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Crusade
1)Crusade[英][kru:'se?d][美][kru'sed]十字军东征
1.Reasons and Influence of Crusade s Persecuting Jews;十字军东征时期迫害犹太人的原因及其影响
2.The crusade not only developed the brave quality and sincere affection for religion of knights but also raised the sense of hono.在这当中 ,中世纪基督教会对骑士精神的塑造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与贡献 ,其中十字军东征不仅培育了骑士英勇品质和虔诚的宗教情感 ,而且还强化了骑士的荣誉观念。
3.First of all, it described the big background for those military orders: crusade, and mentioned the origins of several main military orders.本文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的意义及研究动态;第二部分记叙了军事修道团体兴起的大背景——十字军东征,并着重叙述了中世纪几大主要基督教军事修道团体的兴起过程;第三部分从军事修道团体的兴起分析了教会观念的改变,包括教会对战争及军事阶层的看法的转变以及教会对军事修道团体的承认;第四部分则试图从传统基督教剖析军事修道团体的起始原因,包括传统修道组织对军事修道团体的影响及《圣经》中存在的军事因素;结论部分评析了中世纪基督教军事修道团体的兴起。
英文短句/例句

1.Causes of the Direction Changing in 4~(th) Crusade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改变方向的原因
2.Vatican had a change of heart over 'barbaric' Crusades.罗马教廷对"野蛮的"十字军东征改变了看法。
3.In the first real crusade Jerusalem was captured.第一次真正的十字军东征时攻下了耶路撒冷。
4.On Saladin s Contribution to the Anti-Crusades Cause;试论萨拉丁在反十字军东征中的历史贡献
5.Reasons and Influence of Crusade s Persecuting Jews;十字军东征时期迫害犹太人的原因及其影响
6.On the Influence of Crusade on the Spirit of Knight;试论十字军东征对骑士精神品质的塑造与影响
7.Former territories on the Palestine coast taken by the Christian army during the first of the Crusades.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基督教军队在巴勒斯坦沿岸占领的地区。
8.it has conducted expeditions that put in the shade all former Exoduses of nations and crusades.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
9.The bourgeoisie has disclosed how it came to pass that the brutal display of vigor in the Middle Ages, which reactionaries so much admire, found its fitting complement in the most slothful indolence.它说,在野外进行乘凉各民族和十字军东征前流亡.
10.The Sixth Crusade(1228-1229) was led by Frederick II, the Holy Roman Emperor.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年)由神圣的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
11.I'll also look in detail at the risks and rewards of crusades and jihads.我同样会展示十字军东征和圣战的风险和回报的细节。
12.a substantial part of the book covers the period of the Crusades.这本书有很大一部分是讲十字军东征那段历史的。
13.Classic Christianity perceived Jews as victims, witnesses to the victory of the cross.典型的基督教将犹太人视为受害者,十字军东征胜利的见证者。
14.Ever since the Crusades, pilgrims had made the city a focal point of their travels.从十字军东征以后,朝圣者已使该城市成为他们旅行的一个集中点。
15.During the Crusades, Western Europe tried to contain the spread of Islam.十字军东征期间, 西欧各国设法遏制伊斯兰势力的扩张。
16.Pope Urban II declares the First Crusade at the Council of Clermont.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蒙特会议上宣布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7.Reasons of Diversion of the Fourth Crusade to Constantinople and the City s Fall;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
18."Founded in 1189-90 to nurse the sick in Palestine during the Third Crusade,"1189~1190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创建于巴勒斯坦,负责为伤员提供救护。
相关短句/例句

anti-Crusades反十字军东征
3)the Fourth Crusade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1.Reasons of Diversion of the Fourth Crusade to Constantinople and the City s Fall;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
4)First Crusade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During the First Crusade Alexius I Comnenus and the crusader leaders contacted directly,which ended in their mutual misunderstandings.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使得十字军首领与拜占廷皇帝直接接触,双方不可避免出现误解和偏见;阿莱克修斯与十字军的目标和利益不同,阿莱克修斯阻碍了十字军首领的利益追求,引起不满;野心家波希蒙德利用十字军首领对阿莱克修斯的不满和误解,利用拜占廷与西方的宗教分歧,大肆进行反阿莱克修斯宣传、反拜占廷宣传,结果阿莱克修斯形象被丑化。
5)the Crusades十字军东侵
1.Influence of the Crusades up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Europe;十字军东侵对中古欧洲整体发展的影响
6)To engage in a crusade.参加十字军远征
延伸阅读

十字军东征  11~13世纪末,西欧基督教国家以收复圣地耶路撒冷为号召,而相继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远征扩张活动。因参加者的衣服上缝有十字记号,故名十字军。从1095年发动第一次十字军至1291年耶路撒冷拉丁王国灭亡,一般认为先后共有八次东征,其中较重要的为前四次。    起因  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贸易发达,大量东方贵重商品经由意大利运往西欧,大大刺激了封建贵族的物欲。他们认为远征东方可以攫取新的领地和财富。自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以后,罗马教皇的权势下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皇力图恢复对东方的统治,甚至不惜诉诸武力。农民不堪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也希望找到摆脱困境的途径。教会经过克吕尼改革运动,隐修主义和禁欲主义盛行,宗教热情高涨,尤其重视对圣徒遗物的崇拜和朝圣活动,形成了去耶路撒冷朝拜圣地的风气。    经过  1071年塞尔柱突厥人征服小亚细亚大部地区,包括叙利亚和巴勒斯坦。1085年和1092年又相继占领安提阿和尼西亚,西方朝圣者去耶路撒冷的旅途被阻断,贸易也受到影响。1095年拜占廷皇帝阿列克修一世向西方求援,教皇乌尔班二世认为这是提高教皇权势的大好时机,遂于1095年11月在法国克莱蒙召开会议,提出收复耶路撒冷圣墓的口号,号召所有基督教国家共同参加"圣战",并以教皇的名义宣布一切参加者罪得赦免;为圣战而死者,灵魂升入天堂。教皇的号召得到强烈的支持,尤以法国为最。贫苦农民首先集结,要求参战。次年春,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队伍向东方进发。这支队伍既缺乏组织、训练和装备,又没有任何物资给养。到小亚细亚时,被突厥人消灭殆尽。但第一次十字军的主力是四支分别由法、意王公贵族组成的骑士十字军。这四支部队从1096年8月起陆续出发,乌尔班二世委派普依主教阿德马尔为教皇代表,但无统一的指挥和统帅。1097年十字军攻陷尼西亚,次年攻占安提阿;1099年耶路撒冷被攻陷,屠杀了全城居民。十字军在所占领的地区依照法国模式建立耶路撒冷拉丁王国,包括安提阿公国、的黎波里伯国和埃德萨伯国。12世纪,在穆斯林的袭击下,名义上占有大部分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拉丁王国实际控制的领土仅限于沿海的狭长地带。王国的大权掌握在由僧侣组成的修会、军队组织性质参半的骑士团手中,其中较重要的有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    1144年埃德萨被穆斯林占领。1146年灵光谷隐修院院长贝尔纳奉教皇之命,号召发起第二次十字军,邀法王路易七世和德皇康拉德三世主持。十字军刚到小亚细亚即受挫,余部在进攻大马士革时又遭挫败。    1174年萨拉丁建立萨拉丁帝国,统一了埃及和叙利亚,成为当时最强大的穆斯林领袖。1187年萨拉丁占领耶路撒冷,消息传至欧洲,在教皇克雷芒三世敦促下,分别由德、法、英三国派出三支队伍,是为第三次十字军。1191年十字军攻占阿克城,但未能收复耶路撒冷。    第四次十字军是教皇英诺森三世于1202年发动的,规模较小,最初以埃及为进攻目标。当时盛行一种说法:要收复耶路撒冷,必须先征服埃及,故此后若干次十字军均以埃及为主要目标。十字军企图经由海路前往埃及,要求威尼斯商人提供援助。威尼斯人的目的是借十字军之手打击其商业对手君士坦丁堡。十字军为满足威尼斯的要求,竟不顾"收复圣地"的使命,把矛头转向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廷。1204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将该城洗劫一空,无数艺术瑰宝毁于一旦。十字军还立弗兰德斯王鲍尔温为拜占廷首任拉丁皇帝,威尼斯人莫洛西尼被册封为君士坦丁堡首任拉丁宗主教。东派教会被置于罗马教皇统辖之下。拜占廷帝国从此一蹶不振。第四次十字军以后,十字军运动转向低潮。最可悲的是1212年的"儿童十字军",数千名法国儿童从马赛渡海到东方去,部分儿童因风暴袭击而葬身鱼腹,多数被拐卖至埃及为奴。第二批儿童十字军来自德国,由陆路前往东方,途中死亡不计其数。    第五次十字军(1218~1221)来自德、英、荷兰和匈牙利,主要进攻埃及,遭到失败。第六次十字军(1228~1229)由德、法、英、意等国骑士组成,德皇腓特烈二世亲自率领,进攻叙利亚。1229年腓特烈与埃及苏丹缔结条约,规定耶路撒冷、伯利恒和拿撒勒等地归德皇统治。腓特烈留在耶路撒冷15年,自封耶路撒冷王,与穆斯林的关系有所改善,直到1244年耶路撒冷再度易手。教皇英诺森四世认为蒙古人的兴起是天助基督徒消灭穆斯林的良机,遂于1248年发动第七次十字军,由法王路易九世带领,远征埃及,结果一无所成。1270年的第八次十字军也由路易九世率领。在突尼斯登陆不久,军中瘟疫流行,路易九世罹病身亡,残部撤回欧洲;次年,英格兰爱德华亲王(即后来的英王爱德华一世)又继续发动十字军出征,并无所获。此后,教皇再未能组织起十字军,而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地逐渐被穆斯林占领。1291年耶路撒冷拉丁王国最后据点阿克城被攻陷,王国灭亡,十字军被全部赶出叙利亚,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    结局  长达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带来了巨大灾难,当事各国生命财产的损失无法估量,使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为此长期互相仇视。十字军始终无法实现它的口号,圣地既未能永久收复,穆斯林反而较前大为扩张,从北非、小亚细亚,一直到东南欧,都成了穆斯林的势力范围。拜占廷帝国被严重削弱,终于15世纪中叶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但是,十字军东征也扩大了教皇的影响,增进了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团结,助长了民族主义。大批欧洲人涌向东方,东方古老灿烂的文化促成欧洲文明新的觉醒,为13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运动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