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包用高强涂层牛津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0242发布日期:2022-12-28 03:2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箱包用高强涂层牛津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牛津织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箱包用高强涂层牛津面料。


背景技术:

2.牛津布是通过涤纶纤维按照一定组织方式通过喷织机进行编织而成,牛津布以强度高、不褪色、不变形等优势立足于市场。
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减少对皮质箱包的使用,年轻人们会在时学习、工作中选择牛津布包,牛津布包为了保证雨天的正常使用会涂抹防水膜,大学生在上课时会在包中携带充电宝、耳机等电子产品以及玻璃水杯,牛津包受到撞击后,包内的玻璃水杯容易发生破裂,导致杯中的液体洒落在包中,由于防水膜的防水性,会减缓液体的流动速度,杯体破损后不能及时发现使得充电宝、耳机等泡在水中,充电宝、耳机等电子产品遇水后容易发生短路等情况,造成资源的浪费,因而设置一种能够单向透水的结构很有必要。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包用高强涂层牛津面料,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面料透水速度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箱包用高强涂层牛津面料,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层、排湿层和内层,所述排湿层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排湿布,所述排湿布内设有供液体排出的流通槽,所述内层上开设有排湿孔,所述外层上开设有散湿孔,所述排湿孔的孔径大于散湿孔的孔径,所述排湿布的两端分别与排湿孔、散湿孔连通。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湿布的内径自其靠近内层的一侧向其靠近外层的一侧递减,所述排湿布的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水膜,所述排湿布通过防水弹力纱线编织而成。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与内层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排湿布自贯穿孔内穿出且其外周壁与贯穿孔的内周壁固定连接。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远离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水沿外层的外侧渗入内层上的单向透水膜。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弹力纱线包括氨纶纤维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周壁上且交替设置的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设置为缎纹组织,所述外层设置为强度吸湿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强度吸湿纱线包括芯层以及并线设置在其外周壁上的吸湿线,所述吸湿线的外周壁上螺旋缠绕有固定线,所述芯层通过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线通过粘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固定线通过富强纤维加捻而成。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通过导湿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导湿纱线的导湿速度大于强度吸湿纱线的导湿速度,所述导湿纱线包括导湿芯以及包缠在其外周壁上的传递线,所述导湿芯通过异形截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传递线通过超细丙纶纤维加捻而成。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排湿孔的孔径小于散湿孔的孔径,可以加速内层湿气快速的传递至外层上,加快内层水分的传递速度,排湿布实现对内层水分的传递,使得内层的水分沿排湿布的内周壁流通至外层上,实现对水分的引流,漏斗形的排湿布将内层的水分排放至外层上,排湿孔靠近外层一侧的开口较小,减少外层水分沿排湿孔流入至内层上。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水弹力纱线的切片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强度吸湿纱线的切片图。
18.图中:1、外层;2、内层;3、排湿布;4、流通槽;5、排湿孔;6、散湿孔;7、防水弹力纱线;9、缓冲层;10、贯穿孔;11、氨纶纤维;12、涤纶纤维;13、锦纶纤维;14、强度吸湿纱线;15、粘胶纤维;16、富强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0.该箱包用高强涂层牛津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层1、排湿层和内层2,排湿层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排湿布3,排湿布3内设有供液体排出的流通槽4,内层2上开设有排湿孔5,外层1上开设有散湿孔6,排湿孔5的孔径大于散湿孔6的孔径,排湿布3的两端分别与排湿孔5、散湿孔6连通。
21.如图1所示,外层1、排湿层和内层2三层的设置提高了面料的厚度,保证了面料的结构强度,且排湿孔5的孔径小于散湿孔6的孔径,可以加速内层2湿气快速的传递至外层1上,加快内层2水分的传递速度,排湿布3实现对内层2水分的传递,使得内层2的水分沿排湿布3的内周壁流通至外层1上,实现对水分的引流。
22.如图1-2所示,排湿布3的内径自其靠近内层2的一侧向其靠近外层1的一侧递减,排湿布3的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水膜,排湿布3通过防水弹力纱线7编织而成,防水弹力纱线7包括氨纶纤维11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周壁上且交替设置的涤纶纤维12和锦纶纤维13,排湿布3的形状设置为漏斗状,便于将内层2的水分引流至外层1上,同时减少外层1的水分沿排湿布3的内周壁流入至内层2上,排湿布3的防水膜能够限制水分被排湿布3吸收,确保水分稳定流入外层1上,防水弹力纱线7编织而成的排湿布3能够加强对水渗透的阻挡,且排湿布3弹力好使得内层2水流量较大时能够推动排湿布3进行扩张,排湿布3实现对不同水流量的适应,涤纶纤维12和锦纶纤维13均通过走钉纺机螺旋缠绕在氨纶纤维11的外周壁上,得到防水弹力纱线7,氨纶纤维11的弹性以及弹性回复效果好,涤纶纤维12的强度高、弹性优异,锦纶纤维13的防水效果好且弹性好,保证了防水弹力纱线7的结构稳定性和弹性,防水弹力纱线7按照二上一下的斜纹组织通过喷水织机进行喷织得到排湿布3,将排湿布3裁剪呈扇形,在排湿布3的端面上粘贴防水膜,并通过人工方式将排湿布3的侧壁收尾粘接,得
到呈漏斗状的排湿布3。
23.外层1与内层2间缝合有缓冲层9,缓冲层9设置为海绵,缓冲层9上开设有贯穿孔10,排湿布3自贯穿孔10内穿出且其外周壁与贯穿孔10的内周壁粘接,外层1远离内层2的一侧粘接有用于限制水沿外层1的外侧渗入内层2上的单向透水膜,单向透水膜设置为单向导液膜,通过缓冲层9的设置能够降低外部撞击对包内物品的冲撞,实现对包内杯体的保护,单向透水膜使得内层2的水可以渗透至外层1上,但能够阻挡外层1的水渗透至内层2上,避免雨天时浸湿包内物品。
24.如图1-3所示,外层1设置为缎纹组织,外层1设置为强度吸湿纱线14编织而成,强度吸湿纱线14包括芯层以及并线设置在其外周壁上的吸湿线,吸湿线的外周壁上螺旋缠绕有固定线,芯层通过涤纶纤维12加捻而成,吸湿线通过粘胶纤维15加捻而成,固定线通过富强纤维16加捻而成,涤纶纤维12为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芯层,粘胶纤维15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吸湿线,吸湿线通过并线机将吸湿线圆周并线设置在芯层的外周壁上,固定线通过走钉纺机螺旋缠绕在吸湿线的外侧,得到强度吸湿纱线14,粘胶纤维15的吸水性好,从而将内层2的水分传递至外层1上,富强纤维16是改性的粘胶纤维15,在粘胶纤维15吸湿性好的基础上提高粘胶纤维15湿水后的强度,使得富强纤维16的吸湿速度快且不易变形,保证了固定线的结构强度。
25.如图1-3所示,内层2通过导湿纱线编织而成,导湿纱线的导湿速度大于强度吸湿纱线14的导湿速度,导湿纱线包括导湿芯以及包缠在其外周壁上的传递线,导湿芯通过异形截面纤维加捻而成,传递线通过超细丙纶纤维加捻而成,超细丙纶纤维的直径小从而能够将内层2上的水分传递至外层1上,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五角形,异形截面纤维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若干沟槽,能够快速的实现对汗液的传递,异形截面纤维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导湿芯,超细丙纶纤维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传递线,传递线通过气流纺机包缠在导湿芯上,得到导湿纱线,导湿纱线通过喷水织机进行喷织得到内层2,内层2通过激光打孔机光刻出若干排湿孔5,外层1通过激光打孔机光刻出若干散湿孔6,缓冲层9上通过刻刀滑出若干贯穿孔10,将内层2与外层1分别粘接在缓冲层9的两侧上且排湿孔5、贯穿孔10和散湿孔6连通,在排湿布3的外周壁上涂抹胶水,将排湿布3沿排湿孔5插入至贯穿孔10内,并使排湿布3的外周壁粘接在排湿孔5、贯穿孔10和散湿孔6的外周壁上,得到本面料。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