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蜜丸,具体说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 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
[0003]偏头痛在传统医学上被认为其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李东垣早在《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惑论》中,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并明确地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半边痛者……此偏头痛也”。从古至今,各个医家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是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瘀阻滞,淤血阻络所引起。
[0004]目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多为西药,如:益欣雪(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必理通(对乙酰氨基酚片)及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镇痛、祛晕作用,只是缓解偏头痛患者的表面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偏头痛,而且会产生副作用,安全性较低。
[0005]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中医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研究和努力,如中国专利CN102133339B中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配方为“川芎,柴胡,金银花,牛膝,陈皮,白芷,郁李仁,白芍,甘草,白芨,远志和黄苗”的组合物,于本发明配方相比,无重合原料药,故对本发明不造成影响;又如中国专利CN1102050C中公开了 “一种治疗脑血管引起的偏头痛性疾病的中成药”,其配方为“血见愁,瓦松,麦穗和高梁壳”的组合物,该发明对于脑血管引起的偏头痛确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偏头痛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疾病,很难单纯地将其界定为脑血管引起的,故与本发明相比,该专利所提出的配方治疗范围窄,不能全面、彻底地治愈偏头痛。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方便、见效快、治愈周期短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及其制作工艺。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由以下原料药组成:秦艽,刺蒺藜,茺蔚子,羌活,蔓荆子,珍珠母,竹茹,旋复花,全蝎,蜈蚣,蜂蜜。
[0008]进一步的,上述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各原料药的重量份为:秦艽2?3份,刺蒺藜I?2份,茺蔚子0.5?1.5份,蒿本I.2?2.6份,羌活I.4?1.8份,蔓荆子0.8?1.6份,珍珠母0.6?1.2份,竹茹0.6?0.8份,旋复花I.8?2.4份,全蝎I.5?3.7份,蜈蚣2.6-4.8份,蜂蜜10?20份。
[0009]作为优选,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秦艽2.5份,刺蒺藜1.5份,茺蔚子I份,宪活1.6份,蔓荆子1.2份,珍珠母0.9份,竹茹0.7份,旋复花2.1份,全蝎2.6份,蜈蚁3.7份,蜂蜜15份。
[0010]作为优选,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秦艽2份,刺蒺藜I份,宪蔚子0.5份,蒿本1.2份,宪活1.4份,蔓荆子0.8份,珍珠母0.6份,竹茹0.6份,旋复花1.8份,全蝎1.5份,蜈蚁2.6份,蜂蜜10份。
[0011 ]作为优选,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秦艽3份,刺蒺藜2份,宪蔚子1.5份,蒿本2.6份,宪活1.8份,蔓荆子1.6份,珍珠母1.2份,竹茹0.8份,旋复花2.4份,全蝎3.7份,蜈蚣4.8份,蜂蜜20份。
[0012]—种上述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药前处理:按配方称取相应重量份的原料药经洗净后除去杂质,放入干燥机中干燥,干燥完成后取出原料药,用粉碎机将其粉碎,过120目筛子得到细粉,装入消毒盆内备用;
(2)配蜜:将所得细粉和蜂蜜按1:1.2-1.5的比例称取相应重量份的蜂蜜;
(3)炼蜜:先用武火将蜂蜜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至蜂蜜泛黄沫且滴入凉水中不散而沉底时,完成炼蜜;
(4)调药与和药:将炼好的蜂蜜缓缓倒入消毒盆盛装的药粉内,同时在药粉内进行搅拌,边倒蜂蜜边调药粉,直至干药粉完全消失在蜂蜜中时停止加蜜,调好后,将药和蜜在消毒盆内和成团状;
(5)搓条与制丸:将和好的药团搓制成条,然后放入制丸机中制成大小均匀的蜜丸;
(6)包装与贮藏:待药丸发汗,外表变硬后,用蜡纸、保鲜膜、塑料袋或蜡壳等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0013]作为优选,所述蜜丸的包装规格为10±0.1g/个,10个/盒,10盒/箱。
[0014]本发明配方中部分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1、秦艽味辛、苦,性平,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之功效,对于偏头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刺蒺藜性温、味苦,具有散风、明目、下气、行血之功效,可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和瘰疬,能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和瘰疬;
3、茺蔚子味甘辛、性凉,能活血调经,疏风清热;主治治妇女月经不调,崩中带下,产后瘀血作痛,肝热头痛,目赤肿痛,或生翳膜;
4、羌活能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主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5、蔓荆子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外感风热、头昏头痛、偏头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多泪、目睛内痛、昏暗不明、湿痹拘挛;
6、珍珠母味咸、性寒,入肝、心经;具有安神定惊、平肝潜阳、清热明目、止血燥湿之功效;
7、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效,主治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8、旋复花味咸、性温,入肺、肝、胃经,能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9、全蝎味辛、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之功效,主治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喁,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10、蜈蚣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蜜丸制剂的形式,制作工艺简单,避免了熬制中药带来的不便之处,且有利于吸收。本发明能有效治愈偏头痛,且见效快,治愈周期短。
[0016]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1、一般资料:发明人于2013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共收治了 120名偏头痛患者,男40名,女80名,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5年。
[0017]2、症状: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夜间头痛、意识障碍及高血压等症状。
[0018]3、诊断标准:
(1)脑电图检查,偏头痛患者无论在发作期还是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
(2)脑血流图检查,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波幅不对称,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
(3)脑血管造影检查,偏头痛患者在发生严重的头痛时,高度怀疑是否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才进行脑血管造影,以期排除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患;
(4)脑脊液检查,偏头痛患者脑脊液的常规检查通常是正常的,但脑脊液的淋巴细胞较正常值偏高;
(5)免疫学检查,偏头痛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C3及E花环形成较正常人偏高;
(6)血小板机能检查,偏头痛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性升高。
[0019]4、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蜜丸剂对其进行治疗,每次服用I?3个,每天三次,饭后用温水送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忌烟酒。
[0020]5、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达标。
[0021 ]有效:上述症状部分消失或未完全消失,各项检查部分未达标。
[0022]无效:上述症状及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0023]6、治疗结果:治愈114名,有效4名,无效2名,治愈率95%,总有效率98.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一: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由以下原料药组成:秦艽,刺蒺藜,茺蔚子,羌活,蔓荆子,珍珠母,竹茹,旋复花,全蝎,蜈蚣,蜂蜜。
[0026]上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为:秦艽2份,刺蒺藜I份,茺蔚子0.5份,蒿本1.2份,羌活1.4份,蔓荆子0.8份,珍珠母0.6份,竹苑0.6份,旋复花I.8份,全蝎I.5份,蜈蚁2.6份,蜂蜜1份。
[0027]—种上述实施例中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蜜丸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