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的美学原则,aesthetic principle of Humanism
1)aesthetic principle of Humanism人本主义的美学原则
2)humanism aesthetics人本主义美学
1.A deep research of Marcuse’s humanism aesthetics is helpful to the accurate portrayal of the whole image of Marcuse,the poetic_philosopher.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潮流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对其人本主义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有助于准确刻画这位诗人哲学家的完整形象。
英文短句/例句

1.Beauty Lies in Harmony The Harmonism Aesthetic Thought in Manuscript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in 1844;和谐为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
2.Humanistic Psychology and Humanistic Language Teaching;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本主义语言教学
3.Mobile Education--The Perfect Show of Humanism Learning Theory;移动教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完美体现
4.Explanation on peak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审美高峰体验的阐释
5.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ist Spirit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of Aeschetics;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及其特征
6.Humanistic Approach and Sports Dance Teaching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观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
7.On the Aesthetics Features of the Struggling Individuals in the Western European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the 19~(th) Century;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审美意识——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个人奋斗者形象的美学意义
8.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
9.The Antagonism and Integration of Scientism and Humanism;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与整合
10.Humanism and Functionalism in Sociological View;社会学视界中的人本主义和功能主义
11.People-Orientation and Humanism--An Outlook 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兼论科学发展观
12.Putting People First:the Human Study Basis of the Theory on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人学基础
13.Effect of Humanism Psychology in Self-Directed Study;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14.Humanistic psycholog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in English Listening;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
15.A Questioning of the View of "Schopenhauer s Pessimistic Aesthetics";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之说的质疑
16.The Early Creation Society and Japanese Aestheticist Trend;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17.YU DAFU AND THE “PRIVATE NOVEL” AND “AESTHETICISM” INJAPANESE LITERATUVE;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及“唯美主义”文学
18.The Revolution of Accountancy: A Leap from Material centric to Human-centric;会计学革命──从物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飞跃
相关短句/例句

humanism aesthetics人本主义美学
1.A deep research of Marcuse’s humanism aesthetics is helpful to the accurate portrayal of the whole image of Marcuse,the poetic_philosopher.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潮流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对其人本主义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有助于准确刻画这位诗人哲学家的完整形象。
3)the basic tenet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It has adhered to the basic tenet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in the meantime added to them distinc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light of China\'s condition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 and 30-year reform and opening up.它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近3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humanistic[英][,hju:m?n'istik][美][,hjum?n'?st?k]人本主义的
5)principle of humanitarianism人道主义原则
6)humanistic philosophy of industry人本主义的产业哲学
1.Fordism stands for Scientific philosophy of industry and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stands for humanistic philosophy of industry.以福特制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产业哲学和以丰田制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产业哲学互为补充,后者的具体表现是自动机械和人的有机统一,即包括人在内的自动化(Jidouka)。
延伸阅读

结构主义美学  运用语言的结构和模式来研究、解释文学现象的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主要流行于法国。它不关心作品所表现的客观世界,而是研究语言信息场内语言的美学功能,力图以此规定出文学的本质、功能,以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作品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    形成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是结构主义美学的端倪。代表人物有谢克洛夫斯基、R.雅可布逊(1896~1982)、托马谢夫斯基(1890~1957)、廷亚诺夫(1894~1943)等。他们着重于诗歌语言结构的研究。在他们看来,作品的文学性在于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技巧的安排,美学研究应关心的是"如何表现",而不是"表现了什么"。诗的审美功能在于打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因循守旧的感觉方式,克服人对现实的麻木、对外界消极反映的弱点,高度发展人的意识。诗的语言不是传达信息的实用工具,也不是获取知识的认识手段,而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自我规定的连续活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雅可布逊把俄国形式主义思潮传播到东欧,使它与瑞士语言学家 F.de索绪尔(1857~1913)的语言学、E.胡塞尔的现象学、德国哲学家E.卡西勒的象征形式哲学结合,形成布拉格语言学派,并始称为结构主义。捷克斯洛伐克的穆卡洛夫斯基 (1891~1975)发挥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了关于文学符号和结构的理论。他认为文学语言是一套"自主符号",它不是指向符号以外的实际环境,而是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偏离日常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对标准语言规范的歪曲是诗的灵魂,它使诗人能在公认的语言形式之外找到自己诗意的表现方式。雅可布逊把隐喻和借喻视为语言行为甚至一般人类行为中极重要的象征符号。他认为借喻是模仿式的,隐喻是传感式的。任何艺术作品都可以根据它们使用借喻还是隐喻来确定其特征。浪漫诗人、象征诗人是隐喻结构占优势,英雄史诗、现实主义作品是借喻占优势。特定的个人也正是通过运用隐喻和借喻的方法和语义显示出个人风格、趣味和趋向的。    流派  60年代法国人类学家 C.勒维-斯特劳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研究原始部落社会中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意识,创立了结构主义人类学,使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方法论的结构主义思潮几乎在哲学、美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领域同时漫生。美学方面形成了批评、叙述学、文本分析等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批评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R.巴尔特(1915~1980)、P.索勒尔(1936~  )等。他们不重作品语言的所指面(内容),而注意能指面(语言);重视阅读反应的"统一性"与"参与性",主张批评家积极介入作品的阅读过程,创造作品的意义。巴尔特认为文学的真正本质是一个功能系统,其中作品是"常量",而产生这一作品的时代是"变量",读者的反应是互变组成,他给作品带来自己的历史、语言和自由。因此,他将结构主义看作一种活动,即从真实的客体着手,先将它分割,然后又把它重构,从而使一个新客体从原客体中不可见的、甚至不可解释的意义中抽引出来。    结构主义叙述论  叙述论以语言学结构功能或"行为模式" 来表征叙述文的本质特性。代表人物有勒维-斯特劳、巴尔特、A.J.格雷马、T.托多罗夫等。巴尔特指出,叙述文完全由功能组成,文中所有一切都表现一定的意义。它有 3种不同情况:①功能,即文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含义。②行为,即作品中人物所作所为。③叙述,即叙述者自己如何理解故事并怎样向读者介绍。他认为语言和文体是时间和生物人的自然产物,写作却是来自历史统一性的一个行动,是一种功能,是创作与社会之间的交往。托多罗夫认为,叙述文由4部分组成:语义范畴、修辞范畴、言语范畴、句法范畴。俄国形式主义者普洛普 (1895~?)使用"行为模式"分析方法着重研究民间故事中起不同作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行为模式"分析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叙述文故事中的不同功能,将其中出现的人、物、思想、理论、时空、气候等列为模式,然后根据模式内容的变化作进一步分析研究。这种分析方法影响着勒维-斯特劳对神话的分析。 格雷马则把勒维-斯特劳的纵聚合倾向模式与普洛普的横组合模式结合了起来。    结构主义文本分析  文本是结构主义美学使用的基本概念,一般意义指按语言规则结合而成的词句组合体,严格意义指语言组合体中不同语言学层次上的结构组织本身。它可以指某一层次上的语言学结构如音位层、语素层、词组层、句群层等,也可以指各层次上语言学结构的总体。    文本分析即对文学作品作语言学结构的分析。雅可布逊和勒维 -斯特劳使用这种方法对波德莱尔的14行诗《猫》作了分析。    作用与局限  结构主义美学为客观精细地分析审美客体,尤其是分析文学作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有助于推进对艺术品的本质、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认识。但它从初期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到后期只重视模式文本分析,有日趋严重的唯文本主义倾向。它的方法论不能上升到人类审美活动的本体论高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