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便捷的夜视前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3453发布日期:2022-10-29 08:0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整便捷的夜视前置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望远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收纳、适应性围广、使用舒适的调整便捷的夜视前置镜。


背景技术:

2.瞄准镜,或称光学瞄准装置(optical sight)、白光瞄准镜,是一种利用折射望远镜原理准确瞄准和监视目标对象的光学瞄具,作为射击设备上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在军事、刑侦及狩猎等领域应用广泛。但是,传统的瞄准镜一般不具有夜视功能,仅适用于光照良好的条件下使用。为此,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瞄准镜的前方增加红外或微光前置镜,来实现低照度条件下的精确瞄准功能。目前的夜视前置镜一般通过在手持式单机上增加连接结构,实现与瞄准镜或枪械的连接;但由于手持式单机仅考虑单兵携带方便,导致其大多呈单反相机或“z”形的摄像机结构,不仅设置在枪械上视场较高影响瞄准精度,而且竖向较高的高度还容易在随枪械携行时容易与其它物体发生刮擦,从而导致携行不便且刮擦还严重影响瞄准精度。
3.现有技术中,针对前述夜视前置镜的不足,也有采用直筒形结构的微光及红外前置镜,但由于调焦结构复杂且稳定性不够,因此一般都采用定焦结构,虽然也能基本满足作为前置镜的夜视功能,却由于不能变焦和调节屈光度,既不能扩大瞄准镜的放大倍数而扩展使用范围,也不能匹配不同使用者的视力,使得其功能性一般且使用体验感不高。因此,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在目镜镜筒上设置调焦手轮,通过旋转调焦手轮带动物镜沿光轴轴向移动实现调焦;虽然其结构简单且也实现了调焦目的,但由于夜视镜使用的环境千差万别且应用需求也不同,实际使用中往往需要更换不同的物镜进行适配,而调焦机构设置于物镜上势必导致物镜成本较高,需要适配不同的物镜也使得配置成本和维护成本成倍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收纳、适应性围广、使用舒适的调整便捷的夜视前置镜。
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物镜组、物镜镜筒、成像组、镜体、目镜组、目镜镜筒,物镜镜筒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镜体的光路前端,所述目镜镜筒固定设置于镜体的后端,所述物镜组固定设置于物镜镜筒内部;所述物镜组、成像组及目镜组的光轴一致,所述镜体上靠近目镜组的一端设置有可沿光轴移动成像组的调焦手轮,所述目镜镜筒的光路后端设置有可沿光轴移动目镜组的目镜手轮。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7.1、本技术通过将物镜镜筒、镜体及目镜镜筒依次连接形成直筒结构,既能降低安装在枪械上的视场高度而减弱乃至避免对瞄准镜的瞄准精度不良影响,且也便于随枪械携行而降低刮擦风险,更能与瞄准镜一同收纳在长条形的盒体内以利保存。
8.2、本技术在镜体上设置调焦手轮实现成像组调焦,从而能够通过调焦以扩大瞄准
镜的放大倍数而扩展其使用范围;同时还将物镜镜筒与镜体可拆卸的连接,使得能够根据使用环境及任务需要便捷的更换不同的物镜镜头,而且定焦物镜还能有效降低单头成本,可显著降低适配不同的物镜的配置成本和维护成本。
9.3、本技术还在目镜镜筒上设置目镜手轮,从而实现目镜的聚焦调节功能,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屈光度进行适应性调节,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和成像清晰度,也可间接提高使用者的瞄准精度。
10.4、本技术通过在镜体底端可连接的设置燕尾槽或皮卡汀尼卡座,即可根据枪械的不同进行适配以保证连接后的可靠性,且便捷的拆装也可作为前置镜而实现远距离射击,又可以作为手持观测镜用以观测目标,扩大了前置镜的适应范围。
1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易收纳、调整便捷、适应性围广、使用舒适的特点。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技术外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之左视图;
14.图3为图2之a-a向剖视图;
15.图中:1-物镜组,2-物镜镜筒,3-成像组,4-镜体,401-连接螺孔,5-目镜组,6-目镜镜筒,601-限位槽,7-调焦手轮,8-目镜手轮,9-成像镜筒,901-限位螺孔,10-限位螺钉,11-遮光罩,12-电池仓组件,13-控制面板,14-燕尾槽,141-槽体,142-连接孔,15-锁紧旋钮,16-连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接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17.如图1、2和3所示,本技术包括物镜组1、物镜镜筒2、成像组3、镜体4、目镜组5、目镜镜筒6,物镜镜筒2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镜体4的光路前端,所述目镜镜筒6固定设置于镜体4的后端,所述物镜组1固定设置于物镜镜筒2内部;所述物镜组1、成像组3及目镜组5的光轴一致,所述镜体4上靠近目镜组5的一端设置有可沿光轴移动成像组3的调焦手轮7,所述目镜镜筒6的光路后端设置有可沿光轴移动目镜组5的目镜手轮8。
18.所述镜体4内滑动设置有成像镜筒9,所述成像组3固定设置于成像镜筒9内部,所述成像镜筒9的一端伸出镜体4的光路后端并与调焦手轮7连接,所述调焦手轮7旋转时能够带动成像镜筒9沿光轴轴向移动。
19.所述调焦手轮7采用现有可旋转调节带动成像镜筒9沿光轴轴向移动的任意结构。
20.所述成像组3固定设置于成像镜筒9光路方向的前端,所述目镜镜筒6螺纹连接的设置于成像镜筒9内的成像组3后方,所述目镜镜筒6的一端伸出成像镜筒9的光路后端并与目镜手轮8固定连接,所述目镜组5固定设置于目镜镜筒6的内部。
21.所述目镜镜筒6的前侧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槽601,所述成像镜筒9在成像组3的后方设置有限位螺孔901,所述限位螺孔901内设置有底部伸入限位槽601的限位螺钉10。
22.所述目镜手轮8或目镜镜筒6的光路后端还设置有与瞄准镜连接的连接螺纹或卡
口,或者固定设置有遮光罩11。
23.所述物镜组1与物镜镜筒2及目镜组5与目镜镜筒6之间由减振抗冲击胶层隔离,从而能够缓解大过载冲击对光学玻璃的冲击能量。
24.所述镜体4的外壁在近成像组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成像组3电性连接的电池仓组件12。
25.所述镜体4的外壁在电池仓组件12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13,所述控制面板13上设置有控制键,用于调节成像组3的参数,实现对成像后的图像亮度、对比度等的调节。
26.所述镜体4的底端还固定设置有燕尾槽14或皮卡汀尼卡座,从而能够与枪械等实现快速而可靠的连接。
27.所述燕尾槽14的一侧设置有锁紧旋钮15,所述锁紧旋钮15螺纹连接的平行穿设在燕尾槽14的槽体141上端。
28.所述燕尾槽14内设置有连接孔142,所述镜体4底端设置有与燕尾槽14的连接孔142对应的连接螺孔401,所述燕尾槽14通过穿过连接孔142及连接螺孔401的连接螺钉16与镜体4固定连接。
29.所述成像组3为微光像增强器或红外热像探测器组件。
30.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31.如图1、2和3所示,作为前置镜使用时,将燕尾槽14卡在瞄准镜前的枪械燕尾榫上,然后旋转燕尾槽14上的锁紧旋钮15以锁紧燕尾榫。随后根据使用者的屈光度调整目镜手轮8在成像镜筒9内轴向移动目镜镜筒6,使看到的图像清晰且视觉舒服为准。接着根据放大倍数需求,调整调焦手轮7以轴向移动成像镜筒9,使远方的目标清晰成像为准;完成前述调整后,还可根据需要通过控制面板13上的控制键调节成像组3的参数,实现对成像后的图像亮度、对比度等的调节,从而完成前置镜的安装和调整,可投入使用。作为手持观测镜使用或收纳时,松开燕尾槽14上的锁紧旋钮15,然后从枪械的燕尾榫拔下即可,必要时还可拆除燕尾槽14内的连接螺钉16,使燕尾槽14与镜体4分离,更便于单独使用或收纳。
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