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度调整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54111发布日期:2023-05-05 16:1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行度调整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产品贴合调整,具体涉及一种平行度调整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ar镜片领域中,涉及将两片ar镜片进行贴合的操作步骤。

2、现有将两片ar镜片进行贴合的操作步骤具体为:采用间隙接近方式对ar镜片进行贴合,通过贴合胶内的间隙粒子(间隙粒子直径一致)的支撑,使贴合后的ar镜片得到一个较好的平行度。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为对两片ar镜片进行贴合操作的示意图,其中一个ar镜片设于上贴合载台上,另一个ar镜片设于下贴合载台上,在下贴合载台的ar镜片上涂抹包含间隙粒子的贴合胶,对上贴合载台进行施压,两个ar镜片之间采用包含间隙粒子的贴合胶进行贴合,通过贴合胶内间隙粒子的支撑,使贴合后的两片ar镜片具有一个较好的平行度。

3、在上贴合载台上的ar镜片和下贴合载台上的ar镜片之间用包含间隙粒子的贴合胶进行贴合的贴合间隙设定为固定值的情形下,若待贴合ar镜片的厚度均一性不佳,则待贴合ar镜片厚度大的部分贴合间隙越小,当贴合间隙小于间隙粒子时,则间隙粒子会出现过压损伤,导致贴合后的ar镜片平行度变差,如图1-图2所示。

4、若上贴合载台和下贴合载台的平行度差时,会出现上贴合载台上的ar镜片和下贴合载台上的ar镜片之间用包含间隙粒子的贴合胶进行贴合的贴合间隙大小不一致,进而使得间隙粒子受压不均,即贴合间隙小的区域的间隙粒子受到的压力大于贴合间隙大的区域的间隙粒子,从而造成间隙粒子形变不一致,因此导致贴合后的ar镜片平行度变差(如图3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行度调整贴合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行度调整贴合装置,包括第一贴合载台、第二贴合载台以及平行度调整装置;

4、所述第一贴合载台和第二贴合载台之间具有间隙;

5、所述平行度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贴合载台的上端面;

6、所述平行度调整装置带动第一贴合载台沿设定方向移动。

7、进一步的,还包括平行度调整控制装置;

8、所述平行度调整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和距离传感装置;

9、所述距离传感装置的输入端设置在第二贴合载台的上端面,距离传感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平行度调整装置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平行度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方向调整组件;

11、所述第一方向调整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件、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一移动部件;

12、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贴合载台的上端面连接;

13、所述第一驱动部件通过第一传动部件带动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连接的第一贴合载台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14、进一步的,所述平行度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二方向调整组件;

15、所述第二方向调整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部件、第二传动部件和第二移动部件;

16、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二移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贴合载台的上端面连接;

17、所述第二驱动部件通过第二传动部件带动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连接的第一贴合载台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18、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为第一驱动电机;

20、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为第二驱动电机。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

22、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

23、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调节装置;

24、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气压调节装置、第三驱动部件、第三传动部件、第一压力缓冲板和第二压力缓冲板;

25、所述气压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三驱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压力缓冲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件内设置所述第三传动部件,所述第三传动部件贯穿所述第一压力缓冲板,所述第三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压力缓冲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压力缓冲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贴合载台的上端面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弹力部件;

27、所述弹力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缓冲板连接,所述弹力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缓冲板连接。

28、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导向部件;

29、所述第一压力缓冲板上开设第一通孔;

30、所述第二压力缓冲板上开设第二通孔;

31、所述导向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插接。

3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第一轴承;

33、所述导向部件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内。

34、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装置和第二控制器;

35、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贴合载台上,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气压调节装置连接。

36、进一步的,还包括角度调节装置;

37、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一贴合载台的上端面连接,对第一贴合载台的角度进行调节。

38、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四驱动部件、第四传动部件和连接部件;

39、所述第四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传动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传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部件的上端面连接,所述连接部件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贴合载台的上端面连接;

40、第四驱动部件驱动第四传动部件旋转,进而使得与第四传动部件连接的连接部件带动所述第一贴合载台进行旋转。

41、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轴承;

42、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第四传动部件上。

43、进一步的,还包括升降调节装置;

44、所述升降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一贴合载台的上端面连接,控制第一贴合载台移动至第一贴合载台和第二贴合载台之间具有所述设定间隙的位置。

4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调节装置包括第五驱动部件、第五传送部件和第三移动部件;

46、所述第五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五传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五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三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三移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贴合载台的上端面连接;

47、所述第五驱动部件通过第五传动部件带动与所述第三移动部件连接的第一贴合载台沿着第三方向移动。

48、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行度调整贴合装置,第一贴合载台和第二贴合载台之间具有间隙,平行度调整装置设置在第一贴合载台的上端面,平行度调整装置带动第一贴合载台沿设定方向移动,使得第一贴合载台和第二贴合载台在设定方向保持平行关系,进而保证第一贴合载台和第二贴合载台之间的平行度,从而保证贴合镜片的平行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