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主义,universalism
1)universalism[英][,ju:ni'v?:s?liz?m][美][,jun?'v?s?l,?zm?]普遍主义
1.Globalization and Pluralism --Considerations on the debate on cultural universalism and cultural particularism;全球化与多元化——关于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之争的思考
2.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mension Universalism vs. Particularism on Ethical Decision-Making in Marketing;文化维度“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对营销伦理决策的影响
英文短句/例句

1.universalism-internationalism school普遍主义-国际主义学派
2.On the Substitution and Overstep of Liberal Universalism for Christian Universalism论自由主义普遍主义对基督教普遍主义的替代与超越
3.Liberal universalism embodies individualistic basic spirit.自由主义普遍主义体现着个人主义的基本精神。
4.The Philosophical Feature of Confucianism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Inter-Cultural Dialogue--Universalism or Non-Universalism;儒家哲理特征与文化间对话——普遍主义还是非普遍主义
5.(3)To take the rule of universalism must conform to some order.(3)普遍主义的推行有其内在次序
6.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inciple of Anti-monopolism Law;反垄断普遍主义法理论、法原则探究
7.A Defense of Universalism--With a Critique of the Particularism about Chinese Culture;为普遍主义辩护——兼评中国文化特殊主义思潮
8.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Reward Paradigm--From Universalism to Constructivism科学奖励范式转换——从普遍主义到建构主义
9.Sociological Deconstruction of the Belief in Scientific Universality: Feyerabend s Critical Philosophy of Universalism;科学普遍性信仰的社会学解构——费耶阿本德对普遍主义的批判
10.Universality and Individuality of the “Original Mind”--A Universalistic Orientation in Xiong Shili s Philosophy;“本心”的普遍性与个体性——论熊十力哲学的普遍主义取向
11.The Universal Element in Habermas s Theory of Legitimacy of Law;哈贝马斯法律合法性理论中的普遍主义成分
12.Which Universalism to Defend--A Review with Professor Zhao Dunhua;为何种普遍主义辩护——与赵敦华教授商榷
13.God and Eternal Law--On the Universalistic Tradition in Christian Theology;上帝与永恒法——论基督教神学中的普遍主义传统
14.Kontextualisierter Universalismus in Confucian Ethics--Taking "Ren" as an example儒家伦理的“脉络化的普遍主义”——以“仁”为例作说明
15.Study on the Paticularization of Universalism of Table Tennis in Sport Globalization体育全球化下乒乓球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分析
16.Section 5: Debating Universalism versus Cultural Relativism: How Is the Notion of Culture Discussed?辩论普遍主义对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的概念是如何被讨论的?
17.The idea basic of national state in Deng Zhenglai's book can not resist universalism.而邓正来在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国别主义则无法对抗普遍主义
18.The principal symbols are Victory, Fraternity and Universality.主要标志的含义是胜利、博爱、普遍性。
相关短句/例句

universalistic[英][,ju:ni,v?:s?'listik][美][,jun?,v?s?'l?st?k]普遍主义的
1.this paper is the wold s view-point, analyses the Brain Drain is the light of universalistic spirit.高等教育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下走向世界已成为一种必然 ,本文提出站在世界的高度 ,用普遍主义的精神理解人才流动 ,充分利用人才流动的契机 ,增强大学在竞争中的生命力。
3)non-Universalism非普遍主义
4)universalist[英][,ju:ni'v?:s?list][美][,jun?'v?sl??st]普遍主义者
5)Generalist Values普遍主义价值观
6)universal prescriptivism普遍规定主义
1.So universal prescriptivism cannot be the basis of utilitarianism as .所以,普遍规定主义理论并非像黑尔以为的那样可以作为功利主义的基础,相反,它的规范性结论与罗尔斯属于同一个类型,即承认人际区分的公正的道德观。
延伸阅读

普遍主义-国际主义学派  由德国F.K.von萨维尼奠基,盛行于19世纪欧美两洲的国际私法学派。该派学者认为国际私法的一些原则可以从超越于国家之上的国际法或自然法推演而得,并且根据这些原则就能构成一个普遍性抵触规则体系,用以界限各国的立法管辖权,并对各国具有一般拘束力。这个学派除萨维尼外,还有德国K.L.von巴尔、E.齐特尔曼、E.弗兰肯施泰因,法国A.韦斯、A.皮耶,比利时F.洛朗,英国A.V.戴西,美国J.H.比尔和意大利的P.S.曼奇尼。他们的学说内容又互有不同,以萨维尼和曼奇尼的学说影响较大。      萨维尼  在他1849年出版的《现代罗马法制度》中阐述了他的国际私法理论。他认为在各个互相往来的主权国家间,因有互赖存在,所以有国际法社会存在,相互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国际私法所应致力以达到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在法律抵触事件中,一个法律关系,不论其判决是由甲国或乙国作出,应得到同一的解决。"关于解决法律抵触的方法,他抨击并摒弃了法则区别说学者已经使用了 500年的、从法律规则出发进行研究的方法,而不是从法律关系出发,根据各种法律关系的性质,研究所应适用的法律。他认为自然人应归属于其住所地的法律。正如人有其住所,每一法律关系也有其本座(Sitz)。一个人的住所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空间,一个法律关系的本座也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空间。支配该本座所存在的空间的法律,就是该法律关系所应归属的法律,即所应适用的准据法。按照这个方法,关于物权,不论动产或不动产物权,应适用物之所在地法;从契约所发生的债,应依当事人的意思定其本座,但如当事人并无明示的相反意思,应适用契约履行地法。关于继承,实际上是延长被继承人的权力和意志,所以不论动产继承或不动产继承,并且不论遗产坐落在什么地方,都应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萨维尼的学说受到一些批评,如法国J.P.尼博耶曾指出,它只能造成"法律的印象主义";德国A.R.von布林茨说债并未坐着,如果是坐着的话,在双务契约的情形下,应有两个座位;德国M.沃尔夫说他的思想"不指示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而只指示该路径的方向"。但是,萨维尼提示了一个解决法律抵触的新方法,影响深远。不仅到19世纪终了,他的学说支配整个欧洲大陆并影响英国国际私法学者的思想;即使现代,萨维尼的学说仍然影响着很多国家的国际私法学者和立法。    曼奇尼(1817~1888)  国际私法中属人法学派的创始人。他解决法律抵触的理论是:①国籍的原则,即关于人的身份、能力、亲属关系和继承关系,应当适用当事人的本国法;②个人自由的原则,即关于物权和债的关系,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③属地主权的原则,即一国以公共秩序为目的的法律,应当适用于居住在该国的一切人民,不论他们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    属人法学派的学说,对于各国现实的国际私法有很大的影响。其国籍原则促使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除挪威、丹麦等少数例外,已经一致以当事人本国法解决人的身份、能力、亲属关系和继承关系问题。关于公共秩序的概念,也由于属人法学派的属地原则,而在国际私法中上升到原则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