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语言能力,human language faculty
1)human language faculty人类语言能力
1.As one of the frontiers in biolinguistics,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XP2 and human language faculty belongs to structural genomics and may shed light on the controversial theoretical issues about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language.语言的生物机制是生物语言学的核心议题,作为该领域的前沿成果之一,结构基因组学有关FOXP2基因与人类语言能力关系的研究有望为解决语言生物机制的争议性理论问题带来曙光。
英文短句/例句

1.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Language: FOXP2 and Human Language Faculty语言生物机制研究的新视野:FOXP2与人类语言能力
2.One of the improvement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ice ages was the capacity for human language.人类语言能力的进步,也是在冰期发生的演变之一。
3.Man is the only creature that is gifted with speech.人类是唯一被赋予语言能力的动物。
4.Superior intelligence and the use of language distinguish man from the other primates.智商高、语言能力强使人区别于其他灵长类。
5.Typed language is for weak minds.有类型的语言是给思维能力弱的人设计的.
6.the faculty of hearing [speech]听力 [语言能力]
7.Language Sign Being Meta Language of Human Culture;语言符号是人类文化的元语言——有关语言符号功能的再思考
8.It seems that human beings are born with a special language-learning capacity. In fact, they are regular input processors!人类似乎与生俱来就拥有一种特殊学习语言的能力。实际上,人类就像是持续输入讯号的处理器。
9.power of speech语言能力,说话的能力
10.sensitize students to a poet's use of language培养学生对诗人语言运用的感受能力.
11.Every language learner should have complete autonomy.任何学语言的人应具备高度自主能力。
12.Thus we poets that have speech,我们诗人具有的语言能力,
13.Improving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Training Competent Business Talent;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造就优秀商务人才
14.Linguistics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Their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nd Dynamics;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交叉途径与动力
15.The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the Most Powerful Evidence for the Innate Language Mechanism of Human Beings;缺乏刺激论,人类具有内在语言机制的有力论证
16.Words can not Seperatively Belong to the Two Categories of Langue Word and Parole Word;词不能分属语言词和言语词两个类别
17.I'm trying to improve my grammar.我在努力提高语言能力.
18.a clever creature able to understand human languages.那蜗牛是个机灵的动物,能听懂人类的语言。
相关短句/例句

heterogeneous competence异类语言能力
3)human language人类语言
1.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language, a language dynamic system with Z_n-symmetry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结合人类语言本身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类具有Zn对称性的语言动力系统,并用定性的方法分析了该模型的性质,所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人类语言进化的特点。
4)Language ability语言能力
1.As a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Hymes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refers to the all- round language ability which is developed between languages,human beings,and society.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是一种在语言、人与社会三方力量的运转中,探求人所获得的全面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理论,其关注语言的视野更加广阔,并成为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始理论基础之一。
2.When college English students finish their present courses,it is vital to establish other relevant courses that can sustain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文章以浙江万里学院的公共外语大学英语语言能力延伸课程的情况为例,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教育部《课程要求》等方面分析了其英语语言能力延伸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以及解决的方法。
3.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knowledge of language ability has developed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and language test in practice has to change according to this trend.本文提出,近几十年来语言能力这个概念的内涵有了重大发展,由于测量目标的内涵不同了,语言测试势必随之发展。
5)linguistic ability语言能力
1.Comparison of Linguistic Ability of Three Generations in a Family;三代家庭成员语言能力之比较
2.In language teaching activity,the teaching language of English teachers is a bridge that helps students grasp the goal language,the English teachers linguistic ability is related to teaching effect directly,and so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linguistic competence.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掌握目的语的桥梁,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英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6)verbal ability言语能力
1.AIM: To tes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ability and mental rot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verbal ability and to explore the linear fun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ction time (RT) and the rotation angle.高言语能力组心理旋转测验平均反应时间为 (95 7± 1 90 )ms ,低言语能力组为(96 9± 1 87)ms,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
2.AIM: To explore verbal ability impact on spatial ability and testify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3 dimensional cube test in the same sex by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3 dimensional cube test between individuals of different spatial ability.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空间能力个体三维立方体测验成绩 ,验证三维立方体测验的有效性并探讨言语能力对空间能力的影响 。
3.Cognitive flexibility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intelligence,and verbal ability is a key human ability.认知灵活性是人类智力的一个重要特征,言语能力也是人类的一个关键能力,无论是个体灵活地使用语言,或者是语言在促进个体认知灵活性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不容低估的重要问题,但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却极其少见。
延伸阅读

人类语言学  又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综合运用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结构、语言变化和社会文化结构的关系,始于20世纪初期。从50年代起,更加发展起来。美国早期的人类语言学家多出身于人类学。 F.博厄斯、E.萨丕尔、B.L.沃尔夫都对社会结构比较原始的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和语言进行过实地调查研究。他们在调查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调查研究任何语言都应当同时了解被调查人们的社会文化、经济结构、宗教信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进行人类学的调查必须懂得当地居民的语言。    尽管在人类学和语言学的调查研究中,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可是在语言结构和文化结构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还是比较困难的。沃尔夫曾经力图在某些语言结构和某些文化结构之间建立这种关系,没有成功。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 斯特劳斯(1908~ )认为,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种语言和一种文化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语言和文化的一般性关系,第三个层次是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关系,并且指出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层次。这个观点比沃尔夫前进了一步。    波兰人类学家、民族学家B.马林诺夫斯基 (1884~1942)在《原始语言中意义的问题》一文中指出,要表达的全部事物是随着文化水平、地理、社会和经济的情况而变化的,词的意义要根据一定的文化来分析词的功能。他很强调研究"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认为话语和语言环境是密切地交织在一起的,语言环境对了解词义是必不可少的。他所说的语言环境不光指上下文,而且包括文化水平和可能影响语义的一切因素。他的学生英国语言学家J.R.弗斯继承和发扬了"语言环境"的理论,并且提出了韵律学的新见解。后来逐步发展形成了弗斯语言学派(又称伦敦学派),这个学派的"语言环境"理论是属于人类语言学的。    从50年代起,美国的语言学理论有新的发展。人类语言学的调查研究工作也向前推进了,人类语言学家就文化类型和语言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如H.e.德利菲尔在《语言学和人类学》论文集(1975)中发表了《北美土著的文化组合和民族组合》一文,根据别的学者和他自己实地调查的材料,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北美土著的文化组合和民族组合是相当一致的。    语言学家和人类语言学家看到,在语言研究中,由于提出了"音位"这个基本单位,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自然就想解决什么是文化的基本单位的问题。因为文化包括工具、制度、信仰、风俗习惯等许多不同类型的事物,甚至也包括语言,所以给语言以外的文化找出某个共同的单位是很不容易的。美国语言学家K.L.派克用"phonemic"的后一部分"emic"来表示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文化单位,这个新术语似可仿照"音位"一词译为"文位"。他还用"etic"表示没有区别性特征的单位。有的学者主张使用non-emic代替 etic.可译为"文位变体"。这几个术语已经在一些文化人类学的著作中使用,但实质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组织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专家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语言调查和社会历史调查。1956年组织 700多人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语言调查。1958年又组织了500多人的社会历史调查工作队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历史调查。语言调查队除重点调查语言文字、方言以外,也要取得一些社会结构、民族特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这就和人类语言学的调查内容有很多相同之处。语言调查者对社会文化有不了解的问题,可以从社会历史的调查工作中得到补充。在中国进行了综合性的人类语言学调查,并且发表了一些著作。例如傅懋1979年曾到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人民公社对保留母系家庭特征的一部分纳西人的家庭和亲属称谓进行过现场调查。 1980年他在《民族研究》第 3期发表了《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家庭和亲属称谓》一文。在这种母系家庭中,妇女当家长,掌握管理家庭的经济大权;没有姨甥关系,但有舅甥关系。这是母系家庭的重要特征之一。作者还通过母系家庭中对称关系的研究来观察亲属名称演变的历史。    社会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在研究内容上,有很多交叉和重叠之处。    参考书目    M.D.Kinkate,K.L.Hale and O.Werner, Linɡuisticsɑnd Anthropoloɡy, The Peter de Ridader Press,Belgum,1975.    B . Malinowski , The Problem of Meɑninɡ inPrimitive lɑnɡuɑɡes , Supplement I in The Meaning of Meaning by C.K. Ogdenand I.A.Richards,London,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