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逻辑,the logic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1)the logic of dialectics of nature自然辩证法逻辑
2)dialectics of nature自然辩证法
1.Dialectics of Nature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自然辩证法教改与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
2.From "What" to "Why"——First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for "Dialectics of Nature";从“是什么”到“为什么”——“自然辩证法”第一堂课的教学方法
3.The Teaching of Innovation Capacity-Building On Introduction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Courses;“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Logic for Dialectics of Nature--from Dialectics of Nature to the Principle for Dialectics of Nature自然辩证法的逻辑——从《自然辩证法》原著到《自然辩证法原理》
2.Lucacs:From Natural Dialectics to Historical Dialectics;卢卡奇:从自然辩证法到历史辩证法
3.Dialectics of Nature:To Be Developed and Never Dispelled--Refutes Opposition of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Dialectics of history;自然辩证法只能发展不容消解——评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对立
4.On Teaching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Cultivating View of Eco-nature《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生态自然观的教育
5.On the Exploration of Engels’Dialectics of Nature of Approaching to Engels:Foundation Work of Research on Natural Dialectics;《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奠基之作——读《走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探索》
6.Dialectics of Nature in the Violent Changing Age--My Tentative Suggestion on "Restore the Prestig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大调整时代的自然辩证法——“重振自然辩证法雄风”刍议
7.Plead for Engels--Natural Dialectics and the Opposition Between Marx and Engels;为恩格斯辩护——自然辩证法与“马恩对立论”
8.An Introduction and Classical Works of Dialectics ?自然辩证法原理与经典著作
9.Discussion on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 of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by CSSCI;从CSSCI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学术影响
10.Combining medicine with philosophy, constructing new mode of teaching natural dialectics;医哲结合 构建自然辩证法教学新模式
11.How to Research Mathematics with the Theory of Nature Dialectic;如何用自然辩证法原理指导数学研究
12.Equal Emphases i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Dialectics;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两个“并重”
13.The Statistic Analysis of the Journal of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Between 1998 and 2002;1998-2002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统计分析
14.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pirit;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15.The Early Widespread of Nature Dialectics in Japan;自然辩证法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和发展
16.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The Materialist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17.Grasping the Object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Study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from the Angle of a Tripartite Principle;从一总三分的视角掌握《自然辩证法
18.Recognition of Educational Roles of Dialectics of Nature;对自然辩证法课程教育功能的再认识
相关短句/例句

dialectics of nature自然辩证法
1.Dialectics of Nature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自然辩证法教改与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
2.From "What" to "Why"——First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for "Dialectics of Nature";从“是什么”到“为什么”——“自然辩证法”第一堂课的教学方法
3.The Teaching of Innovation Capacity-Building On Introduction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Courses;“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3)natural dialectics自然辩证法
1.Combining medicine with philosophy, constructing new mode of teaching natural dialectics;医哲结合 构建自然辩证法教学新模式
2.On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dialectics research and archival work;试析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与档案工作的关系
3.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natural dialectics on E & C translation studies;试论自然辩证法对英汉翻译学的指导作用
4)Dialectics of Nature《自然辩证法》
1.Why Did Einstein Make Negative Appraise About Engels Manuscript of Dialectics of Nature?;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评价:爱因斯坦缘何出错——自然辩证法史学习札记
2.Scientific View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Its Inspirations for the Modern Times《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观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3.On Teaching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Cultivating View of Eco-nature《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生态自然观的教育
5)Dialectical logic辩证逻辑
1.On the advanced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 science ——dialectical logic;论逻辑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辩证逻辑
6)dialectic logic辩证逻辑
1.From the late 20th century the Chinese critic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ve succeeded in establishing,based on dialectic logic,epistemology,methodology and ontology,a theoretical system that is universal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比较文学学者首创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以辩证逻辑与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为主要范畴,这种理论对多元文化语境有普适性,对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学科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The denial of dialectic logic as philosophy will lead to the losing of basis of dialectic logic.辩证逻辑原是范畴体系,否认辩证逻辑是哲学,辩证逻辑就将失去最后的立足点。
延伸阅读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nature,dialecticsof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历史来源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从I.康德于1755年和P.-S.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世纪40年代。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恩格斯提出18世纪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等著名论断。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有重要意义。传播和发展在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新发展的背景下,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斗争中,写出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提出了“世界图景就是物质运动和‘物质思维'的图景”的著名论点。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发表了《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要求战斗唯物主义者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革命所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个纲领。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在苏联出版。这部著作的问世,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和世界各地的传播。在中国,自然辩证法随着恩格斯这部著作中译本于1929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使辩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数确凿的自然科学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①自然观。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②自然科学观。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