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3243发布日期:2022-11-11 21:3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织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纺织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织带。


背景技术:

2.织带是以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织带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
3.织带有时候会运用在起重物品,而织带为了能够拉起重物,一般织带在编织时,织带上的纱线会密集排列,从而提高织带强度。织带上的纱线密集排列后,织带表面会变光滑,从而使织带在起重物品时,物品从织带滑落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织带的防滑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织带。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层织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双层织带,包括互相平行的两条侧带,两条所述侧带之间沿织带厚度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网带和加强带,所述网带和加强带之间固定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织带起重物品时,让网带与物品接触,从而减少织带与物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起到提高织带防滑的性能。而加强带用于加强织带的强度,从而提高织带可吊起的物品的重量。
8.可选的,所述网带包括多根横纵交错编织的第一包芯纱,互相平行的两根所述第一包芯纱间隔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包芯纱互相编织,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包芯纱之间留有空间,从而使第一包芯纱编织成的网带具有很多镂空。通过网带的镂空减少与物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织带的防滑性能。
10.可选的,所述加强带包括多根横纵交错编织的第二包芯纱,互相平行的两根所述第二包芯纱相互抵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带由第二包芯纱编织而成,第二包芯纱编织时相互紧密排列,从而提高加强带的强度,进而降低织带在吊起物品时断裂的情况出现。
12.可选的,所述加强带和网带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加强带,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两根第一包芯纱之间的连接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线将加强带和网带连接在一起,从而降低网带和加强带之间发生滑动而影响织带的防滑性能的情况出现。同时连接线与两根第一包芯纱之间的连接处连接,从而降低网带远离加强带一面的平整度,进而提高织带的防滑性能。
14.可选的,所述第一包芯纱包括第一中心层和包裹第一中心层的涤纶纤维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纤维层起到耐磨擦的作用,从而降低网带与物品之间摩擦而断裂的情况出现。
16.可选的,所述第一中心层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荧光层,所述第一荧光层的颜色
与涤纶纤维层的颜色不同。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涤纶纤维层摩擦断裂后,第一荧光层暴露,将织带放置于黑暗处,通过织带发光的程度,从而方便了解织带损坏程度。同时第一荧光层的颜色与涤纶纤维层的颜色不同,在光亮处也可了解织带损坏程度。
18.可选的,所述第二包芯纱包括第二中心层和包裹第二中心层的竹炭纤维层。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炭纤维层具有抑菌的作用,从而提高织带的抑菌效果。通过提高织带的抑菌效果,从而降低细菌破坏加强带而使织带损坏的情况出现。
20.可选的,所述第二中心层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荧光层,所述第二荧光层的颜色与竹炭纤维层的颜色不同。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竹炭纤维层摩擦断裂后,第二荧光层暴露,将织带放置于黑暗处,通过织带发光的程度,从而方便了解织带损坏程度。同时第二荧光层的颜色与竹炭纤维层的颜色不同,在光亮处也可了解织带损坏程度。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加强带提高织带可吊起的物品的重量,同时在织带吊起物品时,网带与物品接触,从而减少织带与物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织带的防滑性能;
24.2.通过涤纶纤维层提高网带的耐摩擦性能,从而降低网带与物品摩擦后断裂的情况出现;
25.3.通过竹炭纤维层提高加强层的抑菌性能,从而降低细菌破坏加强带而使织带损坏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网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包芯纱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包芯纱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侧带;2、网带;21、第一包芯纱;211、第一中心层;212、涤纶纤维层;3、加强带;31、第二包芯纱;311、第二中心层;312、竹炭纤维层;4、第一荧光层;5、第二荧光层;6、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层织带。
34.参照图1,一种双层织带,包括互相平行的两条侧带1,两条侧带1之间沿织带厚度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网带2和加强带3。
35.参照图2,网带2包括多根第一包芯纱21,第一包芯纱21横纵交错编织,且互相平行的两根第一包芯纱21间隔设置,从而使网带2镂空。在使用织带吊起物品时,网带2与物品接触,从而减少织带与物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织带的防滑性能。
36.参照图3,第一包芯纱21包括第一中心层211和涤纶纤维层212,涤纶纤维层212包
裹第一中心层211。涤纶纤维层212具有耐摩擦的性能,从而降低网带2与物品之间发生摩擦时,第一包芯纱21断裂的情况出现。通过降低第一包芯纱21断裂的情况出现,从而降低网带2损坏的情况出现,进而降低网带2损坏而影响织带的防滑性能的情况出现。
37.参照图3,第一中心层211的外壁涂覆有第一荧光层4,第一荧光层4为荧光涂料。在涤纶纤维层212摩擦损坏后,第一荧光层4暴露,之后将织带放置于黑暗处,通过查看织带的发光程度,从而方便了解织带的磨损程度。第一荧光层4的颜色与涤纶纤维层212的颜色不同,从而方便在光亮处查看织带的磨损程度。
38.参照图4,加强带3包括多根第二包芯纱31,第二包芯纱31横纵交错编织。互相平行的两根第二包芯纱31相互抵贴。通过第二包芯纱31紧密排列,从而提高加强带3的强度,进而提高织带可承受的重量。
39.参照图1、图2,加强带3和网带2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接线6,连接线6的一端编织与加强带3,连接线6的另一端编织于两根第一包芯纱21之间的连接处。通过连接线6连接加强带3和网带2,从而降低网带2和加强带3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影响到织带的防滑性能。同时连接线6编织于两根第一包芯纱21之间的连接处,从而提高网带2的粗糙度,进而提高织带的防滑性能。
40.参照图5,第二包芯纱31包括第二中心层311和竹炭纤维层312,竹炭纤维层312包裹第二中心层311。竹炭纤维层312起到抑菌作用,从而提高织带的抑菌效果。通过提高织带的抑菌效果,从而降低细菌破坏第二包芯纱31的情况出现,进而降低织带因细菌繁殖而损坏的情况出现。
41.第二中心层31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荧光层5,第二荧光层5为荧光涂料。在竹炭纤维层312摩擦损坏后,第二荧光层5暴露,之后将织带放置于黑暗处,通过查看织带的发光程度,从而方便了解织带的磨损程度。第二荧光层5的颜色与竹炭纤维层312的颜色不同,从而方便在光亮处查看织带的磨损程度。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层织带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织带吊起物品,让网带2与物品接触。通过网带2与物品接触,从而减少织带与物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织带的防滑性能。在织带吊起物品过程中,织带与物品会相互摩擦,通过涤纶纤维层212提高网带2的耐磨性能,进而延缓织带的摩擦损耗。在涤纶纤维层212和竹炭纤维层312磨损断裂后,第一荧光层4和第二荧光层5会暴露,通过查看第一荧光层4和第二荧光层5的暴露程度,进而方便了解织带的磨损程度。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