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296阅读:1199来源:国知局
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及其制作方法,从而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是一项既不与工业争资源,也不与农业争资源的优势产业,而且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且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核苷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热能低,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更具体地,双孢蘑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卖鲜品,或加工成罐头。双孢蘑菇的菌肉肥嫩,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铁188.5mg、钙131mg、灰分14.2mg、粗纤维6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称。

双孢蘑菇也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免疫作用,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双孢蘑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

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的双孢蘑菇工厂生产的单产为35kg/m2左右,而我国双孢蘑菇传统生产的单产则普遍较低,约10-15kg/m2,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的单产为25kg/m2左右,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的产量偏低,这极大制约了我国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双孢蘑菇与其它多数食用菌不同,其子实体的形成不但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还需要土壤中某些化学和生物因子的刺激,因此出菇前需 要覆土。覆土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可以刺激原基的形成,部分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子实体。

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条件,至今为至,世界上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工艺技术仍需采用覆土。不同的覆土材料是影响双孢蘑菇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覆土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具有合适的pH值、电导率、盐浓度来维持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具有较好的持水性满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要的水分;有足够的孔隙度满足菌丝的呼吸作用;具有适合的微生物特性来刺激子实体的萌发。

优质覆土的物理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持水能力,二是良好的物理结构。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人员报道了不同物理结构的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影响。Nair&Hayes报道具有开放结构的覆土比质地紧密的覆土,双孢蘑菇产量更高,并将产量提高归因于通气条件的改变,认为是O2刺激了蘑菇菌丝的生长。Visscher提出不同的观点,他指出在营养生长阶段质地紧实的覆土,经过搔菌,双孢蘑菇产量更高。他认为质地紧密的覆土抑制了覆土中的气体交换,在覆土中累积的CO2促进了菌丝的生长,在结菇之前搔菌降低了CO2浓度,刺激了菇蕾的形成。Rainey发现质地越紧密的覆土,子实体越大;充气孔隙度越大的覆土,子实体单重越小。Seaby指出,改善覆土的物理结构,提高覆土的毛管作用,将使水分更容易吸收,可以提高培养料的利用率,提高双孢蘑菇产量。这些研究阐述了覆土物理结构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但是并不能排除不同覆土材料间除物理结构之外的其他理化特性例如持水性以及不同覆土材料的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覆土含水量的高低与双孢蘑菇产量密切相关。国外学者Bels-Koning研究指出,持水量较高的覆土,双孢蘑菇产量较高。Schroeder&Schisler发现增加覆土的含水量可以增加双孢蘑菇产量。Rainey发现双孢蘑菇大小随覆土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研究发现覆土的含水量增加,双孢蘑菇子实体的数量不会增加,但是子实体大小和产量明显增加。

目前,发达国家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都采用泥炭和石灰或者石膏的混合物作覆土材料,对泥炭覆土的加工制作由专业的覆土公司负责,制作好的泥炭覆土含水量高,约68-76%,并且在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通过反复浇水对覆土的含水量进行调控,是保证双孢蘑菇高产的重要条件。泥炭覆土的制作过程,实际上就是 通过将泥炭和石灰经过一定的搅拌,使泥炭成为含水量适合、具有大小孔隙结构的泥团,为菌丝萌发扭结成为原基提供载体,为蘑菇子实体的发育提供水分和空气交换。

国内的泥炭土在持水特性上与国外泥炭有一定差距,并且缺少利用泥炭进行商品开发的企业。双孢蘑菇工厂根据经验制作泥炭覆土,同时受覆土机械及覆土方式的制约,泥炭覆土的含水量参次不齐,影响了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及其制作方法,实现双孢蘑菇的增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及其制作方法,通过控制覆土含水量范围,从而实现双孢蘑菇的增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及其制作方法,促进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的健康发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及其制作方法,通过控制覆土搅拌时间的范围,从而实现双孢蘑菇的增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及其制作方法,通过控制覆土搅拌时间的范围,从而获得大的双孢蘑菇子实体,提高双孢蘑菇的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及其制作方法,通过控制在菇房床架上的覆土合适厚度,从而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及其制作方法,以泥炭为覆土材料,通过控制覆土含水量以及覆土搅拌时间,从而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以及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势,本发明提供一双孢蘑菇栽培的培养方法,其中覆土层被添加至长满双孢蘑菇菌丝的发菌料之上,所述双孢蘑菇在一菇房的一床架上进行栽培,所述双孢蘑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播种后进行发菌,发菌14-17天后得到所述发菌料;

(2)针对所述发菌料进行覆土处理;

(3)覆土后,料温控制在25-27℃,相对湿度95–98%,并维持高浓度CO2促进菌丝在覆土中萌发;

(4)覆土后4-7天浇水,使各处理的覆土材料的含水量接近其饱和含水量;

(5)待菌丝长至覆土表面,将菇房空气温度逐渐降至16℃,增加通风,使二氧化碳浓度降至1200ppm以下,保持菇房相对湿度90%左右,诱导子实体形成;以及

(6)维持上述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直至采收结束。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覆土的厚度为3-6cm,优选5cm,并且用于覆盖于双孢蘑菇的发菌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土包含泥炭,其中所述泥炭的含水量为60-65%,以通过增加第三潮菇产量的方式实现所述双孢蘑菇的增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土包含泥炭,其中所述泥炭的含水量为70%,从而增大所述双孢蘑菇子实体的体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土具有6.75%-7.05%的充气孔隙度,以增加所述双孢蘑菇的产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土具有3.5%-6%的充气孔隙度,以得到较大的所述双孢蘑菇的子实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土的pH值为7-7.5。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测定泥土的含水量;以及

(B)根据不同的含水量要求加入预定量的水继续搅拌,获得所需含水量的覆土。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覆土的泥土泥炭含水量为60-65%,以通过增加第三潮菇产量的方式实现所述双孢蘑菇的增产。或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土的泥土泥炭含水量为70%,以增大所述双孢蘑菇子实体的体积。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B)的搅拌时间范围为5-20分钟,以得到较高的产量。或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的搅拌时间范围为40-120分钟,以得到较大的子实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制作方法中,还包括步骤:测定所述泥土的PH值并且调整所述覆土的PH值为7-7.5。优选地,所述泥土成分是泥炭,并且通过加入石灰调整pH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孢蘑菇栽培工艺的覆土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双孢蘑菇栽培工艺的出菇时的示意图。

图3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图4A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覆土材料制作时搅拌时间对泥炭覆土物理结构的影响。

图4B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覆土材料制作时搅拌时间对泥炭覆土物理结构的影响。

图5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泥炭覆土搅拌时间对双孢蘑菇总产量的影响。

图6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泥炭覆土的搅拌时间对双孢蘑菇的商品菇产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孢蘑菇栽培工艺中的覆土和出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双孢蘑菇栽培工艺之中,首先是一次发酵工艺。在一次发酵工艺中,将主原料混匀加入一次隧道中发酵,培养周期约13天左右。在一次发酵工艺结束后,将一次发酵后的培养料转入二次隧道中,经历填料、通风升温、巴氏灭菌、降温培养等步骤进行培养。在二次发酵结束后得到的培养料,在菇房中播种后培养至成熟,大约需培养14-17天,得到发菌料。如图1所示的覆土,所述二次发酵结束后得到培养料,播种后上料在菇房内设置的一床架10上进行发菌。可以理解的是,覆土是栽培双孢蘑菇的重要措施之一。菇床覆土有以下作用:覆土能降低料面水分蒸发,使之保持一定的湿度,并供给子实体生长所需水分;覆土的导热性差,对外界温度有缓冲作用;在覆土层内的 孔隙度能够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促进菌丝扭结,在覆土层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有利出菇的小气候环境。覆土后,由于覆土中的某些微生物,如臭味单细胞杆菌的代谢产物,可诱导蘑菇子实体原基的形成;而蘑菇菌丝的某些代谢产物,如乙烯、丙酮之类挥发性物质,不但能刺激原基的发生,又能激发覆土层中微生物的活动,形成有利于蘑菇生长的生态环境。覆土层的营养比较贫乏,进入覆土层的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再加上覆土对菌丝的机械刺激,能促进蘑菇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出菇后,覆土层还具有支撑子实体生长的作用。

图2所示为出菇得到双孢蘑菇20的阶段。在一实施例中,菇架尺寸为20m(长)×1.35m(宽)×0.2m(深),二次料装料量100-110kg/m2,播种后发菌14-17d后覆土。每个覆土处理设多个重复步骤,如重复5次,每个重复栽培面积为0.1m2,覆土厚度3-6cm如5cm。所有处理在床架上随机排列。覆土后,料温控制在25-27℃,相对湿度95–98%,并维持高浓度CO2促进菌丝在覆土中萌发。覆土后4-7d浇水,使各处理的覆土含水量接近其饱和含水量。待菌丝长至覆土表面,将菇房空气温度逐渐降至16℃,增加通风,使二氧化碳浓度降至1200ppm以下,保持菇房相对湿度90%左右,诱导子实体形成。监测并维持上述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直至采收结束。双孢蘑菇子实体长大后,马上采收。采收时,按照中国市场的需求将双孢蘑菇分为两个等级:(A)直接上市场的商品菇,菇体圆整、洁白、结实,未开伞,菇盖直径在3-5厘米,(B)用于制罐、盐渍、制干片等的鲜菇,菇体不圆整、或色泽微黄、或菇体松软开伞、或菇盖直径大于5厘米,或菇盖直径小于3厘米。记录双孢蘑菇产量(A)、产量(B),计算总产量及商品菇率。每潮菇采收后,及时清理菇床上的菇根,适当补水,蘑菇采收期21d(三潮)。则在数值上,双孢蘑菇总产量=产量(A)+产量(B)。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后面的一至三潮菇采收时,因培养料养分大量消耗,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并促使菌丝生长健壮,一般需要追肥。例如常用的追肥有尿素、葡萄糖或培养料浸出液等。例如可以是0.1%~0.2%尿素,可结合喷水进行。或者可以是1%葡萄糖,在菇蕾黄豆大小时喷施。培养料浸出液是碳、氮含量丰富的肥料,以满足双孢蘑菇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例如一般用剩余培养料晒干配制,用5倍开水浸泡于缸中,闷3~5h,过滤冷却后喷施。也可用剪切下来的菇脚加水煮开取滤汁冷却后喷施。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覆土材料选用的是泥炭与石灰的混合材料。具体地,将泥炭与石灰混合后,泥炭覆土饱和含水量为63-65%,持水率60-62%。据此,实验设4个处理,泥炭覆土含水量分别为55%、60%、65%、70%,其中55%的处理低于平均持水率,70%处理高于饱和含水量。制作时,用石灰将覆土pH值调节至7-7.5左右。泥炭覆土制作过程如下:测定泥炭土的初始pH值和含水量,计算不同覆土处理的石灰用量及水添加量。将泥炭与石灰混合搅拌1min,根据不同的含水量要求加入一定量的水继续搅拌5min,得到含水量分别为55%、60%、65%、70%的泥炭覆土。

在上述实施例中,双孢蘑菇品质测定为:每潮菇各处理选取20个大小均匀的双孢蘑菇子实体(等级A),采用游标卡尺测定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菌柄直径;用果实硬度计测定子实体硬度;用电子天平称取子实体单重。之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展示出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如图3所示。其中图3中,每个处理左边柱状图代表双孢蘑菇总产量,右边柱状图代表双孢蘑菇商品菇产量,M/T代表商品菇率。

由图3可以看出,覆土时泥炭含水量为70%时,双孢蘑菇每潮菇产量及三潮菇总产量最低。覆土时泥炭含水量为55%、60%、65%时,双孢蘑菇的前两潮菇总产量无显著差异,第三潮菇产量随覆土时泥炭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覆土时泥炭含水量为65%时,三潮菇总产量最高,约36kg/m2,分别比含水量为55%和70%的覆土高8%和60%。覆土时泥炭含水量为60%时,双孢蘑菇总产量与65%的处理差异不显著,约35kg/m2

可以理解的是,商品菇率是双孢蘑菇品质的重要指标,结合双孢蘑菇总产量和商品菇率评价商品菇产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双孢蘑菇的产出效益。如图3能够揭露出,商品菇率随覆土时泥炭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分别为58.5%、75.5%、76.1%、90.0%。覆土时含水量为70%的处理由于总产量最低,虽然商品菇率最高,但商品菇产量最低。覆土时泥炭含水量为55%,三潮菇总产量略低于覆土含水量为60%和65%的处理,分别低7.1%和10.2%;但是商品菇产量差别显著,分别低于其他两个处理28.1%和31.0%。覆土时泥炭含水量为60-65%时,双孢蘑菇的商品菇产量最高,三潮菇商品菇总产量26-27kg/m2,分别比含水量为55%和70%的覆土处理高42.3%和37.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对双孢蘑菇外观品质产生影 响。如以下表1中比较了覆土时不同含水量的泥炭对双孢蘑菇商品菇外观品质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覆土时泥炭含水量的增加,双孢蘑菇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不同程度增加,蘑菇单重增加,即随覆土时泥炭含水量的增加,子实体大小增加。覆土含水量为60%和65%时,对子实体大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覆土含水量为55%和70%时,与60%和65%的处理差异显著。覆土时含水量60-65%的覆土生产出的双孢蘑菇子实体单重比含水量55%的覆土生产的蘑菇单重增加28.6%。覆土时泥炭含水量为70%的处理,双孢蘑菇单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这可能是由于该处理菇蕾数量少,单个子实体生长空间大,营养供给更为集中。

表1覆土时不同含水量的泥炭对双孢蘑菇商品菇外观品质的影响

其中,表中数据为20各重复的均值±SD;不同小写字母标示0.05水平差异显著。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覆土是双孢蘑菇出菇的必要条件,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影响了菌丝在覆土中的生长状况以及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现有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泥炭覆土中菌丝的生长速率与覆土含水量负相关。因此,国内双孢蘑菇工厂在进行覆土操作时,为了使菌丝在覆土中更快萌发,降低泥炭覆土的含水量,菌丝在覆土中定植后,再浇水补充覆土水分。而在本发明中,覆土时低的含水量(55%)确实能够使菌丝在覆土中较快生长,但是菌丝细弱,虽然对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鲜菇质量差,商品菇产量低;含水量高的覆土(60-65%),菌丝生长缓慢,但更为粗壮,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提高;当覆土含水量为70%,超过其饱和含水量时,抑制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在菇房中,覆土后菌丝生长阶段,70%含水量的处理菌丝生长最慢,至降温催蕾期,菌丝仍 未长至覆土表面,结菇时菇蕾数量少,双孢蘑菇产量最低。

双孢蘑菇子实体中含有90%多的水分。现有技术中的研究表明,当覆土层5cm厚时,一潮菇33-34%的水分来自于覆土,其余来自培养料,二三潮菇从覆土中吸收更多水分,但是培养料仍提供部分水。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覆土后菌丝生长所需的水分同样部分来自于培养料,部分来自于覆土。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覆土前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62%,当覆土含水量为55%时,蘑菇菌丝生长快速,需要从培养料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尽管后期浇水及时补充了覆土水分,但是培养料中用于子实体发育的水分减少,另外培养料中水分的减少可能影响了养分的输送,这可能是导致双孢蘑菇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泥炭覆土的饱和含水量为63-65%,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达到其饱和含水量时,双孢蘑菇产量最高;超过泥炭覆土饱和含水量,剩余的游离水渗入培养料或者堵塞覆土中的充气孔隙度,抑制了培养料和覆土中蘑菇菌丝生长,造成双孢蘑菇减产。

因此,本发明揭露了一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方法,其中覆土层设置在被添加至双孢蘑菇的发菌料的上面,所述双孢蘑菇在一菇房的一床架上进行栽培,所述双孢蘑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播种后进行发菌,发菌14-17天后得到所述发菌料

(2)针对上述发菌料进行覆土,每个覆土处理设5个重复,其中所述每个重复厚度均匀一致,覆土层厚度为3-6cm,优选5cm;

(3)覆土后,料温控制在25-27℃,相对湿度95–98%,并维持高浓度CO2促进菌丝在覆土中萌发;

(4)覆土后4-7天浇水,使各处理的覆土含水量接近其饱和含水量;

(5)待菌丝长至覆土表面,将菇房空气温度逐渐降至16℃,增加通风,使二氧化碳浓度降至1200ppm以下,保持菇房相对湿度90%左右,诱导子实体形成;

(6)监测并维持上述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直至采收结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覆土材料为泥炭与石灰的混合物,当覆土时覆土材料的的含水量的范围控制在60-65%时,能够显著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当覆土时泥炭含水量为70%时,能够显著提高双孢蘑菇的质量,增大双孢蘑菇子实体的体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理解的是,泥炭覆土的搅拌时间对覆土物理结构以及对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子实体大小也有影响。通过控制泥炭覆土的搅拌时间的范围大小能够影响覆土的物理结构,从而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由于泥炭本身偏酸性,采用石灰调节覆土pH值。泥炭覆土制作过程如下:测定泥炭土的初始pH值和含水量,计算石灰用量及水添加量。将泥炭与石灰混合搅拌1min,加水后继续搅拌,分别于搅拌后5min,10min,20min,40min,60min,90min,120min取样,得到不同搅拌时间的覆土。制作好的覆土pH值7-7.5左右,含水量为60-65%。

在一实施例中,对饱和含水量、持水率、充气孔隙度进行测定。该测定参考国标LY-T 1215-1999,并结合Noble的方法,采用环刀法测定。

用一定体积的环刀取样,并测定样品的湿重和干重。将装有湿土的环刀,揭去上、下底盖,仅留一垫有滤纸的带网眼的底盖,放入盛水容器中,注入并保持盆中水层的高度至环刀上沿为止,使其吸水达12h,12h后取出立即称量样品湿重,计算饱和含水量。将上述称量后的环刀,放置在铺有干沙的平底盘中2h,2h后再次称取环刀内湿土重量,计算出持水率。根据干沙吸水前后的重量差,计算充气孔隙度。

计算方法如下:

对容重进行测定:用一定体积的环刀取样,将样品置于100℃烘箱中烘干72h至恒重,称取烘干后样品重量,按下述方法计算样品容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菇架尺寸为20m(长)×1.35m(宽)×0.2m(深),二次料装料量100-110kg/m2,播种后发菌14-17d后覆土。覆土时,在培养料上放置高度为5cm的铝合金框架,框架被高度为5cm的隔板分成若干个大小均一的面积为0.1m2的小格,每个覆土处理设5个重复,随机放入小格,保证覆土表面平整,覆土厚度5cm。覆土后,料温控制在25-27℃,相对湿度95–98%,并 维持高浓度CO2促进菌丝在覆土中萌发。覆土后4-7d浇水,使各处理的覆土含水量接近其饱和含水量。待菌丝长至覆土表面,将菇房空气温度逐渐降至16℃,增加通风,使二氧化碳浓度降至1200ppm以下,保持菇房相对湿度90%左右,诱导子实体形成。监测并维持上述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直至采收结束。双孢蘑菇子实体长大后,马上采收。采收时,按照中国市场的需求将双孢蘑菇分为两个等级:(A)直接上市场的商品菇,菇体圆整、洁白、结实,未开伞,菇盖直径在3-5厘米,(B)用于制罐、盐渍、制干片等的鲜菇,菇体不圆整、或色泽微黄、或菇体松软开伞、或菇盖直径大于5厘米,或菇盖直径小于3厘米。记录双孢蘑菇产量(A)、产量(B),计算总产量及商品菇率。每潮菇采收后,及时清理菇床上的菇根,适当补水,蘑菇采收期21d(3潮)。

双孢蘑菇总产量=产量(A)+产量(B)

通过上述实施例,采用SPSS17.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揭露不同搅拌时间对泥炭覆土物理结构的影响。

如图4A所示为搅拌时间对泥炭覆土物理结构的影响。从图4A和图4B中可以看出,未搅拌之前的泥炭充气孔隙度为18.3%,加水搅拌后,随搅拌时间延长,泥炭覆土的充气孔隙度逐渐下降,各处理覆土的充气孔隙度分别为7.5%、7.05%、6.75%、6.0%、5.5%、4.5%、3.5%。搅拌20min后,覆土充气孔隙度比搅拌5min的处理降低11.1%;搅拌1h后,覆土充气孔隙度比搅拌5min的处理降低26.7%;搅拌2h后,覆土充气孔隙度比搅拌5min的处理降低53.3%。

随搅拌时间的延长,泥炭中的纤维被打断,纤维之间的充气孔隙度减少,单位体积的覆土容重增加。搅拌时间低于20min时,搅拌时间对覆土容重的影响更显著,单位时间容重增加幅度更大;搅拌时间超过20min后,容重增加速度趋缓,这是因为前20min的搅拌对泥炭纤维的破坏程度更高。

搅拌时间改变了泥炭覆土的物理结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为了解覆土物理结构的改变是否影响其持水特性,对不同搅拌时间泥炭覆土的持水特性进行比较。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搅拌时间泥炭覆土的饱和含水量和持水率没有显著差别。各处理泥炭覆土的饱和含水量约63%,持水率约61%。该结果排除了不同搅拌时间的泥炭覆土持水特性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表2搅拌时间对泥炭覆土持水特性的影响

其中,表2中数据为3个重复的均值±SD;不同小写字母标示0.05水平差异显著。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泥炭覆土搅拌时间对双孢蘑菇总产量(a)的影响可以从图5中看出。搅拌时间越长的覆土,双孢蘑菇一潮菇产量越低,至二潮菇双孢蘑菇产量逐渐增加。搅拌时间较短的处理(5-20min),一、二、三潮菇产量比较均匀,且双孢蘑菇三潮菇总产量最高,为33.5-34.5kg/m2;搅拌时间超过20min的覆土,三潮菇总产量约30-31.5kg/m2,各潮菇产量分布不均匀。搅拌时间最长的覆土(90-120min),一、二、三潮菇产量占总产量比例分别为29.1%、47.2%、23.7%和22.4%、50.3%、27.3%,二潮菇产量明显高于一、三潮菇产量。

商品菇率和商品菇产量是评价双孢蘑菇品质及产出效益的重要指标。图5可以看出泥炭覆土的搅拌时间对双孢蘑菇的商品菇产量(b)的影响。覆土搅拌时间越长,双孢蘑菇商品菇率越高。搅拌时间为10min的泥炭覆土,商品菇产量最高,约27kg/m2,其次为搅拌时间为5min和20min的覆土,商品菇产量26.2kg/m2,搅拌时间为40-120min的覆土,商品菇产量没有显著差异,约25.5kg/m2。随搅拌时间的延长,不同覆土处理各潮菇商品菇产量的不均匀性越来越明显。

可以理解的是,下述表3比较了覆土不同搅拌时间对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的影响。随覆土搅拌时间的延长,双孢蘑菇子实体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增加,子实体单重增加。搅拌时间越长的覆土,双孢蘑菇子实体越大,单重越重, 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覆土搅拌时间为5-20min,一潮菇子实体单重约21-23g;覆土搅拌时间为40、60min,一潮菇子实体单重约23-24g;覆土搅拌时间为90、120min,一潮菇子实体单重约24-26g。

表3泥炭覆土的搅拌时间对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的影响

其中,表3中数据为20个重复的均值±SD;不同小写字母标示0.05水平差异显著。

为更好的说明覆土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对覆土的充气孔隙度和容重与双孢蘑菇产量、商品菇率以及子实体大小的关系做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充气孔隙度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正相关,充气孔隙度大的覆土,双孢蘑菇产量高;商品菇率及子实体大小与充气孔隙度负相关,即充气孔隙度越大,双孢蘑菇子实体越小,商品菇率越低。容重与双孢蘑菇产量负相关,与商品菇率和子实体单重正相关。

表4泥炭覆土的物理结构与双孢蘑菇产量、商品菇率及子实体大小的线性回归关系

其中,**=P<0.01;***=P<0.001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试验结果表明,泥炭覆土制作时的不同的搅拌时间改变了覆土的物理结构,进而影响了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子实体大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随搅拌时间的延长,覆土的充气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搅拌时间较短的覆土(5-20min),充气孔隙度更高(6.75%-7.05%),单位体积的覆土重量较轻,双孢蘑菇总产量比搅拌时间40-120min的覆土(充气孔隙度3.5%-6%)高约10%,并且双孢蘑菇各潮菇产量均匀,更适合工厂化生产。搅拌时间长的泥炭覆土充气孔隙度低,容重增加,双孢蘑菇产量低,但是子实体较大。因此,具有开放结构的覆土比质地紧密的覆土,双孢蘑菇产量更高;质地 越紧密的覆土,子实体越大;充气孔隙度越大的覆土,子实体单重越小。

另外,对不同搅拌时间覆土的充气孔隙度、覆土容重与双孢蘑菇产量、商品菇率及子实体大小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充气孔隙度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正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负相关;覆土容重与双孢蘑菇产量负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正相关。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覆土最佳搅拌时间为5-20min,通过泥炭覆土制作过程中控制搅拌时间在该范围之内影响覆土材料的物理结构的变化,从而可以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