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岩棉压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0602发布日期:2023-11-29 18: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岩棉压合系统,包括调整部(1)、封边部(2)和压合部(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岩棉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光筒表面呈螺旋线形排布有若干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安装帽(1014),所述调整钩针(1011)与安装帽(1014)相对转动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岩棉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钩针(1011)为月牙形或螺旋形,所述调整钩针(1011)底端为尖锥状且设置有弯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岩棉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拍打(201)为杠杆结构,且中间部分与竖直转轴转动安装,其自由端设置有往复运动的摇杆机构;所述竖向钩针(202)内设置有上下往复运动的摇杆机构,所述竖向钩针(202)底部为尖锥状且设有朝向下游侧的弯钩;上下两侧的钩针交错布置,且运动速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岩棉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拍打(201)和竖向钩针(202)的摇杆机构输入端通过变速箱与动力源连接,所述侧边拍打(201)和竖向钩针(202)的往复频率比为n:1,n≥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岩棉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1)内下层的压合辊组公切面为水平面,上层的压合辊组公切面为夹角为α1的斜面或夹角逐渐减小且最后一级夹角为α1的多级斜面,5°≤α1≤30°;所述调整辊布置在斜面的尾端或最后一级斜面对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岩棉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部(3)下层的压合辊组直径和轴间距均小于调整部(1)内压合辊组的直径和轴间距,且延伸至封边部(2)内;所述压合部(3)上层的压合辊组直径和轴间距与调整部(1)内压合辊组直径和轴间距相等,且公切面为夹角为α2的斜面,0°≤α2≤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岩棉压合系统,包括调整部、封边部和压合部;调整部,包括上下两层压合辊组,且每层压合辊组内均交替布置有若干组调整辊和覆压辊,上下两侧压合辊组内的调整辊交错布置;调整辊,包括绝对固定的芯轴,相对芯轴同轴转动的外光筒,沿外光筒径向自转且绕芯轴公转的调整钩针,所述芯轴与调整钩针之间通过锥齿轮副连接;本多层岩棉压合系统通过调整部在岩棉压前,进行纵向纤维的拉伸,增加多层纤维板之间的纤维连接量,从而提升多层板之间的连接度,避免出现分层现象,同时在边缘位置,通过中间层内折和外层纵向限位包裹,提升外露面的包裹度和平整度,可以直接不用裁切直接使用,节约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凯华万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