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缩水的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0816发布日期:2022-09-10 08:5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易缩水的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易缩水的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2.针织面料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排汗保暖等优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但是现有的针织布人存在一定的缺陷,通常在制成衣物后经水洗晾干后极易出现缩水的现象,因此,急需一种不易缩水的针织面料来降低因面料缩水带来的影响。
3.现有的针织面料存在的缺陷是:
4.专利文件cn212288986u公开了一种抗菌抗皱针织面料,包括上层针织面料、中层针织面料和下层针织面料,所述上层针织面料下端设置有中层针织面料,所述中层针织面料下端设置有下层针织面料,所述上层针织面料与中层针织面料之间设置有第一抗菌层,所述中层针织面料与下层针织面料之间设置有第二抗菌层,所述第一抗菌层内部设置有竹炭抗菌纤维丝,所述竹炭抗菌纤维丝下端设置有蛋白质纤维丝,所述第二抗菌层内部设置有黄麻抗菌纤维丝,所述黄麻抗菌纤维丝下端设置有聚酯纤维丝,本实用新型利用黄麻抗菌纤维丝,能够通过分子内含有“麻醌”的抗菌元素,提供良好的抑菌作用,利用聚酯纤维丝,能够使面料具有抗皱褶的效果。
5.然而,上述公开文献的针织面料主要考虑如何提高面料的抗褶皱效果,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针织面料在制成衣物后,经水清洗后由于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进而导致面料在晒干后会出现缩水现象。
6.有鉴于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不易缩水的针织面料,进而降低因布料缩水而影响后续穿戴使用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缩水的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针织面料易缩水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缩水的针织面料,包括上涤纶层和第一保温层,所述上涤纶层的顶部针织连接有对称均匀分布的上连接绳,两组所述上连接绳的一端均针织连接有收边套;
9.所述收边套的相互靠近的表面分别与上涤纶层的两侧外表面相贴合,两组所述收边套的内部均安装有分隔层,两组所述收边套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尼龙管,且两组尼龙管分别位于分隔层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涤纶层的底部安装有上腈纶层,且上腈纶层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的一侧外壁针织连接,所述上腈纶层的底部安装有上丙纶层,且上丙纶层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的一侧外边针织连接;
10.所述上丙纶层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保温层。
11.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底部安装在抗菌纤维层,抗菌纤维层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保温层,第一保温层、抗菌纤维层和第二保温层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的一侧外壁
针织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底部安装有下丙纶层,且下丙纶层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的一侧外壁针织连接。
13.优选的,所述下丙纶层的底部安装有下腈纶层,且下腈纶层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的一侧外壁针织连接。
14.优选的,所述下腈纶层的底部安装有下涤纶层,且下涤纶层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的一侧外壁针织连接。
15.优选的,两组所述收边套的底部均安装有均匀分布的下连接绳,且下连接绳的一端与下涤纶层的底部针织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上涤纶层、上连接绳、收边套、分隔层和尼龙管,收边套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并将尼龙绳插入由收边套与分隔层形成的空间内,进而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其能够在水洗后能够受到收边套和尼龙管的限制,有效降低缩水的幅度和概率,且该针织面料的表面均为抗缩水性材料,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该针织面料的抗缩水性。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第一保温层、抗菌纤维层和第二保温层,通过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其保暖效果,且通过在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中间设有抗菌纤维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一定的抗菌抑菌作用,有利于提高该针织面料的整体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边套和分隔层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涤纶层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上涤纶层;101、上连接绳;102、收边套;103、分隔层;104、尼龙管;105、上腈纶层;106、上丙纶层;2、第一保温层;201、抗菌纤维层;202、第二保温层;3、下丙纶层;4、下腈纶层;5、下涤纶层;6、下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不易缩水的针织面料,包括上涤纶层1、下丙纶层3、下腈纶层4、下涤纶层5和下连接绳6,上涤纶层1的顶部针织连接有对称均匀分布的上连接绳101,两组上连接绳101的一端均针织连接有收边套102,收边套102的相互靠近的表面分别与上涤纶层1的两侧外表面相贴合,两组收边套102的内部均安装有分隔层103,两组收边套102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尼龙管104,且两组尼龙管104分别位于分隔层103的上方和下方,上涤纶层1的底部安装有上腈纶层105,且上腈纶层105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102的一侧外壁针织连接,上腈纶层105的底部安装有上丙纶层106,且上丙纶层106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102的一侧外边针织连接,第二保温层202的底部安装有下丙纶层3,且下丙纶层3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102的一侧外壁针织连接,下丙纶层3的底部安装有下腈纶层4,且下腈纶层4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102的一侧外壁针织连接,下腈纶层4的底部安装有下涤纶层5,且下涤纶层5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102的一侧外壁针织连接,两组收边套102的底部均安装有均匀分布的下连接绳6,且下连接绳6的一端与下涤纶层5的底部针织连接。
27.具体的,分隔层103的设置将收边套102分隔成了两层空间,接着将尼龙管104塞入收边套102的内部,使其位于由分隔层103和收边套102所形成的空间内,并通过上连接绳101和下连接绳6与上涤纶层1的顶部和下涤纶层5的底部相连接,进而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由于上涤纶层1,上腈纶层105、上丙纶层106、下丙纶层3、下腈纶层4和下涤纶层5均为抗缩水性材料,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该针织面料的抗缩水性。
28.如附图1所示,一种不易缩水的针织面料,包括第一保温层2,上丙纶层106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保温层2,第一保温层2的底部安装在抗菌纤维层201,抗菌纤维层20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保温层202,第一保温层2、抗菌纤维层201和第二保温层202的两侧表面均与两组收边套102的一侧外壁针织连接。
29.具体的,通过在上丙纶层106的底部和下丙纶层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2和第二保温层202,从而起到双重保温的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该针织面料的保暖性能,由于在第一保温层2和第二保温层202的中间设置有抗菌纤维层201,进而能够起到一定的抗菌抑菌效果,同时有利于提高该针织面料的整体使用性能。
30.工作原理:分别使上涤纶层1和下涤纶层5的底部通过上连接绳101和下连接绳6来将两组收边套102安装在其两侧表面,并将两组尼龙管104分别插入分隔层103的上面和下面,从而使其能够支撑起收边套102,进而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而在将该针织布制成衣物后,在水洗后,由于收边套102以及上涤纶层1、上腈纶层105和上丙纶层106均为耐缩水性材料,进而能够在水洗后不会产生较大的形变,且尼龙管104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固作用,有利于提高该针织面料的抗缩水能力,且通过设置有第一保温层2和第二保温层202,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该针织面料的保暖性能。
31.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