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空间理论,discourse space theory
1)discourse space theory话语空间理论
2)Space Discourse空间话语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genealogy of space discourse is an alternative reading of the urban space.空间话语的谱系写作是对城市空间的另类解读。
2.Public Spatialization of Myth Resources under Contemporary Context;当代语境下神话资源的“公共空间化”
3.Power Field:The Dimensional Logic of Discourse Production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权力场:比较教育话语生产的空间逻辑
4.Analysis of the Expansion of Private Words to Public Words Space from Emotion Report in the Media;从传媒中的情感倾诉看私人话语向公共话语空间的扩张
5.Analyses on the Construction Function of People s Livelihood TV News to the Public Discourse Space;电视民生新闻对公众话语空间的构建分析
6.Projection on Speech Features Space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Speaker Identification;语音特征空间映射提高说话人识别性能
7.Cognitive Space and Metaphor in Western Literature and Daily Words;简论西方文学及日常话语中的隐喻与虚拟空间
8.The Media Discourse Sphere of Current Chinese Educational Policy Issues;当前中国教育政策问题的媒介话语空间
9.Fauconnier s Space Mapping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Fauconnier的空间映射论及其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10.The Feminism,a Cultural Space that Contains Plural Discourses;女性主义,一个多元话语穿行的文化空间
11.The Unique Conception and Attitude of Interpretation in Zong Bai-hua s Comparative Poetics;宗白华比较诗学的独特意识及其话语空间
12.Cognitiv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Reference and Mental Space Accessibility;话语指称的认知构建与心理空间可及性
13.The cognitive forces of counterfactual spaces in literature and daily language;文学和日常话语中虚拟空间的认知能量
14.The Practice of Television News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Discourse Space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实践与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
15.Dialogues and Latent Dialogues between the Sun and the Moon --On the co - construction of androgyny poetic discourse;日与月的对话与潜对话——论双性同体诗语空间之共建
16.Laura Wright, Jonathan Hope, Stylistics: Practical Coursebook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Rout ledge Press,2000).熊学亮:《信仰空间的话语功能》,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2期,95页.
17.On the wording space of poetry, with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montage in poetry;论诗歌的话语空间──兼析语言蒙太奇在诗歌中的运用
18.A cracked Change of Space and Separation Effect;“空间畸变”及其“间离效果”——浅谈一种影视创作中的话语叙事功能
相关短句/例句

Space Discourse空间话语
3)discourse space话语空间
1.It believes that there is a huge latent discourse space in 1949-1966抯 Chinese literature, which is constrained.认为“十七年小说”存在一个巨大的潜在话语空间,但是这个空间被压抑了。
4)theoretical discourse理论话语
1.Pedagogical discourses include two forms: theoretical discourse and commonsense discourse.教育学话语既有理论话语,又有常识话语,但长期以来常识话语被严重边缘化了。
5)Discourse theory话语理论
1.The "discourse theory", especially post-modern "administrative discourse theory",has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for investigation to construct a type of virtual demorcracy and promote the public administrative democratization."话语理论",特别是后现代"行政话语理论",对于构建一种实质的民主,促进公共行政民主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2.The discourse the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ets up the third way of advanc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policy,which has diplex meanings.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提出了提升公共政策质量的第三条道路。
3.Habermas introduces bis discourse theory into legal domain.他将话语理论引入法学领域,对当今西方各种法学流派进行了批判,并试图在批判的基础上,对现代法学从理论上进行重构;同时他又将这一理论引入实践领域,努力使现代法治走出时代的困境。
6)theories of discourse话语理论
1.Bahkin s theories of discourse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school of criticism;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及其对批判学派的贡献
延伸阅读

话语语言学  新开拓的语言学科。它探索言语内部构成的规律,包括3个部分:话语理论、话语语法和话语修辞。    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连贯性话语。所谓连贯性话语是指任何在内容和结构上构成一个整体的言谈或文字,包括整篇文章、整部作品。话语语法主要研究大于句子的言语单位〈超句统一体〉,借助话语分析来揭示连贯性话语的横向线性扩展规律。话语修辞主要研究大于超句统一体的言语单位──节、章、篇,借助修辞分析来揭示连贯性话语的纵向线性扩展规律。研究句际关系和句际连接手段,是分析连贯性话语的前提;研究话语的结构及其交际功能、交际条件,分析篇章结构及表达方式,是探索连贯性话语线性扩展规律的基础。    话语语言学用来进行话语分析的基本方法叫"句子实际切分法"。这种方法是捷克语言学家V.马泰休斯提出来的。句子实际切分法是一种功能-意义分析法。马泰休斯根据词语在句中不同的交际功能,把句子切分为两个表意部分:一是叙述的出发点,二是叙述的核心。德国语言学家K.布斯特把叙述的出发点称为主题,把叙述的核心称为述题。主题指叙述的对象,表示已知的信息或不重要的内容,述题指对叙述对象的说明,表示新的信息或重要的内容。句子实际切分法就是把句子切分成主题和述题的方法。例如:  家乡的日头/从东山上冉冉升起。(《北方,我的北方》)    主题       述题  河水上/跳动着月光。(《我的摇远的精平湾》)   主题   述题  因为离海近,/所以这里的集市最精彩不过。(《芦花虾》)    主题       述题  如果没有拉夜网的,/海边上是安静的。(《拉拉谷》)    主题        述题    对连贯性话语进行实际切分,最能显示主题和述题之间的关系。在交际过程中,通常都是主题在前,述题在后。这是连贯性话语构成的基本规律。如果前面一个句子的主题和述题与后面一个句子的主题和述题,分别叙述两个并存的客观事物,话语横向线性扩展为平列式或平行式:    渠岸、路旁和坟地上的迎春花/谢了。肥壮而且显得大方的蒲公英/开了。温柔而敦厚的马兰花啊,/也在路旁讨人喜欢哩。(《创业史》)    风/把地面刮干净了。风/把田野刮成了班斓的颜色。风/把高梁穗子刮黄了。(《暴风骤雨》)    如果前面一个句子的述题为后面一个句子的主题,而第二个句子的述题又成为第三个句子的主题,这时话语横向线性扩展呈现为链式:    我/站起身,掮上行李又上路了。大路/被人踩车辗得平平展展,弯弯曲曲地上了大坝。走上大坝,/便被绿色的浓荫包裹了。(《从疾驶的车窗前掠过的》)    九年来他的心/好象一个平静的湖泊。尽管湖泊的深处有旋涡,有波动,甚至有火山的爆发和死灭,/然而湖面是愈来愈平静了。平静的湖面/是美丽的,每个人都可以从湖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而且,倒影/往往比活人更有魅力。(《蝴蝶》)    句子实际切分法与所谓的"成分分析法"不同。成分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逻辑学,它根据词语在句中的句法作用,把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划分为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和次要成分(定语、宾语、状语)。实际切分法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它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交际功能,把句子切分为主题和述题。实际切分理论受到了苏联语言学家们的重视。1961年出版了И.П.拉斯波波夫著的《句子实际切分法》,1976年出版了И.И.科夫图诺娃著的《现代俄语》及О.А.克雷洛娃和С.А.哈夫洛尼娜合著的《俄语词序》。1970年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出版的《现代俄语语法》及1980年苏联科学院出版的《俄语语法》,都是以实际切分理论为依据来阐述词序问题,分析句子的各种交际结构形式和交际功能,研究句子的实际切分与上下文和语言环境的关系。    话语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同逻辑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社会心理学、语法学、修辞学、信息论、言语行为理论、翻译理论等学科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话语语言学与中国的"文章学"十分相近。文章学研究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不过最初不用"文章学"这个名称。最著名的著作是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在该书的《章句》篇里,刘勰把语言单位分为字、句、章、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同时还指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讲到篇章结构时,他说:"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义;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最早提出"文章学"这个名称的是北宋时代的理学家程颐。自1925年起,龚自知、蒋祖怡、张志公、林祝敔、张寿康等人曾先后发表论著,讨论文章学问题。    话语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 20 世纪初在欧洲奠定的。在这方面,捷克语言学家们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认为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研究语言必须同人们交际的具体语言环境联系起来,同社会与文化联系起来。马泰休斯创立的句子实际切分理论使句法研究摆脱了赤裸裸的形式逻辑的窠臼,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苏联话语语言学开创于1948年。在这一年,Н.С.波斯别洛夫撰写的《复杂的句法整体及其主要结构特征》及И.А.菲古洛夫斯基发表的《从单句句法到话语句法》两文,奠定了苏联这门学科的基础。苏联话语语言学者从一开始就形成为一个特殊的学派,它重视研究超句单位──复杂的句法整体(又称散文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上半期,话语语言学尚未引起各国语言学家们的足够重视。从60年代下半期起,特别是到了70年代,话语语言学才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德国语言学家 R.哈尔维克、W.德莱斯勒、S.施密特以及H.温利希等人对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都做了详细的叙述。他们主要研究人类正确交际的前提和条件以及话语与语境和上下文的相互关系。    在此期间,话语语言学在苏联成为许多学术讨论会的重要议题。1970、1974、1975、1977这几年,都开过专门讨论话语和话语分析等问题的会议。70年代,苏联语言学家在应用句子实际切分法研究俄语词序、分析句际关系和连接手段、研究超句统一体的结构特点及其结构-意义类型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尤其重视研究话语修辞,已出版了Г.Я.索尔甘尼克,В.В.奥金佐夫,О.И.莫斯卡里斯卡娅等人的著作。    目前,话语语言学正处在一个形成阶段,各国语言学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