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

文档序号:35571656发布日期:2023-09-24 08:0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指一种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1、雪尼尔纱又称绳绒,是一种新型花式纱线,它是用两根股线做芯纱,通过加捻将羽纱夹在中间纺制而成。一般有粘/腈、棉/涤、粘/棉、腈/涤、粘/涤等雪尼尔产品。雪尼尔纱线特征是羽纱纤维被握持在合股的芯纱上,形状如瓶刷。它手感柔软,广泛用于梭织绒类织物和装饰织物,织物华丽,具有丝绒感。还可直接作为编结线用,具有丰满、保暖、装饰效果好的特点。雪尼尔梭织绒类织物被广泛应用于家纺,雪尼尔纱的使用赋予了家纺面料一种厚实感觉,具有高档华贵,手感柔软,绒面丰满、吸水性特别好。雪尼尔装饰织物可以制成沙发套、床罩、床毯、台毯、地毯、墙饰、窗帘帷幕等室内装饰饰品。还可直接作为编结线用,具有丰满、保暖、装饰效果好的特点。雪尼尔纱在针织鞋服面料领域的应用,未来将成为开发的新亮点。

2、粗细针距法国罗纹针织面料是倚靠正面或反面织针一隔一抽针形成织物的粗犷面和针织灯芯绒效应,因为抽针构成织物较长的沉降弧,制约织物的弹性,面料弹性较差,容易起包变形,细针距的致密面又影响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双胖组织针织灯芯绒面料有连续两路二隔二织针出来参与的单面编织,面料弹性不足且容易起毛起球和勾丝。

3、授权公告号为cn 216040050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雪尼尔面料,是一款梭织面料,主要解决雪尼尔面料普遍存在的亲肤性相对较差,影响雪尼尔面料的使用范围尤其是在服装面料领域内的应用问题。通过本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雪尼尔面料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抗起球、抗污性能提升兼具良好的亲肤性能和保暖性。但该面料贴肤性差,容易起包变形。

4、授权公告号为cn 212477042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雪尼尔针织面料,由雪尼尔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通过八路一个循环进行编织,主要解决和改善雪尼尔面料掉毛纤严重的问题。但更多地关注面料外观和实用性,没有考虑针织面料的亲肤性和功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一种具有良好亲肤性和吸湿排汗性能的雪尼尔功能面料。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其编织纱线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该针织面料包括里层、中间层和外层,其中,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共同形成针织面料的里层、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共同形成针织面料的中间层,第一纱线单独形成针织面料的外层;

3、所述第一纱线为改性雪尼尔纱线,所述改性雪尼尔纱线包括芯纱和羽纱,所述芯纱为异形截面改性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纱线,所述羽纱为亲水性纤维的混纺或者纯纺纱线;

4、所述第二纱线为弹性纤维纱线包覆纱,包括弹性芯纱和按照螺旋的方式对弹性纱芯进行包覆的外包纱;

5、所述第三纱线为任意编织纱线。

6、进一步的,该针织面料为圆型纬编机编织而成的纬编针织面料,其织机的排针方式上下织针均采用一枚高踵针和一枚低踵针一隔一间隔排列,其编织结构采用六路一个循环编织,其中第1、4路采用第三纱线编织成圈组织形成织物的里层,第2、5路采用第二纱线在前后针床轮流编形成织物的中间层和里层,第3、6路采用第一纱线编织成圈组织形成织物的外层、中间层和里层。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的芯纱包括超细旦截面改性聚酰胺纤维纱线或截面改性同时亲水改性的聚酯纤维纱线中的任一种,其改性截面包括十字截面、y型截面或锯齿形截面的非圆形截面;所述第一纱线中的羽纱包括为羊毛纤维、超细旦吸湿改性的腈纶纤维、棉纤维、超细旦亲水改性的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的纯纺或者混纺纱。

8、进一步的,亲水改性为在纤维制备过程中引入亲水性第三单体共混共聚,纤维中嫁接亲水性基团。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的弹性芯纱为耐高温聚氨酯纤维纱线、低温聚氨酯纤维纱线或聚烯烃纤维纱线中的一种;

10、所述第二纱线的外包纱为截面改性的聚酰胺纤维低弹长丝、截面改性的聚酯纤维低弹长丝、截面改性的聚酰胺纤维短纤和棉纤维的混纺纱或截面改性的聚酯纤维短纤和棉纤维的混纺纱中的一种,所述截面改性为十字截面、y型截面或锯齿形截面的非圆形截面,所述混纺纱中棉纤维占比20%~80%。

11、进一步的,第一纱线的线密度为16nm~8nm;第二纱线的弹性纱芯线密度为20d~140d,外包纱为长丝时其线密度为100d~400d,外包纱为混纺纱时,其纱线密度为60s~16s;第三纱线为长丝时其线密度为50d~200d,第三纱线为短纤纺纱时其纱线密度为120s~32s。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中超细旦聚酰胺纤维、超细旦聚酯纤维和超细旦吸湿改性的腈纶纤维单根纤维的线密度为0.5d~1.0d;所述第二纱线中截面改性的聚酰胺纤维和截面改性的聚酯纤维单根纤维的线密度为1.25d~1.75d;所述第三纱线中化学纤维单根纤维的线密度为2.0d~4.2d。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的弹性芯纱在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中的占比为2%~8%。

14、进一步的,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在染整过程中还经过吸湿排汗整液整理。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6、1)原料准备:根据所设计的面料选择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原料;

17、2)上机织造:将所选择的原料挂纱到机台上机织造,其中,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共同形成针织面料的里层、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共同形成针织面料的中间层,第一纱线单独形成针织面料的外层;织造时为后道工序的开幅预定型预留好剖幅线,得到面料毛坯;

18、3)毛坯检验:将所得面料毛坯沿剖幅线剖幅并同时全检入库;

19、4)染色配缸:将检验合格的面料毛坯由卷装退卷装入染布车,然后接疋成连续状;

20、5)预定型:将整车接好疋的面料毛坯进行预定型,预定型温度为130~190℃,车速15~25m/min,超喂布料量为10~50%;

21、6)染色进缸:根据配缸的面料毛坯重量和浴比给染缸进水,预定型好的面料毛坯进缸后,将布头布尾缝合成可以连续染缸运行的绳环状;

22、7)前处理:对进缸好的面料毛坯进行染整前处理得面料半成品;

23、8)染色:根据面料所选择的纤维纱线,合理制订染色流程和染色工艺,采用染色液对染整前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进行染色;

24、9)热洗冷洗:用皂洗剂对面料半成品进行热洗,所述热洗温度控制为85~98℃、保温时间控制为10~20min,洗净纤维染料浮色和沾色后,再进水冷洗10~20min;

25、10)缸内吸排:再进一缸水,采用吸湿排汗整理液对步骤9)所得面料半成品进行吸排整理,升温至60~80℃保温20~30min;

26、11)脱水烘干:将步骤10)所得面料半成品出缸,脱水后理布平幅烘干;

27、12)复定型:对面料半成品进行复定型,得到面料光坯。定型温度为130~150℃,车速为18~30m/min,超喂布料量为30~50%;

28、13)光坯检验:将所得面料光坯全检成卷入库。

2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上机织造方法为:

30、共六路编织形成一个完全循环组织,上下织针的排列都是一枚高踵针、一枚低踵针,高低踵针一隔一间隔排列。第一、四路为下针高低踵针都出来,出满针第三纱线进线的单面成圈编织,形成织物里层的主体;第二路为上下针的低踵针各出半针第二纱线参与的双面编织,第五路为上针的低踵针、下针的高踵针各出半针第二纱线参与的双面编织,连接织物的里外层并形成织物中间层的主体和织物的部分里层;第三、六路为上针高低踵针都出来,出满针第一纱线进线的单面成圈编织,高锺针单面成圈编织单独形成织物的外层,低踵针单面成圈编织构成织物的部分中间层和部分里层。

31、进一步的,所述上机织造在多功能小提花双面机或多功能小提花罗纹机上织造,织针呈罗纹对针配置,机器机号范围14g~24g。

3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9)中皂洗剂为净洗剂、螯合分散剂和洗衣粉三种助剂的混合液,混合液中净洗剂含量为1~3g/l,螯合分散剂含量为1~2g/l,洗衣粉0.5~1.5g/l。

3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0)中吸湿排汗整理液为醋酸或柠檬酸与吸湿排汗剂的混合液,混合液中醋酸或柠檬酸含量为0.5~1.5g/l,吸湿排汗剂2~4%(o.w.f)。

34、进一步的,步骤12)所述复定型,采用一浸一轧,轧余率60~100%,浸轧时轧液中各组分含量为:醋酸或柠檬酸的含量为0.5~1.5g/l,吸湿排汗剂含量为20~40g/l。

35、进一步的,所述吸湿排汗剂为聚酯聚醚有机硅三元共聚型复配物和聚酰胺聚醚有机硅三元共聚型复配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36、本实用新型所得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为外层、中间层、里层构成的三层结构。第三、六路上针高踵针和低踵针全部出针第一纱线进线成圈单面编织,高低踵针编织形成的线圈理论上都应构成织物的外层。第二、五路双面编织中上针只有低踵针参与成圈编织,编织形成的线圈理论上也应构成织物的外层,第二路下针低踵针和第五路下针高踵针成圈编织构成织物的部分里层。第三、六路中,上针高踵针成圈线圈的线圈指数为2,线圈长度相对较长,都是第一纱线弯纱形成的线圈并相互穿套,形成外层的凸起纵行。第三、六路中,上针低踵针成圈线圈的线圈指数为1,线圈长度相对较短,第二、五路中,上针低踵针成圈线圈的线圈指数为0,线圈长度相对较短,上针低踵针成圈线圈都是一个第一纱线线圈和一个第二纱线线圈相互交错穿套,第二路下针低踵针和第五路下针高踵针成圈线圈的线圈指数均为1,线圈长度相对较长,第二、五路双面编织中下针较长的形成线圈就会将上针低踵针形成的较短线圈进一步抽紧,拉进至织物的中间层,再加上第二纱线为弹性纤维纱线包覆纱,抽紧的上针低踵针形成第二纱线较短线圈,又更进一步将第三、六路中上针低踵针编织而成的相对较短的第一纱线线圈拉进织物的中间层,第一纱线因此参与构成织物的中间层,中间层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构成。上针低踵针成圈线圈形成一个第一纱线线圈和一个第二纱线线圈相互交错穿套的纵行凹进进入织物的中间层,和上针高踵针形成的较长线圈凸起纵行一起,使得该实用新型面料具有针织灯芯绒效应。传统的粗细针距法国罗纹针织面料单面编织是一隔一抽针进行,双胖组织针织灯芯绒面料是连续两路二隔二出针单面编织,一隔一或二隔二不出针的部分形成较长的横向沉降弧,严重制约面料的横向弹性发挥。本实用新型的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第三、六路和第一、四路都是上下针出满针参与的单面编织,不存在过长沉降弧的羁绊,再加上第二纱线弹性纤维纱线包覆纱的引入,面料具备舒适的弹性,有弹力但不紧绷压迫身体,长久穿着不易起包变形影响成衣的外观。

37、第一、四路下针高踵针和低踵针全部出针第三纱线进线成圈单面编织,构成织物里层的主体。第一路下针高踵针成圈线圈的线圈指数为2,线圈长度相对较长,第一路下针低踵针成圈线圈的线圈指数为0,线圈长度相对较短,同一横列一个大线圈一个小线圈交错排列。第四路下针高踵针成圈线圈的线圈指数为0,线圈长度相对较短,第四路下针低踵针成圈线圈的线圈指数为2,线圈长度相对较长,同一横列一个小线圈一个大线圈交错排列。下针高踵针在第一路成圈形成一个第三纱线长线圈、在第四路成圈形成一个第三纱线短线圈和在第五路成圈形成一个第二纱线相对于上针低踵针成圈线圈较长的线圈,三个线圈依次相互穿套循环反复形成织物的高踵针纵行,下针低踵针在第一路成圈形成一个第三纱线短线圈、在第二路成圈形成一个第二纱线相对于上针低踵针成圈线圈较长的线圈和在第四路成圈形成一个第三纱线长线圈,三个线圈依次相互穿套循环反复形成织物的低踵针纵行,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主要参与构成了织物的里层。上针低踵针第一纱线形成的较短线圈在第二纱线形成线圈拉力和弹力两方面力的作用下被拽拉进了织物的中间层,再加上第一纱线线密度较大纱线较粗,其芯纱外面的羽纱纤维会部分渗透进织物的里层,所以织物的里层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构成。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的线密度相对较小纱线较细,较长线圈和较短线圈在织物里层交错配置,里层具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孔隙,容积率大,赋予面料较好的透气透湿性能。第一纱线纤维为羊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超细旦的聚酯纤维和超细旦的聚酰胺纤维及其这些纤维的混纺纱线,纤维内部或纤维之间内存较多静置空气,第一纱线线密度较大,使得织物外层容积率小,所得面料具有致密的外层,在人体肌肤和面料外层之间保有大量静置空气,众所周知空气是导热系数最低的物质,以上因素面料具有较好的保暖性。

38、本实用新型所得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面料通过缸内吸排和复定型吸排两级吸排整理,所述吸湿排汗剂为聚酯聚醚有机硅三元共聚型复配物和聚酰胺聚醚有机硅三元共聚型复配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热处理条件下,聚酯或聚酰胺纤维芳环之间的链段受热伸展,吸湿排汗剂的聚酯链段或聚酰胺链段与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分子相似相容,进入到纤维内部。温度降低后,聚酯或聚酰胺纤维芳环之间的链段重新收缩,而将吸湿排汗剂的聚酯或聚酰胺链段嵌在中间,紧密结合,可以将吸湿排汗剂通过聚酯链段或聚酰胺链段锚固在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中的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上,而聚醚链段和有机硅链段伸向纤维的外部,聚醚链段赋予面料持久耐洗的亲水性,有机硅链段赋予织物持久耐洗柔软舒适的手感,面料被赋予持久耐洗的吸湿性能。面料里层为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构成。第一纱线的羽纱纤维部分参与渗进里层,羽纱纤维为羊毛纤维、吸湿改性的腈纶纤维、棉纤维、超细旦亲水改性的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一定比例混纺混配,都具有高吸湿性或高吸附性,汗液水分会通过羽纱纤维强烈的芯吸导湿作用迅速逐级传导至中间层和外层。面料的中间层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构成,第一纱线雪尼尔纱线芯纱使用超细旦截面改性聚酰胺纤维纱线或截面改性同时亲水改性的聚酯纤维纱线,第二纱线弹性纤维纱线包覆纱外包纱为截面改性的聚酰胺纤维低弹长丝、截面改性的聚酯纤维低弹长丝、截面改性的聚酰胺纤维短纤和棉纤维的混纺纱及截面改性的聚酯纤维短纤和棉纤维的混纺纱中的一种,第一纱线的纱芯和第二纱芯的外包纱都是截面改性的纤维纱线,具有比普通圆形截面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能,芯吸导湿功能更强,汗液水分在中间层横纵向可以迅速扩散转移。面料的外层由第一纱线构成,第一纱线的纱芯为超细旦纤维纱线,单位线密度的超细旦纤维纱线具有比普通纱线更大的比表面积,第一纱线在织物的外层通过编织形成横纵向导湿的沟渠,在强大比表面能的作用下扩散转移,吸湿面积迅速扩大,吸湿面积越大意味着外层表面散湿蒸发面积也越大,面料同时具备持久耐洗的吸湿和快干两项功能。

39、本实用新型所得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面料具有单向导湿的功能。单向导湿的原理分述如下:

40、本实用新型面料里层、中间层和外层吸湿性能存在差异性,第一纱线都参与编织了外层、中间层和里层,外层全部由第一纱线构成,第一纱线在中间层成圈的线圈长度(线圈指数为1)比在外层成圈的线圈长度(线圈指数为2)相对要短,第一纱线在里层的参与只是中间层第一纱线羽毛纤维中的部分纤维,因第一纱线线密度大和里层容积率大而渗入,第一纱线由外层至中间层再至里层的权重逐级递减,面料整体的外层加权平均回潮率>中间层加权平均回潮率>里层加权平均回潮率,形成三层织物之间吸湿性差异梯度,逐级差动吸湿实现面料单向导湿功能。

41、第一纱线的线密度为16nm~8nm(625dtex~1250dtex);第二纱线外包纱:长丝线密度为100d~400d(111.11dtex~444.44dtex),混纺纱线密度为60s~16s(97.93dtex~367.25dtex);第三纱线的长丝线密度为50d~200d(55.56dtex~222.22dtex),纯纺或混纺纱线密度为120s~32s(48.97dtex~183.63dtex)。为方便比较三种纱线的线密度大小,将所有线密度指标全部转化成了括弧内的分特指标,不难发现第一纱线线密度远大于第二纱线外包纱线密度,第二纱线外包纱线密度大于第三纱线线密度设计理念,假设单根纤维线密度相同,线密度大的纱线会拥有较多的单根纤维,具有相对较多的吸湿表面积和芯吸导湿比表面积,外层单位体积内参与吸湿储湿和芯吸导湿的纱线纤维数量和比表面积明显远大于中间层吸湿纱线纤维数量和比表面积,中间层吸湿纱线纤维数量和比表面积大于里层吸湿纱线纤维数量和比表面积,因而里层纤维所吸湿的汗液水分会很快通过中间层向外层纤维集聚转移储存起来并通过外层表面逐步散湿,达到里层面料快干优于外层的目的。这种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线密度差异梯度促使里层面料快干优于外层,面料具有单向导湿的功能。

42、第一纱线中超细旦聚酰胺纤维、超细旦聚酯纤维和超细旦吸湿改性的腈纶纤维单根纤维的线密度为0.5d~1.0d;第二纱线中截面改性的聚酰胺纤维和截面改性的聚酯纤维单根纤维的线密度为1.25d~1.75d;第三纱线中化学纤维单根纤维的线密度为2.0d~4.2d。第一纱线单根化学纤维的线密度<第二纱线单根化学纤维的线密度<第三纱线单根化学纤维的线密度,单位线密度纱线的单根纤维数量对比:第一纱线单根纤维数量>第二纱线单根纤维数量>第三纱线单根纤维数量,单根纤维线密度差异梯度引起单位线密度纱线的单根纤维数量明显差异,同上理赋予面料单向导湿的功能。

43、本实用新型所得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形成了里层、中间层和外层三层织物之间吸湿性差异梯度、纱线线密度差异梯度和单根纤维线密度差异梯度,三个差异梯度共同作用促成面料具有单向导湿的功能。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45、1本实用新型所得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不同于传统的粗细针距法国罗纹针织面料,也不同于双胖组织工艺上机形成的针织灯芯绒面料,具有针织灯芯绒效应,同时面料还具备舒适的弹性,有弹力但不紧绷压迫身体,长久穿着不易起包变形影响成衣的外观,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和抗勾丝性能优良。

46、2本实用新型所得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透气透湿且兼具保暖性。

47、3本实用新型所得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经过进一步吸湿排汗处理后,可以具有持久耐洗的吸湿快干和单向导湿功能。

48、4本实用新型所得雪尼尔功能性针织面料,可以做贴身的内衣面料,也可以用作开发运动系列服装的面料,迎合针织面料外穿化的大趋势,根据所选择的原料可以开发高、中和低档不同价格层次的面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