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织造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6627发布日期:2022-09-03 01:3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织造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织造面料。


背景技术:

2.水刺无纺布采用高压产生的多股细微水流,通过水流穿过纤网后,受到托网帘的反弹,再次穿插纤网,使得纤网在不同方向的高速水射流穿插的水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缠结与抱合,使得纤网得以加固。正是由于水刺加工的特殊方式,水刺无纺布的外观更加接近传统纺织品,且具有强度高、手感柔软、快速吸湿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每个环节。
3.水刺无纺布常用于做轻薄型产品,如口罩、手术服、洗脸巾、面膜等,也可用作抹布、拖地布等。基于水刺无纺布的特性,其作为抹布使用时,其具有良好的吸水效果,利于擦拭清洁;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污水容易渗透面料导致反面也受到污染,因此其往往只能够单面使用。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非织造面料,通过设置防水层,将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与第三吸附层隔开,先用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的一侧除去大部分液体污渍与固体颗粒,再用第三吸附层进一步进行清洁擦拭,有效解决了水刺无纺布在使用时需要反复清洗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非织造面料,包括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所述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均为水刺非织造层,所述第一吸附层上均匀设有若干网孔,所述第二吸附层远离第一吸附层的一侧粘合连接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远离第二吸附层的一侧粘合连接有第三吸附层,所述第三吸附层上均匀设有若干凹陷。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附层的厚度为0.5-1mm,所述第二吸附层的厚度为1-2mm。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为防水薄膜层。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吸附层的厚度为0.5mm,所述第三吸附层的密度较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的密度高。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附层包括若干卷曲纤维,所述卷曲纤维沿轴向设有贯穿卷曲纤维的通孔,所述卷曲纤维为聚酯纤维。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吸附层包括若干木浆纤维。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吸附层包括若干es纤维,所述es纤维包括纤维一与纤维二。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纤维二呈圆形,所述纤维一包裹于纤维二的外侧,所述纤维一与纤维二形成皮芯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与第三吸附层之间通过防水薄膜隔开,使两者互不相通。使用时,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在先使用,第一吸附层接触擦拭面,进行吸水操作,第一吸附层上的通孔能够去除颗粒物质与渣滓;第二吸附层主要用于储存第一吸附层吸收的液态物质,使得第一吸附层始终以相对干燥的状态与被擦拭物接触,持续吸收水分,除去脏污。
17.2、第三吸附层在后使用,第三吸附层上设有凹陷,增加其去污能力,将遗漏的或未被完全吸收的污渍除去。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附层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卷曲纤维的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es纤维的截面图。
22.图中:第一吸附层1、网孔11、第二吸附层2、第三吸附层3、凹陷31、防水层4、卷曲纤维5、通孔51、es纤维6、纤维一61、纤维二62。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图4所示,一种非织造面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吸附层1、第二吸附层2、防水层4与第三吸附层3。其中,第一吸附层1、第二吸附层2与第三吸附层3均为水刺非织造层,防水层4为防水薄膜层。防水薄膜主要用于防止水分渗透、渗漏。防水层4的两侧分别为第二吸附层2与第三吸附层3,这两者与防水层4之间均为粘合连接,防水层4主要用于隔绝水分、脏污由第二吸附层2流向第三吸附层3,或由第三吸附层3流向第二吸附层2。
25.如图2所示,第一吸附层1上均匀设有若干网孔11,网孔11之间的间隔均匀,但是网孔11本身为不规则的形状,其形成方式为:当纤网被输送至水刺头下方时,高压水针在穿透纤网后,遇到输网帘编织丝相交的交叉接点时,水射流受到阻碍,水射流向上和四周无规则反射喷溅,迫使交织点上的纤维向四周运动并互相缠绕,而与编织丝交织点的凸出部位处相对应的纤网位置处无纤维分布,从而形成网孔11。网孔11的作用为容纳在清洁过程中遇到的污渍颗粒、残渣等,使固体污物能够在第一次擦拭时被清除。
26.第一吸附层1的厚度为0.5-1mm,上述厚度是水刺无纺布的常规厚度,容易生产。第二吸附层2的厚度为1-2mm,第二吸附层2的厚度较第一吸附层1厚,主要用于储存第一吸附层1吸收的水分,使得第一吸附层1始终以相对干燥的状态与被擦拭物接触,持续吸收水分,除去脏污。
27.第三吸附层3上均匀设有若干凹陷31,凹陷31均匀排列,主要用于增加第三吸附层3与擦拭面的摩擦力,提高去污效果。凹陷31通过压花机形成,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
所需的凹陷花纹。
28.第三吸附层3的厚度为0.5mm。在经过第一吸附层1与第二吸附层2的吸附作用后,需要清除的水分、污渍已大部分被吸收至第二吸附层2或第一吸附层1的网孔11内,因此第三吸附层3的主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非织造面料的去污效果,将遗漏的或未被完全吸收的污渍除去,其厚度相较于第一吸附层1与第二吸附层2不需要非常厚实;但是第三吸附层3的密度较第一吸附层1与第二吸附层2的密度高。
29.如图3所示,第一吸附层1包括若干卷曲纤维5,卷曲纤维5沿轴向设有贯穿卷曲纤维5的通孔51。卷曲纤维5能够使得第一吸附层1始终保持蓬松的状态,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反复使用也不会影响第一吸附层1的厚度;而通孔51内能够在使用时能够储存吸收来的水分等液态物质,提高面料的吸湿性。卷曲纤维5为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强度高、耐磨性好,能够提高第一吸附层1的强度与耐磨性。
30.第二吸附层2包括若干木浆纤维,木浆纤维属于天然纤维,因此有着可以与棉纤维相媲美的吸湿性,且具有抗霉变性能。特别的,木浆纤维制作的面料在清洗时,油污会从面料上浮起,只需简单投洗就能非常洁净。
31.如图4所示,第三吸附层3包括若干es纤维6,es纤维6为聚烯烃系纤维的一种,是一种热接合性复合纤维,包括纤维一61与纤维二62,纤维一61与纤维二62的熔点不同,其中纤维一61为低熔点纤维,纤维二62为高熔点纤维。es纤维6在经过热处理后,能够形成蓬松性无纺布。
32.所述纤维二62呈圆形,设于es纤维6的中间部位,纤维一61包裹于纤维二62的外侧,呈环形,纤维一61与纤维二62形成皮芯结构。es纤维6的为同心型皮芯结构,高速纺纤维在单轴拉伸形变中,由于表层和芯层温度不同,表层在冷却空气的作用下,熔体粘度降低,在较大的拉伸剪切应力作用下,皮层的取向和结晶皆高于芯层,故纤维结构出现了径向差异,形成了皮芯结构。
33.第三吸附层3经过水刺加工,再经过热风粘合,因此其密度能够做到较第一吸附层1与第二吸附层2的大。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