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热稳定性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6302发布日期:2022-11-18 23:3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热稳定性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水卷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热稳定性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2.防水卷材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场所,其作用是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而现今的聚乙烯胎防水卷材大多都只注重如何提高其防水性能,以保证在雨天时经防水卷材铺设后的地面不渗水;而忽视了防水卷材耐热性能,使得将防水卷材使用在高温地区后,相邻的卷材结合处易发生脱落现象,从而产生缝隙而导致漏水;以及由于防水卷材的隔热性较差,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起到隔热的作用,进而影响其使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热稳定性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用于解决现今的防水材料使用在高温地区后,相邻的卷材结合处易发生脱落现象;以及由于防水卷材的隔热性较差,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起到隔热的作用,进而影响其使用性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高热稳定性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包括卷材本体;所述卷材本体包括卷材基体,所述卷材基体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粘接设置有加强层、阻燃层、防水层、隔热层以及防晒层;
7.所述卷材基体底面从上至下依次粘接设置有保温层与保护层;
8.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设置在相邻卷材本体的结合处,用于对相邻卷材本体结合处的固定;
9.集热结构,所述集热结构设置在隔热层内部,用于汇集吸收从外部穿透到隔热层处的热量;
10.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设置在连接体顶部,并与所述集热结构贯通连接;用于排出汇集到集热结构内的热量。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做了如下改进:
12.进一步,所述连接体的两侧均竖向阵列设置的多个卡块,所述卷材本体中的每层材料侧壁均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体上的各卡块分别对应卡接在所述卷材本体中的每层材料侧壁的卡槽中。
13.进一步,所述集热结构包括集热体,集热体设置在隔热层内部;所述集热体内沿水平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通孔。
14.进一步,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设置在连接体顶部;
15.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与通孔贯通连接,排气通道的出口贯通至连接体顶面外并设置有塞头,塞头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收缩孔,收缩孔与排气通道贯通连接。
16.进一步,所述卷材本体中的两相邻层材料的贴合处均设置有契合结构。
17.进一步,所述防晒层顶面涂刷有反光涂层。
18.进一步,所述保护层的底面粘接有防滑网膜。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1、通过设置的连接体,可将拼接在一起的相邻卷材本体的结合处进行连接,进而对拼接在一起的相邻卷材本体结合处起到加固的作用,避免在将卷材本体铺设在地面上后,受高温的影响导致相邻卷材本体的结合处出现脱落的现象;
21.2、通过设置的隔热层,可实现隔热的作用;通过设置的集热结构,可汇集吸收从外部穿透到隔热层处的热量,避免热量外散;通过设置的排气结构,可将汇集到集热结构内的热量排出,进而可有效降低隔热层内的热量,提高其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2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热稳定性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的结构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热稳定性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的爆炸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热稳定性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的局部剖视图;
26.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27.附图标注如下:
28.1、卷材本体;101、防晒层;102、隔热层;103、防水层;104、阻燃层;105、加强层;106、卷材基体;107、保温层;108、保护层;201、反光涂层;301、防滑网膜;4、连接体;401、卡块;402、卡槽;5、排气结构;501、排气通道;502、塞头;503、收缩孔;601、连接槽;602、连接卡头;7、集热结构;701、集热体;70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如图1~图4所示,一种高热稳定性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包括卷材本体1;卷材本体1包括卷材基体106,卷材基体106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粘接设置有加强层105、阻燃层104、防水层103、隔热层102以及防晒层101;通过设置的加强层105,加强层105由具有弹性的纤维材料制成,可有效的增强卷材基体106的韧性;设置的阻燃层104可起到阻燃的作用,进而增强卷材基体106的性能;设置的防水层103由改性沥青材料制成,可起到防水的作用,提高卷材基体106的防水性能;设置的隔热层102由凝胶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隔热性,可增强卷材基体106的隔热效果;
30.参阅图1,防晒层101顶面涂刷有反光涂层201,通过设置的防晒层101与反光涂层201的结合,防晒层101隔挡在卷材本体1的外表面,可提高卷材本体1的抗晒性能;反光涂层201可实现反射光线,能有效减少光线直射在卷材本体1上,避免卷材本体1受高温影响而被破坏;
31.参阅图1,卷材基体106底面从上至下依次粘接设置有保温层107与保护层108;设置的保温层107由纤维保温棉制成,能对屋子内部进行保温;设置的保护层108由弹性橡胶
制成,可对卷材基体106下方的保温层107起到保护的作用;
32.参阅图1,保护层108的底面粘接有防滑网膜301,通过设置的防滑网膜301,铺设时通过将粘接胶涂刷在防滑网膜301上,然后将其铺设在地面上,待粘接胶凝固后,可使防滑网膜301与地面粘连在一起,进而可增强对整个卷材本体1的粘接稳定性;
33.参阅图2,卷材本体1中的两相邻层材料的贴合处均设置有契合结构;契合结构包括位于上层/下层材料上的连接槽601与上层/下层材料上的连接卡头602,通过设置的连接槽601与连接卡头602的组合,将卷材本体1中的两相邻层材料的上层/下层上的连接卡头602对应卡接在上层/下层上的连接槽601内,能增强卷材本体1中的两相邻层材料的粘接性,能使各材料层紧固贴合在一起,可避免各材料层出现分层脱落的现象;
34.参阅图1,所述连接体4设置在相邻卷材本体1的结合处,用于对相邻卷材本体1结合处的固定;通过设置的连接体4,可将拼接在一起的相邻卷材本体1的结合处进行连接,进而对拼接在一起的相邻卷材本体1结合处起到加固的作用,避免在将卷材本体1铺设在地面上后,受到高温的影响导致相邻卷材本体1的结合处出现脱落的现象;
35.参阅图2,连接体4的两侧均竖向阵列设置的多个卡块401,卷材本体1中的每层材料侧壁均设置有卡槽402,连接体4上的各卡块401分别对应卡接在卷材本体1中的每层材料侧壁的卡槽402中,通过设置的卡块401与卡槽402的组合,铺设拼接时,通过将连接体4两侧的各卡块401,分别对应卡接在相邻的两个卷材本体1的每层材料侧壁的卡槽402中,即可将相邻的两块卷材本体1拼接在一起,对相邻卷材本体1结合处起到加固的作用,避免相邻卷材本体1的结合处出现脱落而产生缝隙。
36.参阅图2,所述集热结构7设置在隔热层102内部,用于汇集吸收从外部穿透到隔热层102处的热量;通过设置的集热结构7可汇集吸收从防晒层101穿透到隔热层102处的热量,避免热量随意外散;
37.参阅图3,集热结构7包括集热体701,集热体701设置在隔热层102内部;通过设置的集热体701,可汇集吸收从防晒层101穿透到隔热层102处的热量;集热体701内沿水平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通孔702,通过设置的通孔702,热量由集热体701汇集吸收后,热量可进入到通孔702内,使得热量可在通孔702内流动;
38.参阅图2与图3,所述排气结构5设置在连接体4顶部,并与集热结构7贯通连接;用于排出汇集到集热结构7内的热量;通过设置的排气结构5,可将汇集到通孔702内的热量排出,进而可有效降低隔热层102内的热量,提高其隔热效果;
39.参阅图3与图4,排气结构5包括排气通道501,排气通道501设置在连接体4顶部;排气通道501的入口与通孔702贯通连接,进而使得排气通道501与通孔702连通,促使通孔702内的热量可进入到排气通道501内;
40.排气通道501的出口贯通至连接体4顶面外并设置有塞头502,塞头502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收缩孔503,收缩孔503与排气通道501贯通连接,通过设置的塞头502可对排气通道501的出口进行封堵,减小排气通道501的出口口径,避免排气通道501出口完全敞开,导致在雨天时雨水进入到排气通道501内部;
41.而通过在塞头502上设置的收缩孔503,收缩孔503受温差的影响,在温度高时可打开,温度低时闭合,温度高时收缩孔503打开,即可使排气通道501内的热量从收缩孔503排出,进而能有效降低隔热层102内的热量,提高其隔热效果;而在雨天温度低时,收缩孔503
受温差影响而闭合,即可避免雨水进行到排气通道501内。
42.参阅图1至图4,当铺设拼接卷材本体1时,通过将连接体4两侧的各卡块401,分别对应卡接在相邻的两个卷材本体1的每层材料侧壁的卡槽402中,即可将相邻的两块卷材本体1拼接在一起,进而对相邻卷材本体1结合处起到加固的作用,避免相邻卷材本体1的结合处出现脱落而产生缝隙;然后将粘接胶涂刷在防滑网膜301上,再将其铺设在地面上,待粘接胶凝固后,即可使防滑网膜301与地面粘在一起,进而将卷材本体1铺设在地面上;
43.待卷材本体1铺设在地面上后,当太阳光照射在防晒层101表面的反光涂层201上后,反光涂层201可反射光线,能有效减少光线直射在卷材本体1上,避免卷材本体1受高温影响而被破坏;而少量从防晒层101穿透到隔热层102处的热量;可通过设置的集热体701汇集吸收,使热量汇集到通孔702内,进入到通孔702内的热量,可经排气通道501从敞开的收缩孔503排出,进而能有效地降低隔热层102内的热量,提高整个卷材本体1的隔热效果。
4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