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环境哲学,Marxism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1)Marxism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马克思环境哲学
1."1884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Manuscripts" contains the major content of Marxism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which is manifested in six aspects: the idea that the natural feature and the social feature of human beings are unified is explained from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human and nature and serves as the ideological base for Marxism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为六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是从人及自然各自的根本属性出发,说明人与自然的矛盾统一,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是从两类关系的关联性出发,说明它们和谐的内在必然性,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核心内容;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是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社会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价值依据;无机身体与有机身体的统一是从人的自然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自然的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理论特征;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是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的特殊规定,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实践原则;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是从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旨归出发,说明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境,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终级关怀和最高道德境界。
英文短句/例句

1.A Comparison of the Thinking on Environment between Heidegger and Marx;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的比较
2.An Overview of Marxism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Reading "1884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Manuscripts"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论要——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The Forming Path of Marxist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and Modern Circumstances;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生成理路及现代境遇
4.The Theme Interpretation of Marx and Engels Environment Philosophy;马克思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的主题解读
5.Marx and Engels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and Its Research Values;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及其研究价值
6.Current Research and Academic Uniqueness of Marxist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特质
7.Marx s Philosophy of Value in the Context of his Pohtical Economy;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价值哲学
8.Philosophical Realm:A New Perspective to Interpret Marxist Philosophy;哲学境界:诠释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新视角
9.Fundamental situation of Philosophy and Marxist Philosophy Renovation;哲学本源性情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意义
10.On Marx and Engels s Criticism and Inheritance of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in Their Environmental Theory;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理论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11.philosophical thoughts of K. Marx and F. Engels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
12.Postmodern Context and Marxian Philosophy;后现代语境与马克思哲学总体性概念的再思考
13.Return to Marx--Pondering ove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principles of marxism;读懂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理”课教学的哲学思考
14.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
15.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Marxism philosophy;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方法与环节初探
16.On Marxism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马克思主义与环境问题——兼论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伦理学的质异
17.Cre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Specific Field: Philosophy of Practical Anthropology;论马克思哲学在具体境域上的开新:实践人类学哲学
18.Circumstances of "Metaphysics"--A Comparison on Philosophical Methods Between Logical Positivism and Marxism;“形而上学”的境遇——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比较
相关短句/例句

Marxist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
1.Marxist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has its generation ground.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具有其自身的生成理路。
3)Marxist philosophy马克思哲学
1.Man’s Perceptible Activities and Perceptible World——The True Revolution in Marxist Philosophy;人的感性活动和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革命
2.A Review of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iness of Marxist Philosophy;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述评
4)marxism philosophy马克思哲学
1.Reflection on contemporary Marxism philosophy;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反思
2.The more in-depth we study the Marxist philosophy,the more we feel it is ne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euerbach philosophy on Marxism philosophy in its developing process.随着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感觉到有必要对其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费尔巴哈哲学进行深入探讨。
3.The change of Marxism philosophy total essence,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it has realized the change from abstract human to reality human;in the explain principle,it has realized the change from the hu- manity dimension to the unity of humanity dimension and history dimension;in the total property,it has real- ized the change from material ontology to history materialism.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转变,从发展历程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由“抽象的人”的学说到“现实的 人”的学说的转变;从解释原则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从“单一的人道尺度”到“人道尺度和历史尺度统一”的转 变;从总体性质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由物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5)Marx's philosophy马克思哲学
1.Just in this meaning, to explain Marx's philosophy is a ceaseless topic in the research.在近些年“回到马克思”或“发现马克思”研究和讨论中,涌现出对马克思哲学的多种解读,其中,社会关系理论研究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明确的立意指向值得关注,成为一种新兴而重要的研究方向。
6)Marx philosophy马克思哲学
1.Marx philosophy and Modern West Philosophy counter-Metaphysics Tendency Comparison;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的趋势比较研究
2.The very name suitable should be Marx Philosophy,for this term is in conformity to the usual expression in philosophy history,the willingness of the cooperator F.按照哲学史上的通常表述方式,和恩格斯本人的意愿,以及方便实际研究与使用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哲学应该叫做"马克思哲学"。
3.In the light of the view—Marx philosophy s real original name should be "new materialism",the paper propose that"this domination can t be established from philosophy s history s visual angle.针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本名应是"新唯物主义"的观点,文章从哲学史发展证明"新唯物主义"的命名不能成立;马克思称之为"新唯物主义"之"新",只有与"旧唯物主义"对立的意义,而不是对自己哲学的命名。
延伸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通常也包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历史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辩证逻辑、伦理学和美学等分支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这些分支学科的创立与发展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们哲学思想的发展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战友和学生的哲学思想以及一大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丰富、发展和进一步系统化作出贡献的哲学专业工作者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不仅反映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反映无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即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经济史、政治史、革命史是不可分的,它的分期和无产阶级革命史的分期基本一致,一般分为19世纪和20世纪两大阶段。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思想史又有自己的特点。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以及它在西欧的传播和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以机械化为特征,古典力学和原子论在自然科学中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政治制度独占统治地位,无产阶级革命处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准备时期。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孕育时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革命活动的时候,无产阶级已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正是在参加人民革命运动和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社会革命经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改造旧哲学,批判地继承全部欧洲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G.W.F.黑格尔的辩证法和L.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经属于青年黑格尔派,政治上曾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他们逐渐转向唯物主义。与此同时,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人们的物质利益和政治制度的关系,进一步怀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1844年他在《德法年鉴》上第一次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观点,这标志着一种崭新的历史观的出现。他在政治上也逐渐转到共产主义的立场上来。1844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力图从经济关系去探寻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把劳动看成社会现象中最本质的东西,初步提出实践标准的思想。尽管在这一手稿中他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仍然以人性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来解释历史的发展,但他提出的新思想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前进了一大步。马克思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他与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在这两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批判了抽象人性论,明确主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共产主义前景。他们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作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把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唯物主义、作为发展学说的辩证法、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系统地完整地公诸于世。    1848~1871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实践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和发展  1848年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1871年又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参加或指导了这两次革命运动。革命虽然都失败了,他们的理论却经受了革命的检验,有了进一步发展。在此期间,马克思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在1859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用极其概括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并指出这一思想是在40年代形成的,是他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而且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分析,全面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资本论》的逻辑,即表现于《资本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政治经济学范畴和原理的严密而完整的体系。《资本论》是唯物史观的运用,同时也是唯物史观的有力的证明。    1871~1895年辩证唯物主义的进一步系统化  辩证唯物主义是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形成的,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详细制定是恩格斯于70年代以后完成的。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欧洲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生产力和自然科学都有很大发展。为了总结革命经验,澄清革命失败后的思想混乱,为了反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中,恩格斯初步建立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框架,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系列范畴和原理,特别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和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恩格斯继承马克思的工作,根据L.H.摩尔根提供的资料补充了关于原始社会的理论,还进一步论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友和学生J.狄慈根、F.梅林、K.考茨基、P.拉法格和Α.拉布里奥拉等人对于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做了许多工作。(见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十九世纪后半期在欧洲的传播)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时期。这时的社会生产力以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自然科学中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无产阶级革命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陆续出现,并在曲折中成长。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已发展成为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 3个阶段: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以前;②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形成,这种复杂情况使世界矛盾的中心和革命中心转移到了俄国,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列宁主义产生于俄国的客观原因。列宁的哲学思想是列宁主义在哲学上的反映,并为列宁主义的实现服务。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传播与发展的新时代。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工作者的大批涌现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特别是革命的胜利空前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威望,使它跨越了欧洲的界限,在广大不发达地区传播开来,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在各地区的土壤里发芽、开花、结果、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影响,迫使西方哲学界不能继续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从而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有些学者企图以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来"改造"它,有些学者则从各个方面攻击它,企图驳倒它。同时,复杂的经济政治形势,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新的回答。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有与前一段不同的特点。它在俄国和中国的传播和对革命运动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又在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容,这些都具有世界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  可以分为 3个阶段:①1883~1917年。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创立进行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主要代表人物有Г.В.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如民粹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经济主义、孟什维克主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等进行了斗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列宁主义及其哲学。其内容包括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革命策略、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社会主义建设等一整套理论,而其哲学则是经过列宁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列宁主义哲学。它的代表作有:《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和《国家与革命》等。这些著作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突出的是列宁提出的创立一个完整严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原则性意见,它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开辟了道路。(见列宁哲学思想)    ②1917~1945年。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时期。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以全部精力领导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作,他结合实际斗争进一步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苏联的哲学专业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专门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他们在列宁的思想指导下,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由唯物主义(包括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体系。斯大林1938年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提出的体系,是这一工作的成果之一。但这一体系在当时被看作唯一科学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苏联哲学工作者的研究,加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这一研究工作基本停顿。(见斯大林哲学思想)    ③1945年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得到了继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在恢复生产的同时也恢复了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研究。在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哲学界在新的基础上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体系的研究和讨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苏联哲学界还努力总结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回答当代面临的各种现实的哲学问题。他们努力揭示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辩证法。他们还广泛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包括社会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和无神论、人和人道主义等问题。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和新的科技革命向哲学界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科学史、科学方法论、逻辑学、认识论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任务,苏联哲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工作。他们也广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各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各国哲学史和当代哲学的演变。他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流派进行了评价,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反科学的哲学观点。尽管苏联哲学界对许多问题都存在意见分歧,这些问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但他们仍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积极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基本上可分为民主革命时期(1919~1949)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以后)两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传播和发展,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开始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威力,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得到了迅速传播(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五四运动前后的传播)。陈独秀、李大钊、李达和毛泽东等人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又对运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从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和总结,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在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在他1937年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毛泽东哲学思想得到了系统的理论表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用许多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大量散见于他的政论和军事著作之中,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既是卓越的军事著作,又是优秀的哲学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但结合中国实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而且对一些哲学问题作了精彩的论述。《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政治著作不但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而且充满了深刻的哲学理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则是直接论述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实际斗争的方法论著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实际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战斗性,并使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1966年以前,它的传播和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传播。由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倡导,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以及部分工农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蔚然成风。    ② 毛泽东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著作,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原理。毛泽东还在许多论述实际问题的著作中阐发了哲学思想。他注意把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特殊内容。    ③ 经过多年培养,中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级党校和各级军事院校有数千名从事研究或教学的哲学专业工作者,这是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的其他各个领域进行了多种研究活动。中国哲学界曾经进行过关于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讨论、"过渡时期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性质"的讨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争论以及其他问题的讨论。但由于"左"倾思潮的干扰,学术讨论往往转变成政治迫害。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基本陷于停顿。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以后,逐渐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面目。中共中央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点,指出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才能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中共中央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自觉地调整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稳步发展。在学术上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各种理论研究,包括哲学研究,迅速开展起来。在短短的8~9年间,中国哲学界对若干理论问题,特别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例如,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以及关于唯物史观的形成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等。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哲学的对象和体系问题、物质定义问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关于矛盾的若干问题、社会存在的含义问题、生产力的动力问题、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辩证法问题等等。在自然辩证法、辩证逻辑、美学、伦理学、哲学史等哲学的分支学科中,也探讨了许多问题。当代外国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哲学意义,新的科技革命的哲学意义等问题得到广泛的重视,出版了一批论著。中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如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意义问题、剥削阶级基本消灭后的阶级斗争问题、物质利益原则与政治思想工作的关系问题等等,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中国哲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及其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是一门历史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就是要如实地完整地再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运用、丰富和发展的全过程,具体地勾画出它不断前进的思想线索,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规律,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规律以及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规律。为此,就要对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出现的每一本重要著作和每一个重要思想作出历史的评价,并根据它的是非得失和影响确定其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与资产阶级哲学、修正主义哲学、机会主义哲学的斗争中发展的,一些修正主义者的哲学思想和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评价、责难、挑战以至攻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些思想也包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范围之内。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作过叙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作过研究。革命导师的有关言论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指导思想。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如梅林、普列汉诺夫也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形成过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十月革命后,苏联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20年代开始苏联陆续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普列汉诺夫全集》、《斯大林全集》,公开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各种手稿,特别是哲学手稿。这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原始材料。苏联哲学工作者对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若干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过程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地位问题;恩格斯、列宁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地位问题,等等。由于8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学"、"列宁学"的出现和它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挑战和攻击,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与列宁的关系问题,也成为有着广泛争论而需要加以研究并正确阐明的问题。苏联哲学工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写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为编写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创造了条件。苏联在50年代就开设了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1957~1965年陆续出版的《哲学史》 (6卷)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主体的大型著作,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部分约占全书篇幅的一半。60~70年代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专著和论文。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工作开始比较晚。1976年以前,中国哲学界对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许多专门问题缺乏深入的讨论和研究。1976年以后,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以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一批论文和专著,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哲学专业的教学计划,组织力量编写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世界各国,特别是东欧各国也都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例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等国都出版了许多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专著。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它的理论、原理和现状是历史的产物。要理解和掌握它,就需要对它的历史有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就需要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对待革命导师的著作和言论,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②研究它的历史,不仅是为了理解它的现状,而且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史,提供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供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有些哲学分支学科如自然辩证法、辩证逻辑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离开对历史的研究和讨论,便难以前进。③研究它的历史,有助于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哲学的任务是要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对历史的经验和是非得失,应立足现实,联系历史条件,具体地、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坚持其正确的东西,抛弃其错误的东西,否则就会重复历史的错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可以使人们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