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化支撑比的足式机器人足端力分配方法

文档序号:9844211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基于优化支撑比的足式机器人足端力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足力分配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优化支撑比的足式 机器人足端力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多足机器人而言,至少有三条腿处于支撑状态,才能保持机身稳定。由于每个 足端存在三个方向的分力,存在9个未知数,而移动机器人只能列出6个平衡方程,因此多足 机器人足端力分配具有多种解法,而不同解法将导致不同的足端力分配结果。足端力分配 解法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伪逆法,采用螺旋理论列出多肢体系统的平衡方程和足端 摩擦力约束方程,根据伪逆思想,推导足端支反力的求解公式,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不能保证 机器人关节的控制力矩最优。第二种是优化法,推导以关节力矩为变量的动力学方程,摩擦 约束方程等,以关节力矩平方和最小、电机所需功率总和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 第一种方法的不足在于,无法获得最优解;第二种方法的不足在于,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 因此计算复杂,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0003]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足式机器人足端力分配方法,对支撑 比、力的大小以及力的方向进行优化,保证优化效果。(二)技术方案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优化支撑比的足式机器人足端力 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S1、以机身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将所有支撑腿简化为一条虚拟支撑腿,基于机身 虚拟伺服力,建立机身力矩平衡方程,从而求取虚拟支撑腿期望零力矩点;
[0007] S2、采用最小二乘法设计支撑比的优化目标函数,求取各支撑腿的实际支撑比,并 得到三条支撑腿在z方向的力;
[0008] S3、设计各支撑腿的水平方向分力为未知数,基于未知足端力方向和期望足端力 方向,得到足端力方向的优化目标函数,从而获取各支撑腿在X和y方向的分力。
[0009] (三)有益效果
[0010]本发明在考虑足端位置的基础上,对支撑比、力的大小以及力的方向进行优化,直 接保证了优化效果。具体为:(1)分析垂直载荷时,直接对支撑比进行优化分配。多足机器人 足端力分配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行走稳定性,本发明首先对支撑比进行优化,因此首先保证 了行走稳定性。(2)在保证行走稳定性的情况下,继续分析水平方向分力,并直接对力的方 向进行优化。传统方法的优化目标是总力矩最小或者功率消耗最低,这样的优化目标无法 保证足端力最优,而本方法直接瞄准足端力及其方向进行优化,从更高层次上保证了优化 结果。(3)在进行力分配时,每个环节都考虑了足端力位置,因此充分利用了力和力矩平衡 的特点,进一步确保优化结果。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期望零力矩点分析示意图;
[0012] 图2是各条腿支撑比分析示意图;
[0013] 图3是各条腿作用力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5]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优化支撑比的足式机器人足端力分配方法,采用单腿虚拟腿 模型,根据机身虚拟伺服力获取虚拟腿期望零力矩点;根据足端位置,采用非线性优化算法 获取最小支撑比;根据机身虚拟伺服力、最小支撑比、以及足端位置对足端力方向进行优 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6] 如图1所示,步骤S1,以机身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假设左后腿HL为摆动腿,其余三 条腿右后腿HR、左前腿FL以及右前腿FR为支撑腿,求取虚拟支撑腿期望零力矩点。本步骤 中,将所有支撑腿简化为一条虚拟支撑腿,基于机身虚拟伺服力,建立机身力矩平衡方程。 根据该方程可以获取虚拟支撑腿期望零力矩点。具体包括:
[0017]步骤S11:求取期望零力矩点C0P的y轴坐标。在yz平面上,机身质心受到绕X轴的力 矩Mx,沿y轴和z轴的作用力Fy和Fz,期望零力矩点C0P在该yz平面上受到相同方向和大小的y 轴和z轴方向作用力Fy和Fz,期望零力矩点COP的z轴坐标z。等于机身估计高度Η。由此可以基 于1而几、2。,期望零力矩点0^的 7轴坐标7。,列出72方向的力矩平衡方程,最终获得7。 :
[0018] -FyZc+Fzyc=Mx (1)
[0019] 步骤S12:求取期望零力矩点COP的X轴坐标。在xz平面上,机身质心受到绕y轴的力 矩My,沿X轴和Z轴的作用力F x和Fz,期望零力矩点C0P在该XZ平面上受到相同方向和大小的X 轴和z轴方向作用力Fx和Fz,期望零力矩点C0P的z轴坐标z。等于机身估计高度H。由此可以基 于^^ 2、2。,期望零力矩点1轴坐标1列出^方向的力矩平衡方程,最终获得1:
[0020] FxZc-FzXc=My (2)
[0021] 如图2所示,步骤S2,求取各支撑腿的实际支撑比以及三条支撑腿在z方向的力。本 步骤中,设计各支撑腿的期望支撑比,采用最小二乘法设计支撑比的优化目标函数,从而获 取各支撑腿的实际支撑比。具体包括:
[0022] 步骤S21:设计各条支撑腿的实际支撑比为未知数^1^^^,期望支撑比1、1, 6以'^为已知数,得到关系式:
[0023]
(' 3 )
[0024]其中,Fz为虚拟支撑腿期望零力矩点C0P在z方向所受的力,三个等式右边的分子 分别表示对应三条支撑腿在z方向所受的力。
[0025]步骤S22:建立各支撑腿的足端坐标和实际支撑比,与期望零力矩点坐标的函数, 即: fxc = /(x,·,;·,·) ( 4 )
[0026] ^ Jχ … lyc=f(yrrj)
[0027] 表示自变量为山的函数,f(n · ^)表示自变量为的函数,其中下 标j = fl,fr,hr,Xj、yj表示对应支撑腿的足端X、y轴坐标。
[0028] 步骤S23:基于实际支撑比和期望支撑比,建立支撑比优化目标函数。
[0029] J = f (rf 1, rf r, rhr, r' f 1, r' f r, r' hr) (5)
[0030] 步骤S24:基于步骤S22和步骤S23,求解实际支撑比,再根据公式(3)求得三条支撑 腿在z方向的力。
[0031] 如图3所示,步骤S3,求取各支撑腿在X和y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