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式包装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3620发布日期:2023-02-10 22:0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回收式包装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回收式包装膜。


背景技术:

2.包装膜主要是指用于物品包装的薄膜,通常包含聚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酯,bopp膜和cpp膜等,主要用于食品,药品和纺织品的包装,尤其在食品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由于现在食品的包装膜使用较多,对于包装膜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对于包装膜的可回收利用也是重要研究项目。
3.如公开号为:cn214491941u,一种单一材质可回收彩印包装膜袋,涉及彩印包装膜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包装膜本体,包装膜本体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之间设置有中间层;中间层包括油墨层和粘合层,油墨层位于外层的一侧,粘合层位于内层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双层或多层复合包装膜、袋不可回收利用的问题,减少对环境的威胁,且该包装膜采用全pe塑料结构,材料可回收利用更环保,pe(聚乙烯)薄膜的材料成本比常规使用的pet(聚酯薄膜)、ony(尼龙薄膜)要低,我司可自行吹塑生产,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pe膜在外层,具有防滑的功能,而且可根据客户使用需求添加抗静电,或抗污染等特殊功能。
4.再如公开号为:cn216610393u,一种单一材质可回收包装膜,涉及包装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塑料产品的多品种材质进行多样化复合,易造成回收分类再处理困难的技术问题。该包装膜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进行层叠设置的单向拉伸聚乙烯膜层、连接层和内层,内层为聚乙烯层。本实用新型将单向拉伸聚乙烯膜层与内层经连接层进行层叠复合,能够形成具有高透明度、高拉伸强度、优良印刷性以及优良复合性能的包装膜,并且内层选用与单向拉伸聚乙烯膜层为同一类的材质,能形成单一材质包装膜,以使本实用新型在市场流通过程中能进行分类回收并可将本实用新型以聚乙烯类产品的回收处理方式进行统一回收处理,以达到可循环及可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5.在进行使用时,均可达到可回收效果,降低资源的消耗,但在进行使用时,存在抗拉伸强度和在进行使用时,对食品的保护效果较低的问题,不便于对食品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容易在磕碰时,导致食品损坏,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回收式包装膜,在进行使用时,便于对食品进行保护,且提高抗拉伸效果,避免在使用时进行拉断和避免在使用时,食品受到磕碰,导致损坏。
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回收式包装膜,包括内芯层,所述内芯层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接触层,且所述内芯层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外表面层,所述接触层为食品级材质制成,且所述内芯层、所述接触层和所述外表面层均为可回收材质制成,所述接触层与所述外表面层均粘附在所述内芯层上,所述内芯层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两侧分别
粘覆有第一印刷层和第二印刷层,且所述接触层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印刷层的另一侧,所述外表面层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印刷层上,所述基层为透明材质,且所述基层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圆盘型的气泡,且所述基层的两侧均涂覆有粘胶层,所述第一印刷层与所述第二印刷层均通过所述粘胶层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层上,在进行生产时,先对所述内芯层进行生产,并将所述基层的内部形成气泡,将所述第一印刷层和所述第二印刷层通过所述粘胶层粘覆在所述基层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印刷层与所述第二印刷层之间通过所述基层隔开,便于在印刷时,形成立体效果,提高在使用时的效果,并通过将制成的所述接触层和所述外表面层粘覆在所述内芯层的表面,便于对食品进行包装,且提高在使用时的抗拉伸效果,便于进行使用。
8.优选的,所述接触层包括第一注胶层,且所述第一注胶层涂覆在所述第一印刷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注胶层的另一侧固定粘覆有接触膜,所述第一注胶层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印刷层的一侧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条,所述第一气囊条成陈列分布,且所述第一气囊条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印刷层的一侧相接触,所述第一注胶层的内部靠近所述接触膜的一侧均匀镶嵌安装有第一拉紧丝,且所述第一拉紧丝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气囊条相接触,所述第一拉紧丝的另一侧与所述接触膜相接触,所述第一拉紧丝与所述第一气囊条之间成十字分布,且所述第一拉紧丝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注胶层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注胶层浇筑在所述第一气囊条和所述第一拉紧丝之间,并对所述第一气囊条和所述第一拉紧丝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通过所述第一气囊条,便于对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且通过所述第一拉紧丝,提高在使用时的抗拉伸效果。
9.优选的,所述外表面层包括第二注胶层,且所述第二注胶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印刷层的一侧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注胶层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覆膜层,所述覆膜层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层,所述第二注胶层的内部一侧镶嵌安装有第二气囊条,且所述第二气囊条成阵列分布,且所述第二气囊条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印刷层相接触,所述第二注胶层的内部另一侧镶嵌安装有第二拉紧丝,且所述第二拉紧丝在所述第二注胶层的内部成阵列分布,所述第二拉紧丝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囊条和所述覆膜层相接触,且所述第二拉紧丝与所述第二气囊条之间成十字分布,且所述第二注胶层浇筑在所述第二气囊条与所述第二拉紧丝之间,并对所述第二气囊条和所述第二拉紧丝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通过所述第二气囊条,进一步提高在使用时的抗拉伸效果,并通过所述第二拉紧丝,进一步提高抗拉伸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使用时,通过气泡、第一气囊条和第二气囊条,便于在进行包装时,对食品进行保护,降低在受到碰撞时,损坏的效果,且通过第一拉紧丝和第二拉紧丝,在进行使用时,提高抗拉伸效果,便于进行使用,防止拉断,且通过第一印刷层和第二印刷层,并通过基层进行隔断,便于在印刷时,达到立体效果,便于使用,并采用可回收材质制成,便于进行回收利用,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芯层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接触层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表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内芯层;101、基层;102、第一印刷层;103、第二印刷层;104、气泡;105、粘胶层;2、接触层;201、第一注胶层;202、接触膜;203、第一气囊条;204、第一拉紧丝;3、外表面层;301、第二注胶层;302、覆膜层;303、防护层;304、第二气囊条;305、第二拉紧丝。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回收式包装膜,包括内芯层1,内芯层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接触层2,且内芯层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外表面层3,接触层2为食品级材质制成,且内芯层1、接触层2和外表面层3均为可回收材质制成,接触层2与外表面层3均粘附在内芯层1上,内芯层1包括基层101,基层101的两侧分别粘覆有第一印刷层102和第二印刷层103,且接触层2固定安装在第一印刷层102的另一侧,外表面层3固定安装在第二印刷层103上,基层101为透明材质,且基层101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圆盘型的气泡104,且基层101的两侧均涂覆有粘胶层105,第一印刷层102与第二印刷层103均通过粘胶层105固定安装在基层101上,在进行生产时,先对内芯层1进行生产,并将基层101的内部形成气泡104,将第一印刷层102和第二印刷层103通过粘胶层105粘覆在基层101的两侧,且第一印刷层102与第二印刷层103之间通过基层101隔开,便于在印刷时,形成立体效果,提高在使用时的效果,并通过将制成的接触层2和外表面层3粘覆在内芯层1的表面,便于对食品进行包装,且提高在使用时的抗拉伸效果,便于进行使用。
19.接触层2包括第一注胶层201,且第一注胶层201涂覆在第一印刷层102的一侧,第一注胶层201的另一侧固定粘覆有接触膜202,第一注胶层201的内部靠近第一印刷层102的一侧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条203,第一气囊条203成陈列分布,且第一气囊条203的一侧与第一印刷层102的一侧相接触,第一注胶层201的内部靠近接触膜202的一侧均匀镶嵌安装有第一拉紧丝204,且第一拉紧丝204的一侧与第一气囊条203相接触,第一拉紧丝204的另一侧与接触膜202相接触,第一拉紧丝204与第一气囊条203之间成十字分布,且第一拉紧丝204阵列分布在第一注胶层201的内部,且第一注胶层201浇筑在第一气囊条203和第一拉紧丝204之间,并对第一气囊条203和第一拉紧丝204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在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一气囊条203,便于提高在使用时的抗冲击效果,并通过第一拉紧丝204,提高在使用时的抗拉伸效果。
20.外表面层3包括第二注胶层301,且第二注胶层301的一侧与第二印刷层103的一侧相固定连接,且第二注胶层30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覆膜层302,覆膜层302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层303,第二注胶层301的内部一侧镶嵌安装有第二气囊条304,且第二气囊条304成阵列分布,且第二气囊条304的一侧与第二印刷层103相接触,第二注胶层301的内部另一侧镶嵌安装有第二拉紧丝305,且第二拉紧丝305在第二注胶层301的内部成阵列分布,第二拉紧丝305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气囊条304和覆膜层302相接触,且第二拉紧丝305与第二气囊条304之间成十字分布,且第二注胶层301浇筑在第二气囊条304与第二拉紧丝305之间,并对第二气囊条304和第二拉紧丝305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通过第二气囊条304,进一步提高
在使用时的抗冲击性能,便于对食品进行保护,且通过第二拉紧丝305,提高在使用时的抗拉伸性能。
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