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螺旋通道109,第一通道107的内侧面110与第一螺旋通道109的弧面112相切连接(参图6带截面的部分),第一腔体114开设有第一腔室118及间隔的多个进气孔119,多个进气孔119连通第一螺旋通道109与第一腔室118。
[0048]因此,间隔的多个进气孔119能够避免气流过于集中地进入到第一腔室118的某个区域,这样可使得气流更快地均匀分布到第一腔室118中。第一螺旋通道109形成为三维螺旋通道。
[004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包括第二引射管120,炉头104包括第二腔体122,第二腔体122设置在第一腔体114中。
[0050]请参图3及图6,第二引射管120包括第二直管124及第二螺旋管126,第二直管124与第一直管106间隔设置,第二螺旋管126自第二直管124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第二腔体122。第二直管124开设有第二通道,第二螺旋管126开设有第二螺旋通道,第二通道的内侧面与第二螺旋通道的弧面相切连接。
[0051]第二腔体122开设有第二腔室132,第二螺旋通道连通第二腔室132及第二通道。
[0052]具体地,第二腔体122位于炉头104的中间,并可作为燃烧器100的中环腔体或内环腔体。第二引射管120可作为燃烧器100的中环引射管或内环引射管。
[0053]由于第二螺旋管126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炉头104,因此,第二螺旋管126形成三维螺旋管。第二螺旋通道形成为三维螺旋通道。
[0054]第二引射管120整体形成螺旋进气结构。当气流从连接在第二直管124上的进气阀134进入第二直管124时,气流沿第二直通道进入第二螺旋通道,经第二螺旋通道导向引流而盘旋上升进入第二腔室132。这样使气流可更顺畅地进入第二腔室132,气流阻力减到最小,气流更为稳定,从而使中环火焰的燃烧更为稳定。
[005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直管124的外侧面128与第二螺旋管126的外弧面130相切。这样能够使第二引射管120易于加工,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
[005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7,第二螺旋管126为等壁厚的螺旋管,第二螺旋管126的壁厚D3为1.5-4毫米,优选2-3毫米。
[0057]因此,等壁厚的螺旋管易于制造加工,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同时,也能有利于螺旋管内形成螺旋通道。
[0058]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中并未标示出第二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关于第一通道107及第一螺旋通道109的相关部分说明,也能理解第二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005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14与第二腔体122同心设置。因此,同心设置的第一腔体114与第二腔体122能够使炉头104所形成的火焰更均匀,避免了燃烧器100局部加热不均匀的现象出现。
[0060]例如,在图1及图2的示例中,第一腔体114与第二腔体122均基本呈圆柱状。圆柱状的第一腔体114及第二腔体122有利于炉头104内部的气流顺畅流通。
[006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包括第三引射管136,炉头104包括第三腔体138,第三腔体138设置在第二腔体122中。
[0062]第三引射管136包括第三直管140及第三螺旋管142,第三直管140间隔设置在第一直管106与第二直管124之间,第三螺旋管142自第三直管140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第三腔体138,第三直管140开设有第三通道,第三螺旋管142开设有第三螺旋通道,第三通道的内侧面与第三螺旋通道的弧面相切连接。
[0063]第三腔体138开设有第三腔室141,第三螺旋通道连通第三腔室141及第三通道。
[0064]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122可作为燃烧器100的中环腔体,第三腔体138可作为燃烧器100的内环腔体。第二引射管120可作为燃烧器100的中环引射管,第三引射管136可作为燃烧器100的内环引射管。
[0065]由于第三螺旋管142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炉头104,因此,第三螺旋管142形成三维螺旋管。第三螺旋通道形成为三维螺旋通道。
[0066]第三引射管136整体形成螺旋进气结构。当气流从连接在第三直管140上的进气阀148进入第三直管140时,气流沿第三通道进入第三螺旋通道,经第三螺旋通道导向引流而盘旋上升进入第三腔室141。这样使气流可更顺畅地进入第三腔室141,气流阻力减到最小,气流更为稳定,从而使内环火焰的燃烧更为稳定。
[006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直管140的外侧面144与第三螺旋管142的外弧面146相切。这样能够使第三引射管136易于加工,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
[006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螺旋管142为等壁厚的螺旋管,第三螺旋管142的壁厚为1.5-4毫米,优选2-3毫米。
[0069]因此,等壁厚的螺旋管易于制造加工,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同时,也能有利于螺旋管内形成螺旋通道。
[0070]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中并未标示出第三通道及第三螺旋通道,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关于第一通道107及第一螺旋通道109的相关部分说明,也能理解第三通道及第三螺旋通道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007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14、第二腔体122及第三腔体138同心设置。同心设置的三个腔体有利于炉头104的均匀加热。
[0072]例如,在图1及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腔体114、第二腔体122及第三腔体138均基本呈圆柱状。圆柱状的第一腔体114、第二腔体122及第三腔体138有利于炉头104内部的气流顺畅流通。
[0073]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形成具有外环火、中环火及内环火的多环高效燃烧器。在每个环的进气结构上均采用螺旋进气结构,结构上实现气流流畅、各环火的燃烧稳定。同时,螺旋进气结构也便于出模加工,进而提高了燃烧器100的可制造性及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
[007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6,第三直管140的中心线X2与炉头104的径向轴线X3之间的距离Dl为6-10毫米(mm)。
[0075]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三直管140作为内环火的进气管,为了使气流更顺畅地进入第三腔体138,第三直管140与炉头104的上述偏心设计使得气流能够被第三螺旋管142充分导向引流而盘旋上升到第三腔体138中,保证了第三腔体138所形成的火焰的稳定性。
[007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较佳地,第三直管140的中心线X2与炉头104的径向轴线X3之间的距离Dl为8mm。上述的距离能够在第三腔体138所形成的火焰稳定性与燃烧器100的尺寸之间取得较佳的平衡。
[007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包括设置在炉头104上的第一火盖150(燃烧器的火盖),请参图8-图11,第一火盖150开设有多个第一火孔152、多个第二火孔154及环状的第一稳焰槽156,第一稳焰槽156连通多个第二火孔154。第一稳焰槽156位于多个第一火孔152的上方。
[0078]请参图11,第一稳焰槽156的槽口方向Pl与第一火孔152的开口方向P2形成的夹角为第一锐角α。
[0079]具体地,第一火盖150可作为外环火盖,第一火盖150可放置在第一腔体114上,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火盖150的外周面形成有阶梯面158,当第一火盖150放置在第一腔体114上时,阶梯面158承载在第一腔体114的顶面上,可使第一火盖150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腔体114上并封闭第一腔室118。
[0080]第一火盖150内开设有第一火盖腔室160,第一火盖腔室160连通第一火孔152与第二火孔154。第一火盖腔室160与第一腔室118共同形成收容气流的第一气流腔室。
[0081]第一稳焰槽156位于多个第一火孔152的上方是指在第一火盖150正常安装到燃烧器100或正常摆放时,第一稳焰槽156位于多个第一火孔152的上方,例如图1、图8-图11所不O
[0082]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火孔152可作为外环腔体的主火孔,第二火孔154可作为外环腔体的次火孔,第一火孔152的孔径较第二火孔154的孔径大。
[0083]第一稳焰槽156的气流可由第二火孔154提供,气流通过第二火孔154在第一稳焰槽156内进一步扩散,并第一锐角使得从第一稳焰槽156的槽口喷出的气流与从第一火孔152的开口喷出的气流交错对冲,两个气流相互牵引,在第一稳焰槽156的槽口位置形成稳定燃烧的值班火焰,可牢牢拖住第一火孔152的气流以形成燃烧稳定的平流火焰,使燃烧器100的炉头104的燃烧更稳定。
[008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稳焰槽156基本水平地开设在第一火盖150中,多个第一火孔152及多个第二火孔154均相对于第一稳焰槽156倾斜设置,多个第一火孔152及多个第二火孔154均位于第一稳焰槽156的同一侧。因此,在第一稳焰槽156内扩散的气流在第一稳焰槽156的槽口形成近乎水平的气流,使炉头104的燃烧更稳定。同时,位于第一稳焰槽156同一侧的第一火孔152及第二火孔154可有利于气流顺畅地进入第一火孔152及第二火孔154。
[008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较佳地,第一稳焰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