的第一轴向下移动。
12.优选地,所述的吸附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的连接部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一轴设置在所述的吸附板上的连接部上;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的连接部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二轴设置在所述的底板的连接部上,所述的吸附
板的连接部与所述的底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的装置的同一侧。
13.优选地,所述的底板的连接部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的导向孔内设置有轴套,所述的第二轴设置在所述的轴套内并可沿所述的导向孔轴向移动。
14.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轴远离所述的第一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件,所述的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的第二轴脱离所述的底板的连接部上的导向孔。
15.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轴与所述的第一轴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的紧固件靠近所述的第二轴的上端。
16.优选地,所述的限位杆的一端伸出所述的底板上表面,当所述的装置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时,所述的下板可与所述的限位杆一端相抵。
17.优选地,所述的限位组件还包括套筒,所述的套筒设置在所述的底板的安装孔内,所述的限位杆设置在所述的套筒内并可沿所述的套筒轴向移动。
18.优选地,所述的限位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限位组件在所述的底板上沿与所述的第二轴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
19.优选地,所述的吸附板上设置有通风筒,所述的通风筒与所述的吸附腔连通,并与抽真空装置连通。
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料复合装置,通过设置旋转升降组件、限位组件,可调节吸附板与底板之间的间距,来适用不同厚度面料、不同厚度胶层,并可防止面料上漏胶,防止两个面料复合时压力过大导致面料变形。
附图说明
2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面料复合装置的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面料复合装置的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面料复合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4为图2中的放大图。
26.以上附图中:1-下板,2-上板,3-框架,4-第一轴,5-第二轴,6-吸附板的连接部,7-底板的连接部,8-底板,9-限位杆,10-通风筒,11-轴套,12-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如图1至图4所示的面料复合装置,装置包括吸附板、底板8、旋转升降组件、限位组件,吸附板的一边通过旋转升降组件相对底板一边转动。
31.吸附板的结构如下:吸附板包括上板2和下板1,上板2与下板1之间形成具有中空腔体的吸附腔。下板1上开设有与吸附腔连通的开孔,开孔设置多个,吸附腔用于与抽真空装置连通。
32.上板2和下板1之间设置有连接框架3,连接框架3呈环形,连接框架3垂直于上板2、下板1,上板2、连接框架3、下板1包围形成一个具有中空空间的封闭的吸附腔。
33.下板1为水平面,便于其上放置第一面料。
34.在抽真空时,吸附腔处于真空状态下,吸附板可以产生吸力用于吸附其上的第一面料;当吸附腔处于破真空状态下,吸附腔与大气连通,破除真空吸力,第一面料脱离下板1。
35.旋转升降组件的结构如下:其包括第一轴4、第二轴5,第一轴4与第二轴5连接,第一轴4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轴5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吸附板可绕第一轴4转动(第一轴4本身不会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二轴5可相对底板8在其轴向上移动,吸附板绕第一轴4转动时,第二轴5相对底板8上下移动。
36.吸附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部6,多个连接部6沿第一方向设置,每相邻两个连接部6之间保持间隙,该连接部6设置在吸附板的一侧并向外延伸,第一轴4设置在连接部6上,第一轴4可同时穿过多个连接部6。底板8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部7,多个连接部7沿第二方向设置,每一个连接部7上设置有第二轴5,该连接部7设置在底板8的一侧并向外延伸,吸附板上设置的连接部6与底板8设置的连接部7位于装置的同一侧。
37.吸附板上设置的连接部6上开设开孔,第一轴4穿设在吸附板上设置的连接部6的开孔。
38.底板8上设置的连接部7上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孔沿第二方向延伸,导向孔内设置有轴套11,第二轴5设置在轴套11内并可沿导向孔轴向移动。
39.第二轴5远离第一轴4的一端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制第二轴5脱离导向孔,限位件为套设在第二轴5外的套体。
40.第一轴4与第二轴5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紧固件靠近第二轴5的上端,紧固件为螺栓螺母组件或销钉。
41.装置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吸附板远离底板8,吸附板位于底板8的一侧,如吸附板水平设置,下板1位于上板2的上方,下板1所在水平面与底板8所在水平面平行,便于放置第一面料,吸附板所在水平面高于底板8上表面;在第二状态下,如图3,吸附板靠近底板8,下板1位于上板2下方,下板1位于底板8的正上方,如下板1所在水平面与底
板8所在水平面平行,此时下板1与限位杆9相抵使得下板1与底板8之间保持间隙。下板1上第一面料在吸附板运动过程中不会脱离下板1。
42.当装置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时,第一轴4向上移动,下板1与限位杆相抵后以限位杆为支点,第一轴4继续向上移动,吸附板一边可向上移动;当装置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变时,下板1远离限位杆,第一轴4向下移动。
43.底板8上表面用于放置第二面料,在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且吸附腔内处于真空状态下,第一面料吸附在下板1上;在装置处于在第二状态且吸附腔处于破真空状态(抽真空装置停止工作)下,第一面料脱离下板1下落至第二面料上,从而实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的复合。
44.限位杆9的一端伸出底板8上表面,当装置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时,下板1可与限位杆9一端相抵,使下板1与底板8上表面之间保持间隙。通过调节限位杆9伸出底板8上表面的距离可调节处于第二状态下的吸附板与底板8之间的间隙。
45.限位组件还包括套筒12、操作件,套筒12设置在底板8的安装孔内,限位杆9设置在套筒12内并可沿套筒12轴向移动。套筒12外设置外螺纹可旋进旋出底板8的安装孔,操作操作件使限位杆9沿套筒12轴向移动,以调节限位杆9伸出套筒12的距离,位于底板8上的限位杆9的距离。限位组件可为螺旋测微器。
46.限位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限位组件在底板8上沿与第二轴5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如前后方向,多个限位组件可包括前限位杆、后限位杆,前指远离第一轴4的方向,后指靠近第一轴4的方向,后限位杆较前限位杆靠近第一轴4。
47.当吸附板转动(操作者可拉动吸附板转动)时,吸附板绕第一轴4转动,第二轴5进行垂直上升动作,当碰到后限位杆时,整个吸附板以后限位杆为定点,第二轴5继续进行垂直上升动作,同时继续围绕第一轴4旋转,直至下板1与前限位杆相抵,吸附板与底板8之间保持间隙,前限位杆、后限位杆沿与第二轴5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
48.当下板1上放置第一面料后并抽真空使得下板1吸附第一面料,此时在第一面料上涂覆粘体胶,胶具有一定厚度,涂覆胶好转动吸附板,吸附板转动中,第一轴4向上移动,吸附板转动180度直至下板1与底板8相对且平行,当下板1与限位杆9相抵后,下板1与底板8之间保持间隙,下板1上第一面料与底板8第二面料相对平行(第一面料位于第二面料正上方)且两者之间保持间隙,便于第一面料上可涂覆一定厚度的胶,也可防止漏胶,同时涂覆不同厚度的胶时,可调节限位杆9伸出底板8的间距以来适应不同厚度的胶。
49.当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下板1位于底板8正上方且平行,下板1与底板8之间有间隙(若无该间隙,下板1转动至与底板8相对时第一面料上胶与第二面料直接接触贴合时,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物料变形),之后破真空,水平状态的第一面料下落至第二面料,提供了缓冲之后,再松开第一面料(而不是直接转动中将两个面料复合),第一面料、第二面料不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物料变形且不会漏胶,且两者可精确复合在一起。
50.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可为相同尺寸、相同材质面料或者不同材质面料,第一面料在下板1上的放置位置、第二面料在底板8上的放置位置已经提前确定,当两个面料复合时两个相同面料可精确复合在一起。
51.吸附板上设置有通风筒10,通风筒10与吸附腔连通,并与抽真空装置连通,通风筒10在吸附板外向外延伸,通风筒10为中空筒状。
52.底板8通过支撑杆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二轴5的底部与工作台之间保持间隙。
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料复合装置,通过设置旋转升降组件、限位组件,可调节吸附板与底板之间的间距,来适用不同厚度面料、不同厚度胶层,并可防止面料上漏胶,防止两个面料复合时压力过大导致面料变形。
5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