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连接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过滤系统、砂滤罐4、紫外线杀菌装置5、固定床生物滤器6、移动床生物滤器7和溶氧装置8。
[0070]所述的溶氧装置8为滴流式低压纯氧溶氧装置。
[0071]所述的过滤系统为设置有转鼓式微滤机2的水槽,水槽内安装有换热盘管10,转鼓式微滤机的过滤网目为200目。
[0072]向微滤机的水槽内补水,使新补充的水通过后续水处理环节,同化水质,降低因新补充的水水质的不同带来的对养殖对象的冲击。
[0073]鱼池I和过滤系统均设置有排污口,定期排污或更换10%_15%的水体。
[0074]所述鱼池I的池深为1.0米,水深为0.9米。
[0075]所述的鱼池I为圆形,直径为2m。
[0076]实施例7
[0077]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包括鱼池1、过滤系统、砂滤罐4、紫外线杀菌装置5、固定床生物滤器6、移动床生物滤器7和溶氧装置8;所述的鱼池I内设置有曝气增氧装置9,鱼池I的出水口和进水口通过外部管道连通,从出水口到进水口的连接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过滤系统、砂滤罐4、紫外线杀菌装置5、固定床生物滤器6、移动床生物滤器7和溶氧装置8。
[0078]所述的溶氧装置8为滴流式低压纯氧溶氧装置。
[0079]所述的过滤系统为设置有转鼓式微滤机2的水槽,水槽内安装有换热盘管10,转鼓式微滤机的过滤网目为200目。
[0080]向微滤机的水槽内补水,使新补充的水通过后续水处理环节,同化水质,降低因新补充的水水质的不同带来的对养殖对象的冲击。
[0081]鱼池I和过滤系统均设置有排污口,定期排污或更换10%_15%的水体。
[0082]本系统只在砂滤罐4前设置水栗。
[0083]所述鱼池I的池深为0.9米,水深为0.8米。
[0084]所述的鱼池I为圆形,直径为1.8m。
[0085]实施例8
[008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0087]所述的移动床生物滤器装置,包括罐体16、曝气筒20、进水环19、进气环21、进气管22、集污腔25;所述的曝气筒20设置在罐体16内的中部,所述的集污腔25设置在罐体16内的下部,所述的进水环19为沿罐体16上方内壁设置的环状管道,进水环19底部有一圈出水孔,进水环19的进水口与罐体的进水口 12相通;所述的曝气筒20为上下开口的筒体,进气环21为沿曝气筒20下方外壁设置的环状管道,进气环21与曝气筒20的接触面上开有曝气孔28;所述的进气环21通过进气管22与罐体16上的进气口 14连接;所述罐体16的出水口 13设置在进水口 12的上方。
[0088]实施例9
[008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0090]所述的移动床生物滤器装置,包括罐体16、曝气筒20、进水环19、进气环21、进气管22、集污腔25;所述的曝气筒20设置在罐体16内的中部,所述的集污腔25设置在罐体16内的下部,所述的进水环19为沿罐体16上方内壁设置的环状管道,进水环19底部有一圈出水孔,进水环19的进水口与罐体的进水口 12相通;所述的曝气筒20为上下开口的筒体,进气环21为沿曝气筒20下方外壁设置的环状管道,进气环21与曝气筒20的接触面上开有曝气孔28;所述的进气环21通过进气管22与罐体16上的进气口 14连接;所述罐体16的出水口 13设置在进水口 12的上方。
[0091]所述出水口 13的下方设置有出水挡板18,出水挡板18上开有直径为3mm的孔。
[0092]所述进水环19出水孔的孔径为2mm。
[0093]实施例10
[009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
[0095]所述的移动床生物滤器装置,包括罐体16、曝气筒20、进水环19、进气环21、进气管22、集污腔25;所述的曝气筒20设置在罐体16内的中部,所述的集污腔25设置在罐体16内的下部,所述的进水环19为沿罐体16上方内壁设置的环状管道,进水环19底部有一圈出水孔,进水环19的进水口与罐体的进水口 12相通;所述的曝气筒20为上下开口的筒体,进气环21为沿曝气筒20下方外壁设置的环状管道,进气环21与曝气筒20的接触面上开有曝气孔28;所述的进气环21通过进气管22与罐体16上的进气口 14连接;所述罐体16的出水口 13设置在进水口 12的上方。
[0096]所述进水环19出水孔的孔径为3mm。
[0097]实施例11
[0098]本实施例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
[0099]所述的移动床生物滤器装置,包括罐体16、曝气筒20、进水环19、进气环21、进气管22、集污腔25;所述的曝气筒20设置在罐体16内的中部,所述的集污腔25设置在罐体16内的下部,所述的进水环19为沿罐体16上方内壁设置的环状管道,进水环19底部有一圈出水孔,进水环19的进水口与罐体的进水口 12相通;所述的曝气筒20为上下开口的筒体,进气环21为沿曝气筒20下方外壁设置的环状管道,进气环21与曝气筒20的接触面上开有曝气孔28;所述的进气环21通过进气管22与罐体16上的进气口 14连接;所述罐体16的出水口 13设置在进水口 12的上方。
[0100]所述出水口13的下方设置有出水挡板18,出水挡板上开有直径为Imm的孔。
[0101]所述曝气孔28的孔径为1mm。
【主权项】
1.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池(I)、过滤系统、砂滤罐(4)、紫外线杀菌装置(5)、固定床生物滤器(6)、移动床生物滤器(7)和低压溶氧装置(8);所述的鱼池(I)内设置有曝气增氧装置(9),鱼池(I)的出水口和进水口通过外部管道连通,从出水口到进水口的连接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过滤系统、砂滤罐(4)、紫外线杀菌装置(5)、固定床生物滤器(6)、移动床生物滤器(7)和低压溶氧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压溶氧装置(8)为滴流式低压纯氧溶氧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系统为设置有微滤机(2)的水槽,水槽内安装有换热盘管(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滤机(2)为转鼓式微滤机,过滤网目为200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鱼池(I)和过滤系统均设置有排污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只在砂滤罐(4)前设置水栗(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I)的池深为0.8-1.0米,水深为0.7-0.9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池(1)为圆形,直径为1.5-211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床生物滤器包括罐体(16)、曝气筒(20)、进水环(19)、进气环(21)、进气管(22)、集污腔(25);所述的曝气筒(20)设置在罐体(16)内的中部,所述的集污腔(25)设置在罐体(16)内的下部,所述的进水环(19)为沿罐体(16)上方内壁设置的环状管道,进水环(19)底部有一圈出水孔,进水环(19)的进水口与罐体的进水口(12)相通;所述的曝气筒(20)为上下开口的筒体,进气环(21)为沿曝气筒(20)下方外壁设置的环状管道,进气环(21)与曝气筒(20)的接触面上开有曝气孔(28);所述的进气环(21)通过进气管(22)与罐体(16)上的进气口(14)连接;所述罐体(16)的出水口( 13)设置在进水口( 12)的上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孔(28)的孔径为l-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包括鱼池、过滤系统、砂滤罐、紫外线杀菌装置、固定床生物滤器、移动床生物滤器和溶氧装置;所述的鱼池内设置有曝气增氧装置,鱼池的出水口和进水口通过外部管道连通,从出水口到进水口的连接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过滤系统、砂滤罐、紫外线杀菌装置、固定床生物滤器、移动床生物滤器和溶氧装置。本系统在高原地区饱和溶解氧浓度低和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下实现充足的溶解氧浓度和维持稳定的苗种培育水温。
【IPC分类】A01K63/04, A01K63/00
【公开号】CN205213874
【申请号】CN201520955624
【发明人】李宝海, 周建设, 潘瑛子, 龚君华, 张驰
【申请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