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
1)Critique of Judgment判断力批判
英文短句/例句

1.Judgment: the Bridge of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Reason--the Analysi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ritique of Judgment;判断力:架起知性与理性的桥梁——《判断力批判》导论浅析
2.The Affect and Influence of Four Aspects about the Judge of the Aesthetical in the Critique of Judgment;《判断力批判》中四个审美契机的效果和影响
3.The Concept Of Freedom: The Base Of How Kant s Judgment Critics Is Possible;自由概念:康德判断力批判如何可能的基石
4.U.S.A. is a Freedom Game of the Imagination--A Brief Discussion of "Analysis of U.S.A" and "Criticized of the Judgement" by Conde;美是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康德《判断力批判》之《美的分析》浅识
5.An Approach to New Ideas:The Seminar on Kant s Critique of Judgment;通向新思想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以康德《判断力批判》研究课为例
6.A critical comment or judgment.批判批判性的评论或判断
7.Emphasis continues to be placed on promoting students' judgm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学校课程亦着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思考能力。
8.Discussion on Critical Re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9.On KongFuzi and Mozi --A disscussion on Guo Moruo s Book:Cristicism on The Ten Question;孔墨批判的批判——《十批判书》的批判
10.Can Value Judgment Be Verified?--Criticism on the Value Judgment Theory of Logical Positivism;价值判断不可证实吗?——对逻辑实证主义等关于价值判断理论的批判
11.discriminating taste, judgement, etc敏锐的鉴赏力、 判断力等
12.Doubt and animadvert are inner motive force of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culture.怀疑和批判是促进科学与文化不断创新的内推力。
13.Repeatedly pursue knowledge, and cement the 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system and critical self-reflection.不断进修充实,强化教育本职系统性知识及批判反思能力.
14.He lacks sound judgement.他缺乏准确的判断力.
15.showing reason or sound judgment.表现出良好的判断力。
16.sense of proportion能作出公允判断的能力
17.His judgment seems to have waned.他的判断力似乎衰退了。
18.He is ripe in judgement.他具有成熟的判断力。
相关短句/例句

spirit of criticesm批判力
3)Authority critique权力批判
1.Authority critique is a special way writer touches the world, and attention to the difficult survival position under the suppression and the corrosion of the improper authority becomes the key point of his text expression.权力批判是作家触摸世界的特殊方式,关注不正当权力压制和腐蚀下的生存困境成为其文本表达的重心。
4)critique ability批判能力
5)judgement of the capacity出力判断
6)judgement[英]['d??d?m?nt][美]['d??d?m?nt]判断能力
1.All these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nnected with professional judgement of accountant personnels.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犯罪屡有发生 ,甚至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项时也存在着风险 ,这些都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2.In this revolution, the accountants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increasing the professional judgement and quality of their own to fit in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ra.在这场变革中,会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职业判断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延伸阅读

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代表作。1790年德文版问世。是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另二部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中最后一部。在前两部《批判》中,康德分别探讨了理性认识和道德意志的先天法则,认为世界分为现象界与物自体两个领域。前者受自然必然律支配,属理解力的认识范围;后者属道德意志范围,行使的是自由的道德律令。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既带知性性质,又带理性性质,从特殊去寻求普遍的反思判断力按照“自然合目的性”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两大领域,实现自然界的必然王国与道德界的自由王国的和谐,康德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之间建构一反思判断,最终完成了其先验论哲学体系,此书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和崇高两个范畴。在“美的分析”中,从质(肯定、否定等)、量(普通、个别等)、关系(因果、目的等)和方式(必然、偶然等)四个方面对审美判断作了严格的界定和概括:从质上讲,“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从量上讲,“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从关系上讲,“美,它的判定只以一单纯形式的合目的性,即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为根据的”,这也就是美的没有明确目的而却有符合目的性的矛盾或二律背反;从方式上讲,“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的对象”,这种必然是建立在人都有“共同感受力”(又称“共通感”)这个前提上的。书中还提出“纯粹美”和“依存美”(亦称“附庸美”)的区别,认为纯粹是自由的美,只在于形式,排斥一切利害关系,但不是理想美。理想美是“审美的快感与理智的快感二者结合”的一种美,即“依存美”。在“崇高的分析”中,把崇高与美作为两个对立的审美范畴,提出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的概念。康德认为,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美感是直接单纯的快感,美可以在对象的形式中找到;而崇高的对象既无形式又无限制,它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心里,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并与人的理性观念密切相关,由此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重要命题。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对自然界有机体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书中亦论及艺术与天才等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工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天才的特征有四:即天才不循规蹈矩,具有独创精神;天才不是靠人传授的,只能从天才的作品中窥见法则;天才仅限于艺术领域,不赋予科学;天才的作品皆具有典范性,可做为他人模仿的范本。《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对费希特、席勒、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康德(1724-1804):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