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paradox
1)Easterlin-paradox伊斯特林悖论
1.The new solution of "Easterlin-paradox"-Gambling Analysis to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伊斯特林悖论”新解——对教育的经济价值之博弈分析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new solution of "Easterlin-paradox"-Gambling Analysis to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伊斯特林悖论”新解——对教育的经济价值之博弈分析
2.TALK ABOUT THE UNIQUE ROLE OF ISLAM IN THE MOSLEM WORLD OF ARAB COUNTRIES论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中的独特作用
3.But Easterlin's evidence points to the persistence of materialism.但伊斯特林的论证却指出人类的物欲永无止境。
4.Easterline s supply and demand theory whether not to be“acclimatized”;伊斯特林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会不会“水土不服”?
5.Contradiction of Religion and Development-Discussion on the Theory,Culture and Practical Conflict of Islam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宗教与发展的悖论——论伊斯兰与金融全球化的理论、文化与现实冲突
6.Contrariness between Life and Death--On The Dead by James Joy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alism生与死的悖论——从形式主义角度评詹姆斯·乔伊斯的《死者》
7.FILM STAR CLINT EASTWOOD HONOURED IN GALA TRIBUTE影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受庆典嘉奖
8.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Lyric Story with James Joyce s Dubliners;从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论抒情式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特色
9.Wittgenstein s Law of Compliance Paradox and its Methodological Revelations;维特根斯坦“遵从规则”悖论及方法论启示
10.Paradox of Ego--On the Dual Consciousness in Mark Strand's Poems自我的悖论:论马克·斯特兰德诗歌中的双重意识
11.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ciability of Islam During its Spread in Iran论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交往性特征
12.Sterling Moss and A? J? Foyt race cars professionally.斯特林?莫斯和A?J?福伊特都是职业赛车手。
13.TANASESCU, Sorin Mihail索林·米哈伊尔·特讷塞斯库
14.Theoretical Connotion of Ihde's Instrumental Realism and Its Paradox伊德工具实在论理论内涵及悖论分析
15.Banach-Tarski paradox巴拿赫-塔尔斯基悖论
16.Clint Eastwood's trademark is his squint.(西部片影星) 克林伊斯威特的特征是他眯眯眼。
17.Wittgenstein s "Private Language" Paradox and His Skeptical Solution;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悖论及其怀疑论解决方案
18.The Unspoken--An analysis of 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e by Wittgenstein's Theory“不可说”的悖论——维特根斯坦理论框架下《伤心咖啡馆之歌》的解读
相关短句/例句

Easterline伊斯特林
1.Easterline s supply and demand theory whether not to be“acclimatized”;伊斯特林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会不会“水土不服”?
3)Icarus Paradox伊卡洛斯悖论
1.The Icarus Paradox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firm makes it very difficult for the firm to fit the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企业发展的“伊卡洛斯悖论”使其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在新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4)Ross paradox罗斯悖论
1.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 famous deontic paradox-Ross paradox, analyzed the cause of Ross paradox from perspectives of intuition as well as semantics of denotic logic, and discussed defects of the standard semantics of denotic logic.罗斯悖论反映了道义逻辑标准系统的定理与直观有效性的冲突。
5)ith paradox斯密悖论
6)North Paradox诺斯悖论
1.On Government s North Paradox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论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家行为的诺斯悖论
2.The North Paradox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in China论中国保险市场监管中的诺斯悖论
3.Green taxation possesses the efficiency mechanism of controlling pollution and facilitating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efficiently,and has the potential of transcending North paradox in taxation system design.理论分析认为,良好设计的绿色税制具有控制污染和改善资源利用的效率机制和破解税收制度设计的"诺斯悖论"的潜力。
延伸阅读

米·伊林米·伊林(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笔名м.ильин,1896~1953)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米·伊林的作品作为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用生动的比喻,用典型的事例,用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他的作品活泼而又逻辑严谨,趣味是从知识本身中挖掘出来的而不是外加的噱头,材料丰富而不枝蔓。这些都是伊林作品从写作技巧上来看的优点和特点。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样16个字来概括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伊林的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黑白》、《几点钟》、《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第一、二、三部)、《书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已使无数中国青少年迈进知识大门,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十万个为什么”这个现在已经被国内广为采用的书名,最初是由伊林取自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当时的《十万个为什么》仅5万字,那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他会把简单的问题想得津津有味,讲得津津有味。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伊林作品的具体它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是谁发明细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伊林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动听地向读者进行解释。这么多互不相干的内容,初看上去好像万花筒,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及其解释都是多种多样的材料,全部服从一个经过严密思考的计划。让我们来看看《碗柜》那一章的结构吧。这里排列着厨房里面的瓦罐的亲属们——茶杯、茶碟、茶壶和细瓷的有柄大杯子,那里还有别的东西——玻璃器。关于瓷器和玻璃器的故事里包含许多制造瓷器的秘密,制造“坚硬”的液体——玻璃和玻璃器的方法,以及玻璃的特性。这是一篇首尾相连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是瓷器和玻璃;说得确切一些,是每只碗、碟子、玻璃杯和花瓶里所包含的人类劳动的故事。其中讲到瓷器和玻璃两大生产部门的历史,讲到复杂的工艺学,也讲到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内容和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它有的是短篇小说,有的是生产部门参观记,有的是科学成就的通俗讲解。读者就这样兴趣盎然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站在他家的水龙头前,他开始想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伊林的一位熟人说,因为水又湿又冷。伊林说,煤油也又湿又冷,你试试用煤油来灭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